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奕含文学创作中的创伤记忆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7年4月28日,26岁的台湾自由作家林奕含在其卧室自缢身亡。林奕含的自杀,在海峡两岸的文坛掀起了巨浪,此事也成为了2017年两岸文坛的重大事件。林奕含唯一的作品《房思琪的初恋乐園》中所体现的创伤记忆引人深思。本文将以《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为例,从林奕含创伤记忆的产生、心灵创伤对其的危害、及其自杀事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关键词:林奕含;创伤记忆;性侵;家庭暴力;女性地位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031-02
  一.林奕含创伤记忆的产生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部作品,是作者林奕含以自身经历为蓝本改编而成的小说。书中描写了少女房思琪在13岁时被补习班老师李国华诱奸,且在此后长达数年的时间里遭受其性暴力,以至于饱受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终致发疯的故事。这部作品涉及了儿童性侵、家庭暴力、涉及了被剥削与被压迫的女性社会地位等重大社会问题,当然,进行深入研究的话,可能远远不止这些。《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在2017年2月出版,一经出版,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回归作者生平,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林奕含的心灵创伤,也能更加立体地了解到林奕含创作《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部作品所隐喻的精神内核。1991年,林奕含出生在当地非常有名望的医生世家,自小家境优渥、天资过人,曾是台南女子中学百年校史上唯一一位在升大学测试中获得满分的学生。这是一位传统“好人家的女儿”,本该拥有的是鲜花与掌声铺就的光明前程与璀璨人生,但这种美好期冀,却在她13岁被补习班老师强暴时,全部破碎了。连同健全的人格,生命的意志,一同破碎了。
  在林奕含自杀的8天前,她曾参加过一个关于《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背后的故事的专访,里而提到:“这个故事折磨,摧毁了我的一生”;提到“集中营不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可见童年时期的创伤在她的生命中烙下了不可磨灭、血腥恐怖,且致命的黑暗印记。
  二.心灵创伤对林奕含的危害
  在林奕含的采访里,在她的书里,都极其细致地描述了房思琪所受到的骚扰和侵犯。这是林奕含对人性的拷问,更是她试图用她所迷信的文字对万劫不复的自我灵魂所进行的终极救赎。但不幸的是,她并没有摆脱“精神上的癌”。这是心灵创伤对林奕含造成的危害之一,终其一生她都被强暴的阴影折磨、摧毁。
  作品来源于生活,可生活一旦进入作家的心灵,就一定会发酵变化,融进主体的呼吸和生命,成为传递作家内在情致的、面目各异的精神创造对象。因此,对林奕含而言,写小说的过程不是治愈心灵的过程。相反,她需要一遍又一遍将这段暗无天日的记忆反复咀嚼,意淫式、自毁式地重新体验,才能将经历修饰成书。以至于让原本就已千疮百孔的心灵,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在创伤未修复前,林奕含自传式的书写是不合时宜的,未能及时得到积极的指引,必将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蒋方舟对《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书的推荐语中写到:“我并非感慨于作者命运的坎坷,而是震撼于她的冷静。那种冷静,是作者反复用难以启齿的耻辱、难以承受的痛试炼自己的内心,终于对痛苦到了麻木的程度,再平静地讲出自己的故事。”但事实上,这种冷静是非人道的,以暴制暴,就像是告别生命,走向死亡的仪式。
  林奕含将伤口毫无保留地展示在众目暌暌之下,书中的房思琪就是她自己,甚至刘怡婷、许伊纹、毛毛也是她自己。只有把这些人的经历拼凑在一起,经历过性侵、家暴、流言蜚语、被剥削和压迫,才是她趋向于完整的故事。这些暴力元素任意一种都足以摧毁一个人,但林奕含却经历了个遍。以至于写完房思琪之后,痛苦再无可宣泄,最终以决绝的姿态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是心灵创伤的危害其二。
  三.林奕含事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一)律法的反思
  事件发生后,台湾警方开始了对涉事老师的调查,废除了不利于性侵受害者的法律,制订了防狼师的新制度。尽管检方对于涉事老师的调查以“具体犯罪事证不足,全案不起诉”告终,但他终究背负着舆论的压力,背负骂名,逃不掉道德的谴责,终其一生都要接受人性的拷问。
  律法的反思还体现在对女性生存处境的优化上。在过去,不仅是台湾,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直到近十年才开始从根本上动摇。女性卑弱地位的形成原因是复杂的,男权话语成为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包含女性白身在内的集体无意识。像林奕含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所写的那样,房思琪告诉母亲:“班上有女同学跟老师交好”,母亲的反应是:“真骚”。这种意识形态是多么的父权,迫使女性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劣势地位,还要用语言暴力萌生其罪恶感,与此同时,却无形之中助长了施暴者的嚣张火焰。而在林奕含自杀后,据台湾媒体报道,“房思琪”已经成为性侵受害者的代名词。她们以隐喻的方式说出曾经难以启齿,而现在逐步正视的经历,并得到理解与安慰。这何尝不是一种进步呢。
