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行的当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早已不在是单单的帮助学生提高分数,而是需要保证学生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文学素养。中国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来源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因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重视,帮助小学生提升文化素养与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还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 汉字文化教学 古诗词品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3.035
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经过5000年历史的洗礼至今,是中华民族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精华,是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需要我们后辈继承与发扬的无价之宝。然而目前很多学校和教师往往过于在意学生的成绩,依然选择采用刻板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同时也禁锢了学生的个性与发展。这就直接影响了小学生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等高尚道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无法真正优化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甚至有可能会造成文化流失问题,所衍生出来的社会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在近些年来,我国教育部提出了让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改革口号,同时突出了语文课程的教育地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全面展现本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文化自信,综合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一、在语文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小学生年级尚小,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中国传统文化中褒善贬恶、追求崇高的思想品德、向往理想的道德人格、涵养美好的精神情操等主导思想都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人格和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价值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主动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突出古人的优良品质与处世哲理,据此启发学生、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价值观,使其形成高尚的道德意识,养成优良的道德行为习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如在讲述《纪昌学射》这篇文章时,在课堂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询问一下班级里的同学有没有尝试过射箭,或者同学们认为想要成为一名神箭手需要经过哪些训练呢?接着就可以将课堂内容引到对《纪昌学射》的教学中来,在古代有一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于是他找到了神箭手飛卫学习。但是飞卫却并没有直接教纪昌如何射箭,而是让他先学会“瞄准”,纪昌回家苦练两年后终于可以做到即使锥子尖刺在他的眼眶上也不眨一下眼睛。这次飞卫又让他联系学习“视物”,又是三年的时间纪昌看虱子就像车轮一样大,这下他终于学会了射箭,如愿成为了一名神箭手。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纪昌学习射箭的故事来告诉学生“九层高台,起于累土”无论学习什么技艺,都是要从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开始一点点学起的,学习者一定要拥有一定的恒心与毅力,其次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通过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了深度刺激学生,教师也可对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挫折、失败而轻易放弃的具体行为,促使学生积极反思个人学习行为,使其产生羞愧意识。如此,则有可能引导学生学习纪昌学射的精神与毅力,切实优化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学生真正懂得不怕苦、不怕累的学习品质,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也可促使学生为了自身理想而艰苦奋斗、拼搏奋进。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相关措施
1.汉字文化的情景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更好的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从文化背景来看,汉字不仅仅只是我们用来记录的符号和工具,其本身也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每一个汉字都来之不易,在字形中都能看到不断演变的过程,是祖先的智慧结晶。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也是了解、体会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过程。而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情感,也是培养学生对祖国和我国文化的情感。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的教学让学生产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有主动去认识新字的意愿。
如在教授学生“雨”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将“雨”字的甲骨文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们认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雨”字要这么写呢?学生们看到“雨”字的甲骨文后脱口而出:“因为是天上下雨,所以这个字看起来就像是水从天上滴下来的样子。”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们甲骨文是古代劳动人民刻在龟甲或是兽骨上的文字,其形象更接近我们今天常说的“简笔画”,通过对一件事物的粗略刻画来表达意思,再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雨”字还有很多其他的写法,但是出发点都是在保证形象的前提下尽量将文字简化,方便书写。接着教师可以将“雨”字的篆书、隶属、楷书等写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们感受汉字的演变过程。学完有关“雨”字的知识后,教师还可以提问学生还知道哪些像“雨”字这样有象形意义的汉字,利用汉字极具形象化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欲,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以及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最终培养起他们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2.古诗文的品读教学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古诗言简意赅,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诗人常常可以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出意味深长的内容,具有意美、语美、音美以及形美等特点。