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奥赛里斯作为古埃及神话中的冥界之主,古埃及人将其描述为一个死而复生的国王,这一表达内容恰好反映古埃及人对于死亡的理解。死亡不再是生命的终点,恰好是新生命的起点。通过对于奥赛里斯神话形象的重新梳理,可以探寻古埃及文明中的死亡观,理解人类早期思想世界的另一个重要维度。
关键词:古埃及宗教;奥赛里斯;神话形象;死亡观
死亡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上古时期,各个文明古国对于死亡均有着不同的理解,古埃及人通过宗教与神话赋予死亡以新的含义,将生与死、短暂与永恒,置于同一维度思考,从而构建出一套具有神话色彩的亡灵世界。与中国的死亡观念不同,中国孔子主张“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与此相反,古埃及人却具有强烈的“来世”信仰,来世观念是古埃及人克服死亡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来世神话的构建来缓解人们对死亡未知世界的恐惧,“在他们看来,死亡并不是人生的毁灭,而是生命从一个世界转移到另一个世界,死是生的延续,准备死亡世界上是准备着去面对与神联系的新生命。埃及人认为现世是短暂的,只有来世才是永恒的”[1]36。奥赛里斯作为冥界之主,负责审判通往冥府的灵魂,人们渴望通过奥赛里斯的审判来使自己获得永生。
一、古埃及文明与死亡文化
死亡是人类的终极思考,人们恋生惧死是一个人的正常反映,而“所谓死亡文化,就是人们对于死亡的认知以及由此体现于死亡的活动中的一整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及其习俗、规范之总和”[2]。古埃及人的平均寿命不过35岁,上古时期的古埃及不仅需要与各种自然灾害做斗争,还要与各种疾病、瘟疫做抗争,因此,死亡成为古埃及人对于生命理解的一个重要维度。死亡的恐惧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所带来的未知,未知成为人们惧怕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智慧的古埃及人却通过奥赛里斯的神话将死亡的未知恐惧赋予新的含义,将信仰、死亡与文化三者结合一起。因此,古埃及文明也被称为“死亡文明”,古埃及民族称为“等待死亡的民族”,但古埃及人绝不是静待死亡的来临,我们至今可以联想到的金字塔、神庙与木乃伊等,都体现了古埃及人对死亡含义的理解。正是出于对死亡的尊重,上至埃及国王法老下旨黎民百姓,都热衷于丧葬仪式,“在原始思维中,原始人往往凭借古老的‘灵魂’和‘万物有灵’的观念,以宗教、神话的形式拒斥死亡。原始死亡观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对死亡顽强的反抗和坚定的否定”[3]13。
在古埃及的死亡信仰中,“古埃及人认为,人是由实在的肉体和精神的灵魂组成。人有两种永生的灵魂,‘巴’和‘卡’。‘巴’形如一只人头鸟,相貌与本人一模一样,像孪生子一样同活人共生于一体。人死后,‘巴’可以自由飞离尸体,常栖息在坟墓山,或从墓顶飞来看望涂着香膏的尸体;如果尸体能够保存得足够长久,‘巴’还可以在人‘复活’时再次回来与他结合。‘卡’是人生而具有的护身符,与本人相貌完全相同,并具有人的双臂”[1]36。为此古埃及人要向亡者的墓穴内存放大量祭祀品,以保证死者能像活着的时候一样获得供养,这些献祭品都是为“卡”所准备的。“这种灵魂信仰从根本上将统一的人二重化:一个是看得见的、活生生的、肉体实在的人,另一个是看不见的、无形无象的心灵或灵魂的人,这也就是相信两个实体世界的存在:可见的实体世界与不可见的、不可触的、‘精神的’世界。”[3]25
二、古埃及神话中的奥赛里斯形象
