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百年来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轨迹看,汽车工业生产基地通常并不选择最发达地区(如美国底特律、德国狼堡等)。一旦时机成熟就向成本较低地区转移生产基地,无疑有得在未来利润渐薄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上汽集团2007年整车销售超过169万辆,其中乘用车销售113.7万辆,商用车销售55.3万辆,在国内汽车集团排名中继续保持第一位。同年,上汽集团以2006年180.1亿美元的合并销售收入,位列《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第402名。“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是汽车制造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上海汽车制造业在20多年汽车市场的风雨洗礼中成长壮大,立足集团、依托上海走向全国,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协作与联合,是一条成功经验,走出了重要的三步曲:
整车和零部件同步发展
同步建设全国规模最大、技术先进的整车制造基地和零部件工业体系,实现两者的联合发展,是上汽集团做大做强的基本思路之一、为此,早在发展初期,上汽集团就将市委、市政府和市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下获得的宝贵资金,按照同步规划同步投入、同步发展的原则,集中投向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并取得明显的成效。“七五”期间,整车与零部件的投入比达到了1:1,完成投资总额23亿元其中零部件投资额10亿元,形成了单班年产轿车3万辆的生产能力。“八五”期间,整车与零部件投资比高达1:2,总投资81亿元,其中整车投资25亿元,零部件投入54亿元,形成了30万辆轿车年产能力、以后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提出了浦西浦东联动发展的新思路。“九五”期间,共投资272亿元,零部件和整车投资比为1:1.8,其中整车投资164亿元,零部件投资90亿元,上海大众新建三厂,新增帕萨特10万辆生产能力,整车年产能力达40万辆,产能比合资初期扩大了13倍,新建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形成别克,GL8年产10万辆能力“十五”期间上汽集团投资280亿元,其目标是形成轿车年产能力100-200万辆,滚动投入,联合发展的结果,不但使上海大众,上海通用成为一流的整车企业,而且使延锋、联合电子、三电贝洱、纳铁福、小糸车灯,交通电器等一大批零部件企业都成为全国同行的领跑者,这是上汽集刚领先全国的一大优势。
上海汽车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提高对相关行业和地区的贡献度,这是上汽集团发展过程中始终牢记的一个重要责任,早在桑塔纳国产化初期,上汽集团就坚决执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积极发挥汽车工业的支撑作用,牵引作用和辐射作用,打破行业和条块的分割,破除小生产的地域观念,组织全市、全国有关的技术,科研力量,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协作,经过多年努力,建成了近300家供应商组成的国产化共同体,为以后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零部件企业。
“引进来”和“走出去”
20多年来,上海汽车制造业的对外合作从制造领域开始,不断拓展合作新天地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全球经营工程,是上汽集团对全面合作的重大战略,在“引进来”方面,实现“三个转变”即国产化向国际化转变;单一制造向多元经营转变;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转变。现在,合作的范国已经涵盖了从产品开发到生产制造,再到市场营销和服务贸易,包括汽车金融、汽车物流等整个汽车产业链,包容了资本、技术、管理和文化等各个要素,涉及了轿车、微型车、城市客车和拖拉机等多种车辆,以及多达数以百计的汽车零部件,累计合同利用外资已经达到16.3亿美元,上汽集团所属66家合资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已占整个集团总量的95%以上。
