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区位因素分析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y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分析
  1.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为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通过对近代世界人口问题的研究,人口学家总结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
  “高—高—低”模式出現在工业革命以前;基本特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人口增长缓慢。目前的分布仅见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这种人口增长模式又分为:(1)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原始社会),其基本特点:高出生、高死亡、极低的自然增长率。受自然条件的制约。(2)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其基本特点:高出生、高死亡、较低的自然增长率。与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高—低—高”模式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其形成条件:工业化生产方式代替手工劳动、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人口死亡率下降。代表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起,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的结果,随着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得到提升,人们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也发生较大的变化。特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很低,大致相同,趋于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趋于零甚至为负;人口总数基本稳定,有些甚至减少。主要分布国家: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中国、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等)。
  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形成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根本原因。
  (2)年龄构成因素。人口年龄构成对人口增长模式影响很大,现在人口年龄结构是过去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状况形成的,而现在人口年龄结构又将影响以后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因此,从人口的年龄结构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状况至关重要。
  (3)社会因素。影响出生率、死亡率的社会因素也是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的因素。如家庭文化、生育观念等。
  例1 下图为我国部分年份人口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50年中( )
  A.出生率一直在下降
  B.死亡率一直在下降
  C.自然增长率一直在下降
  D.人口总数呈上升趋势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世纪50年代属于“高—高—高”人口增长模式
  B.1960年,人口总量比上一年少
  C.1980年,我国人口增加2亿多
  D.与1950年比,2000年自然增长率降低了约20%
  解析 第(1)题,50年中出生率波动下降,死亡率先升后降,自然增长率在图中没有直接呈现出来,需根据出生率、死亡率进行计算。自然增长率也是波动下降,A、B、C项错误。因选取的是部分年份,因此人口总数只能描述成呈上升趋势,而无法确定持续上升,D选项正确。第(2)题,1960年,出生率、死亡率均高于2.0%,为“高—高—低”人口增长模式,A选项错误。1960年死亡率高于出生率,出现负增长,人口总量比上一年(1959年)少,B选项正确。缺乏比较对象,C选项错误。与1950年比,2000年自然增长率降低了约12‰,D选项错误。
  答案 (1)D (2)B
  二、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图的判读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单位:岁)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统计图,图形似金字塔而得名。一般表示方法是将总人口按性别分成两栏,再按一定的年龄段分组,以图中的纵轴表示各年龄组,横轴分别表示各年龄组中男、女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人口学家常常把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最常用的表示方法是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此种图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见上面的示意图和实例图。
  [类 型\&形 状\&特 征\&成 因\&未来人口
  增长趋势\&扩张型
  (年轻型)\&下宽上窄,呈金字塔形\&少年儿童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比较高\&迅速增长,不断扩张\&静止型
  (成年型)\&像清真寺的顶部塔形\&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出生率和死亡率差不多\&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收缩型
  (老年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呈变形金字塔形\&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出生率长期下降\&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例2 我国在201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B.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负担较轻
  C.摸清各行业人口分布,为产业政策的调整提供科学基础
  D.本次普查因流动人口数量多,普查难度大
  (2)下图是人口金字塔示意图,与目前我国人口现状最接近的是( )
  解析 第(1)题,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因生育政策相对宽松导致人口数量增长较快,势必加大生态环境压力,A选项符合事实。我国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负担沉重,B选项符合题意。产业政策需根据从业人口数量等数据进行调整,C选项符合事实。因改革开放,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众多,导致普查难度大,D选项符合事实。第(2)题,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低-低-低”型,且因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新生儿数量逐年减少,符合这两项特征的只有D选项。   答案 (1)B (2)D
  三、人口迁移分析思路
  1.人口迁移的判定标准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表现,与人口流动不同的是,人口流动是暂时或短期内改变其居住地。因而判定人口迁移时一般具备三个条件,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2.我国人口迁移的变化及意义
