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的目地就是使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增强自身能力。众多教育家曾总结出:我们的学校教育在手习惯的养成,各种能力的提高。一旦我们离开了学校,走向了社会,也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其出发点就在于养成良好的形为习惯,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本文作者谈了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参与的好习惯的一些尝试与思考。
关键词:习惯;主动;实践;展示;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236-02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希望事半功倍,教书育人也一样。目前社会的竞争激烈,学生的学业负担也很重,我们一直在提倡减负,但减负并不等于降低学习的效率、效果,如何减负又能增效是我们现在需要探讨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信息技术课上课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乐趣。当学生因为有了兴趣带着热情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保持高涨的教学情绪,做好每一次的课堂教学准备。组织各种教学教具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能力。这是本人参与常州市减负增效专项课题“术科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的具体研究任务。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总结了一些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参与的好习惯的方案。
一、既要抓好课堂规范,又要想办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张弛有度,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初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非中考科目,很多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他又是一门讲授与上机操作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课堂规范往往较难控制和把握。在学生刚开始进机房的第一节课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规范,如果开始就放任他们,他们会养成习惯,甚至越演越厉。因此,我会要求学生排好队安静下来后才能进入机房,进入机房后要按安排好的位置坐,每次都要按要求认真填写《计算机使用情况登记簿》。每次下课前一分钟我都会提醒学生做好作品的保存工作并按正常程序关机,把桌子上的教材整理一下。离开的时候要把键盘凳子推进去放好。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来达到教育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教学是一个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共同成长进步的过程。很多时候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进而喜欢上一门课程。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绝对安静的课堂不一定是好事,但混乱无序的课堂肯定是不利于学习的。抓好课堂规范,张弛有度,努力营造一个适合学习的活泼而有序的课堂氛围,是养成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的第一步。
二、帮助学生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育,养成了学生坐等老师讲,自己听的习惯。很多学生失去了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我觉得江苏信息技术2007新版的教材有些地方改的特别好。在第三章、第九章、第十一章都安排了作品设计规划的部分。让学生动脑规划作品。给了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设计规划感觉很难,刚开始学生可能很茫然、无从下手。但设计规划能力能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觉得很有必要花时间引导学生多想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留白”,给学生们自己思索的空间。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鼓励学生独立思索问题,并在相应的情况下给以必要的点拨。使同学们热衷于思索教学过程中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断的拉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出质疑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宽度。
三、想办法让学生参与实践
作为一门“技术课”,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必须自己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感悟。扎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不断的动手练习,在掌握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成为“能手”。
江苏信息技术2007新版的教材有一个“实践学习”板块,我都是让学生看书,自主学习,完成作品制作的。借助教材养成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主动参与实践。
四、给学生展示作品的平台并让学生参与评价
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同、注意、理解、赞赏,为此,老师要尽可能的给同学们搭建自我展现的平台。在展现自己作品的同时看一看其他同学的成果,找一找差距。对大家的作品提出合理客观的意见和建设性的建议。不要挫伤同学们的自信心。不仅要老师点评,同学们也可能参与评价。在评价的同时指出的他人的不足也使自己今后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同学们的知识基础得以扎实,认识水平得以客观和提高。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展示教的本领,而在于促成学的精彩。”而合理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是信息技术课堂实现有效课堂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所必须的。学生天生有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叶圣陶先生曾深刻地指出:“请老师们时刻想到,学生跟种子一个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能做到的,只是供给他们适当的条件和照料,让他们自己成长。”因而创设情景,提供更多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和应用作品的制作过程,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直强调的。
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绝不是教教材,应以精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中小学学习负担过重不仅仅是应试教育指挥棒引导下的题海战术、加班加点,教师在课堂上填鸭式教学,造成学生的学习大都局限于接受现成的知识、学生的学在很大程度上被教师的教所替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模式化,也是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屡减不轻的主要原因。因而,信息技术课堂应该通过优化学习活动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参与的好习惯,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的设定根本在于强化学生们掌握运用信息的各项技术技能,知识,形成基础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主流的情感价值观。在收集信息,传递信息能力过程中发挥出较高的专业水平,形成主动的参与意识、方法及能力,使同学们适应信息时代的步伐,成为信息时代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庞明哲.信息技术课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8.