“在任何一种有关埃及历史的文献中,奥赛里斯(Osiris,旧译乌色里斯)都是被作为第一主角来叙述的。即使是普鲁塔克在书中讲述奥赛里斯,也是使用严谨的春秋笔法而并非抒情文体。没有奥赛里斯,就没有埃及的一切。”[4]可以说奥赛里斯成为古埃及人死亡信仰的核心内容。“古埃及人对奥赛里斯崇拜由来已久,起源于何时不太清楚,但形成于早王国时期的赫利奥波利斯(Heliopolis)创世神学之中就有奥赛里斯神。古王国时期,奥赛里斯更被吸纳进了赫利奥波利斯太阳祭礼当中,成为九神团之一。”[1]89古埃及人以神话的形式,描绘了一位兼具智慧与能力的贤王形象。但由于古埃及的神话纷繁复杂,古埃及人又没有对自己民族神话进行统一,因而流传至今关于奥赛里斯形象也是多个版本,大体内容为奥赛里斯与自己的妻子伊西斯是兄妹关系,他们二人都是天神盖布与地神努特的孩子。成人后二者结合在一起,两人感情甚好、相敬如宾,奥赛里斯登基后“就着手将埃及人从缺吃少穿和野兽般的生活状态中解放出来。他教他们认识土地上出产的各种果实,为他们制定法律,还教他们学会尊重神灵。后来为了让所有人都过上文明开化的生活,他的足迹遍及整个大地”[5]。但作为奥赛里斯的弟弟——赛特却由于嫉妒之心,开始策划谋杀哥哥的计划,他首先训练了一批死侍效忠自己,然后趁奥赛里斯熟睡之后,测量其身高,按照奥赛里斯的身形打造了一口精美的棺材,蒙在鼓里的奥赛里斯对自己的弟弟赛特毫无防备之心,很轻松地被赛特骗至棺材内。随即狠心的赛特将自己的哥哥奥赛里斯钉在棺椁中,并扔进尼罗河中溺死,作为妻子的伊西斯偷偷找到自己的爱人,准备用魔法使其复活,却再一次被赛特发现,这一次赛特为绝后患将奥赛里斯切成大大小小十五块扔到各地,哀恸的伊西斯将散落的尸块收集起来并缝制拼组在了一起,由至高无上的拉神下令阿努比斯与托特神二者合力把奥赛里斯制作成木乃伊。根据神话描述这是古埃及第一个木乃伊。而后伊西斯诞下荷鲁斯,荷鲁斯将为父报仇。复活后的奥赛里斯成为了冥界之王,审判着通往冥界亡者的灵魂。奥赛里斯神话影响久远,埃及人对奥赛里斯的崇拜一直延续到基督教时期。“即是埃及人接受基督教后,他们还继续把死人制作成木乃伊。”“很久以来,他们继续把他们的上帝和基督教的上帝和神混同起来。埃及人自己将永远认为如果死后要永生,尸体就必须制成木乃伊。”[6]59在奥赛里斯复活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儀式——开口仪式。这个仪式的起源在神话中也有记述,死后的奥赛里斯被亚麻包裹起来,制成了木乃伊,盘旋于天空之上的伊西斯用翅膀将空气缓缓送入奥赛里斯的鼻内,慢慢地奥赛里斯苏醒了过来,并成为冥府之王。为模拟这一过程,需要有祭司扮演神话中的阿努比斯与荷鲁斯,通过重演奥赛里斯开口仪式,来完成亡者的复活。“当牧师在用钩状物触弄死者嘴唇并说出荷鲁斯曾对奥赛里斯说出的话时,他们相信,这一切便会真地发生效力,死者便会真地复活,从而使死者可沿着奥赛里斯走过的道路,进入奥赛里斯的天堂。”[7] 到了新王国时期,人们对奥赛里斯的崇拜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下面一段是古埃及人对奥赛里斯的歌颂:
荣耀归于你,噢,奥赛里斯,安妮费尔(Un-nefer),阿布图(Abto)(阿比多斯)伟大的神,永恒之王,你已经历了数百万年。你是努特胎里的长子,众神祖先赛伯的儿子。南方和北方王国的主,高贵白冠之主。……死者起来看到你,他们呼吸着空气,当圆盘从天边升起时,他们望着你的脸。见到你,他们心安了。噢,永恒的你,永生的你。[6]46-49
对奥赛里斯的歌颂主题依然是死亡与永恒,在某些时候奥赛里斯的信仰地位甚至高于拉神。将其称为永恒之王,恰好反映古埃及人对于死亡的态度不是被动接受,而是积极面对。人们对其歌颂、献祭,并将其复活过程不断在亡者身上重演,以求逝者的永生。
三、奥赛里斯神话折射的死亡探讨
作为尼罗河畔诞生的农业民族,古埃及人崇尚太阳,太阳为埃及的农作物带来了充足的阳光,而尼罗河则为古埃及人的农耕带去了必要的养料和水源。奥赛里斯的崇拜起源则与埃及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奥赛里斯首先是尼罗河神,是尼罗河周期性的苦水与泛滥的一种神格化的象征。”“奥赛里斯是尼罗河水复涨复落,植物枯荣有序的神格化象征。”[8]6奥赛里斯的形象起源恰好反映出古埃及人对当地自然环境理解。“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奥赛里斯死而复生的神话,在古埃及人眼里都是强大的生命力和繁殖力的象征,也是自然界、人的生命、社会现象不断循环这种观念产生的根本原因。”