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鲁公三稿”中“变法出新意”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整个书法史上,颜体是继二王书法之后的第二个高峰,占有突出的地位。尤其是颜真卿的行草书,是颜真卿“变法”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而“鲁公三稿”又是颜真卿行草书的代表之作。所以“鲁公三稿”是研究颜体者绕不过去的重要方面,而这一方面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本文通过四个方面来进行论述,主要分析“鲁公三稿”的“变法出新意”之所在,揭示出颜真卿“新意”是建立“变法”之上。
  【关键词】 颜真卿;三稿;新意;原因;影响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5-0068-02
  基金项目: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
  观看书法史可知,魏晋时期的书法是伟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同时是书法史上的里程碑。在魏晋之际楷、行、草等字体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因此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大家。从中国书法史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的书法对其隋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因此影响着历代书法的发展。魏晋时期最为著名书家代表是二王。由于在初唐时期大力推崇二王书风,因此“初唐四家”的书法风格趋向二王时期的秀媚瘦劲、用笔匀挺。唐人的苛守法度,使此秀美一路的风格一直延续至孙过庭等人。然而盛唐时期书法的风格走到了鼎盛,不得不考虑另开辟道路。因此张怀瓘提出“返璞归真”的书学主张,颜鲁公则变法创立新书风。
  一、颜鲁公“三稿”及主要艺术特征
  (一)“鲁公三稿”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后因爵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颜鲁公本人,并不是作为一般书家出现的,而是一个“革故鼎新”的创新者。颜真卿一改受二王影响下的时代书风创立了雄强、壮美的书法审美风格,在结体形态方面一改初唐的“内紧外松”为颜氏“内松外紧”。中唐时期,颜鲁公的出现使书法风格得到巨大转变,由王羲之时期的笔势“委婉含蓄”转变为颜鲁公的“宽绰浑厚”。在二王书法之外另创一新风,从而使得他与二王成为书法史上最为闪耀的明星。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评价:“鲁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祭侄文稿》(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祭侄文稿》是唐代书家颜鲁公追悼侄儿所写的一篇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另有涂抹、修改、脱漏三十四字。这篇文稿揭开了大唐王朝由盛到衰的一页历史残片——安史之乱,也奏响了一代书法大家颜鲁公家族抗击平定这场叛的慷慨悲歌。通篇用筆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书写中自《祭伯父文稿》,又称《告伯父文稿》或《祭伯父亳州刺史文》。公元758年作,全文36行,共410字这篇祭文在《祭侄文稿》后一个月所作。主要颂扬了伯父的精神、子孙后代的成就以及在安史之乱中的遭遇。此稿是祭文稿本,写作技巧和《祭侄文稿》多有相似,此稿与《祭侄文稿》及《争座位帖》并称“鲁公三稿”。《祭伯父文稿》在用笔、章法、结构等方面与《祭侄文稿》相比较变化不大。区别在于此稿在章法及其用墨方面略有不同。在章法上来说,没有《祭侄文稿》那种跌宕起伏悲愤的情绪,用笔相对平缓,在用墨方面没有大块面枯笔出现。与《祭侄文稿》相比,此稿别具一格。
  《争座位帖》又称《论座位帖》《与郭仆射书》。此帖晚于《祭伯父文稿》六年,公元764年。《争座位帖》最初的原稿已不复存在,现在流传的多为碑刻与摹拓版本,其评价最高的是关中西安碑林版本。此帖字数较其他二稿来说甚多,字偏小。《争座位帖》主要讲颜鲁公控诉郭英乂给官员安排位时违反了礼仪制度,因此尚书右仆射郭英乂遭到谴责。这主要突出颜鲁公在维护朝廷制度、重视纲纪方面的忠义之气。此稿亦是颜鲁公信手拈来、一气呵成的书稿。当时颜鲁公在维护儒家纲纪临纸运笔,此稿着意在文不在书。苏轼曾说“得于意外”。通过全篇内容来看,颜鲁公在其内容中的忠义之气显示出颜鲁公的刚劲耿直,朴实敦厚的性格。《争座位帖》在用笔方面最为突出的是“篆籀气”“屋漏痕”。此稿在用笔方面与其他两稿略有不同。《争座位帖》善于用逆锋入笔,中锋铺笔多用于竖画,擅长用“顶峰”(指字内另起一笔时逆锋入笔,使其所有力量聚集在一起顶笔下压运行,墨汁渗入纸内),以方破圆。
  二、“鲁公三稿”中“变法出新意”的原因
  (一)以拙为美
