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精微的评价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pt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句话说“严师出高徒”,“严师”的严可以理解为严格、严厉、严肃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严师”常常表现为“厉”有于而“严”不足。教师在繁重的工作中,并不能总是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使教育管理工作不够细致精微,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关注较少,学生思想工作缺乏或欠深入。笔者认为,所谓的“严”,就是要具体、精微,即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要有精确的分析、对学习心理要有精准的把握、对学生的情绪、学习体验要有较高的敏感度。教师在对自身的教育行为有深入的自知与自省基础上,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我认知的意识、培养自省的习惯。
  一 、看见
  教育改革一波接着一波,各种教育理念也层出不穷,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减负与以考试成绩为升学的主要途径之间的矛盾,禁止体罚学生与通过批评教育收效甚微之间的矛盾,媒体赞许、家长期待的快乐教育、赏识教育与学习本身必须具备的刻苦专研精神之间的矛盾,社会和家长对教师的高期待、低评价与教师高付出、低回报、低价值感之间的矛盾,常常使我们感觉教育工作的无力与疲惫,而且教學行为往往滞后于教育理念的推广与树立,我们常常采用陈旧的教育教学方法教育要面对未来的学生,如果教师没有前瞻性,那么教育成功与否就成为一个偶然性事件。
  面对这些困境,面对学生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究竟该如何开展日常教学,既要使学生有收获,还要使教师不那么疲惫,同时能体会学生的改变、进步带来的价值,提升职业幸福感,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目前以班级为一个学习集体开展的教学中,每个个体从学习习惯到学习成绩不可能齐头并进,一定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学习习惯、态度的差别导致的知识及接受能力上的差距,使不论是优秀的学生还是成绩较差的学生都不能使课堂时间效益最大化,教师不得不在兼顾所有的人的过程中采取折中的措施,然而二者兼顾不易。
  作为一个有二十多年教龄的教师,为应对这样的状况,不同时期也采取过不同的教学办法,每种方法就当时看来也在一定程度上行之有效,总之不外乎就是严格要求严肃批评诲人不倦,对各种坏习惯及不完成的作业的现象锲而不舍,这样课堂纪律能有保障,作业完成情况有所改善,成绩也有明显进步,这也是传统的好教师形象,这些教学行为都出于教师的仁爱之心,但是爱的方式如果不当,对学生造成的伤害将与成绩并存,并成为隐形的伤害留存在学生的潜意识里,影响其一生。
  二、思考
  在这样的看似有效的教学过程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往往是创伤的源头,“孩子你要成为什么;你不可以做什么……”,比较、要求、纠正等多种教学行为是对孩子的不放心与对生命的控制,严重影响了孩子的信心。在此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强制或压制的状态,没有太多的话语权,无法体验思维的创造之美,这样做的弊端在于:
  首先,学生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无法感知生命的和爱的美好。在成长过程中的低自尊会导致成年以后诸多问题,比如在成年以后的人际交往中往往语言行为等比较粗线条,不太注重对方的感受,经常有挫败感,对自己或他人的感受甚至表现出不屑一顾或麻木不仁。
  其次,这些看似短期的改善或学习成绩上的进步,不具有稳定的可持续性,一旦失去外力的监管与推动,学生往往很快回到散漫的状态,靠外界的力量推动的学习终究缺乏动力,我们常常看到的就是一二年级能考九十多分一百,三四年级八九十分,五六年级成绩更低甚至不及格的现象。这部分在学习上没有实际收获的学生,到了高年级就会出现严重的纪律问题,在一所学校的几年时间里,学生为什么变得越来越不令人满意,甚至有的学生六年下来的学习表现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第三,教师不仅身累,心更累,任何一个人不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无法承受日久天长呕心沥血的付出,长此以往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幸福指数下降,表现为教学中缺乏创造力与热情,还容易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年龄问题,实际上,如果能在工作找到幸福,感受到价值,任何年龄都可能迎来创造力的高峰。
  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就应当以一种开放的胸怀和学习的态度,重新思考当下时代的变迁和自己的教育理念。德国哲学家马克思·舍勒在其著作《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中首次提出“完整的人”,强调人是完整的。因此,我们应对过往的教育理念重新思考。笔者认为,首先我们要确立“完整的人”的观点,每个人生来“本自具足”,每个人的生命过程都是追求完整性与和谐性相统一的过程,好的教学自然要使活动对象——“人”朝着完整的方向进行培育,不仅要关注身体机能,还要关注心理发展。教学过程如果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态入手,也许能逐步帮助学生启动个体原始的创造力,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学习是自己内心真正渴望做的事,始终以好奇、热情面对一切新生事物,能够以平和的心境和不断积累的智慧享受生命的每一个阶段。
  三、行动
  基于以上认知,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一些方式,取得了一些比价明显的效果:
  1. 把对人的评价聚焦为对学习行为的评价,助力学生完善自我认知