[9]137人们相信死亡也是一种往复的表现,因而自然死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人们会通过丧仪让亡者重新复活。正如卡西尔所提到的“对生命的不可毁灭的统一性的感情是如此不可动摇,以致到了否定和蔑视死亡这个事实的地步。在原始思维中,死亡绝没有被看成是服从一般法则的一种自然现象”。“它们断然否认死亡的真实可能性。在某种意义上,整个神话可以被解释为对死亡现象的坚定而顽强的否定。”[10]137“在审判大厅中,奥赛里斯是主审,领有42个神陪审。大厅中间有个天平,天平的一端是象征正义和真理的羽毛,另一端是死者的心。天平旁边是负责记录的文字之神图特,还蹲着一个集合了四种动物特征的怪兽。死者首先要陈述自己一生的功过,有两个罪过单,分别列有40项和42项罪名(两个单子的部分内容是重叠的),死者要一一否定这些罪名。”“如果死者有罪,天平就朝心的一边倾斜,怪兽就会扑上把心吞噬,这就意味着‘二次死亡’,也就是真正的死亡,死者将永远不得超生。”[11]这段描述反映人类的自然死亡并非是真正的死亡,只有经过奥赛里斯审判后被判有罪并吃掉心脏的人才面临着最终的死亡。因此,人们为了避免自己的心脏在冥界被吃,很多达官贵族会在自己的墓室中记述出生前所作的善事,以此避免心脏被吃,这样就产生了古埃及的早期自传文学,“古埃及人刻写自传的目的是为死者的来世服务。他们笃信来世,并且以乐观和功利的态度对待死后的生活”[9]103。
而人们为了自己死后能得到奥赛里斯的宽宥,生前就尽量做善事,通过对死后世界的构建,完成了古埃及人对现世世界物欲克制,对死亡神话的理解规范人们在当下社会遵守法则,不要逾越道德的底线。这就是古埃及信仰中的“来世审判”。以鲜活的神话构建亡者世界的审判过程,亡灵需要在奥赛里斯面前澄清自己没有犯过错误。而所有的这些回复问题的答案,并非是冥府奥赛里斯的答案,他恰恰是生者为死者规定的内容。换言之,这种“来世审判”的信仰,要求人们能够对现世行为负责。亡者是否能在奥赛里斯的审判后获得永生,也是根据亡者生前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决定的。因而对于来世的理解是是需要现世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是奥赛里斯神话对于古埃及人信仰的重要影响。这种接受“来世审判”的思想与古王国社会衰败、王权衰落有关。“古王国衰亡后,王权的没落给人们的宗教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奥赛里斯崇拜的内容开始具备了伦理道德因素,产生了‘来世审判’的思想,信仰者日众。”[9]139通过对奥赛里斯的崇拜,来逐渐恢复社会秩序,以信仰的力量规范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奥赛里斯神话是一种道德死亡观,死亡并不意味着终结,死亡恰恰是对现世行为总结与考验的开始。
此外,人们死后会被带领至冥界,去接受奥赛里斯的审判,因此催生出《亡灵书》的出现。《亡灵书》雏形出现于第二中间期,发展到新王国时期日臻成熟,它是人们死后通往冥界的行动指南,“它可以保护亡灵在冥国中生活幸福,避免各种困厄和险阻,顺利地通过诸神的审判,平安达到‘真理的殿堂’。在那里可以与神同住,也可以和大神奥西里斯一样获得新生”“有些章节还专门嘱咐在冥王面前务必替亡灵隐恶扬善。”[8]3这里重点表达了人们渴望来世生活与复活的愿望。在《亡灵书》中奥赛里斯形象更加丰满、生动。随着《亡灵书》的流传,奥赛里斯信仰也成为古埃及人民间信仰的重要部分。
四、结语
奥赛里斯神话成为古埃及人对于死亡世界的一种想象,是人类文明对死亡文化的早期探索。通过生动的神话形象将生者世界与“亡灵世界”二者建立了联系,奥赛里斯神话不仅成为古埃及神话中的重要基石,也逐渐成为维系古埃及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系着古埃及民族中的死亡信仰,强化民族之间的认同。
