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是理解语言的主要途径,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低年级段的孩子热情活泼,极易被新鲜的事物所感染。他们有着丰富的感情和表情,更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因此,低年级段是学生朗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他们内心深处对朗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朗读的积极性后,朗读训练才能落到实处,而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便成了这一训练过程中关键所在。
一、看——激发朗读的兴趣
(一)多媒体动画演示,感受文本的精彩。
小学语文低年级段的文章篇幅短小,语言精炼生动,儿童化,读起来韵味强,朗朗上口。其中儿歌、诗歌、童话故事占很大比例。低年级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鲜事物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在教学这些课文之前,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特有的形象性与感染力,通过多媒体演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吸引孩子,激发孩子的朗读兴趣。比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乌鸦喝水》、《蚂蚁和蝈蝈》,二年级下册中的《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等课文,在教学这类课文之前,我们可以先播放动画片,让动画片中的动画、色彩及音响对学生形成强刺激,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唤起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朗读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地参与朗读活动。通过激发孩子的朗读兴趣,真正提高朗读能力,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借助课文中图画,感受文本的内涵。
在苏教版低年级的课文中都配有色彩鲜明、精美的插图,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非常发达,孩子对于图画、色彩特别敏感,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充分利用学生形象思维方面的优势,通过看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以图激趣。比如在学习《教学真好》一课时,在初读课文前,我们可以让学生比较课文中的两幅插图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说图意,主动探究、质疑。这样不仅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欲望,还能有机地对孩子进行说话训练,真是一举两得。
二、听——感受朗读的魅力
首先我们从文本整体入手,让学生感受朗读的魅力。低年级的孩子喜欢听故事,针对这一特点,我经常会在读书课上,或者晨读、午读时间播放课文或者课外读物中的小故事,让学生在有意无意地听录音过程中接受朗读美感的熏陶,感受朗读的魅力,从而喜欢朗读。
另外我们还要做好范读引路,范读是最好的朗读指导,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把范读作为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手段。低年级的学生尤其具有强烈的向师性和较强的模仿能力,所以要想让学生喜欢朗读,课前,我们教师要充分的做好示范朗读的准备,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识字不多,朗读技巧几乎没有,对一些生字、生词及长句能正确、流利的朗读都有一定的困难,就更别说读得有感情了。所以在我的每节课上我都坚持给学生范读。低年级孩子的模仿能力强,老师范读,起到了以听助读的作用,在听中听准字音,培养了语感,使之产生积极情感,引发情感共鸣,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增强学生读好课文的信心,提高朗读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往往在我范读之后,学生常常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样子,随即就投入到朗读之中,达到了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如教《四季》一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冬天雪地里的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小雪人,它顽皮可爱的样子一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说:“老师最喜欢小雪人,让我来读读它的话。”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之后,学生的读书欲望激发起来了,纷纷举起了小手,强烈要求:“老师,我想读!”我便由他们自己练读,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捧起课本读起来,语调和表情流露出对小雪人的喜爱和向往,真正感悟到小雪人的顽皮可爱,有的学生甚至不由自主地边读边学雪人的挺大肚子。
三、评——享受朗读的成功
人都有一种表现欲,都有一种心理需要,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人小情多,喜欢听表扬,争强好胜是他们的天性。所以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也要用发展和欣赏的目光来激励学生,使他们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更好地树立信心,张扬自己的个性。
虽然有了这许多的阅读机会和经历,但要保障持久的阅读兴趣,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因此,为了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持久保持,也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作为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只泛泛地机械单调地评价为“很好”、“不错”、“棒极了”。一味地贬斥,会令学生心灰意冷;而一味地夸赞,也会让他们味同嚼蜡,失去了与同学竞争的乐趣。在指导学生阅读中,不能把评价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要让评价的方式多样化。因此,我经常在阅读教学中穿插“小小评价会”,形成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评价氛围,对于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发表看法、意见,肯定与否定相结合,令所有学生都能受到启发。
在一次送教活动中,在指名朗读时,不巧点中了一名胆小基础又不好的学生,那学生断断续续地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读着,我赶紧走到孩子的身边,俯下身子,把耳朵凑过去说:“孩子,你看,老师这样听你说话多辛苦啊!你能让老师轻松地听到你读的每个字吗?”孩子听了我的话,声音大了许多,可是短短的一小节课文读得断断续续,还添字、漏字,但我始终微笑地看着他,不断提醒鼓励,短短的一句话学生反复读了四次总算不出差错地读完了,其他孩子都等得不耐烦了,我却说:“孩子,真不容易,你的进步可真大啊,这么短的时间就能把课文读通了。”就这样,我巧妙地换个角度变贬为褒,这是对孩子的一种莫大的鼓舞。被夸的孩子热情陡增,接下来的课堂上经常能看到他高举的小手。其他同学听了老师的一番激励的话语后,也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常这样评价学生:“你读得真有感情,如果能把字音读准就更好了。”“你读得很流利,速度放慢一些,情感就能更好地表达。”“你读得很好,若是声音再响亮点,会比现在好得多。”……正是这些充满赏识鼓励的评价语言,使学生知道了朗读要做到声音响亮、快慢适度、读音准确、语言流畅,从而实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标”。
