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推进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国的教育环境产生了明显的变动,幼儿学前教育备受关注。 发展非常迅速,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难度系数相对偏低,基础性较为明显,幼儿教师需要关注与幼儿之间的交流。 从目前来看,有一部分教师出现了急于求成的问题,最终导致幼儿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这一点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化成长及发展,同时还导致一部分育人资源被浪费。 对此,本文站在宏观的角度,深入了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具体表征及原因,针对这类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推进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改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幼儿教育主要以启蒙教育和养成教育为核心,确保幼儿能够实现个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及发展, 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幼儿园教育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及矛盾, 小学化倾向较为显著,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及发展,不利于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以及优化创新。 对此,幼儿教师需要反其道而行,关注对小学化倾向的分析及研究,明确自身的教育教学改革策略及手段,逐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及水准,确保自身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符合幼儿的身心成长规律及个性化发展要求。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小学化课程越来越多
有的幼儿园开设了计算、古诗等课程,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拼音和英语,课程种类比较多元,导致幼儿的学习负担较重。 很少有幼儿教师能够着眼于幼儿兴趣培养工作的相关要求,积极调整育人策略及方向,最终导致幼儿比较被动及消极,个人的天性受到了极大的压制。 这种盲目的教育教学方式违背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初衷,不利于幼儿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难以真正为幼儿的成长以及发展与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及环境。
教学策略单一机械
教育教学策略对幼儿的影响非常明显,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充分凸显幼儿教育的重要价值,促进幼儿的良性成长。 但是有一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对教学节奏的把控,出现了全权包办的问题,对幼儿的约束较多,教学方法非常单一。 有的幼儿教师没有灵活利用多种教育教學方法来指导幼儿, 严重压制了幼儿的天性,即使有的幼儿非常活泼好动,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变得非常内向以及胆怯。 有的教师直接忽略了幼儿的自主思考和判断,严格按照统一的作业标准及行为规范来指导幼儿,这一点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化成长,导致幼儿对学习和校园生活比较畏惧和抵触。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改善对策
培养幼儿兴趣爱好
小学化倾向的出现严重束缚了幼儿的成长,导致幼儿比较被动,不利于幼儿的兴趣引导以及激发,难以真正发展幼儿的爱好,促进幼儿的个性文化成长。 对此,幼儿教师需要关注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着重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 幼儿园教育的重点应该集中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结合这一现实条件,幼儿教师需要主动调整该阶段的教育教学课程,将更多的趣味化元素融入课程体系中,深入细致的观察每一个幼儿的兴趣爱好。 针对性的选择与之对应的育人策略及内容,进一步实现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良性互动,及时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的思想动态,在互相交流及合作的过程中主动调整后期的育人方向。 其中游戏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取得的效果比较显著,教师需要逐步设置一些互动性比较强的游戏,关注幼儿的差异性。 针对性的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幼儿的个性化成长以及发展提供更多的依据,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之下主动说出个人的真实想法,积极寻求教师的帮助。 这种以幼儿为主体的育人理念以及育人模式对幼儿的成长发展以及幼儿园教育改革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提升师资力量
小学化倾向的出现与幼儿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及教育经验存在一定的联系,有的教师忽略了对该阶段教育教学重难点的分析及研究,过于注重主观判断,因此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阶段的改革及创新。 对此,学校需要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逐步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及指导, 积极提升师资力量及水平,保障教师能够全身心的投入进幼儿园教育教学中, 调整自身的教育行为以及教育理念,逐步发展幼儿的兴趣爱好,保障幼儿能够变得更加的自信和乐观。 作为教师个人来说,还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抓住学习和提升的机会,积极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战,深入剖析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一方面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始终坚持幼儿教育的主体地位, 避免照搬照抄、满堂贯以及拔苗助长,主动结合幼儿的天性以及身心发展规律明确自身的教育教学方向, 全面突破传统育人理念束缚及影响,保障幼儿能够变得更加自信和主动。
加强家园互动
为了有效避免小学化倾向,幼儿教师需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及交流,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分析幼儿的家庭教育背景,以此来更好的改善家长的教育观念。 小学化倾向的出现不仅与幼儿园教育以及教师的教育理念存在联系,还在于一部分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知不够全面,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出现了许多的思维矛盾以及行为偏差,最终导致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峻。 对此,幼儿园教师需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了解幼儿的主体差异性,给予幼儿家长更多家庭教育上的指导。 与家长统一战线,始终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改革育人理念和育人模式,真正实现家庭教育资源和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促进两大教育板块的有效互动以及紧密交流,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能动性。 保障幼儿阶段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全面落实,让幼儿在自主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产生由内而外的学习兴趣,主动接受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指导。
结语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该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幼儿园以及教师需要重新调整育人理念,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兴趣爱好。 积极提升师资力量,不断加强家园互动以及沟通,更好的打造全方位一体化的教育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谢玉坤.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对策[J]. 教育探索, 2013(5):150-151.
蒋锟.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对策[J]. 教育界, 2015, 000(010):159-159.
姜娟芳. 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与教师培训对策[J]. 学理论, 2011(28).
