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变化,是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中阶段又是学生知识增长与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提高教学效率,是高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只有紧紧抓住新教材的特点,坚持不懈地探索、改革、总结,探究出适合教与学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对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课堂教学更注重效率的提高、更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倡导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高中化学教学当然也不例外。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强调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一、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思路
归纳材料之间的一致性总是由“外在的一致”而到“内在的一致”的,外在的一致性也可以认为是“偶然的一致”,内在的一致则是“必然的一致”。我们人类的认识活动在归纳法中所要寻找的宇宙本体与事物本质,正是潜藏和表现于这个“必然的一致”之下,这个“必然的一致”越充分,这个本体也就越暴露,人的认识也就越能够发现它。人们在从事归纳法的过程中所提出的假设,也是通过这样的“表现——发现”的过程而获得的“有根据”的假设,只是假设作为假设,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证实而已。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原则
(一)主次性原则。一是观察前分清事物的主次,抓住要点进行观察,二是在观察后归纳出事物的主次。由于高中生分析归纳的能力较差,常常难以把握事物的主次,通过有主次地观察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从而把握事物的主次。例如,观察钠和铝的区别,认识钠和铝。观察前应引导学生主要观察比较两种化学元素有什么不同。学生认识了小麦与油菜根的主要区别也就掌握了直根和须根的形态特征。
(二)细致性原则。只有细心观察,才能注意到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如,教“土壤的成分”一课,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土壤中含有砂和粘土,用筷子把水杯中的土块搅散,然后把杯子放在桌子上,让水中的土慢慢沉降。当大部分土沉下来之后,如果学生不细致观察,那就不能发现下层里面粒比较大是砂,上层颗粒比较小是粘土。
(三)顺序原则。观察的顺序是提高观察效益的关键,观察的顺序可分为方位顺序和时间顺序,就方位顺序而言,有从头到尾,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从外到里,由近到远,由局部到整体,由整体到局部采用哪种次序要由观察的对象和观察的要求而定,不能干篇一律。例如,观察人体的骨骼,可按着头骨,躯干骨、四肢骨的次序,观察果实的构造,可采用从外到里的次序,采用多层次,多角度的观察方法,能够促使学生真正地把握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充分备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通用教材都符合科学性以及适用性原则,无论内容,还是内容的编排顺序都是科学的,但编教材的专家教授不可能也的确不能把使用教材的每一个班、每一个学生都切实地加以考虑,这就要求使用教材的教师灵活应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备课时,不仅备教材,还需要备学生。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一节课需几课时完成,每课时内容分配,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每节课讲多少内容,讲到什么程度,可很据学生情况而定,不可强求一律。
(二)融洽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反映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也是如此.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进行有效信息传递和勾通.当学生相信老师,认同老师,他才能很好地服从教师指导,专心听教师讲解。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创建良好课堂纪律,形成安静教学秩序的基础,良好的课堂纪律和教学秩序才能保障学生专心听讲、静心阅读、积极探索、专心思考,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
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多讲习题,减少实验,葚至不做实验,其结果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中等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在认真做好课本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的前提下,大力加强学生选做实验的容量及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布置一个课外作业: 利用生活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变成实际的应用。这样就迫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设计实验,去创新。还可以将一些实验设计成探究式实验,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叫学生去做,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育科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在完善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训练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运用多种检测方式评价学生
教师应该多动脑筋,尽量使作业和检测改变过去单一呆板的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评价学生。比如,采取课前五分钟小测验,学生自编自测,分组竞赛,撰写化学小论文,进行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竞赛,对某一实验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比赛,这样,使学生对化学感兴趣,增长知识面同时自觉地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评语与评分相结合,只有考试评分,则很多情况总是反映不出来,如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所以在评分之外再加上评语,则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可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在学习中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为今后更好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总结
要真正践行好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要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成效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但是我们坚信,只要师生共同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可以显著提高化学教学的成效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曹兴旺。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成才之路,2011,(32)
[2]赵青英。浅议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6).
