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范院校的舞蹈鉴赏课与舞蹈艺术类大学生的课程有着很大的区别,一个讲究的是专业性,通过鉴赏要看出其中编、导、演的艺术水准,从而提高自己的舞蹈创编和表演对水平,一个只是通过鉴赏来吸收其中的文化认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陶冶情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舞蹈在祖国的舞蹈大花园里绚烂夺目,绽放着奇光异彩。本文针对少数民族舞蹈鉴赏融入师范院校的舞蹈教学中的路径进行探索,有利于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少数民族舞蹈这一优秀资源,通过鉴赏达到文化的融合,学习和继承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使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得到提高,真正起到舞蹈艺术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作用。
关键词:舞蹈鉴赏;少数民族;舞蹈教学;融入途径
少数民族舞蹈鉴赏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但是,这种作用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一条有效的文化融合路径,这就是所谓的“像”、“意”、“情”、“境”,四个概念涵盖了几乎所有的舞蹈鉴赏元素,以此形成了舞蹈鉴赏的文化融入的路径,影响着学生的鉴赏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关系到文化融入的有效性[1]。
一、通过“像”来拓展大学生的文化视野
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往往只对自己地域的文化比较清晰,尤其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知之甚少。而在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中,外在形象比较突出,一般舞者都穿戴自己民族的服装服饰,单凭这一点就很容易分出属于哪个少数民族。而且,舞蹈動作、人物造型、表演风格、道具等等都各具特色,有着一定的规则和定式,正是所谓的万变不离其中。
少数民族舞蹈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藏族舞、蒙古族舞、维吾尔族舞、傣族舞等等。藏族舞,长袖舒展;蒙古舞,半肩皮袍;新疆舞,手鼓旋转;傣族舞,水泼漫天都是典型的表象特征。舞蹈鉴赏课程利用各个少数民族的舞蹈作品,能够让学生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以及他们的生活状态有个全面的了解。比如,藏族服装的水袖,就是藏族人民洁白哈达的象征;蒙古族半肩的装束,露出结实的肌肉,张开双臂恰似雄鹰翱。通过舞蹈表演,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每一个少数民族不同的文化传承,学到更多的知识,这要比课本的传授更为直观和真实。通过少数民族舞蹈的表象,还可以发现许多的地域特征,比如藏族舞蹈服装的厚重就与高原的严酷的气候有关,彝族舞蹈动作中有很多“一顺边”的动律,与高山地区的地理环境相连系。
学生们在欣赏一部少数民族舞蹈作品时,不仅看到了舞蹈艺术,而且还会体会出这个民族千百年的文化传承、辽阔的疆土、优美的自然、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有了更多的认知,通过舞蹈“像”的鉴赏达到了文化的融合。
二、通过“意”来感悟博大的人文精神
如果说舞蹈的“像”是外在形式的表象,那么“意”就是舞蹈作品内在的精神体现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传神。外在可以被鉴赏者直观,而内在需要通过视觉和听觉进入大脑后的感觉、想象、赏析,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但又是一条非常有效的路径。这对少数民族舞蹈鉴赏课程的要求很高,只是单纯地观看作品,或者走马观花式地游览一番,只能是水过地皮湿,感受不到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比如,我国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同胞,各个能歌善舞,借舞抒情,表现着异域的风土人情,传递着独特的宗教、祭祀、祈祷,通过舞蹈形式表现他们热爱生活、赞美爱情、崇尚劳动的精神风貌。蒙古族人民世代生息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大草原上,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蒙古族舞蹈受到游牧狩猎生活的洗礼,热情奔放、强悍矫健、桀骜不驯、勇往直前,这是他们民族性格的真实再现,表达的同样是一种英勇顽强的人文精神。新疆维吾尔族舞蹈更加丰富多彩,人文精神体现的更为多样,由于他们早先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大草原上,后移居至新疆,实现了草原牧骑生活到农业生活的转变,留下了很多宗教文化的印记、既有《胡腾》、《胡旋》的风韵,又有萨满跳神的姿态,既有阿拉伯舞蹈的神态,又有邻近民族舞风的余味。少数民族舞蹈与其他舞蹈类型一样,在鉴赏的过程中需要仔细的品味。
舞蹈的形式终归有限,人的身体能量发挥也有极致,而通过舞蹈艺术表达出的精神内涵是无限的。少数民族舞蹈的鉴赏,就是要通过舞蹈鉴赏课程,让学生观赏到更多的优秀的少数民族舞蹈作品,领会到其中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2]。
