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但这并不意味着代表不同阶级阶层利益的政党间不能形成“阶级联盟”或进行“政党合作”。马克思恩格斯在形成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本理论和观点之时,即提出了“阶级联盟” 和“政党联合”的主张,同时强调在“政党合作”中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立自主性和领导权的要求,并提醒注意掌握好策略的应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理论为指导各国共产党的阶级联合和党际联合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提出“统一战线”、“政治协商”和“协商民主”理论,以及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而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阶级联盟;政党联合;独立性;领导权
“政党政治”起源于西方,现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政治运作方式,是经过西方各国依据各自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和数百年的运作实践,逐步形成的,各个利益集团为代表和维护各自集团利益而在竞争性民主选举和议会内党团纵横中进行博弈的各种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而马克思恩格斯则透过资本主义社会的政党政治现象,对政党、政党制度、政党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揭示了政党的阶级本质和功能,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性质宗旨以及共产党同各工人政党之间联合的问题。
一、形成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理论和观点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政党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对于无产阶级来说,无产阶级的或者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是无产阶级运动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无产阶级运动又是由现代社会自然的和不可抗拒的趋势所产生的”。[1]正是世界历史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以后,这种资本主义关系始终不断地把资本家阶级和雇佣工人阶级之间的对立再生产出来。雇佣工人群众终身注定从事雇佣劳动,他们和资本家之间的鸿沟,随着现代大工业的逐渐占有一切生产部门而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宽。为了争取自身的利益,获得全人类的解放从而彻底地解放自身,“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2]对于无产阶级政党,他们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进行了质的规定,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3]此后,“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4]以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准备条件。而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5]这就规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形成了无产阶级政党或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理论和观点。
二、提出“阶级联盟” 和“政党联合”的主张
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但是不是就不要其他阶级阶层的配合与联合了呢?恰恰相反。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与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相反,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正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所以他们强调,“每个国家工人运动的成功只能靠团结和联合的力量来保证”。 [6]1847年11月29日,马克思恩格斯在伦敦举行的纪念1830年波兰起17周年国际大会上分别发表演说,对波兰“克拉柯夫”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总结,认为只有各民族无产者的联合斗争,才能促使旧社会灭亡,才能建立一个不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新社会。因此,无产阶级必须在革命进程中努力同其他可以参加革命的阶级和社会力量结成联盟,“由于克拉柯夫起义,波兰问题已由过去的民族问题变成各国人民的问题”, 从而促使德国人民和波兰人民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因而,“我们两个民族的同盟既不是什么美梦,也不是什么幻想;不,先生们,这个同盟是我们两个民族的共同利益所绝对必要的,而且由于克拉柯夫革命,它已成了一种必然的东西了”。[7]在他们的努力下,倡导建立国际工人协会就是建立这种“阶级联盟”的具体行动。而代表这些阶级利益的又必然是其先进分子所组成的政党组织。因而在“阶级联盟”的理论指导下,“政党联合”的主张随之形成。在他们1848年为创建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中,即强调:“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8]一直到1889年12月18日,经过欧洲革命的不断实践检验,恩格斯在《致格·特里尔》的信中再次总结道:“无产阶级不通过暴力革命就不可能夺取自己的政治统治,即通往新社会的唯一大门,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意见是一致的。要使无产阶级在决定关头强大到足以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必须(马克思和我从1847年以来就坚持这种立场)组成一个不同于其他所有政党并与它们对立的特殊政党,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可是,这并不是说,这一政党不能暂时利用其他政党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样也不是说,它不能暂时支持其他政党去实现或是直接有利于无产阶级的、或是朝着经济发展或政治自由方向前进一步的措施”。[9]这就使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联盟”和“政党联合”理论和主张得以确立。
三、在“政党合作”中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立自主性和领导权
同时,应当注意的是,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联盟”和“政党联合”理论中,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立性、自主性和领导地位也是其特别强调的。他们指出:“应当从事的政治是工人的政治;工人的政党不应当成为某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的尾巴,而应当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它有自己的目的和自己的政治”。[10]“工人,首先是共产主义者同盟,不应再度降低自己的地位,去充当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随声附和的合唱队,而应该努力设法建立一个秘密的和公开的独立工人政党组织,同那些正式的民主派相抗衡,并且应该使自己的每一个支部都变成工人协会的中心和核心,在这种工人协会中,无产阶级的立场和利益问题应该能够进行独立讨论而不受资产阶级影响”。[11]因为他们在分析1848年法兰西和德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是认识到,法国和德国的自由资产者在与工人一起推翻封建统治掌握统治权后,立刻就会利用他们刚刚获得的权力转过来对付工人,并且随即利用这个权力迫使工人即自己在战斗中的同盟者回到从前那种受压迫的地位。为此他们甚至会与被打败了的封建党派结成联盟,最后乃至把统治权重又让给封建专制主义党派。因为在阶级本性上,“民主派小资产者只不过希望实现了上述要求便赶快结束革命,而我们的利益和我们的任务却是要不间断地进行革命,直到把一切大大小小的有产阶级的统治全都消灭,直到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直到无产者的联合不仅在一个国家内,而且在世界一切举足轻重的国家内都发展到使这些国家的无产者之间的竞争停止,至少是发展到使那些有决定意义的生产力集中到了无产者手中。对我们说来,问题不在于改变私有制,而只在于消灭私有制,不在于掩盖阶级对立,而在于消灭阶级,不在于改良现存社会,而在于建立新社会”。[12]因此,法国和德国革命失败的实践一再证明,在这样的斗争中,无产阶级如果不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自主性和领导地位,革命的成果很快就会被资产者与封建党派结成的联盟所篡夺。