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重点加入古诗文的学习,让学生从简练的古诗语句中体会诗中的意境、画面和作者思想情感,帮助他们增强文学素养,体会文学之美。一些较好理解且与小学生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古诗可以让学生进行背诵,从侧面也能提升他们的语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雪梅》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集体朗诵几遍,鼓励学生自行理解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为什么会将梅花与雪来作比较,以及作者想通过雪与梅的争执告诉我们什么呢?朗诵完毕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与自己一起走进诗人的世界,感受文字中的浪漫。这首诗的难点之一是首句中的“梅雪争春未肯降”,很多学生不理解“降”的意思,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下的注释来理解诗句,“降”是“复数”的意思,并利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梅花在雪中绽放的图片,再结合诗句帮助学生理解梅花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了春色因此不肯“降”是因为“争春”,作者这里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梅花和雪人的特性,更加生动、传神的表现出梅花和雪的美。理解了最难的首句这首诗的后续学习就会轻松很多,作者在首句引出梅与雪的争执,并在诗的最后两句中详细的阐述了梅和雪各自的长处,梅香而雪白,作者并没有单纯地称赞梅或雪的单一优点,而是优缺点进行了综合分析,这种评价事物的方式十分中肯,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人各有长短,应该在生活中发现他人的长处来取长补短。另外,教师也可尝试让学生自主分析古诗内涵,探寻诗人的精神品质,尊重学生的个人想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去解读古诗。在《雪梅》古诗教学中,教师则应该引导学生去分析雪梅所代表的意境与高尚品质,但是小学生因为人生阅历浅薄,很有可能因此无法理解雪梅所代表的高洁品质。对此,教师则应该尝试牵连现实生活,及时创设古诗鉴赏情境,展现古诗的创作背景,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常识,以便切实引导学生进行古诗鉴赏,促使学生通过口头语言去表达、阐述个人感悟,以便逐步优化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如此,则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作品的人文美,有利于切实优化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真正实现有效成长。
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人几千年来的文化、智慧结晶,是先辈们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与寄托,作为华夏儿女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守护与传承这些传统文化。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在逐渐的渗入,此时小学语文老师有义务在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这需要小学语文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并对自己的课堂做出相应的调整,逐渐发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对传统知识进行必要的传递与解释,从而更好的将我国传统文化与课堂相结合,与学生共同努力创建美好未来。当然,传承我国传统文化需要遵循科学原则,教师也应该始终展现出为中华文明感到自豪、骄傲的文化形象,身体力行地去感染学生、启发学生,以便让学生逐步实现健康成长,切实优化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其树立坚定的文化信念,促使学生自觉承担起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责任。
参考文献:
[1] 陈新光《弘扬传统文化势在必行——小学语文传统文化引导教学分析》,《都市家教月刊》2017年第5期。
[2] 白彩虹《传统文化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文教资料》2015年第16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汉字文化教学 古诗词品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3.035
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经过5000年历史的洗礼至今,是中华民族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精华,是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需要我们后辈继承与发扬的无价之宝。然而目前很多学校和教师往往过于在意学生的成绩,依然选择采用刻板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同时也禁锢了学生的个性与发展。这就直接影响了小学生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等高尚道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无法真正优化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甚至有可能会造成文化流失问题,所衍生出来的社会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在近些年来,我国教育部提出了让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改革口号,同时突出了语文课程的教育地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全面展现本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文化自信,综合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一、在语文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小学生年级尚小,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中国传统文化中褒善贬恶、追求崇高的思想品德、向往理想的道德人格、涵养美好的精神情操等主导思想都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人格和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价值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主动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突出古人的优良品质与处世哲理,据此启发学生、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价值观,使其形成高尚的道德意识,养成优良的道德行为习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如在讲述《纪昌学射》这篇文章时,在课堂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询问一下班级里的同学有没有尝试过射箭,或者同学们认为想要成为一名神箭手需要经过哪些训练呢?接着就可以将课堂内容引到对《纪昌学射》的教学中来,在古代有一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于是他找到了神箭手飛卫学习。但是飞卫却并没有直接教纪昌如何射箭,而是让他先学会“瞄准”,纪昌回家苦练两年后终于可以做到即使锥子尖刺在他的眼眶上也不眨一下眼睛。这次飞卫又让他联系学习“视物”,又是三年的时间纪昌看虱子就像车轮一样大,这下他终于学会了射箭,如愿成为了一名神箭手。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纪昌学习射箭的故事来告诉学生“九层高台,起于累土”无论学习什么技艺,都是要从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开始一点点学起的,学习者一定要拥有一定的恒心与毅力,其次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通过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了深度刺激学生,教师也可对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挫折、失败而轻易放弃的具体行为,促使学生积极反思个人学习行为,使其产生羞愧意识。如此,则有可能引导学生学习纪昌学射的精神与毅力,切实优化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学生真正懂得不怕苦、不怕累的学习品质,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也可促使学生为了自身理想而艰苦奋斗、拼搏奋进。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相关措施
