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吹响了文化建设的号角,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作为四川文理学院,要抓住契机,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应该抓住机遇,抢占精神文化高地;服务地方,走出学术文化洼地;形成特色,建设高校文化园地。
关键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090-02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设想。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高校作为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建设阵地,应该以党的十八精神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贡献。大力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的应有之举。
一、加强校园精神文化的意义
当今社会是一个文化不断开放的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也是一个物欲日渐高涨的时代,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那么,我们的精神境界、心灵世界和情感天地呢?是否依然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当我们质疑我们的文化怎么样了的时候,文化的核心层面的精神价值存在的问题已经暴露无遗了,就其症结而言,是我们赖以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而越发生机盎然。
经济是风帆,文化是指南,那么教育呢?教育是灵魂。没有风帆就没有驱动的力量,没有指南,就没有前行的方向,没有灌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教育,其所谓的文化就正如行尸走肉一般的活着,也犹如盲人骑瞎马一样的危险。党的十八大,既勾勒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宏伟蓝图,也提出了“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奋斗目标,并且具体指明了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时代要求”。此刻,作为文化人,更是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如何构建并充实包括当代大学生在内的我们的精神家园,正如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所说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此,我们不仅要有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意识,这就是首先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丰富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他们的精神力量;更应该有一份教育担当和教育责任的使命,引导学生不但成为一个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为国家富强和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建设人才,而且努力做一个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情趣高尚的有“文化”情怀和修养的青年精英。
二、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
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广义的“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生活方式的总和”,主要包括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方式文化及物质文化三个相互联系的层面。精神文化蕴含了校园文化的主体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集体舆论、价值目标取向等等,主要体现在学风、校风上,是一所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并支配主体价值观,包括价值取向、价值评判、价值选择、价值创造等等。
狭义的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一种人文价值取向,指在各高等院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由师生等活动主体以社会先进文化活动为主导,以校园为空间背景,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围绕教育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开展的,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努力创造而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以文化冲突与整合为表征的亚文化系统,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即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
三、加强校园精神文化的思考
具体到“文化建设与文理学院”的话题,窃以为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抢占精神文化高地;服务地方,走出学术文化洼地;形成特色,建设高校文化园地。
首先,抓住机遇,抢占“人无我有”的文化高地。毫无疑问,在新一轮文化大繁荣和教育大发展中,未来五年乃至十年是中国经济建设持续递增、政治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发展更加完善的十年,当然也是文化更大繁荣和教育更快发展的十年,如果说,在上一个十年我们抓住了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高等教育扩招的历史机遇,学校主要着眼于提升层次和规模发展,成功实现了由专科升为本科、由师范型向多科型的发展的话,那么,未来的四川文理学院就应该致力于由教育意义的内涵建设到文化意义的品牌建设,借助国家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以评促建”的导向,在教学性和应用型大学的建设上首先抢占精神文化的高地,比较省内,乃至国内高校文化建设的现状,充分利用我们地处四川东部“巴人故里、红色达州”特有的文化资源和优势,充分挖掘我们三十多年办学历程积淀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和扎根基础奉献才智的文化传统,抢占“人无我有”的精神文化的发展高地,即在红色文化基础上延伸的忠贞勇锐进取拼搏的巴人性格、团结奋进不胜不休的红军情怀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学院精神。这在市场经济时代里、实用主义氛围下的我们,显得是何等的弥足珍贵;这对没有区位优势、没有名校效应的学校更是难能可贵。这是就我们四川文理学院文化建设的特色和优势,也是省内其他高校所不具有的文化建设和学校发展的高等。