  每次接一个新的班,总是会碰到学习习惯态度、习惯、能力都较差的同学,和班里的成绩优秀的孩子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更缺乏信心。要使他们进步,首先要做的就是从重新树立自信开始,而自信不会凭空产生,需要在不断的成功的学习体验中逐步建立,重启天赋的学习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我从课堂和课后的作业批改入手,课上对孩子的学习行为给予详细、具体的分析与评价,告诉孩子你的好,好在哪里,不足的地方需要怎样改进,这样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学习行为上,提高的是对学习行为和自我的认知,是学习路径逐步清晰,避免只针对人而忽略了行为的评价,避免了因表扬某些同学而给其余的同学造成压力或不良的暗示。在课后批改作业环节,我尽量做到尽可能多的当面批改,特别是对错误比较多的孩子,批改作业的时,我握着孩子的手,做对的题,孩子能感觉到老师肯定的力量,错了的题,能及时得到讲解释疑。通过这样课上课下及时精准的评价,不断地给孩子们进行正向的确认,被甄别确认的不仅是学习方法、学习路径,还有学习能力,使孩子们感觉到自己也具备学好学会的能力,逐步找回了信心。   2. 突出任务前评价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信守承诺的力量
  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不能持之以恒,各种问题反复出现,而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总是在事情发生之后进行,比如对家庭作业,根据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这是在问题发生后进行的评价,具有滞后性的弊端,每一次评价都是对学生的反向确认。
  因此,我把作业评价分为作业前评价和作业后评价两部分,而且从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两方面入手。其中,作业前评价,老师给学生奖励小贴画——“根据你上课的表现,老师认为你能把作业写得很好”,给予学生积极的暗示与鼓励;自我评价学生可以自我奖励小贴画——“我认为我可以很认真地完成作业”,引导学生对自己做出承诺。作业后评价,如果学生的作业就他个人而言,的确能看得出学习态度上的转变,老师奖励一个小贴画——“信守承诺”;同时,学生也可以对自己的完成情况做出相应的评价,是否信守了对自己的承诺。这样的评价不是单一地以“对错”为标准,而是增加了来自老师和自己的对情感态度的评价,信守承诺是对自己的一份肯定,培养的是学习责任,是一份自我确定,从而生发出内心的力量,逐步由外力控制促动转化成自身的发展需求。
  3. 教师停止对学生的问题投射,以无条件的爱接纳学生
  投射一词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人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个性特征,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事物或者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面对问题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投射效应有时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偏差,甚至缺乏客观性而不自知。如果老师认为学生有問题,学生就会不断地呈现出各种问题;如果老师不认为学生有问题,那么学生会逐步呈现出一个良好的状态。每个班里总有几个这样的学生,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不停地做小动作、东张西望、交头接耳,曾经数次提醒批评无效。调皮捣蛋的学生受的批评多,感受到的来自外界的控制就多,虽然外表上看来非常自我、不受约束,实际上这样的学生缺乏自信、对自己的接纳度也很低。同时,久而久之,每当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也很容易生出一些难掩的失望、厌烦的情绪。对这样的学生批评或者严肃的批评只能使情况更糟,即使老师竭力控制自己的语气使之心平气和,学生也难以感受到接受和认同。这就是老师在学生身上的问题投射。实际上,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无条件的爱与接纳,而且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无条件的爱与接纳,把学生个体和他的行为区分开,使学生子能够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了解自己,这样会减少孩子的挫败感,帮助孩子逐步地接纳自己逐步赢回属于自己的力量。
  4. 重新定义学习行为,学习是一种快乐体验
  我们常说“学习要有坚强的毅力”,“求学必然辛苦”,这些勉励的人的话自有它的道理,但是毅力从哪里来?毅力从根本上说来自于对自身所从事的活动的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很难做到持久的坚持,更不易取得骄人的成绩;所谓的“辛苦”也不是痛苦的苦,而是刻苦的苦,一个人愿意刻苦做一件事,原动力也一定是兴趣,而且这个过程带来的是愉悦快乐的感受。因此,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寻找、捕捉并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感受。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取得的进步,哪怕是很小的一步,也要和他来细细体会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让孩子体会同伴的进步带来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从而产生祝福他人的心愿;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营造出有序、安静的学习环境的时,让孩子们体验感受安静的环境带来好感觉,并在全班分享并强化彼时的感觉,使进步、安静、有序成为全班共同追求的目标境界,形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在这样的积极情绪引导体验中,使学生开始关注、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状态,体会到学习是自己内心真正渴望做的事情,始终以好奇、热情面对一切新生事物,从而获得外在和内在的发展。
  一个人创造力的呈现和发挥,需要的是一个民主的、和谐的学习共同体,这样的心理环境可以使每个人持续地感受到被爱、被确认,同时在同伴身上照见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而非突出某个个体的竞争关系,教师的任务就是引领守护着,和孩子们一起飞。
  参考文献
  [1]王敏.好教学的应有之义及实施路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8。
  [2]赵阳、李超.英国学校教师职业伦理行为监管程序法制化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12.