新课程呼唤智慧型的教师,其实我们只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做个有心人,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参与、分享的教育氛围,让师生之间充满欢愉、交往和互动,让学生的朗读训练在情趣盎然、情趣高涨之中进行,这样一定会收获丰厚的成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他们内心深处对朗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朗读的积极性后,朗读训练才能落到实处,而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便成了这一训练过程中关键所在。
一、看——激发朗读的兴趣
(一)多媒体动画演示,感受文本的精彩。
小学语文低年级段的文章篇幅短小,语言精炼生动,儿童化,读起来韵味强,朗朗上口。其中儿歌、诗歌、童话故事占很大比例。低年级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鲜事物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在教学这些课文之前,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特有的形象性与感染力,通过多媒体演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吸引孩子,激发孩子的朗读兴趣。比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乌鸦喝水》、《蚂蚁和蝈蝈》,二年级下册中的《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等课文,在教学这类课文之前,我们可以先播放动画片,让动画片中的动画、色彩及音响对学生形成强刺激,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唤起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朗读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地参与朗读活动。通过激发孩子的朗读兴趣,真正提高朗读能力,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借助课文中图画,感受文本的内涵。
在苏教版低年级的课文中都配有色彩鲜明、精美的插图,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非常发达,孩子对于图画、色彩特别敏感,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充分利用学生形象思维方面的优势,通过看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以图激趣。比如在学习《教学真好》一课时,在初读课文前,我们可以让学生比较课文中的两幅插图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说图意,主动探究、质疑。这样不仅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欲望,还能有机地对孩子进行说话训练,真是一举两得。
二、听——感受朗读的魅力
首先我们从文本整体入手,让学生感受朗读的魅力。低年级的孩子喜欢听故事,针对这一特点,我经常会在读书课上,或者晨读、午读时间播放课文或者课外读物中的小故事,让学生在有意无意地听录音过程中接受朗读美感的熏陶,感受朗读的魅力,从而喜欢朗读。
另外我们还要做好范读引路,范读是最好的朗读指导,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把范读作为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手段。低年级的学生尤其具有强烈的向师性和较强的模仿能力,所以要想让学生喜欢朗读,课前,我们教师要充分的做好示范朗读的准备,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识字不多,朗读技巧几乎没有,对一些生字、生词及长句能正确、流利的朗读都有一定的困难,就更别说读得有感情了。所以在我的每节课上我都坚持给学生范读。低年级孩子的模仿能力强,老师范读,起到了以听助读的作用,在听中听准字音,培养了语感,使之产生积极情感,引发情感共鸣,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增强学生读好课文的信心,提高朗读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往往在我范读之后,学生常常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样子,随即就投入到朗读之中,达到了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如教《四季》一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冬天雪地里的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小雪人,它顽皮可爱的样子一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说:“老师最喜欢小雪人,让我来读读它的话。”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之后,学生的读书欲望激发起来了,纷纷举起了小手,强烈要求:“老师,我想读!”我便由他们自己练读,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捧起课本读起来,语调和表情流露出对小雪人的喜爱和向往,真正感悟到小雪人的顽皮可爱,有的学生甚至不由自主地边读边学雪人的挺大肚子。
三、评——享受朗读的成功
人都有一种表现欲,都有一种心理需要,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人小情多,喜欢听表扬,争强好胜是他们的天性。所以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也要用发展和欣赏的目光来激励学生,使他们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更好地树立信心,张扬自己的个性。
虽然有了这许多的阅读机会和经历,但要保障持久的阅读兴趣,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因此,为了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持久保持,也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作为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只泛泛地机械单调地评价为“很好”、“不错”、“棒极了”。一味地贬斥,会令学生心灰意冷;而一味地夸赞,也会让他们味同嚼蜡,失去了与同学竞争的乐趣。在指导学生阅读中,不能把评价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要让评价的方式多样化。因此,我经常在阅读教学中穿插“小小评价会”,形成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评价氛围,对于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发表看法、意见,肯定与否定相结合,令所有学生都能受到启发。
在一次送教活动中,在指名朗读时,不巧点中了一名胆小基础又不好的学生,那学生断断续续地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读着,我赶紧走到孩子的身边,俯下身子,把耳朵凑过去说:“孩子,你看,老师这样听你说话多辛苦啊!你能让老师轻松地听到你读的每个字吗?”孩子听了我的话,声音大了许多,可是短短的一小节课文读得断断续续,还添字、漏字,但我始终微笑地看着他,不断提醒鼓励,短短的一句话学生反复读了四次总算不出差错地读完了,其他孩子都等得不耐烦了,我却说:“孩子,真不容易,你的进步可真大啊,这么短的时间就能把课文读通了。”就这样,我巧妙地换个角度变贬为褒,这是对孩子的一种莫大的鼓舞。被夸的孩子热情陡增,接下来的课堂上经常能看到他高举的小手。其他同学听了老师的一番激励的话语后,也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常这样评价学生:“你读得真有感情,如果能把字音读准就更好了。”“你读得很流利,速度放慢一些,情感就能更好地表达。”“你读得很好,若是声音再响亮点,会比现在好得多。”……正是这些充满赏识鼓励的评价语言,使学生知道了朗读要做到声音响亮、快慢适度、读音准确、语言流畅,从而实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标”。
新课程呼唤智慧型的教师,其实我们只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做个有心人,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参与、分享的教育氛围,让师生之间充满欢愉、交往和互动,让学生的朗读训练在情趣盎然、情趣高涨之中进行,这样一定会收获丰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