三、通过“情”来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操
所谓“情”,就是情感,也属于内在的因素,但是可以通过舞蹈动作流露出来,实际上就是整个舞蹈造成的一种“势”,或者说“氛围”,使观赏者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少数民族舞蹈中的情感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是实际生活的模仿和照搬,舞蹈中的情感是生活中情感的提炼和夸张。所以,任何一部舞蹈作品成败的标志就是有没有情感,这种情感的融合,对于提高学生的个人道德休养非常重要。
傣族一直生活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等地区,居住环境优美如画,青山绿野、江河小溪、绿树繁荫、青竹茅舍,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傣族民间舞蹈逐渐形成了极具东方韵味的艺术风格,“烟盒情”、“打歌”、“罗作舞”、“阿细跳月”、“四弦舞”、“花鼓舞”、“铜鼓舞”等等美不胜收,成为我国艺术花园里的一朵绚丽的鲜花。欢快的节奏、清丽的舞姿、飞扬的韵律,把热爱农耕劳动、酷爱大自然的情景再现,形成了潇洒、典雅、含蓄、飘逸的独特风韵,把向往幸福生活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朝鲜族的传统舞蹈“扇子舞”、“纱绢舞”、“农乐舞”、“假面舞”、“长鼓舞”、“钗舞”、“剑舞”、“拍打舞”等等,经过逐渐演化和改编成为了极具情感表达的《顶水舞》、《淘米舞》、《喜悦》、《长白瀑布》等舞蹈作品。欣赏这样的舞蹈,就会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在不知不觉中,道德情操发生着正向的变化。
所以,在少数民族舞蹈鉴赏课的作品选择中,要尽量选取那些少数民族舞蹈中的代表作,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的有真情实感的作品,这种文化融入是潜移默化的,能够深刻地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操的修正和道德修养的提高[3]。 四、通过“境”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
舞蹈中的“境”,实质上就是要达到的一种境界,也就是舞蹈作品的内外融合和统一,使学生通过鉴赏舞蹈作品的表象来体会其内在的文化蕴含。少数民族舞蹈鉴赏同样需要学生通过“境”这一路径获得审美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舞蹈鉴赏力的培养。少数民族舞蹈有着非常高的审美价值,无论是新疆舞、蒙古舞,还是傣族舞、彝族舞,其画面精美、舞姿传神、令人遐想,与汉族舞蹈相比更具特色,对学生的认知作用更为明显。
少数民族舞蹈鉴赏活动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非常有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舞蹈作品的欣赏,学生通过演员的服装、舞美、道具、舞蹈动作来分辨舞蹈的民族和舞种,起到表象化的舞蹈认知作用,开阔學生的视野;二是,通过对于少数民族舞蹈的鉴赏,能够对学生不太成熟的审美认知进行激励,使之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在学习上有所行动,体会到在少数民族舞蹈中表现出来的自然背景、民族历史、社会生活,对世界的认知更为开阔,提高舞蹈鉴赏活动对人的审美教育作用。通过少数民族舞蹈鉴赏活动深刻认识社会中的美与丑,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三是,舞蹈鉴赏活动对大学生的审美娱乐作用,也就是说,少数民族舞蹈能够满足大学生精神上的审美需求,通过鉴赏获得精神上的享受[4]。少数民族舞蹈也是舞蹈艺术,舞蹈艺术也是艺术,其娱乐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失去了娱乐作用其他作用也就无从发挥了,这是艺术的本质决定的。
五、综述
舞蹈鉴赏课程应该深入挖掘少数民族舞蹈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给学生们一个包含理性认识的全方位的审美启迪,使他们的审美品位更加高雅。少数民族舞蹈鉴赏实际上是在舞蹈艺术家和大学生之间搭建了一个舞台,一个台上,一个台下,双方产生互动和交流。学生通过少数民族舞蹈的服装、服饰、道具等表象来观查和认知少数民族的地域服饰文化,了解这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沿袭以及地域风情;通过领会舞蹈中蕴含的丰富人文信息,来促进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通过情境的感受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享受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带来的精神食粮。少数民族舞蹈鉴赏在舞蹈教学中的融入路径是多样的,只要我们认真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舞蹈鉴赏课程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束琳.舞蹈鉴赏在高职院校中文化融入途径[J].时代教育, 2015(16):125-125.
[2]李曾辉.舞蹈鉴赏课程定位、作用及途径探析[J].艺术科技, 2016, 29(7):208-209.