  青年作家李尚龙说:“这世界有个奇怿的现象,总是要等到作者离开世界,人们才去读她的作品。总是等到人以命相逼,才意识到事情不小。”倘若立法的推动和对社会问题的重视,不再必经流血和死亡才得以实现,那么社会文明的内核才是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
  (二)性教育得以被重视
  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其他文献
摘 要:张爱玲的《色·戒》前后经过大约三十年时间的修改才终于面世,电影《色·戒》与张爱玲的小说相比,不同环境、时代下的不同解读;不同的故事内容细节的处理;对色和戒理解的不同内涵,都构成了电影和小说的隐形差异。  关键词:《色·戒》;张爱玲;李安  作者简介:田慧(1995.2-),女,汉,内蒙古太仆寺旗人,沈阳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要:众所周知日语具有暧昧性这一特点。由于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很强,因此他们与人交流时,通常使用一些具有暧昧性的语言,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冲突和矛盾的发生。  本文通过『?』和『?』在日常会话中的表达,来分析日语的暧昧性。通过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学习日语,理解日本人的说话习惯,更深刻的了解日本文化。  关键词:日语;暧昧语;日本文化  [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这是大家对我的认可和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刘艳芹说。2019年5月,刘艳芹接过了全球冰企鹅鸡西分会主席的职务。维护商户合法权益,关爱帮扶社会贫困弱势群体……短短几个月,她为冰企鹅会员企业所付出的辛劳,得到了商户们的交口夸赞!忙碌的背后,是艰辛的努力。刘艳芹的奋斗故事是一篇篇无私奉献的动人华章。  历经坎坷成就人生赢家  在创业之初,刘艳芹经历了从“铁饭碗”时代,到下岗自主创业的艰辛历程。从最
摘 要:《认真的重要性》是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经典名著。王尔德在文学上属于美学主义流派,秉持“为艺术而艺术”的信念。而《认真的重要性》正是“美学主义”的代表作。《认真的重要性》的文体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上流社会为核心,机智幽默,妙语连珠和不切实际。而这种独特的文体风格的形成则与王尔德的写作技巧密不可分,也就是对于妙语、双关、警句和合作原则的娴熟掌控。本文重点分析警句在《认真的重要性》中的应用。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JGY017。  摘 要:杨仕芳的叙事灵活多变,其小说《望川》获得2016年《民族文学》年度小说奖。忧郁的诗意叙事、忧郁的行文气质和耐人寻味的哲思赋予了《望川》独特的叙事风格。  关键词:忧郁;叙事;《望川》  作者简介:陆梅华(1984-),女,广西人,讲师,硕士研究生。  [
摘 要:罗兰·巴特在《作者之死》中提出在阐释文本时,作者的作用不再重要。此观点的出现颠覆了以作者为批评中心的传统文学话语体系,使得二十世纪的文学研究开始关注文本,强调读者。而如何看待作者的主体性是当前理论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作者之死》进行梳理,提出不能将作者与读者置于二元对立中,在文本阐释时,作者的主体性不容否认,而读者的作用也不能夸大。  关键词:罗兰·巴特;作者;读者  作者简介:周莉(
摘 要:杜甫有诗言“浮生难去食”,他的诗中直接或间接涉及饮食的有400多首。  本文对相关杜诗进行梳理,从横纵两个视角解读杜甫诗中的饮食。纵向上,以诗歌系年为切入点,结合杜甫的旅食生涯,探究饮食表达的深刻内涵。横向上,分析具体的饮食内容并进行分类归纳。通过分析杜甫的饮食题材诗,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杜甫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杜甫;饮食;旅食生涯;精神世界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推理小说作为大众喜爱的文学形式,在国内外的研究都开展得如火如荼。东野圭吾作为新生代推理小说作家,他的众多作品都在国内备受追捧。因此,本文以东野圭吾小说为中心,以暴力美学为理论依托,围绕着暴力美学一系列的理论,从形式化、人性化书写角度,对其作品暗含的暴力美学进行深入解读。  关键词:东野圭吾;暴力美学;推理小说  作者简介:张唯(1996.6-),女,汉族,江苏省昆山市人,现就读于扬州大学文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网络语言也得以迅速发展。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它既有不规范的一面,也对修辞手法有所创新,丰富了语言素材库,为人们的日常表达增加了亮点。网络语言中用到了多种修辞格,这使得人们的语言表达更为生动,语言的交际效果更佳。对此,本文探讨了新时代下,网络语言常见的四种修辞格,以帮助人们弄清网络语言的特点,为相关研究者提供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1  一、读者的解读  当我在细读这篇文章,并反复揣摩苏珊·桑格塔到底在讨论什么,她想表达出的疑惑是什么的时候,我不禁想,我这是不是也算是把阅读的重心放在了她所说的“一种妨碍,一种累赘”的“内容”上了?当我尽心地在自己脑海的辞藻里寻求一些自认为可以等同文中词意的词语时,是否也堕入了“侵犯性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