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人和”文化,培养“六质”少年,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样态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是时代之需、发展之需、现实之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十余年来秉持“人和教育”理念,积极探索由学校携手家庭、社会的“人和”育人体系,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教育的新生态:贯彻“人和为魂,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是协同育人的思想保障;明确协同育人的多元主体关系是协同育人的关键举措;建设三级家长课程、六质校本课程、社会名家课程等是协同育人的互动载体;建设信息化、智慧化校园是协同育人的技术支撑.在人和文化理念体系的整体浸润下,学校开展协同育人工作,保障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导了家长全方位深度参与、引领了教育协同发展新生态.
其他文献
“双减”政策明确要求: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注重设计探究性、实践性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在此背景下,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差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转变作业模式,提高作业差异化水平和个性化水平.
期刊
“文化立校”是历史赋予府学教育的使命,是促进府学育人水平持续提升的有效手段与必然选择:文化统领,诠释师生生命成长;博学课程,赋能师生智慧成长;生活德育,促进师生精神成长;在线学习,助力师生共建成长;课题引领,推动教师创新成长;协同育人,促成师生开放成长.
学校建校之初就确立了“诵读经典名篇,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办学理念,并以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学校建设品味阁等传统文化体验馆,开设“春秋微语”“孺童慧语”“椿萱拾语”等教师、学生、家长传统文化讲坛,开办“棋逢对手”“入木三分”“云水茶烟”等传统文化师生社团,编写《渐入佳境》《孺童飞花》《妙语连珠》等传统文化校本读物.学校诵读《大学》《论语》等传统文化经典,让师生在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体验传统文化,在体验中传承文化,在传承文化中实现文化自知,在文化自知后坚定文化自信.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一般认为,情绪是以个人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本文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方面探索儿童情绪疏导策略研究.
期刊
深圳作为全国的改革先行示范区,近年来学位建设跑出了“加速度”,新教师引进开启“成批次”加速模式.但新入职教师往往会面临诸多的岗位适应性问题,直接影响着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笔者将目标聚焦新入职教师,尝试对其岗位适应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进行归因分析,为学校提升新入职教师的岗位适应性提供可参考的策略建议.
学校“悦成长”评价体系的建立,力求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既体现了立德树人,又兼顾了全面发展,并将较为抽象的育人目标转化成具象化的成长实践,让学生们在受到激励的潜移默化中不断获得成长的力量.
跨学科教学是多元智能理论下的一种教学新思路,跨学科课程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在跨学科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其专业知识、技能与能力以及情感与态度是否也得到了发展,也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以S教师为个例,从知识维度、技能与能力以及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对跨学科课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跨学科课程在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与能力以及情感与态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苏轼是宋代文人的典范,其三位人生伴侣—王弗、王闰之、王朝云,亦为宋代女性之范式,本文拟从苏轼为“三王”所撰之墓志、祭文出发,从苏轼眼中的“贤妻”形象,浅谈宋代的女性范式.rn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发妻王弗rn王弗是苏轼的结发妻子,其与苏轼共同生活的时间,从至和元年(1054)到治平二年(1065),共12年.其时苏轼的年龄为19~30岁,王弗的年龄为16~27岁.王弗早逝后,苏轼为其所撰墓志云:rn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
期刊
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社会进步的一个显著特征.常州市武进区各校信息化工作规范有序,课程整合研究不断深入,引发的教育功效逐步凸显.如何汇集并放大已有区域研究经验,构建发展共同体,发挥集团军的作用,凸显团队协同作战优势,探索新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构建新型学习课堂范式,对区域的新技术研究必定有重大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