其他文献
摘要:新高考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规划和高校的多元选拔趋势逐渐增强,在高中阶段开展学业规划指导越发受到重视。学校开展《北京市普通高中选科能力调查问卷》和《高中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调查,分析了面临新高考的首届学生的学业规划现状。结果表明:高中生对自我认识较明确而对环境信息的总体认识不足,缺乏学业规划的决策力和执行力,对获得学业规划指导尤其是开设相关课程的需求较大。在综合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
期刊
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从熟悉、宽松、自由的家庭生活突然到了陌生的环境,在一起的都是陌生的同伴和老师以及具有约束力的集体生活,这些都会给幼儿带来无形的压力。小班幼儿离开自己的父母和家庭来到幼儿园,情绪会很不稳定,常表现为哭闹、食欲不振、拒绝和同伴一起玩等等。这些表现就是通常所说的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如何更好的减轻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使其喜欢上幼儿园。本文以幼儿“晨晨”为例谈幼
期刊
摘要:本研究对我校初一年级学生进行了有关异性交往主题的教育戏剧的干预课程。首先在对学生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性教育大纲形成教育戏剧干预课程的提纲,探索了“故事框架的教育戏剧课程”和“即兴say yes 的教育戏剧课程”干预形式,同时,开展青春期教育基础课程和家庭教育课程。前后测调查显示,课程干预效果显著。  关键词:初中生;异性交往;教育戏剧  问题的提出  本研究从初中生异性交往问题的
期刊
摘要:学困生常有以下几方面的心理特征:惰性心理较为严重;意志力和自控能力較弱;自卑心理比较普遍;偶有进步,容易反复。针对以上的学困生心理特征,我们可采用转化的策略有:首先努力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其次对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进行引导;其三通过个别心理辅导,找准闪光之处。其四转化学困生要坚持持之以恒。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特征;转化策略  什么是“学困生”?即学习困难者,是指那些在学习方面不感
期刊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那么怎样才能培养他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呢?面对现实,我该做些什么,我又能做些什么呢?作为一个农村幼儿园的教师,我谈一谈我主要结合本园的实际开展的一些科学活动的做法和收获。  关键词:鼓励探索;满足好奇;接近自然;激发兴趣;科学游戏;升华兴趣  小孩子个个都是天生
期刊
摘要: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班主任,不仅担负着教学工作,更担负着管理全班同学的重担。我认为班主任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缘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北京市心理健康工作纲要》中提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校和班级氛围。我认为前提就
期刊
摘要:小学高年级学生班级心理辅导及体育健康教育课堂渗透过程中运用萨提亚训练技术:冥想、自我曼陀罗评估,到大自然合作体验,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尝试。注重体验性、系统性,教师运用自己,旨在提高小学生自我价值感。与他人,与环境,与自我和谐一致的成长,以期形成健全的人格。  主题词:萨提亚;训练;和谐 一致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及体育学科渗透贯彻目标  (一)认识自我  帮助学生认识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了解
期刊
摘要:这是一个在处理班级叛逆学生问题过程中从冲突、沟通、理解、接纳到解决问题的故事。  关键词:接纳  李云龙一个响亮的名字,电视剧《亮剑》中霸气外露的独立团团长,给所有的观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的学生中,也有一个李雲龙,同事们都说:“你运气真好,独立团团长在你们班,绝对不一样。”确实是不一样,就是这个孩子,给我这个经验尚浅的班主任带来了挑战,也正是这种挑战,促进了我在班主任岗位上的逐渐成熟。
期刊
摘要: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前期,身心在悄悄地变化。《纲要》、以往研究和校情学情均显示,在小学高年级需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本次活动从学生感兴趣的焦点话题“情书”入手,师生一起面对探讨恰当的处理方法,并通过进一步的角色表演,让学生内化知识并有所创造,最后通过祝福活动,让学生体验大方、自然祝福异性的积极情感,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度过青春期。 
期刊
摘要: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实验小学根植学校关爱文化聚焦“五爱”内容,以积极心理学视角立体构建“智育”“心育”“德育”三维并重的心理校本课程框架,开发实施特色《心灵阳光》校本课程。该心理校本课程以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培养体验爱、表达爱、传递爱的健康生活能力为课程目标,创新积极心理剧晨会课、心理艺术融合课等新课形。课程实施凸显全科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三全”特色,做到全校师生三个百分百(百分百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