四、注意掌握好策略的应用
马克思恩格斯并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与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建立的“阶级联盟”和“政党联合”中应注意掌握好策略的应用,及时建立“阶级联盟”的特殊形式--“统一战线”。对于革命的工人政党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如果‘有教养者’和根本就是来自资产阶级的人不是完全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他们就只会有害。如果他们确实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他们会是非常有益的,应当欢迎他们”。[13]而对于革命的工人政党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关系,则是要“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一起去反对工人政党所要推翻的派别;而在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企图为自己而巩固本身地位的一切场合,工人政党都对他们采取反对的态度”。[14]当然,在革命运动的初期,工人还不可能提出直接的共产主义的措施。这时,他们可以采取如下两个措施:“1.迫使民主派尽可能多方面地触动现存的社会制度,干扰现存社会制度的正常进展,使他们自己丧失威信,并尽量把生产力、交通工具、工厂、铁路等等由国家集中掌握。2.工人应当极力将那些肯定不会采取革命手段而只会采取改良手段的民主派所提出的主张加以扩展,把这些主张变成对私有制的直接攻击”。一旦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组成的联盟迫使农民、小资产者、社会的一般中等阶层逐渐站到无产阶级方面时,无产阶级就应当联合他们,共同把资产阶级共和国当作敌人来对待,共同“反对资产阶级专政,要求改造社会,要把民主共和机构保存起来作为他们运动的工具,团结在作为决定性革命力量的无产阶级周围”。并在无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无产阶级同各劳动阶层结成的特种形式的阶级联盟—“无产阶级专政”。这种特殊的形式就是“统一战线”,这种“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由此,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一分为二、善于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在联合中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独立自主和领导地位并注意政策和策略的运用等观点就得以确立。也就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渊源。
马克思恩格斯“阶级联盟”、“政党联合”理论为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提出“统一战线”、“政治协商”和“协商民主”理论,以及建立起体现中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的、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正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政治实践,又不断予以创新和发展,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36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11.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3.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574.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540,541.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7.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5.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4.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8.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43.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7.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0.
作者简介:孙应帅(1972—),男,吉林永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后,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阶级联盟;政党联合;独立性;领导权
“政党政治”起源于西方,现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政治运作方式,是经过西方各国依据各自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和数百年的运作实践,逐步形成的,各个利益集团为代表和维护各自集团利益而在竞争性民主选举和议会内党团纵横中进行博弈的各种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而马克思恩格斯则透过资本主义社会的政党政治现象,对政党、政党制度、政党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揭示了政党的阶级本质和功能,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性质宗旨以及共产党同各工人政党之间联合的问题。
一、形成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理论和观点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政党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对于无产阶级来说,无产阶级的或者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是无产阶级运动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无产阶级运动又是由现代社会自然的和不可抗拒的趋势所产生的”。[1]正是世界历史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以后,这种资本主义关系始终不断地把资本家阶级和雇佣工人阶级之间的对立再生产出来。雇佣工人群众终身注定从事雇佣劳动,他们和资本家之间的鸿沟,随着现代大工业的逐渐占有一切生产部门而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宽。为了争取自身的利益,获得全人类的解放从而彻底地解放自身,“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2]对于无产阶级政党,他们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进行了质的规定,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3]此后,“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4]以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准备条件。而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5]这就规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形成了无产阶级政党或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理论和观点。
二、提出“阶级联盟” 和“政党联合”的主张
