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符号是人际互动的媒介。人与人的互动是以使用符号,通过理解或确定彼此行为的意义来作为媒介的。符号在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它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加强孩子与家长、与老师、与同伴的互动,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帮助孩子接触和认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事物,扩展对社会环境的认识。
关键词:符号幼儿社会性
个体社会性发展也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它是指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中,通过学习和内化社会文化,逐渐形成适应该社会的行为方式,履行该社会所期待的角色行为,发展自身社会性的过程,是个体从自然人转化为符合该社会要求的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了解与初步掌握社会规范,逐渐掌握社会生活技能,处理人际关系,发展自主性,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
符号是人际互动的媒介。符号的价值意义在于:见到某一种符号,人们就可以联想到那些行为或事物,以及行为或事物本身对人们的意义。人与人的互动是以使用符号,通过理解或确定彼此行为的意义来作为媒介的。
当孩子哇哇落地时,他就开始社会化的过程了,而进入幼儿园就是孩子走向社会所迈出的第一步。那么在幼儿园我们利用“符号”这一媒介,在孩子和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更好地促进了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一、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人生活在社会中,他的言行举止就要受到各种规章制度的制约,孩子生活在幼儿园这个小社会中,也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纲要》中也明确要求:“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在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的过程中,小小的“符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刚开学的时候,孩子们都不认识自己的小抽屉、小杯子、小毛巾在哪里,我们就给孩子做了一个漂亮可爱的小胸牌,上面除了孩子的名字,还有属于孩子自己的小标记。这个胸牌我们在进行开学前家访的时候就给小朋友了,一方面是让孩子早点知道自己的标记,另一方面也是请家长共同配合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标记。这样的方法真的很有用,开学第一天,大多数孩子就能够按照胸牌上的小标记找自己的抽屉、杯子、毛巾,就不会出现乱拿乱放的现象了。在此后的一周时间,孩子们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标记领取自己的物品。这方面的班级常规很容易就建立起来了。即使还有个别孩子找不到自己的物品,我们也只需要做些个别教育了,大大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区域游戏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但是每次玩活动区总会发生大家都想玩一个区的现象。有时候“娃娃家”里挤满了人,而其他区却没有人进去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不同的活动区标记和相对应的活动区牌,而且数量也是按班级人数合理分配的。同时告诉孩子应该遵守的规则,只能选一个牌子,然后找对应的区域活动,如果自己想玩的区域的牌子没有了,就选别的区域活动,但是不能在区域间乱窜。这个方法还真管用,孩子们得到了合理的分配,今天玩这个区,明天玩那个区,再也没有大家挤在一起的现象了,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就慢慢培养起来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规则性的标记,如盥洗室内正确洗手的标记、排队喝水的标记、上楼梯靠右走的标记、垃圾入篓的标记、男女厕所的标记、进午睡室说话轻轻的标记等等,这些标记都能帮助孩子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提高孩子初步的规则意识。
二、加强与家长、与老师、与同伴的互动,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学会的就是与人交往。在家和父母长辈交往;在幼儿园和老师同伴交往;慢慢和社会中的人交往。在幼儿园这个集体中,孩子们在对符号的认识和感知的过程中,不断地和老师、和同伴、和家长进行互动,提高了社会交往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图形符号”的时候,老师设计了很多的活动,分类、绘画、拼贴、歌曲……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教师与孩子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孩子在活动中兴趣浓厚、大胆表现,有强烈的与老师同伴交往的愿望。
在学习“图形符号”时,我们还设计了调查表,例如“我找到的方形物品”、“我找到的圆形物品”等等,让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家里的圆形物品、方形物品,并用文字和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幼儿园和同伴介绍交流。在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记录的过程中,孩子们和家长进行了互动,增进了和家长的情感,提高了和家长交往的能力。在和同伴进行交流介绍的时候都愿意积极主动地和同伴介绍自己找到的物品,又发展了同伴间的交往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接触和认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事物,扩展对社会环境的认识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又要有利与幼儿的长远发展。孩子们会长大,会进入社会,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也是幼儿园教育的目的。通过感知认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相关符号,扩展对社会环境的认识,满足孩子认识社会的需要。
秋冬季转换的时候,孩子们特别容易生病,有一段时间班上很多小朋友感冒、咳嗽,都要到医院去吊水、打针。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生成了“宝宝去医院”这一活动。活动的目标是要让孩子们认识医院的标记,知道生病的时候要到医院去看病,并且有要做个勇敢的孩子的愿望,不怕打针、不怕吊水。活动中,孩子们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表达对医院的认识,大胆讲述自己在医院看病的经验和故事。
小区门口就是一条马路,马路两边的事物、马路上的车辆、马路上简单的交通规则标记都是孩子身边的教育资源,值得我们充分挖掘利用。所以我们以此为基础生成了一些活动,如“红绿灯”、“斑马线”、“公交车”、“出租车”等等。这些活动以游戏、绘画、讲述、观察体验等形式引起孩子对符号标记的兴趣,帮助孩子们初步认识马路周围的一些事物以及其作用,同时也掌握一些简单的交通规则,提高安全意识。
另外,我们还根据孩子的兴趣,认识了“肯德基”、“麦当劳”的标记,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不仅认识了相关的符号,更获得了对社会环境的感知。