[关键词]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课堂教学更注重效率的提高、更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倡导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高中化学教学当然也不例外。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强调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一、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思路
归纳材料之间的一致性总是由“外在的一致”而到“内在的一致”的,外在的一致性也可以认为是“偶然的一致”,内在的一致则是“必然的一致”。我们人类的认识活动在归纳法中所要寻找的宇宙本体与事物本质,正是潜藏和表现于这个“必然的一致”之下,这个“必然的一致”越充分,这个本体也就越暴露,人的认识也就越能够发现它。人们在从事归纳法的过程中所提出的假设,也是通过这样的“表现——发现”的过程而获得的“有根据”的假设,只是假设作为假设,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证实而已。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原则
(一)主次性原则。一是观察前分清事物的主次,抓住要点进行观察,二是在观察后归纳出事物的主次。由于高中生分析归纳的能力较差,常常难以把握事物的主次,通过有主次地观察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从而把握事物的主次。例如,观察钠和铝的区别,认识钠和铝。观察前应引导学生主要观察比较两种化学元素有什么不同。学生认识了小麦与油菜根的主要区别也就掌握了直根和须根的形态特征。
(二)细致性原则。只有细心观察,才能注意到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如,教“土壤的成分”一课,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土壤中含有砂和粘土,用筷子把水杯中的土块搅散,然后把杯子放在桌子上,让水中的土慢慢沉降。当大部分土沉下来之后,如果学生不细致观察,那就不能发现下层里面粒比较大是砂,上层颗粒比较小是粘土。
(三)顺序原则。观察的顺序是提高观察效益的关键,观察的顺序可分为方位顺序和时间顺序,就方位顺序而言,有从头到尾,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从外到里,由近到远,由局部到整体,由整体到局部采用哪种次序要由观察的对象和观察的要求而定,不能干篇一律。例如,观察人体的骨骼,可按着头骨,躯干骨、四肢骨的次序,观察果实的构造,可采用从外到里的次序,采用多层次,多角度的观察方法,能够促使学生真正地把握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充分备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通用教材都符合科学性以及适用性原则,无论内容,还是内容的编排顺序都是科学的,但编教材的专家教授不可能也的确不能把使用教材的每一个班、每一个学生都切实地加以考虑,这就要求使用教材的教师灵活应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备课时,不仅备教材,还需要备学生。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一节课需几课时完成,每课时内容分配,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每节课讲多少内容,讲到什么程度,可很据学生情况而定,不可强求一律。
(二)融洽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反映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也是如此.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进行有效信息传递和勾通.当学生相信老师,认同老师,他才能很好地服从教师指导,专心听教师讲解。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创建良好课堂纪律,形成安静教学秩序的基础,良好的课堂纪律和教学秩序才能保障学生专心听讲、静心阅读、积极探索、专心思考,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
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多讲习题,减少实验,葚至不做实验,其结果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中等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在认真做好课本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的前提下,大力加强学生选做实验的容量及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布置一个课外作业: 利用生活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变成实际的应用。这样就迫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设计实验,去创新。还可以将一些实验设计成探究式实验,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叫学生去做,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育科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在完善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训练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运用多种检测方式评价学生
教师应该多动脑筋,尽量使作业和检测改变过去单一呆板的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评价学生。比如,采取课前五分钟小测验,学生自编自测,分组竞赛,撰写化学小论文,进行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竞赛,对某一实验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比赛,这样,使学生对化学感兴趣,增长知识面同时自觉地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评语与评分相结合,只有考试评分,则很多情况总是反映不出来,如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所以在评分之外再加上评语,则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可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在学习中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为今后更好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总结
要真正践行好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要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成效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但是我们坚信,只要师生共同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可以显著提高化学教学的成效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曹兴旺。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成才之路,2011,(32)
[2]赵青英。浅议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