其实,对奥赛里斯神话的构建不仅反映古埃及人的死亡观念,还可以看出古埃及人对于社会道德、王权观念等方面影响。以神话的形式构建出來,既方便流传,又夹杂说教内容,有利于社会秩序的规范。奥赛里斯神话构建反映古埃及人对待死亡并不是消极顺从,而是积极面对,是古埃及人应对死亡的积极表现。“由于对生命的不中断的统一性和连续性的信念,神话必须清除这种现象。原始宗教或许是我们人类文化中可以看到的最坚定最有力的对生命的肯定。”[10]138奥赛里斯不仅是冥府之主,更是永恒的代表,生命的终结在奥赛里斯的冥府中得到了延续,人们也希望通过对奥赛里斯的崇拜与模拟,完成个体生命的重生与复活。
参考文献:
[1]李模.古代埃及宗教与政治关系研究[M].北京:线装书局,2013.
[2]杨柳,孙智勇,朱小红.殡葬文化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6:198.
[3]杨足仪,向鹭娟.死亡哲学[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8.
[4]李书崇.死亡文化[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5:27.
[5]普鲁塔克.论埃及神学与哲学——伊希斯与俄塞里斯[M].段映虹,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35.
[6]巴奇.埃及宗教[M].陈焰,译.如一,校.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7]赵立行.古埃及的智慧[M].台北:林郁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0:70.
[8]陈义华,王伟均.东方文学文化精粹[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
[9]颜海英.守望和谐:古埃及文明探秘[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10]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
[11]李肖.丝绸之路研究(第1辑)[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18.
关键词:古埃及宗教;奥赛里斯;神话形象;死亡观
死亡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上古时期,各个文明古国对于死亡均有着不同的理解,古埃及人通过宗教与神话赋予死亡以新的含义,将生与死、短暂与永恒,置于同一维度思考,从而构建出一套具有神话色彩的亡灵世界。与中国的死亡观念不同,中国孔子主张“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与此相反,古埃及人却具有强烈的“来世”信仰,来世观念是古埃及人克服死亡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来世神话的构建来缓解人们对死亡未知世界的恐惧,“在他们看来,死亡并不是人生的毁灭,而是生命从一个世界转移到另一个世界,死是生的延续,准备死亡世界上是准备着去面对与神联系的新生命。埃及人认为现世是短暂的,只有来世才是永恒的”[1]36。奥赛里斯作为冥界之主,负责审判通往冥府的灵魂,人们渴望通过奥赛里斯的审判来使自己获得永生。
一、古埃及文明与死亡文化
死亡是人类的终极思考,人们恋生惧死是一个人的正常反映,而“所谓死亡文化,就是人们对于死亡的认知以及由此体现于死亡的活动中的一整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及其习俗、规范之总和”[2]。古埃及人的平均寿命不过35岁,上古时期的古埃及不仅需要与各种自然灾害做斗争,还要与各种疾病、瘟疫做抗争,因此,死亡成为古埃及人对于生命理解的一个重要维度。死亡的恐惧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所带来的未知,未知成为人们惧怕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智慧的古埃及人却通过奥赛里斯的神话将死亡的未知恐惧赋予新的含义,将信仰、死亡与文化三者结合一起。