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它贯穿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摸索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不断提高科学素养,为投身未来的事业奠定基础。
一、科学探究的含义和特点
探究的含义是探索和研究。究其根源,学生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启发引导,亲历和体验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相似的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理解科学本质,挖掘智力潜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而非机械记忆探究的结果;重在收集数据,多方寻求答案,而非繁杂无意义的计算;重在对结果客观科学地评价,而不要迷信于权威。在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可以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在互动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中学生的探究活动虽与科学家进行的科学探究不同,但基本环节是相似的,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收集事实数据与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二、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
探究式教学中的探究活动与科学探究有所不同:科学探究中探究者并不知自己的探究结果,而探究教学中的探究活动有着明确的探究结果;科学探究所面临的问题情境远比探究教学的情境复杂,无关变量特别多,而探究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无关变量较少;大多数科学探究活动都以结论的得出而告终,而探究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挖掘教育的价值。探究教学的实质是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方式,得出结论。在每一个步骤中,学生都有若干能力得到培养,因此,教师要在各个阶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选择好科学探究内容,安排和设计好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课堂探究活动中,要努力创设物理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多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加强研究性习题的开发设计,实现教学双赢;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重视生活体验及社会实践,多方积累知识;打破传统,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课外探究活动一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设计探究计划,自主开展探究过程。在选择课外探究内容时应该倡导学生从生活和学习中自己发现问题,可以设立一个“探究问题征集箱”,鼓励学生把生活或学习中的问题写出来,定时汇总,向学生公布,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条件支持等实际情况集体讨论确定探究内容,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探究课题,自主组建小组进行探究。教师定期检查学生方案的实施进展情况,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三、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以主导者的身份、以知识的先知者的姿态向学生传授知识,要求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直接接受已有的知识,使得学生受到的控制太多了,他们不得不跟着教师一起走,尽管这些东西自己可能不一定需要。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成为一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资源的供给者,角色从主导者转变为主持人,从确定者转变为预定者,从反馈者转变为评价者;学生则由听众、观众变为发现者,。教师要承认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信任学生中潜藏着极大的智慧和才干,只要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做,只要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自己去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自由发展,充分发掘学生的探究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做,不仅丰富了课前准备的材料,降低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程度,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四、科学探究中应克服的问题
1.片面追求探究形式,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表现为学生在老师预设的轨道上进行探究,整个过程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老师给学生设计统一的实验、统一的方案,让学生得出统一的结论,整个探究过程整齐统一,标准化行动,学生毫无自主性可言,这种探究实质是“满堂灌”的翻版。
2.注重探究结果,淡泊探究过程。表现为对探究过程轻描淡写,把教学重点还是放在探究结果上。杜威说过:“除了探究,知识没有别的意义。”这一论断足以说明探究过程的重要性。造成的原因是教师没有认清探究式教学的作用和任务,出现了理念上的偏差。
3.探究课堂的开放性取代了老师的指导性。表现为老师一旦设计方案定下来,便认为自己的任务完成了,于是对学生的探究过程一概不问,探究过程“放羊式”,或变成几个精英学生的探究。这一误区的形成是教师没有把握好开放性和指导性之间的关系,开放性和指导性是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总之,探究式教学日益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对学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对教师却是极大的考验。教师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探究式教学中蕴涵的思想,尽快转变教育观念外,还应该根据探究式教学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才能使探究式教学有效地实施。
一、科学探究的含义和特点
探究的含义是探索和研究。究其根源,学生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启发引导,亲历和体验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相似的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理解科学本质,挖掘智力潜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而非机械记忆探究的结果;重在收集数据,多方寻求答案,而非繁杂无意义的计算;重在对结果客观科学地评价,而不要迷信于权威。在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可以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在互动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中学生的探究活动虽与科学家进行的科学探究不同,但基本环节是相似的,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收集事实数据与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二、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
探究式教学中的探究活动与科学探究有所不同:科学探究中探究者并不知自己的探究结果,而探究教学中的探究活动有着明确的探究结果;科学探究所面临的问题情境远比探究教学的情境复杂,无关变量特别多,而探究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无关变量较少;大多数科学探究活动都以结论的得出而告终,而探究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挖掘教育的价值。探究教学的实质是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方式,得出结论。在每一个步骤中,学生都有若干能力得到培养,因此,教师要在各个阶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选择好科学探究内容,安排和设计好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课堂探究活动中,要努力创设物理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多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加强研究性习题的开发设计,实现教学双赢;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重视生活体验及社会实践,多方积累知识;打破传统,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课外探究活动一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设计探究计划,自主开展探究过程。在选择课外探究内容时应该倡导学生从生活和学习中自己发现问题,可以设立一个“探究问题征集箱”,鼓励学生把生活或学习中的问题写出来,定时汇总,向学生公布,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条件支持等实际情况集体讨论确定探究内容,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探究课题,自主组建小组进行探究。教师定期检查学生方案的实施进展情况,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三、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以主导者的身份、以知识的先知者的姿态向学生传授知识,要求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直接接受已有的知识,使得学生受到的控制太多了,他们不得不跟着教师一起走,尽管这些东西自己可能不一定需要。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成为一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资源的供给者,角色从主导者转变为主持人,从确定者转变为预定者,从反馈者转变为评价者;学生则由听众、观众变为发现者,。教师要承认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信任学生中潜藏着极大的智慧和才干,只要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做,只要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自己去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自由发展,充分发掘学生的探究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做,不仅丰富了课前准备的材料,降低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程度,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四、科学探究中应克服的问题
1.片面追求探究形式,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表现为学生在老师预设的轨道上进行探究,整个过程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老师给学生设计统一的实验、统一的方案,让学生得出统一的结论,整个探究过程整齐统一,标准化行动,学生毫无自主性可言,这种探究实质是“满堂灌”的翻版。
2.注重探究结果,淡泊探究过程。表现为对探究过程轻描淡写,把教学重点还是放在探究结果上。杜威说过:“除了探究,知识没有别的意义。”这一论断足以说明探究过程的重要性。造成的原因是教师没有认清探究式教学的作用和任务,出现了理念上的偏差。
3.探究课堂的开放性取代了老师的指导性。表现为老师一旦设计方案定下来,便认为自己的任务完成了,于是对学生的探究过程一概不问,探究过程“放羊式”,或变成几个精英学生的探究。这一误区的形成是教师没有把握好开放性和指导性之间的关系,开放性和指导性是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总之,探究式教学日益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对学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对教师却是极大的考验。教师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探究式教学中蕴涵的思想,尽快转变教育观念外,还应该根据探究式教学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才能使探究式教学有效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