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促使油料技术保障能力迅速大幅提升,通过长期跟踪分析我院毕业学生岗位任职能力反馈信息,结合基层单位用人需求,通过案例分析提出我院油料化验专业培训新思路,重新调整教学目标,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科学规划教学过程,进一步贴近岗位任职需要,真正提高后勤保障能力。
【关键词】油料化验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0.040
油料化验,作为后勤保障的一项重要手段,对保障力量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关系到训练任务的顺利完成,又关系到装备和人员的安全,甚至关系到能源节约。作为培养油料化验专业的训练机构,我们更应密切关注岗位需求,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时刻贴近岗位任职需要。
一、放宽眼界、拓展外延,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关联性
案例一:2019年8月的一天,一名学生从斯里兰卡打来电话,我国舰艇要在该区域补给柴油,拟加注的柴油与国内柴油状况相差悬殊,更重要的是,国外提供的化验单全是英文,学生完全看不懂。类似的情况在以前的大型保障任务中也有发生。反思课堂教学,为了追求取证率,院校采取的几乎都是应试教育,把知识重点只放在国内现行的国家标准上,而对国家标准的前身来历这些外延性内容则不做要求。另外,为了精简字数缩小篇幅,在新编教材中把已淘汰的度量单位直接去除,这样就破坏了知识的延续性和关联性,作为扩展性知识,有必要以介绍性的形式让学生做适当的了解,作为可查阅的资料,也应将相关外延性知识加以补充,而不能眼界太窄,否则将违背教学初衷。
二、强化实训、贴近实际,做好院校与任职岗位的无缝对接
案例二:近几年来,每年的7月至9月均有不同的用人单位举办新化验员复训班,原因是学生毕业了却不具备上岗能力,从院校到任职岗位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也正是院校为单位用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认真分析这一公里,反思院校的教学设计,就是没有把理论和实践做好最后的无缝对接。院校有责任改变这一局面,从课程安排和设置上,重新规划,做进一步延伸,即在所有的化验项目打牢基础后,结合岗位工作实际,把课程内容外延到油料的接收、储存、加注等环节,以想定作业和实作课相结合的形式,模拟油料从接收到加注的整个过程,让学生进入角色,完成整个流程的各项工作。这也是把实战化教学真正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
三、优化设计、合理分配,打造高效精品课堂
案例三:某复训班上,從基层请来的一位老高工授课,方式单一,试验方法标准全文通读。这似乎是非专业教员授课最基本的一种方式,不会制作PPT,也没有图片、录像,所以就只会念标准,但一节课下来我的看法完全变了,就在这枯燥的通读原文过程中,我发现了多年来忽略的很多细节。
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使教员原来越依赖电脑教学,作为教员上课的最大忌讳,照本宣科这种方式在一波接一波的教学改革浪潮中,在鼓励充分体现现代化、电子化教学的形势下,在改革创新的引导下,已经被抛弃的越来越彻底,基本杜绝。教员花更多的精力在制作精美的课件上,甚至一度把讲课比赛变成了课件比赛。不可否认,现代化教育技术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引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不再枯燥,但过度地革除“读书”这一过程,脱离教材太远,也将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详实,错过了很多细节但又非常重要的内容,而油料化验专业,恰恰正是需要关注细节、追求微观的学科。因此院校教学改革不应一味追求形式新颖、样式花哨,极左地革除传统和极右地提倡现代,都是偏离教学根本目标的失败方式。
四、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培养和强化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案例四:2019年6月,某单位接收一批由铁路运送的炼油厂发来的新生产的柴油。接收化验期间学生发现该批油料蒸馏指标不合格,而来油化验单上数据显示此项为合格。重新到油槽车取样化验后蒸馏指标为合格。经过仔细分析和排查,该单位共有三名油料化验员,平时工作中分别对化验项目进行了分工,即小A负责取样、密度、水分等,小B负责腐蚀、粘度等,小C负责闪点、蒸馏等,三人各司其责,却忽略了各项目之间的相互影响,该案例中,首先小A取样位置不正确,造成油样不具有代表性,其次,小C测定蒸馏项目所用的油是已经测定完其他项目后的回收油样,也没有按照蒸馏方法标准要求的低温储存,轻质成分大量损失,造成数据不准确。
由此案例反思课堂教学,院校平时正是只注重单个项目的训练,而忽略了横向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造成学生整体意识不强。因此院校教学应做出相应的改革,换一种思路和尝试,例如可以实行“油样承包制”,每名学员对所承包的油样负责到底,从取样开始,进行全样分析,最终既完成了单个项目的训练,又形成了一整套油料质量指标数据报告,相同油样之间还保留了再现性比较;既有碎片化知识点的学习,又有全面知识的贯穿;既有横向交叉又有纵向比较。是实现知识完整化、教学实战化的又一新尝试和新方法。
总之,一门课程的建设、一个专业的发展,不能脱离单位用人需求,作为为基层培养合格人才的机构,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实际,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是院校教员应尽的义务。院校教学必须从细微入手,合理规划教学设计,时刻修正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弥补过往不足,努力为基层培训出合格、好用的油料保障人才。