肖鹏. 关于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以绥化市为例[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3(08):262-263.
作者简介:
姓名:温欣瑶(出生年-)1993;性别,女;民族,汉;籍贯,龙岩;职称,幼儿园二级教师;学历(学位),本科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改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幼儿教育主要以启蒙教育和养成教育为核心,确保幼儿能够实现个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及发展, 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幼儿园教育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及矛盾, 小学化倾向较为显著,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及发展,不利于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以及优化创新。 对此,幼儿教师需要反其道而行,关注对小学化倾向的分析及研究,明确自身的教育教学改革策略及手段,逐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及水准,确保自身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符合幼儿的身心成长规律及个性化发展要求。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小学化课程越来越多
有的幼儿园开设了计算、古诗等课程,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拼音和英语,课程种类比较多元,导致幼儿的学习负担较重。 很少有幼儿教师能够着眼于幼儿兴趣培养工作的相关要求,积极调整育人策略及方向,最终导致幼儿比较被动及消极,个人的天性受到了极大的压制。 这种盲目的教育教学方式违背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初衷,不利于幼儿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难以真正为幼儿的成长以及发展与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及环境。
教学策略单一机械
教育教学策略对幼儿的影响非常明显,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充分凸显幼儿教育的重要价值,促进幼儿的良性成长。 但是有一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对教学节奏的把控,出现了全权包办的问题,对幼儿的约束较多,教学方法非常单一。 有的幼儿教师没有灵活利用多种教育教學方法来指导幼儿, 严重压制了幼儿的天性,即使有的幼儿非常活泼好动,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变得非常内向以及胆怯。 有的教师直接忽略了幼儿的自主思考和判断,严格按照统一的作业标准及行为规范来指导幼儿,这一点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化成长,导致幼儿对学习和校园生活比较畏惧和抵触。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改善对策
培养幼儿兴趣爱好
小学化倾向的出现严重束缚了幼儿的成长,导致幼儿比较被动,不利于幼儿的兴趣引导以及激发,难以真正发展幼儿的爱好,促进幼儿的个性文化成长。 对此,幼儿教师需要关注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着重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 幼儿园教育的重点应该集中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结合这一现实条件,幼儿教师需要主动调整该阶段的教育教学课程,将更多的趣味化元素融入课程体系中,深入细致的观察每一个幼儿的兴趣爱好。 针对性的选择与之对应的育人策略及内容,进一步实现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良性互动,及时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的思想动态,在互相交流及合作的过程中主动调整后期的育人方向。 其中游戏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取得的效果比较显著,教师需要逐步设置一些互动性比较强的游戏,关注幼儿的差异性。 针对性的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幼儿的个性化成长以及发展提供更多的依据,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之下主动说出个人的真实想法,积极寻求教师的帮助。 这种以幼儿为主体的育人理念以及育人模式对幼儿的成长发展以及幼儿园教育改革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提升师资力量
小学化倾向的出现与幼儿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及教育经验存在一定的联系,有的教师忽略了对该阶段教育教学重难点的分析及研究,过于注重主观判断,因此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阶段的改革及创新。 对此,学校需要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逐步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及指导, 积极提升师资力量及水平,保障教师能够全身心的投入进幼儿园教育教学中, 调整自身的教育行为以及教育理念,逐步发展幼儿的兴趣爱好,保障幼儿能够变得更加的自信和乐观。 作为教师个人来说,还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抓住学习和提升的机会,积极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战,深入剖析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一方面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始终坚持幼儿教育的主体地位, 避免照搬照抄、满堂贯以及拔苗助长,主动结合幼儿的天性以及身心发展规律明确自身的教育教学方向, 全面突破传统育人理念束缚及影响,保障幼儿能够变得更加自信和主动。
加强家园互动
为了有效避免小学化倾向,幼儿教师需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及交流,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分析幼儿的家庭教育背景,以此来更好的改善家长的教育观念。 小学化倾向的出现不仅与幼儿园教育以及教师的教育理念存在联系,还在于一部分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知不够全面,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出现了许多的思维矛盾以及行为偏差,最终导致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峻。 对此,幼儿园教师需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了解幼儿的主体差异性,给予幼儿家长更多家庭教育上的指导。 与家长统一战线,始终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改革育人理念和育人模式,真正实现家庭教育资源和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促进两大教育板块的有效互动以及紧密交流,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能动性。 保障幼儿阶段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全面落实,让幼儿在自主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产生由内而外的学习兴趣,主动接受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指导。
结语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该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幼儿园以及教师需要重新调整育人理念,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兴趣爱好。 积极提升师资力量,不断加强家园互动以及沟通,更好的打造全方位一体化的教育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谢玉坤.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对策[J]. 教育探索, 2013(5):150-151.
蒋锟.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对策[J]. 教育界, 2015, 000(010):159-159.
姜娟芳. 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与教师培训对策[J]. 学理论, 2011(28).
肖鹏. 关于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以绥化市为例[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3(08):262-263.
作者简介:
姓名:温欣瑶(出生年-)1993;性别,女;民族,汉;籍贯,龙岩;职称,幼儿园二级教师;学历(学位),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