【摘 要】
:
教育人学是教育哲学的当代形态,它以教育中完整的人为研究对象,研究完整的人及其教育的问题。该书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指导,分析批判了传统教育哲学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导致的人的失落;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生成论代替传统本体论,从社会历史实践中人的存在规定出发,回到“具体的人”,回归教育的本真。该书依据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与趋势,探讨了主体与教育、生命与教育、公民与教育、教育承认正义与美好教育生活等教育人学主题,确立了教育人学的思想,并主张以教育人学思想引领新时代的教育改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人学是教育哲学的当代形态,它以教育中完整的人为研究对象,研究完整的人及其教育的问题。该书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指导,分析批判了传统教育哲学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导致的人的失落;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生成论代替传统本体论,从社会历史实践中人的存在规定出发,回到“具体的人”,回归教育的本真。该书依据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与趋势,探讨了主体与教育、生命与教育、公民与教育、教育承认正义与美好教育生活等教育人学主题,确立了教育人学的思想,并主张以教育人学思想引领新时代的教育改革。
其他文献
近百年来的地球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结果,但也有研究表明,地球气候变化与宇宙线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文章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重要结论,重点介绍了宇宙线影响气候的模型,对CERN的CLOUD实验和羊八井国际宇宙线观测站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宏观经济学主流教材体系演化的基本动力来自理论上与时俱进的创新和重大经济事件的影响,两股力量使得现代宏观经济学教材内容体系经历了由传统的以需求侧为主的需求管理范式转变为突出需求侧和供给侧内容均衡的新主流范式,和以供给侧内容为主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范式。论文从宏观经济理论演变的视角,结合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两本教材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和曼昆的《宏观经济学》,探讨他们是如何对宏观经济学的内容进行取舍的,它们又是如何随着学术和经济的发展与时俱进的,讨论了巴罗等基于供给侧的宏观经济学教材内容体系特征。最后,总结了西方
西方哲学的普遍性是指西方哲学家所阐述的作为世界本质的普遍性。该书认为,西方哲学的普遍性作为本体论的对象通过决定人性乃至人的普遍价值观构成了人类之根,因而也决定着人应该如何活着(人是什么、人从哪儿来和人应该到哪儿去)。该书通过传统形而上学、康德形而上学、海德格尔哲学和德里达哲学四个节点来探讨西方哲学的寻根之路,认为此寻根之路从哲学之内看表现为西方哲学普遍性沦落的过程,而从哲学之外看则决定着西方社会价值观从一元走向多元的过程,其中,前一过程构成了后一过程的形而上学根据。
网络社会公德是社会成员在使用网络过程中或者从事与网络有关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建立并遵守的共同社会公共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中的延伸、反映和再现,但网络社会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并与现实社会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网络社会公德建设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开始全面融入全球经济贸易体系。而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是被广泛解读为中国的“全球化方案”。如果说过去40年中国更多的是通过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以及作为“世界工厂”为全球价值链贡献“中国制造”而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的话,那么随着“一带一路”蓝图的全面铺就,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要面对的是对外投资、超越国家疆界来组织生产过程这样一个崭新的命题。在中国劳动关系领域,学者们过去将主要的研究精力放在了研究中国国内的劳动与雇佣关系的制度和管理实践上,而对于国外乃至全球层面产业关系
<正>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七五"计划建议》都指出,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推行了奖金制度,企业利润大,职工奖金多,"上不封顶",企业和职工开始负"盈"了.但是,如果企业生产和经营中发生亏损,由于工资进入成本,企业照样对职工发工资,也就是说"下能保底",企业和职工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果不负"亏"的责任.如果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工资总额,随同本企业经济效益实行浮动,企业生产经营发生亏损
身份是国际政治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国际政治心理学强调国家身份的内部建构过程,即个体对于一个群体(国家)的归属感塑造了一个国家或群体的身份,而不同国家或群体间相互对立的身份又引发了它们彼此间的冲突。在这一过程中,情感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一定程度上,群体(国家)间的接触可以增进不同群体(国家)之间的了解,进而减轻相互间敌意并且降低冲突的可能性。总体上看,国际政治心理学阐述了一种从个体身份转变成群体身份,从而形成一个特定共同体的过程。但是这一理论过于强调身份的对立性,忽视了影响国家间冲突与合作的其他因素。相比之
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一个内容丰富、结构完整、系统科学的体系。为了整体呈现其发展历程和理论深度,该书在结构上创新性地采取了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首先,揭示科学内涵。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和重要特质,概括了它的思想精髓、理论主题、核心问题,并着重分析其历史地位和重要影响。其次,进行纵向研究。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孕育阶段、奠基阶段、丰富阶段、形成阶段、新发展阶段在理论体系形成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同时梳理了各个阶段理论创新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