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孤绝(散文)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xiao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着墙上悬挂的外公书写的行草条幅《春日》(南宋朱熹),想到他离世已近5周年了。2014年春节后,我从莱芜回京之前去看他,攥着手话别,希望他身体能一如既往地硬朗。可两个多月后,当我被父亲的电话急召而回时,他却成了堂屋椅子上安放的一堆灰。我跪在地上,无语凝噎,沾满泥土的手上,觉得还有他的余温。
   他走得很决然,农历甲午年2月28日凌晨,他用一根细绳,在院子西南角的门框上结束了自己87岁的生命。外人看来,外公的晚景很幸福,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算孝顺,每月5000元的退休金足够他和老伴的花销,乡邻们对他这种孤绝弃世的方式感到不解,有人用迷信的方式来解读,说他是夜里犯了魔障。亲人们觉得悲痛,背负了沉重的精神枷锁,深深感到自责。起初我也觉得茫然,一个正直善良的老人,为什么会走这条路呢?他走后,每每想起他,我都努力试图走进他的内心,想知道那段时间他想了些什么,走的时候内心有没有挣扎?虽然不一定能找到答案。
   外公1928年5月生于莱芜一个乡绅家庭,50年代莱芜县通过考试招录了一批教师,他考取了第一名,从此走上了教师岗位,在多所中小学从教。40年来桃李天下,于上世纪90年代办理了离休手续,之后赋闲在家。他晚年生活简朴,散淡自然,平日里,会通过电视和报纸了解一些国内外新闻,写写书法,打打太极,还在院子里种了许多菊花,通过这些方式怡养性情。自己的退休金,他从不储蓄,我和我的表兄弟们在学业和工作上取得了成绩,他会给我们奖励,一些贫穷的远亲上门求助,他会力所能及地给他们周济。在外人看来,尤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看来,如此天伦之乐不好好享受,为什么说走就走了呢?我觉得,他有他的苦楚,他有他对人生独特的思量。
   首先是身体病痛之苦。人老了,身体总会出问题,外公没有危及生命的大病,但一些老年疾病依然是有的。前几年先是腿脚麻木,走路不太灵便。后来又有了便秘的毛病,如厕时常常感到痛苦。另外,可能是因为一生从教累坏了嗓子,近两三年来,他说话越来越沙哑,加之有些耳背,与人交流就有了障碍。这些病痛集于一身,也会让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经不住折磨。
   其次是内心寂寥之悲。外公当了一辈子老师,是个文化人,可外婆不识字,他的子女也都不从事文化工作,和他在精神上交流很少,更难产生共鸣。他这一生,不管是作为父亲还是祖父,都是严多于慈,这是性格和职业决定的,他对后代的教诲有时不免古板教条,儿辈和孙辈在他面前都有畏惧心,缺乏亲切感,甚至是敬而远之。在村里,他又不像其他的老人,可以在墙根下晒着太阳打打牌、下下棋,借以打发无聊的光阴。我总觉得他内心有一种孤高的坚守,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坚守,离休后的这二十多年,他除了赶集和看病,其他时间几乎都在自家院子里看书读报写书法,极少与人来往。但我又能感觉到他想与人交流的强烈愿望。以前嗓子好的时候,我每次去看他,他都会跟我讲讲自己经历的沧桑往事,问问我工作和学习的近况。后来嗓子沙哑了,随心所欲的表达变得很困难,但有一次我把自己出版的新书送到他面前时,他竟从书桌上拿出纸和笔,把想对我说的鼓励的话写了满满一页纸,这是我没有料到的。还有一次,我跟外婆聊到社会上一些缺乏诚信的事情,外公隐约听到了,他又在纸上给我写了一段他的人生经历——年轻时因为家贫,曾跟一位教师同事借款30元,后来因工作调动失去了联系,但借钱的事一直挂在外公心上,直到四十多年后才偶然打听到当年那位同事的地址,却已经都是古稀老人了,外公连忙写了一封信,附上300元钱,表达当年得到救济的感谢以及无法还债的不安,只有如此方可释怀。他的讲述让我满怀感动。晚年的外公,内心深处是非常寂寞的,他也想与谈得来的人交流,但是没人和他聊他所关心的国家大事,更没人和他聊文学与历史,这就是一个知识分子生活在文化匮乏的乡野的宿命,对此他或许有大悲哀。
   最后是参透生命之悟。我觉得,他作出离开这个世界的决定,肯定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思考了良久,觉得是时候离开了。对于一位87岁的老人,他深知即使活得再久,未来的日子依然不免天天重复,不会有任何新鲜感。而身体状况只会越来越差,孤独感只会越来越强,与其有一日病倒在床上给子女增加负担,给自己增加痛苦,不如在自己能够主宰命运的时候绝塵而去。有人说他想不开才走了这条路,而我觉得正相反,他想得太开,外公是个文化人,正因为有文化,才活得太清醒太明白,悟得太透,把世间的万事万物,甚至亲情也看淡了。哀莫大于心死,心里没有了任何期待,这个世界就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于是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没有回程的旅行。
   外公走了5年了,关于他的离世,乡人已经不再有兴趣谈论,只有80多岁的外婆,每当想起来,还会哭着说,他活着的时候关心他太少。老家有些书画店,还有他的书法作品挂在墙上出售,记录着曾有一位文化老人,在这个小镇上存在过。
   我在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内心非常冷静,我自己也为此感到吃惊。想起他,就使我想起白鹿原上的朱先生,一个孤绝的生命,一个高贵的灵魂。
  责任编辑 师力斌
其他文献
