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瘀胆型肝炎是各种类型病毒性肝炎所引起的肝细胞、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导致部分或完全胆汁流阻滞为特征的急、慢性淤胆性肝炎,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1],目前国内外对于淤胆型肝炎的治疗还无统一标准,存在一些分歧,治疗效果差异较大[2]。2008年6月~2011年12月应用优思弗联合丹参针治疗淤胆型肝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64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5~57岁,平均36.9±5.7岁;病程2.5~14年,平均5.8±3.4年。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6~59岁,平均38.1±4.6岁;病程3~15年,平均6.0±2.7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这些患者心电图、肾功能、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正常,且近6个月内未接受过干扰素或其它免疫调节剂治疗。
方法:对照组使用护肝宁、甘利欣、五酯片等基础保肝药物,疗程半年。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优思弗250mg,1次/日,连续使用4周。复方丹参注射液40ml,静脉注射,1次/日,连续4周。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自觉症状消失,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至肌力5级,生活自理;②显效:自觉症状好转,瘫痪或失语基本恢复,能独立行走,肌力提高2~4级;③有效:瘫痪好转,肌力提高1~2级,生活尚不能自理。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通气前后各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3.75%;对照组有效率71.88%。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X2=11.53,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改变情况:两组肝功能(ALT、AS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下降数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32例中无1例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例药物不良反应。
讨 论
淤胆型肝炎是由于毛细胆管受损阻塞、肝细胞受损、胆汁分泌及排泄障碍引起胆汁淤积所致。可能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该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肝内毛细胆管受到损害而出现阻塞现象,肝细胞受到明显损害,肝内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过程发生障碍等。在出现上述病理过程的同时还经常伴随有肝脏内微循环障碍现象。常规退黄药苯巴比妥、考来烯胺(消胆胺)及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况且不良反应较多,有时甚至导致病情恶化,故目前多不主张应用或不作为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的首选药物。本组应用优思弗联合丹参针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优思弗主要成份为熊去氧胆酸,是鹅去氧胆酸的7~13表异构物,它在肝内被有效地吸收,并主要与甘氨酸结合,随肠肝循环分泌入胆汁。研究表明,熊去氧胆酸具有促进胆汁转运、保护肝细胞、抗细胞凋亡、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熊去氧胆酸与疏水性胆汁酸相反,能增加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促进肝细胞合成胆固醇,由此增加胆汁酸的分泌。另一方面,优思弗可使胆汁中的胆汁酸和HCO-3排泄率平衡增加,起到利胆作用。因此,熊去氧胆酸通过保护肝细胞膜及利胆两方面的作用使肝功能迅速改善。
丹参注射液是由丹参和降香提取物组成,其有效成分为丹参酮、原儿茶醛、原儿茶酸等,既有活血化瘀,改善肝脏微循环的功能,又有调节微循环的流态和改善微循环周围状态的作用。其机理与改善肝内微循环有关。丹参可使肝细胞肿胀消退,肝窦显露,能提高纤溶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由于改善了肝血流,有利于肝损伤的修复。胡太山等报道[3],丹参能保护肝细胞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对肝细胞膜、肝细胞线粒体、肝细胞核均有保护作用,同时可改善肝脏的微循环,增加肝细胞的营养,清除损害肝细胞的毒性物质。
优思弗联合丹参针治疗淤胆型肝炎,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缓解肝细胞炎症及坏死,从而使肝细胞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增强,同时还能疏通肝内毛细胆管,以促进胆汁排泄。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肝功能指标改善方面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优思弗联合丹参针是治疗淤胆型肝炎的有效药物,二者联合应用,其降酶、退黄、保肝作用更为明显,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李进.中药联合优思弗治疗重症淤胆性肝炎50例[J].江西中医药,2009,40(10):59.
2 彭茂云.18-α甘草酸二铵、丹参液、激素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09,2(2):6.
3 胡太山,杨道锋.丹参冻干注射用灭菌粉末联合硫酸镁治疗病毒性肝炎并发淤胆48例[J].医药导报,2007,26(7):783-784.
资料与方法
2008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64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5~57岁,平均36.9±5.7岁;病程2.5~14年,平均5.8±3.4年。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6~59岁,平均38.1±4.6岁;病程3~15年,平均6.0±2.7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这些患者心电图、肾功能、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正常,且近6个月内未接受过干扰素或其它免疫调节剂治疗。
方法:对照组使用护肝宁、甘利欣、五酯片等基础保肝药物,疗程半年。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优思弗250mg,1次/日,连续使用4周。复方丹参注射液40ml,静脉注射,1次/日,连续4周。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自觉症状消失,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至肌力5级,生活自理;②显效:自觉症状好转,瘫痪或失语基本恢复,能独立行走,肌力提高2~4级;③有效:瘫痪好转,肌力提高1~2级,生活尚不能自理。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通气前后各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3.75%;对照组有效率71.88%。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X2=11.53,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改变情况:两组肝功能(ALT、AS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下降数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32例中无1例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例药物不良反应。
讨 论
淤胆型肝炎是由于毛细胆管受损阻塞、肝细胞受损、胆汁分泌及排泄障碍引起胆汁淤积所致。可能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该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肝内毛细胆管受到损害而出现阻塞现象,肝细胞受到明显损害,肝内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过程发生障碍等。在出现上述病理过程的同时还经常伴随有肝脏内微循环障碍现象。常规退黄药苯巴比妥、考来烯胺(消胆胺)及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况且不良反应较多,有时甚至导致病情恶化,故目前多不主张应用或不作为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的首选药物。本组应用优思弗联合丹参针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优思弗主要成份为熊去氧胆酸,是鹅去氧胆酸的7~13表异构物,它在肝内被有效地吸收,并主要与甘氨酸结合,随肠肝循环分泌入胆汁。研究表明,熊去氧胆酸具有促进胆汁转运、保护肝细胞、抗细胞凋亡、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熊去氧胆酸与疏水性胆汁酸相反,能增加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促进肝细胞合成胆固醇,由此增加胆汁酸的分泌。另一方面,优思弗可使胆汁中的胆汁酸和HCO-3排泄率平衡增加,起到利胆作用。因此,熊去氧胆酸通过保护肝细胞膜及利胆两方面的作用使肝功能迅速改善。
丹参注射液是由丹参和降香提取物组成,其有效成分为丹参酮、原儿茶醛、原儿茶酸等,既有活血化瘀,改善肝脏微循环的功能,又有调节微循环的流态和改善微循环周围状态的作用。其机理与改善肝内微循环有关。丹参可使肝细胞肿胀消退,肝窦显露,能提高纤溶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由于改善了肝血流,有利于肝损伤的修复。胡太山等报道[3],丹参能保护肝细胞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对肝细胞膜、肝细胞线粒体、肝细胞核均有保护作用,同时可改善肝脏的微循环,增加肝细胞的营养,清除损害肝细胞的毒性物质。
优思弗联合丹参针治疗淤胆型肝炎,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缓解肝细胞炎症及坏死,从而使肝细胞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增强,同时还能疏通肝内毛细胆管,以促进胆汁排泄。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肝功能指标改善方面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优思弗联合丹参针是治疗淤胆型肝炎的有效药物,二者联合应用,其降酶、退黄、保肝作用更为明显,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李进.中药联合优思弗治疗重症淤胆性肝炎50例[J].江西中医药,2009,40(10):59.
2 彭茂云.18-α甘草酸二铵、丹参液、激素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09,2(2):6.
3 胡太山,杨道锋.丹参冻干注射用灭菌粉末联合硫酸镁治疗病毒性肝炎并发淤胆48例[J].医药导报,2007,26(7):783-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