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家国情怀教育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精神保障。我们英语教师要以课堂为主阵地,通过深挖和延伸英语教材中的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具体的情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并在对乡土文化资源的实际体验中,实现家国情怀教育。
【关键词】家国情怀;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陈丽玮,福建省惠安第四中学。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归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植根于我们血脉之中的文化传承,是几千年来扎根在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精神支柱。
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下,我们英语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的世界人和走向世界的中国人,让其成为未来世界的主人,使学生能够坚守中华文明中的精髓,不被同化;同时,主动借鉴吸收世界文明中的有益成分,不能落伍。让学生在对中华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增强全球意识,培育理性、开放、自觉的家国情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我们应该不忘“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牢记时代赋予我们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光荣使命,肩负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历史重任。
然而在中学英语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灌输语言知识、轻情感体验的现象,这在初三、高三毕业班的复习课教学中尤为突出。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是应试教育观念,而非核心素养观,家国情怀教育无法落地生根。究其原因,这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很大关系,教师对家国情怀的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理解和准确把握家国情怀教育的真谛。针对这一情况,笔者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以下三种教学策略,最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了对学生家国情怀、文化意识的教育。
一、以教材为基础,充分挖掘和拓展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不仅是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的必要内容,也是中学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英语是一门培养语言技能和形成文化意识形态的学科,它兼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英语课程在设计编排中时时体现着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我们教师应该要在英语学科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这需要教师重视提炼教材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素材,并将之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起来,最大化地发挥现有教材的价值。
初中英语教材中有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往和科技成就等的素材,例如四大发明和丝绸之路等。以丝绸之路为依托的家国情怀教育内涵极为丰富,教师应当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学习张骞不辱使命,忧国忧民的情怀;丝绸之路所引发的民族融合及文化交流,同时也凸显了国家、民族乃至世界的一体化。由此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其形成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国际意识。同时联系国家地方史,指出我们福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我们的家乡泉州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区”。教师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勇于开拓的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要使课堂有生命、有情感,利用有情、有境、有趣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获得最真实的家国情怀的感受。例如,在进行高中英语必修二 Module 5 Reading and vocabulary 的教学时,我们可以借助網络搜集杨利伟成功进入太空、成为祖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的相关图片、视频,从视觉上给学生以冲击,让学生内心产生震撼,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便油然而生,爱国主义的情操便能落地生根。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总结出杨利伟的勤奋学习、刻苦训练、勇于探索和献身的精神。接下来通过补充阅读材料进一步介绍杨利伟的成长经历,设计问题让同学回答:“What was Yangliwei’s interest in his middle school?”“What is his dream?”“How did he achieve his goal?”通过思考和回答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若想成就一番事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必须在读书期间就要树立人生目标,勤奋学习,坚持不懈。
英语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形式各异的课堂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如英语版经典诵传唱、影视欣赏、课本剧表演等。对于英文素养高的学生则引导辅助他们阅读《诗经》等书籍,阅读前要求他们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写作风格;也可以在阅读课 Long History of Tea中,引导学生发表对茶文化的个人见解,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开展当堂演绎沏茶文化;对于优秀经典的故事,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分角色扮演、趣配音、模仿英语原声等活动;或者将经典故事中精华部分改编成英语情景剧进行表演,如郑和下西洋等,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提高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实现家国情怀的体验,从而提升了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最终提高文化自信。
三、开发地方文化资源,注重对乡土文化的体验,升华学生的家国情怀
学生最为熟悉的莫过于自己的家乡,他们对有关家乡的历史故事、文化名人、古老传说、风俗习惯等,都有着特殊、深厚的感情,所以弘扬和开发乡土文化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唤醒学生对家庭、学校、家乡的乡土情结,培育学生对家庭、家乡的亲情观念,并在教师引导下升华为对国家、民族、人类的博爱。
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乡土资源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在新课导入时渗透乡土资源。例如教学九年级上册Unit4 Topic3 SectionA讲到Our National Hero时,我热情洋溢地介绍了民族英雄郑成功,他的原籍是我们泉州南安,他“开辟荆榛逐荷夷”,一直受到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崇敬,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是我们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现在,高大的郑成功雕像屹立在泉州大坪山上,我们在纪念民族英雄的同时期盼海峡两岸早日统一。在讲解这些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学生们都为家乡有这样的伟大人物而自豪,深深地被他伟大的家国情怀所感染,并且认识到这种爱家、爱国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纷纷立志要传承这种思想。
另外教师在课文讲授过程中也可以穿插乡土历史文化知识的渗透。例如在九年级下册Unit5 Topic2阅读课The Great Wall中,教师可以播放《航拍中国》第二季视频资料,让学生们感受泉州的建筑(开元寺、清净寺、府文庙)、永春制香、九日山祈风石刻等遗产。学生们纷纷为泉州的“高颜值、高内涵”深情点赞,为泉州人“爱拼才会赢”的奋斗精神点赞,师生对家乡、对祖国的自豪热爱之情都油然而生。在学习 Holiday and Festival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深入探究本土的经济、文化、历史发展,参与本土的民俗活动(如春节的乞龟、元宵节的踩街活动、晋江永和镇的火把节等),通过观察、聆听、访谈,理解本土风土人情、历史渊源,返程后整理出游记录,辅以影像资料,在课堂上展示分享。这种探索实践活动,增强了家国情怀教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力和融合度。
在这个互联网 的时代,英语老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家国情怀素养,英语教学应该积极联系语文、地方史、时事政治和历史等,构建一个家国情怀教育网,让学生沐浴在一个和谐的家国情怀教育情境中,家国情怀教育自然水到渠成!