1.汉字文化的情景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更好的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从文化背景来看,汉字不仅仅只是我们用来记录的符号和工具,其本身也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每一个汉字都来之不易,在字形中都能看到不断演变的过程,是祖先的智慧结晶。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也是了解、体会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过程。而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情感,也是培养学生对祖国和我国文化的情感。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的教学让学生产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有主动去认识新字的意愿。
如在教授学生“雨”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将“雨”字的甲骨文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们认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雨”字要这么写呢?学生们看到“雨”字的甲骨文后脱口而出:“因为是天上下雨,所以这个字看起来就像是水从天上滴下来的样子。”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们甲骨文是古代劳动人民刻在龟甲或是兽骨上的文字,其形象更接近我们今天常说的“简笔画”,通过对一件事物的粗略刻画来表达意思,再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雨”字还有很多其他的写法,但是出发点都是在保证形象的前提下尽量将文字简化,方便书写。接着教师可以将“雨”字的篆书、隶属、楷书等写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们感受汉字的演变过程。学完有关“雨”字的知识后,教师还可以提问学生还知道哪些像“雨”字这样有象形意义的汉字,利用汉字极具形象化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欲,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以及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最终培养起他们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2.古诗文的品读教学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古诗言简意赅,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诗人常常可以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出意味深长的内容,具有意美、语美、音美以及形美等特点。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重点加入古诗文的学习,让学生从简练的古诗语句中体会诗中的意境、画面和作者思想情感,帮助他们增强文学素养,体会文学之美。一些较好理解且与小学生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古诗可以让学生进行背诵,从侧面也能提升他们的语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雪梅》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集体朗诵几遍,鼓励学生自行理解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为什么会将梅花与雪来作比较,以及作者想通过雪与梅的争执告诉我们什么呢?朗诵完毕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与自己一起走进诗人的世界,感受文字中的浪漫。这首诗的难点之一是首句中的“梅雪争春未肯降”,很多学生不理解“降”的意思,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下的注释来理解诗句,“降”是“复数”的意思,并利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梅花在雪中绽放的图片,再结合诗句帮助学生理解梅花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了春色因此不肯“降”是因为“争春”,作者这里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梅花和雪人的特性,更加生动、传神的表现出梅花和雪的美。理解了最难的首句这首诗的后续学习就会轻松很多,作者在首句引出梅与雪的争执,并在诗的最后两句中详细的阐述了梅和雪各自的长处,梅香而雪白,作者并没有单纯地称赞梅或雪的单一优点,而是优缺点进行了综合分析,这种评价事物的方式十分中肯,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人各有长短,应该在生活中发现他人的长处来取长补短。另外,教师也可尝试让学生自主分析古诗内涵,探寻诗人的精神品质,尊重学生的个人想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去解读古诗。在《雪梅》古诗教学中,教师则应该引导学生去分析雪梅所代表的意境与高尚品质,但是小学生因为人生阅历浅薄,很有可能因此无法理解雪梅所代表的高洁品质。对此,教师则应该尝试牵连现实生活,及时创设古诗鉴赏情境,展现古诗的创作背景,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常识,以便切实引导学生进行古诗鉴赏,促使学生通过口头语言去表达、阐述个人感悟,以便逐步优化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如此,则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作品的人文美,有利于切实优化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真正实现有效成长。
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人几千年来的文化、智慧结晶,是先辈们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与寄托,作为华夏儿女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守护与传承这些传统文化。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在逐渐的渗入,此时小学语文老师有义务在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这需要小学语文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并对自己的课堂做出相应的调整,逐渐发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对传统知识进行必要的传递与解释,从而更好的将我国传统文化与课堂相结合,与学生共同努力创建美好未来。当然,传承我国传统文化需要遵循科学原则,教师也应该始终展现出为中华文明感到自豪、骄傲的文化形象,身体力行地去感染学生、启发学生,以便让学生逐步实现健康成长,切实优化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其树立坚定的文化信念,促使学生自觉承担起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责任。
参考文献:
[1] 陈新光《弘扬传统文化势在必行——小学语文传统文化引导教学分析》,《都市家教月刊》2017年第5期。
[2] 白彩虹《传统文化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文教资料》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