近年来,江夏区教育局坚持立足区情,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深情谱写补充交流、长效培训、待遇保障、身心关爱、典型激励五大篇章,让每一名教师幸福工作、体面生活、专业成长,让教师在江夏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多年来,谷城县城关镇教育改革发展从“学前教育发展”艰难破冰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启动,从中小学布局调整到学校标准化建设,一个个难题被擊破,一项项成果激动人心。 
“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我认为好学校应“形神兼备”。“形”包括环境设备、学业成绩、师资水平等,“神”则是学校的精气神,学生有梦想、有灵魂、有活力。一所学校“形神兼备”,才能“一直被模仿,难以被超越”。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钱颖一教授提出了一个公式:创造力=知识×(好奇心 想象力),后来又将这一公式改为:创造力=知识×心智模式。也有专家认为,培养创造力要有坚实的学科知识,并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
优化乡村教师工作生活环境。“十二五”期间,安陆市共投入1.5亿元,实施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全面消除了D级危房,改造新建328套教师简易宿舍,完成第一期15所农村学校教师75套周转房新建及改造工程,300余台套热水器已全部安装到位,宽带进宿舍,解决了部分农村学校教师的吃、住、洗困难的问题。“十三五”期间,全市还将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及多项惠及农村学校的建设项目,极大地改善乡村
日前,随县教育局组织机关27名党员干部到紫金山村开展“结对认亲,精准扶贫”活动。据了解,为扎实推进草店镇紫金山村、洪山镇观音堂村、环潭镇万家河村三个驻点村的脱贫攻坚行动,县教育局制定了《开展驻点村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以驻点村为单位成立了三个精准扶贫工作队和工作专班;按照科级干部每人至少包扶3户、一般干部每人至少包扶1户的要求,组织党员干部与驻点村贫困户结成对子,开展“1 X”包户扶贫行动。  
一座座山区农村学校美丽嬗变,一处处别具匠心的校园文化景观怡养着师生们的身心,一批批边远农村孩子享受到和城市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巴东教育,风景这边独好。2015年巴东县被教育部表彰为“义务教育监测先进单位”;2016年11月,巴东县又以恩施州最高分全面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  “巴东教育始终在恩施州有地位,在湖北省有影响,县委、县政府满意,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巴东县委书记单艳平说。近
近年来,长阳县职业教育立足山区农村实际,坚持“就业有技能、升学有途径、发展有基础”的培养目标,高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旗帜,着力职教特色办学,促进了各类教育事业的均衡协调发展。  多方联动,创优发展环境。一是县委政府主导。科学编制《“十三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组织召开专题办公会,筹资400万元支持县职教中心“国家示范校”建设,落实县直部门80万元对口帮扶资金,纳入全县创新产业园发展规划,形成了“前校
2013年,教育部启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并在全国确立了30个实验区,成都市是其中之一。2014年,成都市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在三个区县选取了一定比例的学生作为测试对象,采取“学业水平监测 综合素质评价 调查问卷”的评价结构,旨在将教育部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的关键指标落地。2014年实测的指标有:学科知识技能、行为习惯、公民素养、学习动力、学习方法与技能、创造性
他扎根农村学校三十五年,诲人不倦、矢志不渝;他不仅坚守三尺讲台,还跑断了腿、磨破了唇,费尽心血建起了新校舍;自从他担任校长,辍学即成为该校的历史……他就是崇阳县铜钟乡中心小学校长卢正良。  35年如一日地扎根农村  漫长又酷热的暑假丝毫没有影响到卢正良的热情,他几乎天天蹲守在学校危房改造施工现场。  “马上要开学了,得让孩子们坐进新教室上课,”这个身材瘦削、个性坚毅的汉子说,“我答应过他们。”深陷
2008年,竹溪县各乡镇中心学校和县直学校校长一行人整装出发,浩浩荡荡奔赴全国课改名校洋思中学,此番声势浩大的集体考察学习拉开了竹溪课改序幕。近年来,在席卷全国的课改大潮中,竹溪教育人勇立潮头,锐意创新,在县教育局的引领指挥下,携手同心,谱写了一曲振奋人心的课改强音。  行政主推,好风借力扬云帆  2011年9月,老教育人郑传宝主政竹溪教育。上任伊始,他带头深入学校、走进课堂、走近师生,开展调研。
和现实处境不同,小人物在文学作品中,一直是最受器重的。傻瓜吉姆佩尔,变形的格里高利,付不起酒钱的孔乙己、阿Q……这些生活中的局外人、边缘人,却是文学世界最有魅力的角色。   看起来二尕也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乞丐,这个不体面的身份让他有别于周围人。和其他小人物一样,在普通人眼里,他智商偏低,无法过正常的世俗生活,受到歧视奚落是他这种角色的必然命运。可是,和之前作品中的小人物不同,他很受女人和孩子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