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文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方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阅读。
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浅见。
一、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和句子,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理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是口头运用。为的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培养阅读能力
1.教方法——指导预习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學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2.教学法——上好精读课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要提高阅读能力,仅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一时难以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有位老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他自己却不会被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看,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老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使用许多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学习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阔思路。无疑是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应当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制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勤做卡片,像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的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画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平台。
所以,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浅见。
一、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和句子,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理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是口头运用。为的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培养阅读能力
1.教方法——指导预习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學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2.教学法——上好精读课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要提高阅读能力,仅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一时难以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有位老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他自己却不会被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看,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老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使用许多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学习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阔思路。无疑是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应当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制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勤做卡片,像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的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画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平台。
所以,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