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类向自然界的延伸逐步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状态,引发了日益严峻的种际冲突。相较于传统人域冲突,种际冲突对现代法律治理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囿于立法定位、规制机制等方面的构成性局限,现行法律规范不能完全解决种际冲突问题。从长远来看,只有超越野生动物的法律保护,进而在种际和谐的价值导向中逐步推进现代环境法的根本性变革,才能长远实现人类与地球生命共同体之间互惠、共融的种际和谐状态。
【机 构】
:
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兰州73007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向自然界的延伸逐步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状态,引发了日益严峻的种际冲突。相较于传统人域冲突,种际冲突对现代法律治理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囿于立法定位、规制机制等方面的构成性局限,现行法律规范不能完全解决种际冲突问题。从长远来看,只有超越野生动物的法律保护,进而在种际和谐的价值导向中逐步推进现代环境法的根本性变革,才能长远实现人类与地球生命共同体之间互惠、共融的种际和谐状态。
其他文献
对于我们来说,去年是非同寻常的经历,在9月15日雷曼兄弟破产后,整个金融市场事实上陷入崩溃,不得不像奄奄一息的病人那样靠人工维持存活。这也是我前所未有的经历,堪比1930年的大萧条。
资本主义全球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前资本主义的殖民化时期、产业资本竞争时期,以及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产业外移而自身向金融资本阶段跃升形成的金融资本扩张时期。资本主义的内生性矛盾决定着全球化危机必然爆发的规律,疫情在全球的爆发催生了全球化危机。在疫情叠加金融危机的当下,中国面临输入型危机叠加内生型危机,必须对自己在世界范围的产业链重组之下被"脱钩"之可能有所准备。对此,新中国成立初期新政权应对内外危机的"去依附"经验可供借鉴。面对当下危机,生态文明战略转型是中国应对的方案与出路,将资本杠
疫情并未过去,对中国,对世界,都是如此。更何况,在前行中,还会遇到更多的难题。论争辩驳,有利于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共识。陈国强院士等不久前发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的思考》一文,论中似有可商榷之处。今天,保障人的健康权应是公共卫生的根本目标;各级疾控中心应归入政府行政机关;应对突发事件应遵循法治和善治的原则,以发挥政府、专门机构、企业和民众等多方的合力;而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使中国走向发达,将为这一切提供制度保障。
在当下纷繁复杂的关于文学意义的阐释中,作者意图的重要性值得重新强调。阐释是一个回溯的过程,从文本可以看到作者意图的预设性存在。从作者意图到作品文本的意义,再到读者感受理解时所形成的意味,经历了双重生产的过程,要从生产活动的过程性来理解意图、意义、意味三者的关系。由此,读其书还是要"想见其为人",通过"以意逆志",从"传达"的角度看文学艺术,这是避免理论的空谈、回到可操作性的重要途径。
从两极共体的角度探析阐释的有限与无限,是符合阐释学的基本要义的。还可以进一步强调,阐释的有限与无限不仅是两极共体式的"共在",更多是两极共体的"冲突",冲突大于共在,有限与无限的冲突在根本上指向阐释的无限。阐释的无限不是说阐释没有客观标准,或让阐释走向过度和过界,而是指阐释的循环导致阐释无限接近真理的特征。阐释的有限与无限,揭示了阐释活动中冲突与共在的特性,也指向了阐释学中过度阐释的解决限度问题,即"共在"是冲突和无限中的"共在",过度阐释只能在阐释的有限和无限的张力中寻求解决。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出现了两种类型的劳动政策,分别为用人单位生存权"双保护"与劳动者生存权"单保护"两种类型。从立法逻辑到司法逻辑,两类生存权往往有相对固定的发展轨迹。在灾难面前,当"劳动者生存权的立法逻辑-企业生存权的司法逻辑"的历史,演变为"企业保员工-国家保企业"的现实,"单保护"的思维惯性再次受到了挑战。对生存权理论的正本清源,以及积极权利、消极权利的恰当定位,有必要从不可抗力的角度理顺生存权涉及的各种关系。特殊逻辑应当融入一般逻辑,固化为制度建设,否则,零和博弈处理不好很容易转
认识与阐释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二者的逻辑有着本质不同。认识是指人对感性客观世界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知识;阐释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理解、领悟和体验能力,对文本世界的意义昭示与价值言说。阐释逻辑法则下的诠,有求真、证实、显原的认知特性,将特定文本时空中的作者意图和文字语义还原出来,让公众理解,最终形成共识,构成知识,成为历史性的社会文化。在阐释逻辑法则下,阐是具体文本与阐者的对话过程,具有无限开放多元的特征,正态分布的有效区间性是阐的重要逻辑法则。然而,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相对稳定、平衡、有效的阐的正
在全球风险社会与中国社会加速转型的双重语境下,我国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逐步加剧。非传统安全威胁应对过程中按"安全化"程度可以分为"常态危机"与"非常态危机"两种。"非常态"均与超常、偶发、例外相关。常态危机是可防可控的"普通紧急状态",非常态危机是难防难控的"例外紧急状态"。由于"安全化不当"所引发的非常态危机在源起点、演变路径、演变结果、应对目标等方面均与常态危机不同,非常态危机与常态危机又是一个相互关联与转化的缠绕过程。从危机的成因识别角度看,非常态危机可分为"理念错位型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生物安全观要求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与现代生物技术息息相关的公共安全问题,这为我国生物安全的法治保障划定了调整界限。在此基础上,我国生物安全立法的价值定位应立足于回应风险社会挑战,坚持风险预防原则和谨慎发展原则。从风险预防原则和谨慎发展原则的视角来看,科技安全和生态安全是生物安全体系最主要的两方面内容。其中,科技安全保障应以人文关联补足科技理性和价值理性,生态安全保障则应以保障总体国家安全为主旨,更加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积极应对。
传染病防治中过于强调属地管理原则,面临权责不一致、激励不恰当、物资储备不充分、资源调集效率低的问题,不适合应对传染病造成的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应当适当强化传染病防治的垂直机制,建立"职业守门员"制度、提升疫情期间信息公开主体层级、提升物资储备主体层级。同时以防治传染病为落脚点,通过强化党的领导,加强传染病防治的统一管理,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等不同力量的优势,以更高效率、更快速度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