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互动都是以使用、理解符号为媒介的。小小的符号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架起了孩子认识社会、感知社会的桥梁,对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我们将继续挖掘符号的教育价值,让符号在孩子的生活、学习中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符号幼儿社会性
个体社会性发展也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它是指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中,通过学习和内化社会文化,逐渐形成适应该社会的行为方式,履行该社会所期待的角色行为,发展自身社会性的过程,是个体从自然人转化为符合该社会要求的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了解与初步掌握社会规范,逐渐掌握社会生活技能,处理人际关系,发展自主性,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
符号是人际互动的媒介。符号的价值意义在于:见到某一种符号,人们就可以联想到那些行为或事物,以及行为或事物本身对人们的意义。人与人的互动是以使用符号,通过理解或确定彼此行为的意义来作为媒介的。
当孩子哇哇落地时,他就开始社会化的过程了,而进入幼儿园就是孩子走向社会所迈出的第一步。那么在幼儿园我们利用“符号”这一媒介,在孩子和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更好地促进了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一、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人生活在社会中,他的言行举止就要受到各种规章制度的制约,孩子生活在幼儿园这个小社会中,也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纲要》中也明确要求:“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在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的过程中,小小的“符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刚开学的时候,孩子们都不认识自己的小抽屉、小杯子、小毛巾在哪里,我们就给孩子做了一个漂亮可爱的小胸牌,上面除了孩子的名字,还有属于孩子自己的小标记。这个胸牌我们在进行开学前家访的时候就给小朋友了,一方面是让孩子早点知道自己的标记,另一方面也是请家长共同配合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标记。这样的方法真的很有用,开学第一天,大多数孩子就能够按照胸牌上的小标记找自己的抽屉、杯子、毛巾,就不会出现乱拿乱放的现象了。在此后的一周时间,孩子们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标记领取自己的物品。这方面的班级常规很容易就建立起来了。即使还有个别孩子找不到自己的物品,我们也只需要做些个别教育了,大大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区域游戏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但是每次玩活动区总会发生大家都想玩一个区的现象。有时候“娃娃家”里挤满了人,而其他区却没有人进去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不同的活动区标记和相对应的活动区牌,而且数量也是按班级人数合理分配的。同时告诉孩子应该遵守的规则,只能选一个牌子,然后找对应的区域活动,如果自己想玩的区域的牌子没有了,就选别的区域活动,但是不能在区域间乱窜。这个方法还真管用,孩子们得到了合理的分配,今天玩这个区,明天玩那个区,再也没有大家挤在一起的现象了,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就慢慢培养起来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规则性的标记,如盥洗室内正确洗手的标记、排队喝水的标记、上楼梯靠右走的标记、垃圾入篓的标记、男女厕所的标记、进午睡室说话轻轻的标记等等,这些标记都能帮助孩子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提高孩子初步的规则意识。
二、加强与家长、与老师、与同伴的互动,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学会的就是与人交往。在家和父母长辈交往;在幼儿园和老师同伴交往;慢慢和社会中的人交往。在幼儿园这个集体中,孩子们在对符号的认识和感知的过程中,不断地和老师、和同伴、和家长进行互动,提高了社会交往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图形符号”的时候,老师设计了很多的活动,分类、绘画、拼贴、歌曲……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教师与孩子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孩子在活动中兴趣浓厚、大胆表现,有强烈的与老师同伴交往的愿望。
在学习“图形符号”时,我们还设计了调查表,例如“我找到的方形物品”、“我找到的圆形物品”等等,让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家里的圆形物品、方形物品,并用文字和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幼儿园和同伴介绍交流。在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记录的过程中,孩子们和家长进行了互动,增进了和家长的情感,提高了和家长交往的能力。在和同伴进行交流介绍的时候都愿意积极主动地和同伴介绍自己找到的物品,又发展了同伴间的交往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接触和认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事物,扩展对社会环境的认识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又要有利与幼儿的长远发展。孩子们会长大,会进入社会,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也是幼儿园教育的目的。通过感知认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相关符号,扩展对社会环境的认识,满足孩子认识社会的需要。
秋冬季转换的时候,孩子们特别容易生病,有一段时间班上很多小朋友感冒、咳嗽,都要到医院去吊水、打针。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生成了“宝宝去医院”这一活动。活动的目标是要让孩子们认识医院的标记,知道生病的时候要到医院去看病,并且有要做个勇敢的孩子的愿望,不怕打针、不怕吊水。活动中,孩子们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表达对医院的认识,大胆讲述自己在医院看病的经验和故事。
小区门口就是一条马路,马路两边的事物、马路上的车辆、马路上简单的交通规则标记都是孩子身边的教育资源,值得我们充分挖掘利用。所以我们以此为基础生成了一些活动,如“红绿灯”、“斑马线”、“公交车”、“出租车”等等。这些活动以游戏、绘画、讲述、观察体验等形式引起孩子对符号标记的兴趣,帮助孩子们初步认识马路周围的一些事物以及其作用,同时也掌握一些简单的交通规则,提高安全意识。
另外,我们还根据孩子的兴趣,认识了“肯德基”、“麦当劳”的标记,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不仅认识了相关的符号,更获得了对社会环境的感知。
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互动都是以使用、理解符号为媒介的。小小的符号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架起了孩子认识社会、感知社会的桥梁,对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我们将继续挖掘符号的教育价值,让符号在孩子的生活、学习中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