【关键词】家国情怀;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陈丽玮,福建省惠安第四中学。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归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植根于我们血脉之中的文化传承,是几千年来扎根在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精神支柱。
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下,我们英语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的世界人和走向世界的中国人,让其成为未来世界的主人,使学生能够坚守中华文明中的精髓,不被同化;同时,主动借鉴吸收世界文明中的有益成分,不能落伍。让学生在对中华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增强全球意识,培育理性、开放、自觉的家国情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我们应该不忘“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牢记时代赋予我们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光荣使命,肩负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历史重任。
然而在中学英语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灌输语言知识、轻情感体验的现象,这在初三、高三毕业班的复习课教学中尤为突出。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是应试教育观念,而非核心素养观,家国情怀教育无法落地生根。究其原因,这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很大关系,教师对家国情怀的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理解和准确把握家国情怀教育的真谛。针对这一情况,笔者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以下三种教学策略,最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了对学生家国情怀、文化意识的教育。
一、以教材为基础,充分挖掘和拓展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不仅是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的必要内容,也是中学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英语是一门培养语言技能和形成文化意识形态的学科,它兼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英语课程在设计编排中时时体现着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我们教师应该要在英语学科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这需要教师重视提炼教材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素材,并将之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起来,最大化地发挥现有教材的价值。
初中英语教材中有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往和科技成就等的素材,例如四大发明和丝绸之路等。以丝绸之路为依托的家国情怀教育内涵极为丰富,教师应当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学习张骞不辱使命,忧国忧民的情怀;丝绸之路所引发的民族融合及文化交流,同时也凸显了国家、民族乃至世界的一体化。由此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其形成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国际意识。同时联系国家地方史,指出我们福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我们的家乡泉州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区”。教师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勇于开拓的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要使课堂有生命、有情感,利用有情、有境、有趣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获得最真实的家国情怀的感受。例如,在进行高中英语必修二 Module 5 Reading and vocabulary 的教学时,我们可以借助網络搜集杨利伟成功进入太空、成为祖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的相关图片、视频,从视觉上给学生以冲击,让学生内心产生震撼,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便油然而生,爱国主义的情操便能落地生根。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总结出杨利伟的勤奋学习、刻苦训练、勇于探索和献身的精神。接下来通过补充阅读材料进一步介绍杨利伟的成长经历,设计问题让同学回答:“What was Yangliwei’s interest in his middle school?”“What is his dream?”“How did he achieve his goal?”通过思考和回答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若想成就一番事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必须在读书期间就要树立人生目标,勤奋学习,坚持不懈。
英语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形式各异的课堂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如英语版经典诵传唱、影视欣赏、课本剧表演等。对于英文素养高的学生则引导辅助他们阅读《诗经》等书籍,阅读前要求他们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写作风格;也可以在阅读课 Long History of Tea中,引导学生发表对茶文化的个人见解,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开展当堂演绎沏茶文化;对于优秀经典的故事,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分角色扮演、趣配音、模仿英语原声等活动;或者将经典故事中精华部分改编成英语情景剧进行表演,如郑和下西洋等,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提高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实现家国情怀的体验,从而提升了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最终提高文化自信。
三、开发地方文化资源,注重对乡土文化的体验,升华学生的家国情怀
学生最为熟悉的莫过于自己的家乡,他们对有关家乡的历史故事、文化名人、古老传说、风俗习惯等,都有着特殊、深厚的感情,所以弘扬和开发乡土文化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唤醒学生对家庭、学校、家乡的乡土情结,培育学生对家庭、家乡的亲情观念,并在教师引导下升华为对国家、民族、人类的博爱。
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乡土资源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在新课导入时渗透乡土资源。例如教学九年级上册Unit4 Topic3 SectionA讲到Our National Hero时,我热情洋溢地介绍了民族英雄郑成功,他的原籍是我们泉州南安,他“开辟荆榛逐荷夷”,一直受到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崇敬,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是我们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现在,高大的郑成功雕像屹立在泉州大坪山上,我们在纪念民族英雄的同时期盼海峡两岸早日统一。在讲解这些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学生们都为家乡有这样的伟大人物而自豪,深深地被他伟大的家国情怀所感染,并且认识到这种爱家、爱国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纷纷立志要传承这种思想。
另外教师在课文讲授过程中也可以穿插乡土历史文化知识的渗透。例如在九年级下册Unit5 Topic2阅读课The Great Wall中,教师可以播放《航拍中国》第二季视频资料,让学生们感受泉州的建筑(开元寺、清净寺、府文庙)、永春制香、九日山祈风石刻等遗产。学生们纷纷为泉州的“高颜值、高内涵”深情点赞,为泉州人“爱拼才会赢”的奋斗精神点赞,师生对家乡、对祖国的自豪热爱之情都油然而生。在学习 Holiday and Festival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深入探究本土的经济、文化、历史发展,参与本土的民俗活动(如春节的乞龟、元宵节的踩街活动、晋江永和镇的火把节等),通过观察、聆听、访谈,理解本土风土人情、历史渊源,返程后整理出游记录,辅以影像资料,在课堂上展示分享。这种探索实践活动,增强了家国情怀教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力和融合度。
在这个互联网 的时代,英语老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家国情怀素养,英语教学应该积极联系语文、地方史、时事政治和历史等,构建一个家国情怀教育网,让学生沐浴在一个和谐的家国情怀教育情境中,家国情怀教育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