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新思考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的提问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深思并加深学生的理解,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那么,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师应如何进行提问设计呢?
  一、贴近学生生活,满足设计需求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理念,他认为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充分说明生活实际的教育价值是极高的。就语文这门课程来说,它与生活存在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语文课程的价值和魅力。对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环节,教师就可与实际生活有机联系,设计出更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以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更好地把握文本主旨。
  例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注重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课文中对父亲的背影展开了重点描述,彰显了父亲高大且亲切的形象。其中,作者运用了“蹒跚地走”“慢慢探身”等词汇,对父亲穿过铁道、到达月台这一过程的动作进行了生动的描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部分内容,教师就可以抛出问题:“有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示范‘蹒跚地走’这个动作?”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模仿,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深化学生对父亲动作描写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在结束这一环节后,教师再进行下一步引导:“同学们,亲情无价,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一种情感。这种爱,也许就是一个认可的眼神,也许是一次风尘仆仆的看望……也许父亲不善言辞,但是他的爱意却丝毫不弱,你们与父亲发生过哪些难忘的事?哪位同学愿意将其分享出来?”通过问题能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在帮助学生感悟文本主旨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设计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着手点,精心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深入思考、探究,帮助学生对文本内涵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改进提问方式,丰富设计内容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即大部分教师在提问時往往是点名或者请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问题,且提问的内容也相对单一,较为常见的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表达何种思想情感?”等,长时间采用这样的方式,学生的积极性会逐渐削弱,从而不再愿意回答教师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适当优化提问的方式和内容,为学生构建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
  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教师首先将学生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其次,教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各个小组抢答问题。需要说明的是,要想保证各个小组的积极性,教师就应制定好相应的抢答规则和奖惩制度。在具体教学中,当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抢答游戏,在保证答案正确的同时回答问题数量最多的小组获胜,教师予以相应的奖励,并授予该小组“抢答能手”的称号。对于回答问题数量较少的小组,则可以通过表演节目的方式进行“惩罚”,在保证学生参与热情的同时,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在上述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作者对于‘先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说明。”“作者将百草园称之为‘我的乐园’,请结合百草园展开大胆的叙述,其中要包含‘乐’等词汇。”等问题,让各个小组进行抢答。在抢答过程中,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且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为和谐师生、生生关系的建立创造机会,这对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来说是极其有利的。
  通过对提问方式的创新和完善,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高昂的热情,使原本生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明确提问目标,做好思想引导
  在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明确提问设计应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要使学生通过问题把握课程的目标和方向,从而将思想引导工作落到实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的主题设计问题。为了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预设学生对问题可能出现的反应,避免问题与文本主题相脱离。同时,教师应把控好整体节奏,若学生的探讨方向出现误区,则应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扭转局面。
  例如,教学《皇帝的新装》这一童话故事,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文中的语言等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切实感受人性中的“虚伪”一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具体教学中,若教师抛出“该篇童话故事主要是什么意思”这样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不知从何下手,难以回答。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的目标,将上述问题进行整合划分,如“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故事情节主要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等问题。通过思考和探究,学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皇帝是无能、虚伪的,故事主要围绕一个‘骗’字展开,裁缝欺骗皇帝,大臣不敢说真话,只有小孩敢于说真话……”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学生明白了“真话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敢不敢说,人生在世,应做一个真诚的人,保持天真的童心,反对假丑恶现象……”
  整合教学目标进行问题的设计,能使学生把握文本学习的方向,循序渐进地掌握课文的深刻内涵,从而为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撑。
  四、注重问题层次,提升探索深度
  由于学生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也必定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有必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将分层教学落实到位。在提问设计环节,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综合情况,为学生精心设计更具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导下展开深入探索,帮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课时,作者运用大量的优美语言来描写紫藤萝,以此表达对人生及历史的思索,从平凡且柔弱的紫藤萝感悟到生命的永恒。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将文本结构和内容作为着手点,为学生设计具有一定层次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逐步深入文章,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本篇文章,如通过“作者在描写紫藤萝绽放时所依据的写作顺序是什么?作者在描写紫藤萝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等问题,让学生细致思考、探究,为后续学习做好充足准备。当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基本的把握后,教师则可以引申出更具深度的问题,如“绽放的紫藤萝具有什么人生隐喻?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启示?”等,让学生尝试自主探究,在深化学生理解和把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案例中,教师通过对问题的分层设计,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课堂教学的内容,并且通过自主思考获得相应的成果,在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题思想和情感意识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新时期,教师应重视提问设计这一环节,并且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真正落到实处,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乐天中学)
  (责任编辑 岳舒)
其他文献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排以人文主题组构单元,并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对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加以呈现,同时强调语文方法策略的指导与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方法策略与语文学习习惯都属于语文要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分析学科特点,探究教学训练要点,并根据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推动语文要素自然落地。  一、依循基础知识教学,实现语文要素自然落地  语文知识是语文要素最直观的体现,教
期刊
系列化习题,是将学习内容构建成“在题型结构、解题方法、数学思想上基于同一数学模式”的一组题,具有内在关联性。笔者以《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复习和整理》一課的教学为例,探究系列化习题设计、运用、延展的动态生成过程,为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  一、创设习题情境,建构思维载体  1.创设情境系列化  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复习和整理》课始,设计购买“足球、篮球、排球去哪家商店买比较划算?”这一系列化情境(如图),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体系的必修课程,体现了多领域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要求教师能够突破传统课程形态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在自由、自主的活动中,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整体认知和学习。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与社会实际,以启发者和引导者的身份,组织学生在真实多样的实践体验中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亲身感受知识的形成和获取的过程。同时,教师还要立足课程实践性、生活性、自主性的独特教育功能形态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互动、开放、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变得灵动起来,也可以使语文课堂成为鲜活的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沉闷的教学方式,改变“满堂灌”的教育理念,要与学生积极互动,设置有效互动环节,让课堂更加有效。互动式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从平等地位构建、问题设计、角色扮演、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为学生打造一个开放高效的课堂,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课堂中凸显出自
期刊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侧重于综合语言表达能力素养。通观现在的统编版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语文要素,单元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重要的环节之一,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技能,可以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写作夯实基础,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含义  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
期刊
从广义上讲,活动包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包括阅读、思考、实践、交流等,这些活动承载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活动教学中,学生可以调动所有感官参与学习,可以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活动教学推动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建构体系,促进了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深度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累积了学习经验,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学习的效果来看,丰富的学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印象,让学生的数学理解更自然、视角更多元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以“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学形式开始被教师广泛接受,许多信息技术教师也主动聚焦现代思维,利用现代教育资源优化传统教学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信息技术课堂的教育活力,有效地唤醒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望,使得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应当不断发挥现代教育资源的优势,在改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结构中,建构魅力课堂。  一、利用网络资源备课
期刊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成为了他们综合实力中最重要的一项。核心素养,顾名思义就是指学生适应未知世界的能力,以及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这些内容看似都比较遥远,但是这个时期的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提高当前的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便是教师最需要考虑的问题。笔者正是从
期刊
数学家欧拉认为,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也应当积极动手进行各种实验,因为数学这门学科具有极强的抽象特质,如果仅仅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口头讲解,很难使学生深入触及概念表象之下的本质与内涵。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是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性等,选择合理的契机,组织多元化的实验活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数学学
期刊
高效的数学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动脑”,更要“动手”“动口”“动眼”,在互动中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吸收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仅有助于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反馈,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新知探索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一、合作出彩,在协同交流中提高参与意识  我们常说,学生才是课堂中的真正主体,教师要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