  黄钺在《二十四画品朴拙》中曾说:“大巧若拙,归朴返真。”在这里所说的“拙”字本身具有“朴”的意蕴,然而“朴”与“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具有相似之处,都表现出不加雕琢的坦率与真诚,是一种天然的本性。在颜鲁公之前,世人以二王的秀丽柔美为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而颜鲁公的“以拙为美”由此打破了这一标准。颜鲁公在“变法”中,不是盲目的、毫无内容的变,而是在他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去创新出一个新的书风。因此二王书风是颜鲁公变法之后的一个称呼。颜鲁公吸取南北朝和秦汉碑学的营养在某个意义上丰富“二王”的秀美,然而出现了颜鲁公的“朴拙壮美”的书风。
  在中国书法史上,最早提出“篆籀气”的是米芾,他曾多次提到颜鲁公的《祭侄文稿》与《争座位帖》具有“篆籀气”。“篆籀气”是指大篆小篆所呈现出的气象。颜鲁公一改“二王”秀美,在此基础上融合篆籀笔意使线条更加浑厚圆转笔力遒劲。因此更加突出颜鲁公崇尚古法,以“篆隶为源”的篆籀之气。“屋漏痕”是颜鲁公开创的书法专业术语,是颜鲁公与怀素谈论草书时所提及的。“屋漏痕”“锥画沙”“折钗股”都是比喻用笔精到之处。强调在行笔中不可轻易飘过如蜻蜓点水一样,要顿挫运行犹如屋漏的水滴一样在凹凸不平的墙面缓缓淌下,留下顿挫有力的效果。显示出颜鲁公书法的沉雄有力、朴拙自然。
  (二)人品即书品   颜氏家族多为官宦、学者,均擅长诗文、工书,精于文字训诂之学。颜鲁公不仅学习家族教育,成年之后学习不少的著名书家。“人品”一词在中国古代是对文人士大夫品德的评价。在中国书法批评史上,“书如其人”常作为评价书家与书法艺术的评判标准。即后人对前人的评价。颜氏家族文人气息注重个人品德,颜鲁公自幼受家族的熏陶,然而使颜鲁公的个人品德方面受很大影响。从颜鲁公的楷书《颜勤礼碑》中就可以看出,在此帖的朴实、宽厚的结体中表现出颜鲁公的法度嚴谨与忠义的人格。行书《祭侄文稿》也很好地诠释了颜鲁公对其国之殇、家之痛的悲愤欲绝时,忠义人格的表现以及字里行间的跌宕起伏。在此稿中通篇纵笔豪放一气呵成,对其内容构思毫无掩饰。《争座位帖》中,颜鲁公因控诉郭英乂不按规定安排官员座次,怒斥郭英乂违反了礼仪制度。他认为郭氏应遵守朝廷纲纪,维护礼仪制度,故颜鲁公表现出忠义之气。然而可以说颜鲁公是人品与书品的集大成者,即“书如其人”。
  三、“鲁公三稿”的“新”对后世的影响
  “鲁公三稿”的“新意”不单单是影响当时期人的影响,对后世影响也较深。因前期颜鲁公破法又立法很难得到当时期人们的推崇。自柳公权之后,后世人们极力推崇颜鲁公的“新意”。从而把颜鲁公推至与书圣王羲之相提并论的地位。因此,在“鲁公三稿”的“变”与“立”中,颜鲁公行草书的“新书风”真正地把颜鲁公书法地位推到了极致。
  隋唐之后,五代之世。由于五代时期干戈频仍,社会动荡不安,书坛凋零,文采扫地,士大夫们无心翰墨。只有杨凝式在乱世中以书写意。由于时代的衔接,杨凝式沿袭了唐代颜鲁公书风,尤其行草得意颇多。如《夏热帖》《卢鸿草堂志图跋》。从这两件作品的章法、用笔与墨色方面,都可以看出与颜书《祭侄文稿》略有相同。多用圆转浑厚的线条,墨色变化自然流露。然而从中可以得出,杨凝式对于颜鲁公“新书风”的全面接受,以及对后世宋人起到了促进作用。
  宋初时期,帖学兴起。由于杨凝式的大力推崇颜鲁公,使颜鲁公“新书风”在宋代盛行。从中国书法史上来看,宋代最为突出的是“宋四家”。那么,不难发现,宋四家的风格确立离不开对颜鲁公“新书风”的接受和继承。尽管他们都学习颜鲁公,但是在各自所取得的面貌和风格特征各不相同。如苏轼,极力推荐颜鲁公行草书,“鲁公变法出新意”是由苏轼评价得出。黄庭坚提倡书法中的“韵”,他认为“韵”可以提高人的修养。他的作品《诸上座帖》继承了颜鲁公新书风的“篆籀笔意”。米芾主要受颜、柳影响较大。米芾追求笔法自然,在他的作品中,有较多笔法取法于《争座位帖》他认为此帖具有“篆籀气”,较有古法,更能体现自然。因此,在行书方面米芾极力推崇鲁公。
  元代初期,上接两宋书风,多宗法颜书。但无一人出类拔萃。明代帖学复兴,学颜书者能独树一帜者甚少,唯有李东阳一人。清朝时期,由于政治经济的衰落,帖学由盛入衰,碑学得到兴起。于是,在当时的书家崇尚唐人之法,故唐碑在清朝书家的笼罩下迅速形成。从此研究唐碑的人较多,因颜鲁公的书法具有“篆隶笔意”,又兼有帖学碑学。所以在当时学帖、碑代表有刘墉、翁同龢、伊秉绶、何绍基以及赵之谦等。刘墉,山东诸城人。作书擅长用浓墨,中年时期喜颜鲁公大字从中学习宽绰浑厚的笔意。翁同龢学习颜鲁公用笔,多取法篆隶,作品较朴拙具有金石味。何绍基学颜“篆籀笔意”最为经典。主要以颜鲁公行书文稿为主,用笔圆转,回腕执笔,使其点画开张大气,具有颜鲁公“拓”之笔法。因此在清朝,颜鲁公书法的新书风得到了全面的接受与继承。
  四、小结
  通过上述文章的研究分析,《鲁公三稿》中“变法出新意”是在变二王书风的基础上加以糅合篆籀笔意而创一颜氏新书风。而这一新书风的成立在书法风格方面对于后世人产生更深入的影响。在形式、章法以及用笔方面得到了创新。因而颜鲁公的“新书风”得到了世人们的认可和推崇。所谓颜鲁公“新”其含有形式新、意境美以及用笔拙等多方面的影响。促进颜鲁公行草书“新书风”得到了继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金[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叶喆民.中国书法史论[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3.