[3]陈露.舞蹈鉴赏课在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J].艺术科技, 2013(10):334-334.
[4]束琳.高职院校舞蹈鉴赏课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 2014(28):193-194.
作者简介:李韵葳(1979–),女,汉族,四川绵阳人,本科,副教授,音乐舞蹈教育,舞蹈编导。
关键词:舞蹈鉴赏;少数民族;舞蹈教学;融入途径
少数民族舞蹈鉴赏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但是,这种作用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一条有效的文化融合路径,这就是所谓的“像”、“意”、“情”、“境”,四个概念涵盖了几乎所有的舞蹈鉴赏元素,以此形成了舞蹈鉴赏的文化融入的路径,影响着学生的鉴赏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关系到文化融入的有效性[1]。
一、通过“像”来拓展大学生的文化视野
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往往只对自己地域的文化比较清晰,尤其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知之甚少。而在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中,外在形象比较突出,一般舞者都穿戴自己民族的服装服饰,单凭这一点就很容易分出属于哪个少数民族。而且,舞蹈動作、人物造型、表演风格、道具等等都各具特色,有着一定的规则和定式,正是所谓的万变不离其中。
少数民族舞蹈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藏族舞、蒙古族舞、维吾尔族舞、傣族舞等等。藏族舞,长袖舒展;蒙古舞,半肩皮袍;新疆舞,手鼓旋转;傣族舞,水泼漫天都是典型的表象特征。舞蹈鉴赏课程利用各个少数民族的舞蹈作品,能够让学生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以及他们的生活状态有个全面的了解。比如,藏族服装的水袖,就是藏族人民洁白哈达的象征;蒙古族半肩的装束,露出结实的肌肉,张开双臂恰似雄鹰翱。通过舞蹈表演,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每一个少数民族不同的文化传承,学到更多的知识,这要比课本的传授更为直观和真实。通过少数民族舞蹈的表象,还可以发现许多的地域特征,比如藏族舞蹈服装的厚重就与高原的严酷的气候有关,彝族舞蹈动作中有很多“一顺边”的动律,与高山地区的地理环境相连系。
学生们在欣赏一部少数民族舞蹈作品时,不仅看到了舞蹈艺术,而且还会体会出这个民族千百年的文化传承、辽阔的疆土、优美的自然、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有了更多的认知,通过舞蹈“像”的鉴赏达到了文化的融合。
二、通过“意”来感悟博大的人文精神
如果说舞蹈的“像”是外在形式的表象,那么“意”就是舞蹈作品内在的精神体现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传神。外在可以被鉴赏者直观,而内在需要通过视觉和听觉进入大脑后的感觉、想象、赏析,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但又是一条非常有效的路径。这对少数民族舞蹈鉴赏课程的要求很高,只是单纯地观看作品,或者走马观花式地游览一番,只能是水过地皮湿,感受不到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比如,我国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同胞,各个能歌善舞,借舞抒情,表现着异域的风土人情,传递着独特的宗教、祭祀、祈祷,通过舞蹈形式表现他们热爱生活、赞美爱情、崇尚劳动的精神风貌。蒙古族人民世代生息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大草原上,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蒙古族舞蹈受到游牧狩猎生活的洗礼,热情奔放、强悍矫健、桀骜不驯、勇往直前,这是他们民族性格的真实再现,表达的同样是一种英勇顽强的人文精神。新疆维吾尔族舞蹈更加丰富多彩,人文精神体现的更为多样,由于他们早先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大草原上,后移居至新疆,实现了草原牧骑生活到农业生活的转变,留下了很多宗教文化的印记、既有《胡腾》、《胡旋》的风韵,又有萨满跳神的姿态,既有阿拉伯舞蹈的神态,又有邻近民族舞风的余味。少数民族舞蹈与其他舞蹈类型一样,在鉴赏的过程中需要仔细的品味。
舞蹈的形式终归有限,人的身体能量发挥也有极致,而通过舞蹈艺术表达出的精神内涵是无限的。少数民族舞蹈的鉴赏,就是要通过舞蹈鉴赏课程,让学生观赏到更多的优秀的少数民族舞蹈作品,领会到其中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2]。
三、通过“情”来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操
所谓“情”,就是情感,也属于内在的因素,但是可以通过舞蹈动作流露出来,实际上就是整个舞蹈造成的一种“势”,或者说“氛围”,使观赏者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少数民族舞蹈中的情感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是实际生活的模仿和照搬,舞蹈中的情感是生活中情感的提炼和夸张。所以,任何一部舞蹈作品成败的标志就是有没有情感,这种情感的融合,对于提高学生的个人道德休养非常重要。