【关键词】油料化验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0.040
油料化验,作为后勤保障的一项重要手段,对保障力量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关系到训练任务的顺利完成,又关系到装备和人员的安全,甚至关系到能源节约。作为培养油料化验专业的训练机构,我们更应密切关注岗位需求,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时刻贴近岗位任职需要。
一、放宽眼界、拓展外延,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关联性
案例一:2019年8月的一天,一名学生从斯里兰卡打来电话,我国舰艇要在该区域补给柴油,拟加注的柴油与国内柴油状况相差悬殊,更重要的是,国外提供的化验单全是英文,学生完全看不懂。类似的情况在以前的大型保障任务中也有发生。反思课堂教学,为了追求取证率,院校采取的几乎都是应试教育,把知识重点只放在国内现行的国家标准上,而对国家标准的前身来历这些外延性内容则不做要求。另外,为了精简字数缩小篇幅,在新编教材中把已淘汰的度量单位直接去除,这样就破坏了知识的延续性和关联性,作为扩展性知识,有必要以介绍性的形式让学生做适当的了解,作为可查阅的资料,也应将相关外延性知识加以补充,而不能眼界太窄,否则将违背教学初衷。
二、强化实训、贴近实际,做好院校与任职岗位的无缝对接
案例二:近几年来,每年的7月至9月均有不同的用人单位举办新化验员复训班,原因是学生毕业了却不具备上岗能力,从院校到任职岗位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也正是院校为单位用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认真分析这一公里,反思院校的教学设计,就是没有把理论和实践做好最后的无缝对接。院校有责任改变这一局面,从课程安排和设置上,重新规划,做进一步延伸,即在所有的化验项目打牢基础后,结合岗位工作实际,把课程内容外延到油料的接收、储存、加注等环节,以想定作业和实作课相结合的形式,模拟油料从接收到加注的整个过程,让学生进入角色,完成整个流程的各项工作。这也是把实战化教学真正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
三、优化设计、合理分配,打造高效精品课堂
案例三:某复训班上,從基层请来的一位老高工授课,方式单一,试验方法标准全文通读。这似乎是非专业教员授课最基本的一种方式,不会制作PPT,也没有图片、录像,所以就只会念标准,但一节课下来我的看法完全变了,就在这枯燥的通读原文过程中,我发现了多年来忽略的很多细节。
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使教员原来越依赖电脑教学,作为教员上课的最大忌讳,照本宣科这种方式在一波接一波的教学改革浪潮中,在鼓励充分体现现代化、电子化教学的形势下,在改革创新的引导下,已经被抛弃的越来越彻底,基本杜绝。教员花更多的精力在制作精美的课件上,甚至一度把讲课比赛变成了课件比赛。不可否认,现代化教育技术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引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不再枯燥,但过度地革除“读书”这一过程,脱离教材太远,也将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详实,错过了很多细节但又非常重要的内容,而油料化验专业,恰恰正是需要关注细节、追求微观的学科。因此院校教学改革不应一味追求形式新颖、样式花哨,极左地革除传统和极右地提倡现代,都是偏离教学根本目标的失败方式。
四、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培养和强化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案例四:2019年6月,某单位接收一批由铁路运送的炼油厂发来的新生产的柴油。接收化验期间学生发现该批油料蒸馏指标不合格,而来油化验单上数据显示此项为合格。重新到油槽车取样化验后蒸馏指标为合格。经过仔细分析和排查,该单位共有三名油料化验员,平时工作中分别对化验项目进行了分工,即小A负责取样、密度、水分等,小B负责腐蚀、粘度等,小C负责闪点、蒸馏等,三人各司其责,却忽略了各项目之间的相互影响,该案例中,首先小A取样位置不正确,造成油样不具有代表性,其次,小C测定蒸馏项目所用的油是已经测定完其他项目后的回收油样,也没有按照蒸馏方法标准要求的低温储存,轻质成分大量损失,造成数据不准确。
由此案例反思课堂教学,院校平时正是只注重单个项目的训练,而忽略了横向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造成学生整体意识不强。因此院校教学应做出相应的改革,换一种思路和尝试,例如可以实行“油样承包制”,每名学员对所承包的油样负责到底,从取样开始,进行全样分析,最终既完成了单个项目的训练,又形成了一整套油料质量指标数据报告,相同油样之间还保留了再现性比较;既有碎片化知识点的学习,又有全面知识的贯穿;既有横向交叉又有纵向比较。是实现知识完整化、教学实战化的又一新尝试和新方法。
总之,一门课程的建设、一个专业的发展,不能脱离单位用人需求,作为为基层培养合格人才的机构,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实际,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是院校教员应尽的义务。院校教学必须从细微入手,合理规划教学设计,时刻修正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弥补过往不足,努力为基层培训出合格、好用的油料保障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