因此,古埃及文明也被称为“死亡文明”,古埃及民族称为“等待死亡的民族”,但古埃及人绝不是静待死亡的来临,我们至今可以联想到的金字塔、神庙与木乃伊等,都体现了古埃及人对死亡含义的理解。正是出于对死亡的尊重,上至埃及国王法老下旨黎民百姓,都热衷于丧葬仪式,“在原始思维中,原始人往往凭借古老的‘灵魂’和‘万物有灵’的观念,以宗教、神话的形式拒斥死亡。原始死亡观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对死亡顽强的反抗和坚定的否定”[3]13。
在古埃及的死亡信仰中,“古埃及人认为,人是由实在的肉体和精神的灵魂组成。人有两种永生的灵魂,‘巴’和‘卡’。‘巴’形如一只人头鸟,相貌与本人一模一样,像孪生子一样同活人共生于一体。人死后,‘巴’可以自由飞离尸体,常栖息在坟墓山,或从墓顶飞来看望涂着香膏的尸体;如果尸体能够保存得足够长久,‘巴’还可以在人‘复活’时再次回来与他结合。‘卡’是人生而具有的护身符,与本人相貌完全相同,并具有人的双臂”[1]36。为此古埃及人要向亡者的墓穴内存放大量祭祀品,以保证死者能像活着的时候一样获得供养,这些献祭品都是为“卡”所准备的。“这种灵魂信仰从根本上将统一的人二重化:一个是看得见的、活生生的、肉体实在的人,另一个是看不见的、无形无象的心灵或灵魂的人,这也就是相信两个实体世界的存在:可见的实体世界与不可见的、不可触的、‘精神的’世界。”[3]25
二、古埃及神话中的奥赛里斯形象
“在任何一种有关埃及历史的文献中,奥赛里斯(Osiris,旧译乌色里斯)都是被作为第一主角来叙述的。即使是普鲁塔克在书中讲述奥赛里斯,也是使用严谨的春秋笔法而并非抒情文体。没有奥赛里斯,就没有埃及的一切。”[4]可以说奥赛里斯成为古埃及人死亡信仰的核心内容。“古埃及人对奥赛里斯崇拜由来已久,起源于何时不太清楚,但形成于早王国时期的赫利奥波利斯(Heliopolis)创世神学之中就有奥赛里斯神。古王国时期,奥赛里斯更被吸纳进了赫利奥波利斯太阳祭礼当中,成为九神团之一。”[1]89古埃及人以神话的形式,描绘了一位兼具智慧与能力的贤王形象。但由于古埃及的神话纷繁复杂,古埃及人又没有对自己民族神话进行统一,因而流传至今关于奥赛里斯形象也是多个版本,大体内容为奥赛里斯与自己的妻子伊西斯是兄妹关系,他们二人都是天神盖布与地神努特的孩子。成人后二者结合在一起,两人感情甚好、相敬如宾,奥赛里斯登基后“就着手将埃及人从缺吃少穿和野兽般的生活状态中解放出来。他教他们认识土地上出产的各种果实,为他们制定法律,还教他们学会尊重神灵。后来为了让所有人都过上文明开化的生活,他的足迹遍及整个大地”[5]。但作为奥赛里斯的弟弟——赛特却由于嫉妒之心,开始策划谋杀哥哥的计划,他首先训练了一批死侍效忠自己,然后趁奥赛里斯熟睡之后,测量其身高,按照奥赛里斯的身形打造了一口精美的棺材,蒙在鼓里的奥赛里斯对自己的弟弟赛特毫无防备之心,很轻松地被赛特骗至棺材内。随即狠心的赛特将自己的哥哥奥赛里斯钉在棺椁中,并扔进尼罗河中溺死,作为妻子的伊西斯偷偷找到自己的爱人,准备用魔法使其复活,却再一次被赛特发现,这一次赛特为绝后患将奥赛里斯切成大大小小十五块扔到各地,哀恸的伊西斯将散落的尸块收集起来并缝制拼组在了一起,由至高无上的拉神下令阿努比斯与托特神二者合力把奥赛里斯制作成木乃伊。根据神话描述这是古埃及第一个木乃伊。而后伊西斯诞下荷鲁斯,荷鲁斯将为父报仇。复活后的奥赛里斯成为了冥界之王,审判着通往冥界亡者的灵魂。奥赛里斯神话影响久远,埃及人对奥赛里斯的崇拜一直延续到基督教时期。“即是埃及人接受基督教后,他们还继续把死人制作成木乃伊。”“很久以来,他们继续把他们的上帝和基督教的上帝和神混同起来。埃及人自己将永远认为如果死后要永生,尸体就必须制成木乃伊。”[6]59在奥赛里斯复活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儀式——开口仪式。这个仪式的起源在神话中也有记述,死后的奥赛里斯被亚麻包裹起来,制成了木乃伊,盘旋于天空之上的伊西斯用翅膀将空气缓缓送入奥赛里斯的鼻内,慢慢地奥赛里斯苏醒了过来,并成为冥府之王。为模拟这一过程,需要有祭司扮演神话中的阿努比斯与荷鲁斯,通过重演奥赛里斯开口仪式,来完成亡者的复活。“当牧师在用钩状物触弄死者嘴唇并说出荷鲁斯曾对奥赛里斯说出的话时,他们相信,这一切便会真地发生效力,死者便会真地复活,从而使死者可沿着奥赛里斯走过的道路,进入奥赛里斯的天堂。”[7] 到了新王国时期,人们对奥赛里斯的崇拜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下面一段是古埃及人对奥赛里斯的歌颂:
荣耀归于你,噢,奥赛里斯,安妮费尔(Un-nefer),阿布图(Abto)(阿比多斯)伟大的神,永恒之王,你已经历了数百万年。你是努特胎里的长子,众神祖先赛伯的儿子。南方和北方王国的主,高贵白冠之主。……死者起来看到你,他们呼吸着空气,当圆盘从天边升起时,他们望着你的脸。见到你,他们心安了。噢,永恒的你,永生的你。[6]46-49
对奥赛里斯的歌颂主题依然是死亡与永恒,在某些时候奥赛里斯的信仰地位甚至高于拉神。将其称为永恒之王,恰好反映古埃及人对于死亡的态度不是被动接受,而是积极面对。人们对其歌颂、献祭,并将其复活过程不断在亡者身上重演,以求逝者的永生。
三、奥赛里斯神话折射的死亡探讨
作为尼罗河畔诞生的农业民族,古埃及人崇尚太阳,太阳为埃及的农作物带来了充足的阳光,而尼罗河则为古埃及人的农耕带去了必要的养料和水源。奥赛里斯的崇拜起源则与埃及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奥赛里斯首先是尼罗河神,是尼罗河周期性的苦水与泛滥的一种神格化的象征。”“奥赛里斯是尼罗河水复涨复落,植物枯荣有序的神格化象征。”[8]6奥赛里斯的形象起源恰好反映出古埃及人对当地自然环境理解。“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奥赛里斯死而复生的神话,在古埃及人眼里都是强大的生命力和繁殖力的象征,也是自然界、人的生命、社会现象不断循环这种观念产生的根本原因。”[9]137人们相信死亡也是一种往复的表现,因而自然死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人们会通过丧仪让亡者重新复活。正如卡西尔所提到的“对生命的不可毁灭的统一性的感情是如此不可动摇,以致到了否定和蔑视死亡这个事实的地步。在原始思维中,死亡绝没有被看成是服从一般法则的一种自然现象”。“它们断然否认死亡的真实可能性。在某种意义上,整个神话可以被解释为对死亡现象的坚定而顽强的否定。”[10]137“在审判大厅中,奥赛里斯是主审,领有42个神陪审。大厅中间有个天平,天平的一端是象征正义和真理的羽毛,另一端是死者的心。天平旁边是负责记录的文字之神图特,还蹲着一个集合了四种动物特征的怪兽。死者首先要陈述自己一生的功过,有两个罪过单,分别列有40项和42项罪名(两个单子的部分内容是重叠的),死者要一一否定这些罪名。”“如果死者有罪,天平就朝心的一边倾斜,怪兽就会扑上把心吞噬,这就意味着‘二次死亡’,也就是真正的死亡,死者将永远不得超生。”[11]这段描述反映人类的自然死亡并非是真正的死亡,只有经过奥赛里斯审判后被判有罪并吃掉心脏的人才面临着最终的死亡。因此,人们为了避免自己的心脏在冥界被吃,很多达官贵族会在自己的墓室中记述出生前所作的善事,以此避免心脏被吃,这样就产生了古埃及的早期自传文学,“古埃及人刻写自传的目的是为死者的来世服务。他们笃信来世,并且以乐观和功利的态度对待死后的生活”[9]103。
而人们为了自己死后能得到奥赛里斯的宽宥,生前就尽量做善事,通过对死后世界的构建,完成了古埃及人对现世世界物欲克制,对死亡神话的理解规范人们在当下社会遵守法则,不要逾越道德的底线。这就是古埃及信仰中的“来世审判”。以鲜活的神话构建亡者世界的审判过程,亡灵需要在奥赛里斯面前澄清自己没有犯过错误。而所有的这些回复问题的答案,并非是冥府奥赛里斯的答案,他恰恰是生者为死者规定的内容。换言之,这种“来世审判”的信仰,要求人们能够对现世行为负责。亡者是否能在奥赛里斯的审判后获得永生,也是根据亡者生前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决定的。因而对于来世的理解是是需要现世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是奥赛里斯神话对于古埃及人信仰的重要影响。