傣族一直生活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等地区,居住环境优美如画,青山绿野、江河小溪、绿树繁荫、青竹茅舍,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傣族民间舞蹈逐渐形成了极具东方韵味的艺术风格,“烟盒情”、“打歌”、“罗作舞”、“阿细跳月”、“四弦舞”、“花鼓舞”、“铜鼓舞”等等美不胜收,成为我国艺术花园里的一朵绚丽的鲜花。欢快的节奏、清丽的舞姿、飞扬的韵律,把热爱农耕劳动、酷爱大自然的情景再现,形成了潇洒、典雅、含蓄、飘逸的独特风韵,把向往幸福生活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朝鲜族的传统舞蹈“扇子舞”、“纱绢舞”、“农乐舞”、“假面舞”、“长鼓舞”、“钗舞”、“剑舞”、“拍打舞”等等,经过逐渐演化和改编成为了极具情感表达的《顶水舞》、《淘米舞》、《喜悦》、《长白瀑布》等舞蹈作品。欣赏这样的舞蹈,就会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在不知不觉中,道德情操发生着正向的变化。
所以,在少数民族舞蹈鉴赏课的作品选择中,要尽量选取那些少数民族舞蹈中的代表作,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的有真情实感的作品,这种文化融入是潜移默化的,能够深刻地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操的修正和道德修养的提高[3]。 四、通过“境”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
舞蹈中的“境”,实质上就是要达到的一种境界,也就是舞蹈作品的内外融合和统一,使学生通过鉴赏舞蹈作品的表象来体会其内在的文化蕴含。少数民族舞蹈鉴赏同样需要学生通过“境”这一路径获得审美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舞蹈鉴赏力的培养。少数民族舞蹈有着非常高的审美价值,无论是新疆舞、蒙古舞,还是傣族舞、彝族舞,其画面精美、舞姿传神、令人遐想,与汉族舞蹈相比更具特色,对学生的认知作用更为明显。
少数民族舞蹈鉴赏活动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非常有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舞蹈作品的欣赏,学生通过演员的服装、舞美、道具、舞蹈动作来分辨舞蹈的民族和舞种,起到表象化的舞蹈认知作用,开阔學生的视野;二是,通过对于少数民族舞蹈的鉴赏,能够对学生不太成熟的审美认知进行激励,使之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在学习上有所行动,体会到在少数民族舞蹈中表现出来的自然背景、民族历史、社会生活,对世界的认知更为开阔,提高舞蹈鉴赏活动对人的审美教育作用。通过少数民族舞蹈鉴赏活动深刻认识社会中的美与丑,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三是,舞蹈鉴赏活动对大学生的审美娱乐作用,也就是说,少数民族舞蹈能够满足大学生精神上的审美需求,通过鉴赏获得精神上的享受[4]。少数民族舞蹈也是舞蹈艺术,舞蹈艺术也是艺术,其娱乐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失去了娱乐作用其他作用也就无从发挥了,这是艺术的本质决定的。
五、综述
舞蹈鉴赏课程应该深入挖掘少数民族舞蹈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给学生们一个包含理性认识的全方位的审美启迪,使他们的审美品位更加高雅。少数民族舞蹈鉴赏实际上是在舞蹈艺术家和大学生之间搭建了一个舞台,一个台上,一个台下,双方产生互动和交流。学生通过少数民族舞蹈的服装、服饰、道具等表象来观查和认知少数民族的地域服饰文化,了解这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沿袭以及地域风情;通过领会舞蹈中蕴含的丰富人文信息,来促进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通过情境的感受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享受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带来的精神食粮。少数民族舞蹈鉴赏在舞蹈教学中的融入路径是多样的,只要我们认真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舞蹈鉴赏课程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束琳.舞蹈鉴赏在高职院校中文化融入途径[J].时代教育, 2015(16):125-125.
[2]李曾辉.舞蹈鉴赏课程定位、作用及途径探析[J].艺术科技, 2016, 29(7):208-209.
[3]陈露.舞蹈鉴赏课在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J].艺术科技, 2013(10):334-334.
[4]束琳.高职院校舞蹈鉴赏课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 2014(28):193-194.
作者简介:李韵葳(1979–),女,汉族,四川绵阳人,本科,副教授,音乐舞蹈教育,舞蹈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