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治疗季节性过敏症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季节性过敏症指的是每逢季节交替转换、温差悬殊较大或温热潮湿起伏不定、冷暧无常,人体不能马上适应这种变化,出现身体不适、疲乏无力、困倦、腹胀腹泻等现象。过敏现象特别表现在皮肤,因皮肤受到各种因素刺激,出现红肿、发痒、脱皮及过敏性皮炎,甚至出现荨麻疹等皮肤过敏现象。如春夏之交,温度适宜,鲜花盛开,空气中会有很多花粉,也散布着很多细菌孢子,这些都是过敏原,它诱发人体组织释放化合物组织胺,引起鼻塞、打喷嚏、流涕、喉咙发痒、眼皮肿胀等现象,皮肤过敏者还可出现全身皮肤奇痒,起疹块风团和鳞屑、脱皮、面部红白不一等过敏症。
  季节性皮肤过敏症是一种变态反应,是身体对一种或多种物质的不正常过度反应。西医常规治疗过敏的方法是抗组胺治疗法,其缺点是只对组胺这种过敏介质起作用,对其他过敏介质引起的过敏作用不大,虽然能暂时解决过敏症状,但过敏发生的基础没有改变,所以仍会有反复发作的可能。采用中医中药,可以说只要辨证得当,用药适宜,比西医西药略胜一筹。
  季节性过敏症有营卫不和、血虚、血热、血淤、气血两虚等不同证型,所以必须辨证清楚。根椐经验,在临床中最为常见的有营卫不和、气血两虚型。
  营卫不和型:治应疏风散寒、调和营卫。根椐症状的不同,常用桂枝汤或消风散加减。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功用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消风散由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石膏、木通、甘草等组成,可疏风止痒,清热除湿。消风散以祛风药物为主,配伍祛湿、清热、养血之品,兼扶正,效果很好。
  气血两虚型:治应调补气血、益气养血、祛风止痒。中医认为,血虚生风,所以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说法。临床上常用八珍汤加减。八珍汤属气血双补,它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人参、白术、茯苓和甘草组成。可随症加减,如有热象者可加丹皮、赤芍、黄芩等药物;有血淤就加桃仁、红花,还可加白鲜皮、土茯苓等药物。对卫表不固者,一般用玉屏风散加减,它由黄芪、防风、白术组成;也可以合桂枝汤调和营卫;同时可加荆芥、赤芍、党参、生姜、大枣等。
  注意事项:在服用中药期间,一是要注意饮食平衡,保持充足营养,多吃牛奶、水果、新鲜蔬菜、豆制品,增强免疫力和自身抵抗力,少吃海产品、异性蛋白食品,防止加重过敏;二是换季期间注意不要频繁出入温差大的地方,如空调房间室内外,及时增减衣服,尽量减少接触各种过敏原,如冷热空气、紫外线、辐射、塑料,防止细菌、霉菌、病毒、寄生虫感染;三是服用中药期间,一般不要再服用西药;四是时常过敏的人,慎用各种化妆品及含香料过多或含过酸过碱的护肤品,对以前有过敏的护肤品、化妆品停止使用;五是平时精神要乐观、开朗,尽量减少工作压力。
其他文献
冬季如何选择蔬菜?这个问题过去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是个伪命题,因为北方人冬季的传统蔬菜就只有白菜、萝卜、土豆那么老几样,选无可选。  如今,随着反季节大棚种植的推广以及交通的发展,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不论北方还是南方,冬季都不缺少蔬菜。只是反季节种植的蔬菜,多半没有应季时候的营养含量高。跨区域运输的叶子蔬菜,经过长时间的存放,也造成营养价值的降低。因此,冬季如何智慧地选择蔬菜就值得我们研究一下了。 
“医生,我有慢性乙肝。”曾经有患者这样问我,“都说吃药伤肝,我能不吃降糖药,只打胰岛素吗?”  “医生,最近我查出来有糖尿病肾病,听说二甲双胍伤肾,我不敢再吃了!”也有病友如此表示。  这不是个例,很多糖友都有这样的想法。目前口服降糖药有5大类:(1)双胍类,主要是二甲双胍;(2)促进胰岛素分泌剂,包括磺脲类和格列奈类,前者有格列齐特和格列美脲等,后者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3)胰岛素增敏剂,主要
我患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做了小针刀并服药后,麻木、疼痛感基本消除,但臀部仍然酸胀。请问后续该如何治疗?  四川 张先生  张先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療有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西医疗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微创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3大类。  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牵引、理疗以及封闭治疗。  微创手术治疗包括经皮穿刺技术和腰椎间盘镜手术等,这些治疗方法各有优点和适应症。  手术治疗,最好限于有马
取芝麻梗、清明节前后采的柳树嫩叶各90~120克,加水适量,煎煮后洗头,并按摩头皮,每日1次,连洗1周,对脂溢性脱发有效。  江西南昌 王炎明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  脂溢性脱发,中医称“油风”,多认为与湿热内蕴(油性脂脱)、血虚风燥(干性脂脱)等有关,治疗常以清热、祛风、活血等为主。  柳树(包括杨柳或旱柳)叶可入药,《本草纲目》载:柳叶“去风,止痛消肿”。中医认为,柳叶(枝)有
我们都渴望拥有白净光泽的皮肤,可偏偏许多人被面部的色斑所苦恼。据统计,亚太地区(尤其在中国、日本),人群先天性色素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如雀斑、咖啡斑、太田痣(黑脸)、斑痣等,发病率可高达10%;其他色素疾病,如黄褐斑、颧骨斑(颧部褐青色痣)、老年斑、老年疣等色素性皮肤病的发病率更高。而血管瘤、鲜红斑痣、毛细血管扩张等皮肤血管性疾病的发病率在1%左右。这些疾病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就业、婚姻和心理。  随
临床工作中,我总会碰到这样的糖友:平时疏于自测血糖,却很重视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经常到医院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也比较理想,然而还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他们也很纳闷,糖化血红蛋白反映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将它控制好了,不是意味着血糖也控制好了吗,为什么还是不能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仔细询问后我发现,这些糖友在进行血糖监测当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每天的血糖波动幅度较大。没错,
睑黄疣,又称为“睑黄瘤”,一般发生于内眼角,多位于内眼角的上眼皮,双眼对称发病。睑黄疣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对眼睛没有危害,但严重影响容貌,对于生性爱美的女性来说,也是令人心烦的。尤其是它的出现,还有可能与血脂异常有关联,更不可大意。  睑黄疣为代谢障碍性皮肤病,是黄瘤病中最常见的一种。黄瘤病可分为结节性黄瘤、发疹性黄瘤和扁平黄瘤。结节性黄瘤好发于四肢伸侧和易摩擦部位,为黄色或深褐色圆形结节,单发或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