在“走出去”方面,实现“三个突破”即整车出口批量化,零部件出口规模化,海外公司本土化上实现新突破。为了做大做强国内外两个市场,上汽集团还创造性地提出了零部件企业“抢、逼、围”的战术思想,即“抢”占国内零部件市场份额,打“中华牌”,抢占CM市场,“逼”零部件企业走出国门,为世界汽车工业售后服务市场供货,做大AM市场,“围”绕世界著名汽车生产企业配套,力争成为稳定的供应商,进入OEM市场,为此,集团瞄准世界主要汽车工业基地和汽车产品集散地,先后组建了上汽北美,欧洲、日本及香港等海外公司,成为企业整车和零部件产品走向世界的桥梁,集团先后在美国底特律召开两次出口工作会议暨产品展示会,为国内汽车及零部件产品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上汽零部件企业奋力进军国际市场,零部件出口每年递增20%,发动机、传动轴、电子喷油嘴、活塞、转向泵壳体、座椅面套等一大批汽车零部件实现OEM供货。同时,整车出口实现历史性突破,上海通用分别与国外厂商达成了5年内出口5000辆GL10商务旅行车的协议。近年来,出口创汇屡创历史新高,每年以两位数递增。
并购重组,做大做强
进入新世纪,全球汽车工业出现了并购浪潮,国内汽车工业也在竞争中不断优化整合,上汽集团顺应这一趋势,充分发挥大集团的竞争主导作用,积极主动参与跨地区的兼并重组,迅速做大集团的规模集团提出了“出海跨洋”的战略,要求整个发展布局立足上海,走向全国,积极发挥汽车工业的支撑作用,牵引作用和辐射作用,打破行业和条块的分割,破除小生产的地域观念。
在国内,上汽紧抓跨地区合作重组的机会,与合作伙伴一起充分利用当地的存量资产,实现双赢,2002年,上汽与通用汽车一起,通过收购广西柳州五菱的股权,合资成立了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创了中外合作跨地区重组的先河,经过短短几年发展,上汽通用五菱一举成为国内微型车市场销量最大的企业。随后,上汽又相继完成了对山东烟台大宇车身公司发动机公司和沈阳金杯通用的资产生重组先后成立了上海通用东岳汽车自限公司上海通用东岳动力总成有限公司,上海通用北盛汽车有限公司,2007年初,上汽和依维柯一起重组了重庆红岩,成立了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随后又成立了上汽菲亚特红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2007年,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产销重型商用车2.4万辆,同比增长近70%,通过一系列的国内重组,上汽逐步完善了乘用车,微型车,重型商用车成系列,多品种的整车产品线,并进一步提高了产能。
2007年末,上汽和南汽在国家发改委的主持下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上南合作”促成了中国汽车巨无霸的产生,中国第一个接近200万辆能级的大型汽车集团浮出水面,自合作签约后,根据“基本稳定,适度调整、信任支持、融为一家”的工作目标上南整合顺利推进,今年4月1日,上海汽车完成对南汽集团100%股权收购工商过户变更手续,近期,上海大众又成立南京生产基地,按照规划,在未来几年里,上汽将对南汽现有的整车和零部件资产注入资金予以改造。到2010年,南汽基地的规模将是现在的三倍,到2012年,名爵的产能将达到20万辆。
在国外,上汽也一直积极探索资本经营跨出国门和海外经营研发全球化布局,不断提高自身的国际经营能力。2002年,上汽出资收购韩国大宇10%的股权,开创了国有企业投资国外汽车制造商的先例。2004年10月,上汽购买了韩国双龙汽车公司48.92%的股权,以后通过增持,握有50.91%的股份,成为双龙的控股股东。双龙项目是上海企业在海外最大的并购项目,是中国企业在韩国最大的收购项目,被誉为中国汽车业海外收购第一案。通过几年的整合,2007年,上汽双龙已经扭亏为盈,整车销售超过13.6万辆,同比增长近13%,确保了双龙公司稳定健康发展,为提高跨国经营能力积累了宝贵经验。2004年12月,上汽收购英国罗孚75、25和发动机等核心知识产权,并建立了由150名以国外工程师为主组成的研发中心RICARD02010。上汽把上海、英国、韩国3个研发中心整合起来,形成了产品开发的协同效应,在主流车型层面上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早在2006年初,上汽就提出了“十一五”发展目标:整车生产规模翻一番,达到200万辆,进一步完善全国整车布局,年产自主品牌汽车60万辆,形成自主开发经营体系,出口和海外收入50亿美元,国际经营实现新的突破。并提出了深化对外合作与加快自主开发并举,乘用车为重点与商用车为突破并举、立足上海发展与谋求全国布局并举等六个并举的发展原则,这是上海汽车制造业从历史上一个小型落后分散的地方工业,迅速成长为上海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国家重要的轿车制造基地的成功秘诀。