其次,服务地方,走出“自娱自乐”的文化洼地。由于隶属关系的限制,更是因为办学理念的局限,高校文化建设长期大多限于“象牙塔”里的高精尖,即以高深的专业文化为荣耀,以精英的身份文化为姿态,以尖端的学术文化为垄断,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关门治学的“自娱自乐”的文化格局,甚至自我封闭的文化状态,这在重点大学尤其为甚。这在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的当今,这在四川文理学院地处二级城市的现实,除了办教学性应用型的大学,还应该加上办服务性的大学,尤其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将我们身在基层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同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文化状况保持有最直接而密切接触,高校就应该发挥它的智力优势、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不但与地方的经济、科技和传媒、教育等领域发生广泛的联系和指导,而且从狭义和广义的两个角度对它们予以研究以达到整合资源、提升档次和创造品牌的目的。具体而言,狭义的是即是研究诸如文学艺术、历史文化、新闻传媒,乃至旅游娱乐,广义是就是关注与经济有关的企业文化、与教育有关的学校文化、与部队有关的军营文化、与农村有关的农民文化、与城市有关的市民文化等等。对四川文理学院而言,就是继续研究巴人文化、红色文化和达州市的民间民俗文化;同时,再关注并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达州市的城市精神及所属区县的特色文化打造。 最后,形成特色,建设“高尚博雅”的文化园地。大学校园与机关、厂矿、军营和居民小区,甚至和中小学校园相比,它最显著的优势、最强烈的魅力和最鲜明的特色,究竟是什么呢?前提是明白大学的教育工作者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通过他们的努力弘扬当代大学文化精神,继承人类优秀文化传统。对此,我们就要从三个层面来入手。一是,做人类优秀文化的承传者和引领者。如果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之大非谓有大楼而是有大师”,那么在社会功利化、竞争白热化和知识碎片化的当今,它还应该有学术的大典和生命的大爱,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不是知识的接收器,也不是驯服的小绵羊,更不是麻木的机器人,也许他们是未来的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但应该促使他们成为充满睿智和爱心、富于情趣和格调、乐意敬业和奉献的高素质人才;为此我们就要用古今中外人类最优秀的文明成果来熏陶他们的心智,来铸造他们的灵魂,来形成他们的人格。二是,做时代先进文化的教育者和引导者。从上个世纪“四有”新人的提倡到新世纪的“三个代表”和“八荣八耻”的践行,直到十八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无一不是时代先进文化的体现;因为中国共产党提倡的代表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发扬光大,也是西方现代文化精神的合理借鉴,更是近一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写照;为此我们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三是,做优美校园文化的践行者和培育者。环境育人的功效是春风化雨而润物无声,而大学校园的环境就不仅是生活与学习的处所,更应该是成长与体验的乐园。那么,大学的校园文化就体现在“软”与“硬”,即无形的软环境和有形的硬环境,前者主要是指学校的精神面貌,即体现在整体的校风、学生的学风和老师的教风上面,后者主要是指标志性的如校训、校歌和校旗,代表性的如文化广场、音乐喷泉、主题雕塑,历史性的如陈列馆、博物馆、展览室,乃至花草树木、人行步梯、林荫小道。
党的十八大再一次强调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高校的文化建设,既是未来人民共和国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四川文理学院发展规划的精彩篇章。如何将它所流淌的民族血脉延伸到当代大学,如何将它所建构的精神家园推进至文理校园,我们不但要有抢占高地的眼光和勇气,还要有走出洼地的执着和坚毅,更要有建设园地的立意和策略。正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204.
[2]胡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浅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53-55.
[3]孙碧平.谈高校反校园文化与教育个性化之关系[J].宜宾学院学报,2003,(4):81-83.
[4]、[5]刘天.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32-134.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高校应对突发事件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编号:CJS11-063);达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课题《在服务川东革命老区中增强高校实践育人的策略研究——以四川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系为例》
作者简介:刘天,男,汉族,四川文理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范藻,男,汉族,四川文理学院教授。
关键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090-02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设想。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高校作为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建设阵地,应该以党的十八精神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贡献。大力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的应有之举。
一、加强校园精神文化的意义
当今社会是一个文化不断开放的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也是一个物欲日渐高涨的时代,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那么,我们的精神境界、心灵世界和情感天地呢?是否依然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当我们质疑我们的文化怎么样了的时候,文化的核心层面的精神价值存在的问题已经暴露无遗了,就其症结而言,是我们赖以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而越发生机盎然。
经济是风帆,文化是指南,那么教育呢?教育是灵魂。没有风帆就没有驱动的力量,没有指南,就没有前行的方向,没有灌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教育,其所谓的文化就正如行尸走肉一般的活着,也犹如盲人骑瞎马一样的危险。党的十八大,既勾勒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宏伟蓝图,也提出了“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奋斗目标,并且具体指明了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时代要求”。此刻,作为文化人,更是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如何构建并充实包括当代大学生在内的我们的精神家园,正如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所说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此,我们不仅要有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意识,这就是首先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丰富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他们的精神力量;更应该有一份教育担当和教育责任的使命,引导学生不但成为一个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为国家富强和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建设人才,而且努力做一个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情趣高尚的有“文化”情怀和修养的青年精英。
二、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
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广义的“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生活方式的总和”,主要包括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方式文化及物质文化三个相互联系的层面。精神文化蕴含了校园文化的主体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集体舆论、价值目标取向等等,主要体现在学风、校风上,是一所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并支配主体价值观,包括价值取向、价值评判、价值选择、价值创造等等。