  3.人口迁移方向及对环境的影响
  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农村迁往城市。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由西部内地迁往东部沿海,由经济较落后地区迁往较发达地区。
  [影 响\&有 利\&不 利\&迁出地\&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可缓解人地矛盾,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人才或劳动力外流\&迁入地\&对边疆地区,有利于开发自然资源,改变落后经济状况;对城市地区,提供大量劳动力,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给城市环境带来压力\&]
  例3 下图是某国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甲、乙、丙三个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是由农村到城市
  C.人口主要从乙迁往甲、丙地
  D.人口主要由丙迁往甲、乙地
  (2)关于影响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收入水平和就业机会
  B.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C.国家开发政策
  D.海平面上涨导致的环境难民迁移
  解析 根据经纬网判断甲、乙、丙均位于美国。第(1)题,三地同处一国,A选项错误。迁移方向均为城市到城市,B选项错误。乙为东北老工业区,甲为墨西哥湾沿岸地带,丙为西海岸。相对乙地而言,甲、丙两地均为美国新兴工业地带,且气候宜人,故人口主要从乙迁入甲、丙两地,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由该分析确定第(2)题正确选项为B。
  答案 (1)C (2)B
  左、右两图分别为2013年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总数、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 根据图中数据,可知( )
  A.北京新增人口最多
  B.西藏出生率、死亡率均最高
  C.宁夏的迁入人口高于江苏
  D.江苏死亡率特征与人口老龄化有关
  2. 江苏承载人口远远高于西藏,主要原因是江苏比西藏( )
  A.资源条件优越
  B.生活消费水平高
  C.國土面积辽阔
  D.对外开放程度高
  2012年是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重点治理年。人口性别比,通常是指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下图为1998~2000年我国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性别比。读图回答3~4题。
  3. 1998~2000年期间,迁移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的年龄段大约是( )
  A.0~13岁 B.13~23岁
  C.23~40岁 D.40~65岁
  4. 河南省是劳务输出大省,人口外迁将使该省( )
  A.城市化水平降低
  B.粮食商品率降低
  C.生态环境恶化
  D.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减少
其他文献
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1969年8月26日出生于华盛顿。曾任克林顿政府财政部长办公厅主任、谷歌全球在线销售和运营部门副总裁。现任Facebook首席运营官,被媒体称为“Facebook的第一夫人”,她也是第一位进入Facebook董事会的女性成员。同时,她还是福布斯上榜的前50名“最有力量” 的商业女精英之一,女权主义者。2013年曾登上《时代周刊》杂志封面,并被《时代》
期刊
纵观近几年湖北省高考文言文“分析综合”题的考察,发现这类题的命题意旨主要是考察我们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与论述文和文学类文本中“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的考察不同之处在于,学生需具备相应的文言实词、虚词、文化常识等文言知识的积累,方能准确解答此类题目。以下就此类题的答题过程,来谈谈分析概括题的解答技巧。  一、精读全文,审清题干。  阅读一篇文言文时,首先要用心精读全文,并特别关注文中的中心句
期刊
一切都很好,不是吗,同学笑靥如花,青春洋溢,陌生人嘴角上扬出友好的弧度,父母对我们悉心关怀。正如火苗愉快地舔舐着水壶,清茶火候已到。来,品一品清茶,任唇齿间幽香游荡,世界就是这么美好。  《平凡的世界》,路遥写的;这个《平凡的世界》,我写的。此刻,我将与你共煮一盅清茶,聊聊这个“平凡”。  那天,你用眼白来观察这个世界,它只是出现在你视网膜上的一片模糊且不足挂齿的背景,是平凡的;而后,你“间或一轮
期刊
【题目呈现】2015年孝感地区高三“二统”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堵车,堵路,堵门,堵心,堵嘴;封堵,围堵;堵得慌,堵不住;坚决堵,不能堵……生活中与“堵”相关的人、事、理还真不少。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意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分析材料后,你会发现,材料涉及到堵的
期刊
议论文写作要再上台阶,必须把素材用好用活。怎样用好素材?可以通过旁征博引,排比论据的形式。如何旁征博引排比蓄势?就取材而言,应围绕中心,发散思维,或从教材、家庭、社会,历史、现实,国内、国外等不同的角度联想取材;或引用名言、警句、成语、故事,充实材料,彰显文化底蕴。就具体方法而言,或聚合浓缩典型材料,用几个典型人物或事件依据论证逻辑构筑排比段;或对人所共知的素材,让每一人一事成为一个个“例证”,组
期刊
文言文句翻译类题以其较高的分值在语文高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想要顺利得到高分,就需要我们灵活掌握相应的翻译方法。  “信、达、雅”是我们文言翻译追求的最高标准,要达到这一标准,就要能够对“留、补、删、换、调、变”的六字翻译方法融会贯通。而“换”更是所有方法中最常用、最重要的翻译方法,替换得精准与否,直接决定了我们在文言文句翻译类题上的成败!  换什么?怎么换?下面我们主要以近几年湖北高考中的文言文句
期刊
一、“将哲学从天上带到人间”——希腊先哲  例1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解析 解答本题时应结合苏格拉底的
期刊
pour  vt. 使液体连续流出,倾倒,倒出  Don’t pour hot water into the glass cup or it will crack.  不要把热水倒入玻璃杯,否则它会裂开。  Will you pour the coffee for me?  能为我倒点咖啡吗?  vi. 1. (液体,烟,光等)涌流;倾泻;喷发  There was thick black smo
期刊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的史实,或语言文字,以说事为由头,使词句变得含蓄与典雅,即称“用典”。《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虽所写的年代不同,分别是辛弃疾中年时和晚年时的作品,但用典抒怀却是一致的,具体说来这两首词的用典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一、把历史故事用入词中,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下阕,诗人连用数典,表达了他的理想
期刊
哲学引文类选择题是以谚语、成语、诗词歌赋、名人名言、书刊社论、讲话指令等作为背景材料,解答这种类型选择题的关键在于将引文放在合适的语境中加以理解和把握。本文尝试着通过对典型试题的分析,对该题型进行概括、总结,以期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第一步:细细品读名言警句,准确、全面获取背景材料有效信息。要将泛读与精读结合起来,既要把握背景材料中心意思,又要抓住其关键词。要把名言警句放在恰当的语境或环境中去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