这种接受“来世审判”的思想与古王国社会衰败、王权衰落有关。“古王国衰亡后,王权的没落给人们的宗教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奥赛里斯崇拜的内容开始具备了伦理道德因素,产生了‘来世审判’的思想,信仰者日众。”[9]139通过对奥赛里斯的崇拜,来逐渐恢复社会秩序,以信仰的力量规范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奥赛里斯神话是一种道德死亡观,死亡并不意味着终结,死亡恰恰是对现世行为总结与考验的开始。
此外,人们死后会被带领至冥界,去接受奥赛里斯的审判,因此催生出《亡灵书》的出现。《亡灵书》雏形出现于第二中间期,发展到新王国时期日臻成熟,它是人们死后通往冥界的行动指南,“它可以保护亡灵在冥国中生活幸福,避免各种困厄和险阻,顺利地通过诸神的审判,平安达到‘真理的殿堂’。在那里可以与神同住,也可以和大神奥西里斯一样获得新生”“有些章节还专门嘱咐在冥王面前务必替亡灵隐恶扬善。”[8]3这里重点表达了人们渴望来世生活与复活的愿望。在《亡灵书》中奥赛里斯形象更加丰满、生动。随着《亡灵书》的流传,奥赛里斯信仰也成为古埃及人民间信仰的重要部分。
四、结语
奥赛里斯神话成为古埃及人对于死亡世界的一种想象,是人类文明对死亡文化的早期探索。通过生动的神话形象将生者世界与“亡灵世界”二者建立了联系,奥赛里斯神话不仅成为古埃及神话中的重要基石,也逐渐成为维系古埃及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系着古埃及民族中的死亡信仰,强化民族之间的认同。
其实,对奥赛里斯神话的构建不仅反映古埃及人的死亡观念,还可以看出古埃及人对于社会道德、王权观念等方面影响。以神话的形式构建出來,既方便流传,又夹杂说教内容,有利于社会秩序的规范。奥赛里斯神话构建反映古埃及人对待死亡并不是消极顺从,而是积极面对,是古埃及人应对死亡的积极表现。“由于对生命的不中断的统一性和连续性的信念,神话必须清除这种现象。原始宗教或许是我们人类文化中可以看到的最坚定最有力的对生命的肯定。”[10]138奥赛里斯不仅是冥府之主,更是永恒的代表,生命的终结在奥赛里斯的冥府中得到了延续,人们也希望通过对奥赛里斯的崇拜与模拟,完成个体生命的重生与复活。
参考文献:
[1]李模.古代埃及宗教与政治关系研究[M].北京:线装书局,2013.
[2]杨柳,孙智勇,朱小红.殡葬文化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6:198.
[3]杨足仪,向鹭娟.死亡哲学[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8.
[4]李书崇.死亡文化[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5:27.
[5]普鲁塔克.论埃及神学与哲学——伊希斯与俄塞里斯[M].段映虹,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35.
[6]巴奇.埃及宗教[M].陈焰,译.如一,校.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7]赵立行.古埃及的智慧[M].台北:林郁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0:70.
[8]陈义华,王伟均.东方文学文化精粹[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
[9]颜海英.守望和谐:古埃及文明探秘[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10]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
[11]李肖.丝绸之路研究(第1辑)[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