[2]和学新.提高效率:新课程教学的价值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09.
关键词:习惯;主动;实践;展示;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236-02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希望事半功倍,教书育人也一样。目前社会的竞争激烈,学生的学业负担也很重,我们一直在提倡减负,但减负并不等于降低学习的效率、效果,如何减负又能增效是我们现在需要探讨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信息技术课上课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乐趣。当学生因为有了兴趣带着热情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保持高涨的教学情绪,做好每一次的课堂教学准备。组织各种教学教具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能力。这是本人参与常州市减负增效专项课题“术科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的具体研究任务。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总结了一些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参与的好习惯的方案。
一、既要抓好课堂规范,又要想办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张弛有度,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初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非中考科目,很多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他又是一门讲授与上机操作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课堂规范往往较难控制和把握。在学生刚开始进机房的第一节课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规范,如果开始就放任他们,他们会养成习惯,甚至越演越厉。因此,我会要求学生排好队安静下来后才能进入机房,进入机房后要按安排好的位置坐,每次都要按要求认真填写《计算机使用情况登记簿》。每次下课前一分钟我都会提醒学生做好作品的保存工作并按正常程序关机,把桌子上的教材整理一下。离开的时候要把键盘凳子推进去放好。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来达到教育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教学是一个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共同成长进步的过程。很多时候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进而喜欢上一门课程。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绝对安静的课堂不一定是好事,但混乱无序的课堂肯定是不利于学习的。抓好课堂规范,张弛有度,努力营造一个适合学习的活泼而有序的课堂氛围,是养成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的第一步。
二、帮助学生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育,养成了学生坐等老师讲,自己听的习惯。很多学生失去了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我觉得江苏信息技术2007新版的教材有些地方改的特别好。在第三章、第九章、第十一章都安排了作品设计规划的部分。让学生动脑规划作品。给了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设计规划感觉很难,刚开始学生可能很茫然、无从下手。但设计规划能力能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觉得很有必要花时间引导学生多想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留白”,给学生们自己思索的空间。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鼓励学生独立思索问题,并在相应的情况下给以必要的点拨。使同学们热衷于思索教学过程中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断的拉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出质疑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宽度。
三、想办法让学生参与实践
作为一门“技术课”,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必须自己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感悟。扎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不断的动手练习,在掌握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成为“能手”。
江苏信息技术2007新版的教材有一个“实践学习”板块,我都是让学生看书,自主学习,完成作品制作的。借助教材养成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主动参与实践。
四、给学生展示作品的平台并让学生参与评价
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同、注意、理解、赞赏,为此,老师要尽可能的给同学们搭建自我展现的平台。在展现自己作品的同时看一看其他同学的成果,找一找差距。对大家的作品提出合理客观的意见和建设性的建议。不要挫伤同学们的自信心。不仅要老师点评,同学们也可能参与评价。在评价的同时指出的他人的不足也使自己今后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同学们的知识基础得以扎实,认识水平得以客观和提高。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展示教的本领,而在于促成学的精彩。”而合理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是信息技术课堂实现有效课堂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所必须的。学生天生有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叶圣陶先生曾深刻地指出:“请老师们时刻想到,学生跟种子一个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能做到的,只是供给他们适当的条件和照料,让他们自己成长。”因而创设情景,提供更多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和应用作品的制作过程,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直强调的。
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绝不是教教材,应以精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中小学学习负担过重不仅仅是应试教育指挥棒引导下的题海战术、加班加点,教师在课堂上填鸭式教学,造成学生的学习大都局限于接受现成的知识、学生的学在很大程度上被教师的教所替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模式化,也是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屡减不轻的主要原因。因而,信息技术课堂应该通过优化学习活动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参与的好习惯,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的设定根本在于强化学生们掌握运用信息的各项技术技能,知识,形成基础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主流的情感价值观。在收集信息,传递信息能力过程中发挥出较高的专业水平,形成主动的参与意识、方法及能力,使同学们适应信息时代的步伐,成为信息时代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庞明哲.信息技术课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8.
[2]和学新.提高效率:新课程教学的价值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