上汽集团2007年整车销售超过169万辆,其中乘用车销售113.7万辆,商用车销售55.3万辆,在国内汽车集团排名中继续保持第一位。同年,上汽集团以2006年180.1亿美元的合并销售收入,位列《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第402名。“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是汽车制造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上海汽车制造业在20多年汽车市场的风雨洗礼中成长壮大,立足集团、依托上海走向全国,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协作与联合,是一条成功经验,走出了重要的三步曲:
整车和零部件同步发展
同步建设全国规模最大、技术先进的整车制造基地和零部件工业体系,实现两者的联合发展,是上汽集团做大做强的基本思路之一、为此,早在发展初期,上汽集团就将市委、市政府和市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下获得的宝贵资金,按照同步规划同步投入、同步发展的原则,集中投向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并取得明显的成效。“七五”期间,整车与零部件的投入比达到了1:1,完成投资总额23亿元其中零部件投资额10亿元,形成了单班年产轿车3万辆的生产能力。“八五”期间,整车与零部件投资比高达1:2,总投资81亿元,其中整车投资25亿元,零部件投入54亿元,形成了30万辆轿车年产能力、以后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提出了浦西浦东联动发展的新思路。“九五”期间,共投资272亿元,零部件和整车投资比为1:1.8,其中整车投资164亿元,零部件投资90亿元,上海大众新建三厂,新增帕萨特10万辆生产能力,整车年产能力达40万辆,产能比合资初期扩大了13倍,新建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形成别克,GL8年产10万辆能力“十五”期间上汽集团投资280亿元,其目标是形成轿车年产能力100-200万辆,滚动投入,联合发展的结果,不但使上海大众,上海通用成为一流的整车企业,而且使延锋、联合电子、三电贝洱、纳铁福、小糸车灯,交通电器等一大批零部件企业都成为全国同行的领跑者,这是上汽集刚领先全国的一大优势。
上海汽车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提高对相关行业和地区的贡献度,这是上汽集团发展过程中始终牢记的一个重要责任,早在桑塔纳国产化初期,上汽集团就坚决执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积极发挥汽车工业的支撑作用,牵引作用和辐射作用,打破行业和条块的分割,破除小生产的地域观念,组织全市、全国有关的技术,科研力量,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协作,经过多年努力,建成了近300家供应商组成的国产化共同体,为以后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零部件企业。
“引进来”和“走出去”
20多年来,上海汽车制造业的对外合作从制造领域开始,不断拓展合作新天地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全球经营工程,是上汽集团对全面合作的重大战略,在“引进来”方面,实现“三个转变”即国产化向国际化转变;单一制造向多元经营转变;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转变。现在,合作的范国已经涵盖了从产品开发到生产制造,再到市场营销和服务贸易,包括汽车金融、汽车物流等整个汽车产业链,包容了资本、技术、管理和文化等各个要素,涉及了轿车、微型车、城市客车和拖拉机等多种车辆,以及多达数以百计的汽车零部件,累计合同利用外资已经达到16.3亿美元,上汽集团所属66家合资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已占整个集团总量的95%以上。