狭义的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一种人文价值取向,指在各高等院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由师生等活动主体以社会先进文化活动为主导,以校园为空间背景,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围绕教育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开展的,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努力创造而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以文化冲突与整合为表征的亚文化系统,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即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
三、加强校园精神文化的思考
具体到“文化建设与文理学院”的话题,窃以为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抢占精神文化高地;服务地方,走出学术文化洼地;形成特色,建设高校文化园地。
首先,抓住机遇,抢占“人无我有”的文化高地。毫无疑问,在新一轮文化大繁荣和教育大发展中,未来五年乃至十年是中国经济建设持续递增、政治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发展更加完善的十年,当然也是文化更大繁荣和教育更快发展的十年,如果说,在上一个十年我们抓住了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高等教育扩招的历史机遇,学校主要着眼于提升层次和规模发展,成功实现了由专科升为本科、由师范型向多科型的发展的话,那么,未来的四川文理学院就应该致力于由教育意义的内涵建设到文化意义的品牌建设,借助国家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以评促建”的导向,在教学性和应用型大学的建设上首先抢占精神文化的高地,比较省内,乃至国内高校文化建设的现状,充分利用我们地处四川东部“巴人故里、红色达州”特有的文化资源和优势,充分挖掘我们三十多年办学历程积淀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和扎根基础奉献才智的文化传统,抢占“人无我有”的精神文化的发展高地,即在红色文化基础上延伸的忠贞勇锐进取拼搏的巴人性格、团结奋进不胜不休的红军情怀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学院精神。这在市场经济时代里、实用主义氛围下的我们,显得是何等的弥足珍贵;这对没有区位优势、没有名校效应的学校更是难能可贵。这是就我们四川文理学院文化建设的特色和优势,也是省内其他高校所不具有的文化建设和学校发展的高等。
其次,服务地方,走出“自娱自乐”的文化洼地。由于隶属关系的限制,更是因为办学理念的局限,高校文化建设长期大多限于“象牙塔”里的高精尖,即以高深的专业文化为荣耀,以精英的身份文化为姿态,以尖端的学术文化为垄断,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关门治学的“自娱自乐”的文化格局,甚至自我封闭的文化状态,这在重点大学尤其为甚。这在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的当今,这在四川文理学院地处二级城市的现实,除了办教学性应用型的大学,还应该加上办服务性的大学,尤其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将我们身在基层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同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文化状况保持有最直接而密切接触,高校就应该发挥它的智力优势、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不但与地方的经济、科技和传媒、教育等领域发生广泛的联系和指导,而且从狭义和广义的两个角度对它们予以研究以达到整合资源、提升档次和创造品牌的目的。具体而言,狭义的是即是研究诸如文学艺术、历史文化、新闻传媒,乃至旅游娱乐,广义是就是关注与经济有关的企业文化、与教育有关的学校文化、与部队有关的军营文化、与农村有关的农民文化、与城市有关的市民文化等等。对四川文理学院而言,就是继续研究巴人文化、红色文化和达州市的民间民俗文化;同时,再关注并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达州市的城市精神及所属区县的特色文化打造。 最后,形成特色,建设“高尚博雅”的文化园地。大学校园与机关、厂矿、军营和居民小区,甚至和中小学校园相比,它最显著的优势、最强烈的魅力和最鲜明的特色,究竟是什么呢?前提是明白大学的教育工作者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通过他们的努力弘扬当代大学文化精神,继承人类优秀文化传统。对此,我们就要从三个层面来入手。一是,做人类优秀文化的承传者和引领者。如果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之大非谓有大楼而是有大师”,那么在社会功利化、竞争白热化和知识碎片化的当今,它还应该有学术的大典和生命的大爱,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不是知识的接收器,也不是驯服的小绵羊,更不是麻木的机器人,也许他们是未来的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但应该促使他们成为充满睿智和爱心、富于情趣和格调、乐意敬业和奉献的高素质人才;为此我们就要用古今中外人类最优秀的文明成果来熏陶他们的心智,来铸造他们的灵魂,来形成他们的人格。二是,做时代先进文化的教育者和引导者。从上个世纪“四有”新人的提倡到新世纪的“三个代表”和“八荣八耻”的践行,直到十八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无一不是时代先进文化的体现;因为中国共产党提倡的代表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发扬光大,也是西方现代文化精神的合理借鉴,更是近一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写照;为此我们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三是,做优美校园文化的践行者和培育者。环境育人的功效是春风化雨而润物无声,而大学校园的环境就不仅是生活与学习的处所,更应该是成长与体验的乐园。那么,大学的校园文化就体现在“软”与“硬”,即无形的软环境和有形的硬环境,前者主要是指学校的精神面貌,即体现在整体的校风、学生的学风和老师的教风上面,后者主要是指标志性的如校训、校歌和校旗,代表性的如文化广场、音乐喷泉、主题雕塑,历史性的如陈列馆、博物馆、展览室,乃至花草树木、人行步梯、林荫小道。
党的十八大再一次强调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高校的文化建设,既是未来人民共和国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四川文理学院发展规划的精彩篇章。如何将它所流淌的民族血脉延伸到当代大学,如何将它所建构的精神家园推进至文理校园,我们不但要有抢占高地的眼光和勇气,还要有走出洼地的执着和坚毅,更要有建设园地的立意和策略。正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204.
[2]胡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浅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53-55.
[3]孙碧平.谈高校反校园文化与教育个性化之关系[J].宜宾学院学报,2003,(4):81-83.
[4]、[5]刘天.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32-134.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高校应对突发事件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编号:CJS11-063);达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课题《在服务川东革命老区中增强高校实践育人的策略研究——以四川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系为例》
作者简介:刘天,男,汉族,四川文理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范藻,男,汉族,四川文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