  [4]徐利明.中国书法风格史[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7.
  [5]沃兴华.颜真卿行书意临[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张晓娜,女,汉族,山东菏泽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书法艺术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属于公共艺术,并且成功解决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员流失的问题。这种以艺术节的形式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模式,备受关注。中国在迅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城镇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那么中国乡村是否也可以运用推广公共艺术来振兴衰败的村落呢?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公共艺术;乡村发展  【中图分类号】J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 我国民族声乐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歌曲唱法受到广大声乐爱好者的喜爱。全球化时代,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往来都日益密切,在此契机下,我国民族声乐的文化特征将会受到哪些影响,对外传播又有哪些新的发展方向,本文着重探究这两个问题。  【关键词】 民族声乐;文化交流;对外传播;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在上古汉语中,表示“战胜”意义的词大有所在,起初最先出现引申意义的“克”,而后“胜”“败”相继出现。同时,“克”在王力的古代汉语中,一般被简单解释为“战胜”之意,其实,“克”之中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意义,下文通过同“胜”“败”的对比,揭示“克”的深层含义。  【关键词】 战胜;克;胜;败  【中图分类号】H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
期刊
【摘要】 尽管副语言在播音主持创作过程中不断变化,但其功能得以实现的根本——副语言的多模态隐喻属性——相对稳定,因此副语言在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创作活动中的作用依然不可小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电视综艺节目《天天向上》中主持人的副语言使用情况,从多模态隐喻视角观察主持人副语言的传播路径,探寻副语言在新媒体节目传播过程中的运作机理,帮助节目主持人科学运用副语言,更好地完成播音主持创作活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我国拥有悠久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戏曲承载着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目前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构成。随着全球多元文化互融进程加速,国外文化与国内文化在交流中不断碰撞、沟通与融合,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在新的多元文化时代情景下,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如何获得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为此,本文从传统文化创新的角度出发,挖掘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精髓,并详细论述了时代发展与中
期刊
【摘要】 十九大以来,国家越发重视国内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而发展问题在农村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加速农村发展、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已经是目前我国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应国家发展要求所提出的重点战略。目前,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农村多方面全方位的推进,本文对文化创意产业推动进行研究,希望能给乡村的文化创意产业一些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文化振兴 
期刊
【摘要】 归绥地区一直有种植荞麦的传统。近代以来,归绥民众种荞、食荞十分普遍。近代归绥地区不同民族的民众,对荞麦有不同的食用方式和方法。荞麦以其独特的优越性,跻身近代归绥民众饭桌上的重要主食之一 。  【关键词】 近代;归绥;荞麦;饮食  【中图分类号】TS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5-0081-02  近代归绥地区,在这里指归绥道(治今
期刊
【摘要】 伴随着现当代社会文化的快速交融,地域文化在众多文化发展背景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梅山地域文化背景下所衍生出来的民居木雕作为当地独有的历史文化内容,在此时的发展和继承也变得非常的紧迫。梅山民居建筑木雕作为将梅山地域性文化生活、民族审美内容、民间风俗习惯融为一体的特殊地域艺术载体,对当地的历史文脉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发展意义。由此,本文以双峰县老故事民俗文化博物馆长廖莉的访谈形式,提炼、总结、探
期刊
【摘要】 优秀的动画分镜需要具备剧情表述清晰、给人以充分的观影乐趣、给人以历久弥新的回味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都涉及到“观众”,也就是说,衡量分镜头的质量,完全取决于其服务于观众的水平,本文即以此为指导思路探讨动画分镜的创作方法。  【关键词】 分镜;观众;情绪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5-0070-02  动画分镜是以
期刊
【摘要】 吸血鬼作为欧洲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符号,从诞生之初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好莱坞工业体系中重要的文化元素之一。本文联系社会背景的转变,结合观众观影心理变化,将吸血鬼电影划分为萌芽阶段,浪漫主义阶段和现实主义阶段三个阶段来梳理吸血鬼类型电影的发展。  【关键词】 吸血鬼电影;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