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院(系)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思路探索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_C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点关注。探索高校二级单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员的组成、任务以及培养发展,从各高校梳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思路、机制建设与工作抓起,形成工作合力,对做好校园安全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重点分析了教师队伍与学生队伍建设,为更好地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队伍建设;学生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2-0214-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国家人才建设,校园安全预防以及个体成长成才的需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益向着规范化、制度化、资源化与具体化发展。教育部在2004年16号文下达了如何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文件,各地教育厅与各高校一起相继建立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量化与质化评估机制与办法。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性特点,队伍建设是所有工作中的盲点,从学校层面到二级单位(院(系)级)层面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当前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已经有所重视,但开展具体工作、具有承上启下的院(系)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却是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探索的重点,也是需要破解的难题,是全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中的重要部分。
  二、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院(系)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是学校二级单位(教学单位)的教师队伍,他们直接执行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安排的任务,同时直接管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因此在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协调配合的重要作用。结合当前高校实际管理经验、个体成长需要,必须思考院(系)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模式。
  (一)院(系)负责人
  由于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属于院(系)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负责人一般是院(系)级的党委书记、副书记或学工办主任,工作任务主要是执行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分配的任务,做好二级单位心理健康工作的总体安排,在具体工作中做好协调工作,以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
  (二)院(系)级心理辅导员
  院(系)级心理辅导员,是指直接负责二级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兼职心理老师,他们既是辅导员,也是心理老师。在工作队伍中,心理辅导员具有重要作用,他们的工作任务主要涉及处理本院(系)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一般心理危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干部的培训以及做心理咨询等。
  (三)思想政治辅导员
  院(系)级思想政治辅导员需配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主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策划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发现心理异常学生及时和心理辅导员联系、配合心理辅导员处理心理危机等工作,是各高校辅导员重点工作之一。
  (四)培养发展
  队伍建设需要长期计划,要想建立一支专业互补、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各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必须考虑人员引进、后期人员培养等问题。
  (1)引进人员考虑
  二级单位在引进学生管理人才时,如果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员的培养,必须根据工作需要,考虑人员的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专业方面优先要考虑心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或具有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证书获得者。这些人员相对来说,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与实践经验,便于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也有利于继续培养。特别是心理辅导员,在人员确定上,其专业应尽量为心理学相关专业,但必须取得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证书,这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才会不断提高[1]。
  (2)人员培养
  由于当前社会发展迅速,继续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对于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要注重校内外的培训学习。校内培训可以是由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专职心理老师对院(系)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者的培训,定期组织开展交流、研讨与督导活动。根据实际工作,笔者认为,每学期至少要开展1次院(系)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专业性的讲座学习;每学期提供院(系)级心理辅导员不少于2次的专业培训;每年对新进辅导员进行的岗前培训必须有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危机处理方面的培训学时。校外培训可以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者去省里培训,培训的内容除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外,还应包括如何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等内容[1],这样,心理健康教育者不仅学会调节在工作当中面临的压力,而且能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应对生活。
  其次,在培养过程中,学校有倾向性地给予人员在校内锻炼的机会,做好“传、帮、带”工作,以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为平台,安排各院(系)有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或有志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参与校级、院(系)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危机处理等工作。
  培训结束后,对心理健康老师的培训结果进行质量评估,开展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保证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2]。
  三、学生队伍建设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生朋辈之间具有心理距离近与物理距离近的优势。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生队伍,具有中介、组织与预防的重要作用。一般意义上的学校层面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组织是大学生心理委员会(心理健康联合会)或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心理科学协会),他们与学校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校级学生组织等同待遇。院(系)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生成员,主要以院(系)级学生会心理部成员为主,包括优秀班级心理委员或优秀寝室长组成。具体队伍建设思路如下:
  (一)学生队伍负责人
  在工作中发现,院(系)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生队伍负责人是院(系)级学生会主席或副主席,一般由分管学生会心理部的主席担任。
  (二)学生组织
  院(系)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生队伍主要是院(系)级学生会的心理部人员,约15人左右。他们作为二级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学生队伍的主要成员,承担着联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组织以及班级心理委员的任务,是整个院(系)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要协调者,他们的组织构建显得尤为重要,在组织活动时,他们可以依靠学生会,发挥整体协作能力。他们构成了院(系)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生队伍的主要力量。
  (三)培养发展
  学生干部与教师相比,在校园生活与学习中,具有许多优势。因此,培养学生干部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时推荐与发现心理问题同学,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学校要将院(系)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生干部纳入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培养中去。尤其是开展全校性的朋辈心理辅导讲座或课程,各院(系)级学生会心理部成员尽可能全体参加,每学年至少有1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学校对培训合格学员,给予发放培训证书,并按比例颁发优秀学员证书,以示鼓励。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干部要有意识地自学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每年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暑期社会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项目、挑战杯中心理健康教育项目或每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比,除了教师队伍的评比外,学生干部也应该有一定的比例,对他们的工作成绩要给予嘉奖。
  四、小结与展望
  院(系)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队伍建设工作,需要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由于目前我国心理科学还处于发展中,中国化的心理健康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础还很薄弱,一些不专业性工作依然存在,所以,我们要做到院(系)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完全专门化、专业化,还需要继续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着积极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1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基金项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2012年院级学生工作研究课题(2012XG01)。
  参考文献:
  [1]俞雅芳. 地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研究[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3):105-107.
  [2]苏清华. 基础教育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 才智,2013,(29):133.
其他文献
探讨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实施途径。主要包括: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创新人格以及实施这些项目所需要的制度保障。
通过室内试验,控制不同试验条件,如粘层材料种类、竖向荷载、温度及粘层材料洒布量,研究不同因素对沥青路面层间抗剪强度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沥青路面层间抗剪强度随着竖向荷
摘 要:本文在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导致就业现状参差不齐的多种原因,并以此为依据,从三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旨在提升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毕业人数逐年攀升,用人单位更加看重毕业生接受的是什么类型和层次的高等教育,学位和学历的信号作用在人才选拔过程中更加突出。大学生就业出现结构性困难,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独
随着社会发展对信息科技的依赖程度逐渐上升,高校作为人才主要输出基地对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中的程序设计类科目教学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并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和校园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