在“走出去”方面,实现“三个突破”即整车出口批量化,零部件出口规模化,海外公司本土化上实现新突破。为了做大做强国内外两个市场,上汽集团还创造性地提出了零部件企业“抢、逼、围”的战术思想,即“抢”占国内零部件市场份额,打“中华牌”,抢占CM市场,“逼”零部件企业走出国门,为世界汽车工业售后服务市场供货,做大AM市场,“围”绕世界著名汽车生产企业配套,力争成为稳定的供应商,进入OEM市场,为此,集团瞄准世界主要汽车工业基地和汽车产品集散地,先后组建了上汽北美,欧洲、日本及香港等海外公司,成为企业整车和零部件产品走向世界的桥梁,集团先后在美国底特律召开两次出口工作会议暨产品展示会,为国内汽车及零部件产品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上汽零部件企业奋力进军国际市场,零部件出口每年递增20%,发动机、传动轴、电子喷油嘴、活塞、转向泵壳体、座椅面套等一大批汽车零部件实现OEM供货。同时,整车出口实现历史性突破,上海通用分别与国外厂商达成了5年内出口5000辆GL10商务旅行车的协议。近年来,出口创汇屡创历史新高,每年以两位数递增。
并购重组,做大做强
进入新世纪,全球汽车工业出现了并购浪潮,国内汽车工业也在竞争中不断优化整合,上汽集团顺应这一趋势,充分发挥大集团的竞争主导作用,积极主动参与跨地区的兼并重组,迅速做大集团的规模集团提出了“出海跨洋”的战略,要求整个发展布局立足上海,走向全国,积极发挥汽车工业的支撑作用,牵引作用和辐射作用,打破行业和条块的分割,破除小生产的地域观念。
在国内,上汽紧抓跨地区合作重组的机会,与合作伙伴一起充分利用当地的存量资产,实现双赢,2002年,上汽与通用汽车一起,通过收购广西柳州五菱的股权,合资成立了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创了中外合作跨地区重组的先河,经过短短几年发展,上汽通用五菱一举成为国内微型车市场销量最大的企业。随后,上汽又相继完成了对山东烟台大宇车身公司发动机公司和沈阳金杯通用的资产生重组先后成立了上海通用东岳汽车自限公司上海通用东岳动力总成有限公司,上海通用北盛汽车有限公司,2007年初,上汽和依维柯一起重组了重庆红岩,成立了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随后又成立了上汽菲亚特红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2007年,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产销重型商用车2.4万辆,同比增长近70%,通过一系列的国内重组,上汽逐步完善了乘用车,微型车,重型商用车成系列,多品种的整车产品线,并进一步提高了产能。
2007年末,上汽和南汽在国家发改委的主持下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上南合作”促成了中国汽车巨无霸的产生,中国第一个接近200万辆能级的大型汽车集团浮出水面,自合作签约后,根据“基本稳定,适度调整、信任支持、融为一家”的工作目标上南整合顺利推进,今年4月1日,上海汽车完成对南汽集团100%股权收购工商过户变更手续,近期,上海大众又成立南京生产基地,按照规划,在未来几年里,上汽将对南汽现有的整车和零部件资产注入资金予以改造。到2010年,南汽基地的规模将是现在的三倍,到2012年,名爵的产能将达到20万辆。
在国外,上汽也一直积极探索资本经营跨出国门和海外经营研发全球化布局,不断提高自身的国际经营能力。2002年,上汽出资收购韩国大宇10%的股权,开创了国有企业投资国外汽车制造商的先例。2004年10月,上汽购买了韩国双龙汽车公司48.92%的股权,以后通过增持,握有50.91%的股份,成为双龙的控股股东。双龙项目是上海企业在海外最大的并购项目,是中国企业在韩国最大的收购项目,被誉为中国汽车业海外收购第一案。通过几年的整合,2007年,上汽双龙已经扭亏为盈,整车销售超过13.6万辆,同比增长近13%,确保了双龙公司稳定健康发展,为提高跨国经营能力积累了宝贵经验。2004年12月,上汽收购英国罗孚75、25和发动机等核心知识产权,并建立了由150名以国外工程师为主组成的研发中心RICARD02010。上汽把上海、英国、韩国3个研发中心整合起来,形成了产品开发的协同效应,在主流车型层面上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早在2006年初,上汽就提出了“十一五”发展目标:整车生产规模翻一番,达到200万辆,进一步完善全国整车布局,年产自主品牌汽车60万辆,形成自主开发经营体系,出口和海外收入50亿美元,国际经营实现新的突破。并提出了深化对外合作与加快自主开发并举,乘用车为重点与商用车为突破并举、立足上海发展与谋求全国布局并举等六个并举的发展原则,这是上海汽车制造业从历史上一个小型落后分散的地方工业,迅速成长为上海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国家重要的轿车制造基地的成功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