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平移和旋转》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中的一个新的内容,它把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对象,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空间与图形。
关键词:《平移和旋转》;学习与研究;空间与图形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80-01
《平移和旋转》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有如下体会: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不要求学生死记概念,更不需要学生去背诵结论性语句。只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移与旋转现象:建筑工地上的升降机的移动是一种竖直方向上的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的看作是平移现象。螺旋桨、转椅、风车等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旋转或左右摆动运动的,這种运动叫做旋转。
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示使学生了解什么样的现象是平移,什么样的现象是旋转。
此外,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通过生活中旋转的实例使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现象。
最后,又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对于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学生非常感兴趣。
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我遵循动手操作的教学原则,通过玩一玩,比一比、分一分,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帮一帮,练一练,扩展等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一、玩一玩——感知平移和旋转运动现象
激情导入:
学生跟着我的口令做游戏,通过让学生做运动,有意识的将学生做的运动和本节课要学习的物体的两种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很快的从自身的运动过度到物体的运动当中去。很自然地导入了课题。
二、比一比、分一分: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课件出示书上18页前4个运动的画面(缆车、升旗、飞机的螺旋桨、风车。)把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在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它们是怎样在动,并让学生动起手来比一比、分一分,根据这些物体的运动进行分类,一类旋转,一类平移,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接着老师(放课件)学生做动作,然后再通过交流讨论,对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认识就更深刻了。
三、学一学——分析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特征
让学生利用学具,通过拼一拼,拉一拉,转一转,在游戏中体会平移和旋转。
让学生看课件的演示再次观察抽象出:旋转就是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作圆周运动,平移就是直直地运动。得出旋转与平移这两种现象的本质区别。
四、说一说——判断和例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找出旋转与平移的特征以后,再让学生判断一组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是旋转还是平移。接着再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见到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在说的过程中不要求学生对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只需意思正确就可以了。
例如:推拉窗的移动是平移现象,自行车轮子的转动是旋转现象等。还要重点引导学生注意像荡秋千,开、关门的运动,虽然没有做旋转一周的运动,但是仍然是围绕中心运动,属于旋转运动。
从生活中去发现平移和旋转现象,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日常生活中这两种运动现象的认识。
五、做一做
让学生利用学具盒和自己的身体自己亲自体验旋转与平移现象: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实际上是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在做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将做的好的学生点到前面。让他们表演并说说自己做的是哪种运动现象,指明学生判断正确与错误,并说明理由?
六、帮一帮
通过帮助精灵和聪明判断谁移动的距离近,谁移动的距离远引出了本课的难点:
说出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数,在这个环节里,我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学会正确地判断平移距离的方法。随后,再根据动态课件,适时引导:要知道小房子图平移了几格,先要定标准(可以是一个点),再看这个标准平移后对应的位置,数出中间的格子数,就是平移的距离。让学生在书上任意选择不同的点数一数,再交流,从而发现了其中的规律。
这一过程,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活动由易到难,步步深入,使学生对平移的距离有了较好的认识,不仅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七、练一练——解决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问题
练习设计----“帮小熊找船”(练习十第1题)。
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找一找,然后让学生说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后,老师再动画进行演示,这样既直观又有趣,学生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八、扩展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平移和旋转?学生可以通过电视、网、书或家人的帮助来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
关键词:《平移和旋转》;学习与研究;空间与图形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80-01
《平移和旋转》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有如下体会: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不要求学生死记概念,更不需要学生去背诵结论性语句。只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移与旋转现象:建筑工地上的升降机的移动是一种竖直方向上的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的看作是平移现象。螺旋桨、转椅、风车等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旋转或左右摆动运动的,這种运动叫做旋转。
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示使学生了解什么样的现象是平移,什么样的现象是旋转。
此外,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通过生活中旋转的实例使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现象。
最后,又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对于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学生非常感兴趣。
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我遵循动手操作的教学原则,通过玩一玩,比一比、分一分,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帮一帮,练一练,扩展等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一、玩一玩——感知平移和旋转运动现象
激情导入:
学生跟着我的口令做游戏,通过让学生做运动,有意识的将学生做的运动和本节课要学习的物体的两种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很快的从自身的运动过度到物体的运动当中去。很自然地导入了课题。
二、比一比、分一分: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课件出示书上18页前4个运动的画面(缆车、升旗、飞机的螺旋桨、风车。)把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在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它们是怎样在动,并让学生动起手来比一比、分一分,根据这些物体的运动进行分类,一类旋转,一类平移,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接着老师(放课件)学生做动作,然后再通过交流讨论,对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认识就更深刻了。
三、学一学——分析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特征
让学生利用学具,通过拼一拼,拉一拉,转一转,在游戏中体会平移和旋转。
让学生看课件的演示再次观察抽象出:旋转就是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作圆周运动,平移就是直直地运动。得出旋转与平移这两种现象的本质区别。
四、说一说——判断和例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找出旋转与平移的特征以后,再让学生判断一组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是旋转还是平移。接着再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见到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在说的过程中不要求学生对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只需意思正确就可以了。
例如:推拉窗的移动是平移现象,自行车轮子的转动是旋转现象等。还要重点引导学生注意像荡秋千,开、关门的运动,虽然没有做旋转一周的运动,但是仍然是围绕中心运动,属于旋转运动。
从生活中去发现平移和旋转现象,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日常生活中这两种运动现象的认识。
五、做一做
让学生利用学具盒和自己的身体自己亲自体验旋转与平移现象: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实际上是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在做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将做的好的学生点到前面。让他们表演并说说自己做的是哪种运动现象,指明学生判断正确与错误,并说明理由?
六、帮一帮
通过帮助精灵和聪明判断谁移动的距离近,谁移动的距离远引出了本课的难点:
说出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数,在这个环节里,我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学会正确地判断平移距离的方法。随后,再根据动态课件,适时引导:要知道小房子图平移了几格,先要定标准(可以是一个点),再看这个标准平移后对应的位置,数出中间的格子数,就是平移的距离。让学生在书上任意选择不同的点数一数,再交流,从而发现了其中的规律。
这一过程,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活动由易到难,步步深入,使学生对平移的距离有了较好的认识,不仅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七、练一练——解决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问题
练习设计----“帮小熊找船”(练习十第1题)。
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找一找,然后让学生说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后,老师再动画进行演示,这样既直观又有趣,学生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八、扩展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平移和旋转?学生可以通过电视、网、书或家人的帮助来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