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但是不是就不要其他阶级阶层的配合与联合了呢?恰恰相反。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与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相反,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正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所以他们强调,“每个国家工人运动的成功只能靠团结和联合的力量来保证”。 [6]1847年11月29日,马克思恩格斯在伦敦举行的纪念1830年波兰起17周年国际大会上分别发表演说,对波兰“克拉柯夫”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总结,认为只有各民族无产者的联合斗争,才能促使旧社会灭亡,才能建立一个不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新社会。因此,无产阶级必须在革命进程中努力同其他可以参加革命的阶级和社会力量结成联盟,“由于克拉柯夫起义,波兰问题已由过去的民族问题变成各国人民的问题”, 从而促使德国人民和波兰人民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因而,“我们两个民族的同盟既不是什么美梦,也不是什么幻想;不,先生们,这个同盟是我们两个民族的共同利益所绝对必要的,而且由于克拉柯夫革命,它已成了一种必然的东西了”。[7]在他们的努力下,倡导建立国际工人协会就是建立这种“阶级联盟”的具体行动。而代表这些阶级利益的又必然是其先进分子所组成的政党组织。因而在“阶级联盟”的理论指导下,“政党联合”的主张随之形成。在他们1848年为创建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中,即强调:“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8]一直到1889年12月18日,经过欧洲革命的不断实践检验,恩格斯在《致格·特里尔》的信中再次总结道:“无产阶级不通过暴力革命就不可能夺取自己的政治统治,即通往新社会的唯一大门,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意见是一致的。要使无产阶级在决定关头强大到足以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必须(马克思和我从1847年以来就坚持这种立场)组成一个不同于其他所有政党并与它们对立的特殊政党,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可是,这并不是说,这一政党不能暂时利用其他政党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样也不是说,它不能暂时支持其他政党去实现或是直接有利于无产阶级的、或是朝着经济发展或政治自由方向前进一步的措施”。[9]这就使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联盟”和“政党联合”理论和主张得以确立。
三、在“政党合作”中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立自主性和领导权
同时,应当注意的是,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联盟”和“政党联合”理论中,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立性、自主性和领导地位也是其特别强调的。他们指出:“应当从事的政治是工人的政治;工人的政党不应当成为某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的尾巴,而应当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它有自己的目的和自己的政治”。[10]“工人,首先是共产主义者同盟,不应再度降低自己的地位,去充当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随声附和的合唱队,而应该努力设法建立一个秘密的和公开的独立工人政党组织,同那些正式的民主派相抗衡,并且应该使自己的每一个支部都变成工人协会的中心和核心,在这种工人协会中,无产阶级的立场和利益问题应该能够进行独立讨论而不受资产阶级影响”。[11]因为他们在分析1848年法兰西和德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是认识到,法国和德国的自由资产者在与工人一起推翻封建统治掌握统治权后,立刻就会利用他们刚刚获得的权力转过来对付工人,并且随即利用这个权力迫使工人即自己在战斗中的同盟者回到从前那种受压迫的地位。为此他们甚至会与被打败了的封建党派结成联盟,最后乃至把统治权重又让给封建专制主义党派。因为在阶级本性上,“民主派小资产者只不过希望实现了上述要求便赶快结束革命,而我们的利益和我们的任务却是要不间断地进行革命,直到把一切大大小小的有产阶级的统治全都消灭,直到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直到无产者的联合不仅在一个国家内,而且在世界一切举足轻重的国家内都发展到使这些国家的无产者之间的竞争停止,至少是发展到使那些有决定意义的生产力集中到了无产者手中。对我们说来,问题不在于改变私有制,而只在于消灭私有制,不在于掩盖阶级对立,而在于消灭阶级,不在于改良现存社会,而在于建立新社会”。[12]因此,法国和德国革命失败的实践一再证明,在这样的斗争中,无产阶级如果不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自主性和领导地位,革命的成果很快就会被资产者与封建党派结成的联盟所篡夺。
四、注意掌握好策略的应用
马克思恩格斯并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与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建立的“阶级联盟”和“政党联合”中应注意掌握好策略的应用,及时建立“阶级联盟”的特殊形式--“统一战线”。对于革命的工人政党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如果‘有教养者’和根本就是来自资产阶级的人不是完全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他们就只会有害。如果他们确实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他们会是非常有益的,应当欢迎他们”。[13]而对于革命的工人政党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关系,则是要“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一起去反对工人政党所要推翻的派别;而在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企图为自己而巩固本身地位的一切场合,工人政党都对他们采取反对的态度”。[14]当然,在革命运动的初期,工人还不可能提出直接的共产主义的措施。这时,他们可以采取如下两个措施:“1.迫使民主派尽可能多方面地触动现存的社会制度,干扰现存社会制度的正常进展,使他们自己丧失威信,并尽量把生产力、交通工具、工厂、铁路等等由国家集中掌握。2.工人应当极力将那些肯定不会采取革命手段而只会采取改良手段的民主派所提出的主张加以扩展,把这些主张变成对私有制的直接攻击”。一旦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组成的联盟迫使农民、小资产者、社会的一般中等阶层逐渐站到无产阶级方面时,无产阶级就应当联合他们,共同把资产阶级共和国当作敌人来对待,共同“反对资产阶级专政,要求改造社会,要把民主共和机构保存起来作为他们运动的工具,团结在作为决定性革命力量的无产阶级周围”。并在无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无产阶级同各劳动阶层结成的特种形式的阶级联盟—“无产阶级专政”。这种特殊的形式就是“统一战线”,这种“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由此,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一分为二、善于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在联合中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独立自主和领导地位并注意政策和策略的运用等观点就得以确立。也就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渊源。
马克思恩格斯“阶级联盟”、“政党联合”理论为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提出“统一战线”、“政治协商”和“协商民主”理论,以及建立起体现中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的、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正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政治实践,又不断予以创新和发展,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36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11.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3.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574.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540,541.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7.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5.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4.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8.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43.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7.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0.
作者简介:孙应帅(1972—),男,吉林永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后,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