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王朝的尊严与潇洒”,是《1911年中国大革命》的最后一个章节的小标题。按照作者马勇的说法,“开创一个王朝不容易,结束一个王朝也很难”。
1912年2月1日,隆裕皇太后主持召集近支王公及国务大臣御前会议,讨论的结果是颁布召开国民会议、君主不得干预国政的谕旨。2月3日,皇太后对两天前的决定再作让步,责成袁世凯与民军全权商酌议和条件,奏明请旨。袁世凯当天与南方议和总代表伍廷芳取得联系,按先前的谈判结果,提出综合性的清帝退位条件:甲,关于大清皇帝优礼之条件九款;乙,关于皇族待遇之条件四款;丙,关于满蒙回族各族待遇之条件七款。
伍廷芳收到来电后,于4日下午与唐绍仪、汪精卫一道前往南京通报情况。当天晚上,孙中山召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各部总次长在总统府展开讨论。5日上午,南京临时参议院开议优待清室各条件,将《关于大清皇帝优礼之条件》改作《关于清帝逊位后优待之条件》,删去“大清皇帝有大典礼,国民得以称庆”等项条款。
2月6日,伍廷芳将修正案电告袁世凯。袁世凯立即委派梁士诒进宫觐见隆裕皇太后。皇太后坚持保留“大清皇帝尊号相承不替”等三项条件,拒绝采用“逊位”二字。
2月9日,伍廷芳代表南京临时政府将清帝退位条件最后修正案电达袁世凯。张謇在密电中劝告袁世凯说,南方最后修正案中之所以同意优待条款,主要是因为条款中采用“辞位”替代了“逊位”。这两个字的代价不可估量,这是南方革命党人同意妥协的前提和根本。
2月10日,袁世凯召集内阁各部大臣及近支王公会议,坦诚表明自己的妥协立场,以为在能让则让的原则下接受和平,对朝廷对国家都有益处。
2月12日,也就是辛亥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隆裕皇太后连发三道诏书:一为清帝退位诏;二为公布优待条例诏;三为劝谕臣民诏。至此,维持了268年的满清王朝正式终结,辛亥革命取得初步胜利。
作为总结,马勇写道:“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够从一个武装暴动转化为一场和平的权力交接,不能不说是当时各大政治势力以大局为重,以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清廷、清政府、革命党、立宪党人和袁世凯以及他的那些北洋將领,各方政治势力不论拥有怎样的力量,他们都没有在这场大危机关头执意诉诸武力,而是坚持谈判,各自让步,从民族大义、国家前途着眼,退一步海阔天空
1912年2月1日,隆裕皇太后主持召集近支王公及国务大臣御前会议,讨论的结果是颁布召开国民会议、君主不得干预国政的谕旨。2月3日,皇太后对两天前的决定再作让步,责成袁世凯与民军全权商酌议和条件,奏明请旨。袁世凯当天与南方议和总代表伍廷芳取得联系,按先前的谈判结果,提出综合性的清帝退位条件:甲,关于大清皇帝优礼之条件九款;乙,关于皇族待遇之条件四款;丙,关于满蒙回族各族待遇之条件七款。
伍廷芳收到来电后,于4日下午与唐绍仪、汪精卫一道前往南京通报情况。当天晚上,孙中山召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各部总次长在总统府展开讨论。5日上午,南京临时参议院开议优待清室各条件,将《关于大清皇帝优礼之条件》改作《关于清帝逊位后优待之条件》,删去“大清皇帝有大典礼,国民得以称庆”等项条款。
2月6日,伍廷芳将修正案电告袁世凯。袁世凯立即委派梁士诒进宫觐见隆裕皇太后。皇太后坚持保留“大清皇帝尊号相承不替”等三项条件,拒绝采用“逊位”二字。
2月9日,伍廷芳代表南京临时政府将清帝退位条件最后修正案电达袁世凯。张謇在密电中劝告袁世凯说,南方最后修正案中之所以同意优待条款,主要是因为条款中采用“辞位”替代了“逊位”。这两个字的代价不可估量,这是南方革命党人同意妥协的前提和根本。
2月10日,袁世凯召集内阁各部大臣及近支王公会议,坦诚表明自己的妥协立场,以为在能让则让的原则下接受和平,对朝廷对国家都有益处。
2月12日,也就是辛亥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隆裕皇太后连发三道诏书:一为清帝退位诏;二为公布优待条例诏;三为劝谕臣民诏。至此,维持了268年的满清王朝正式终结,辛亥革命取得初步胜利。
作为总结,马勇写道:“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够从一个武装暴动转化为一场和平的权力交接,不能不说是当时各大政治势力以大局为重,以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清廷、清政府、革命党、立宪党人和袁世凯以及他的那些北洋將领,各方政治势力不论拥有怎样的力量,他们都没有在这场大危机关头执意诉诸武力,而是坚持谈判,各自让步,从民族大义、国家前途着眼,退一步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