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试用修订教学大纲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一言说之,即听说读写能力,即培养有语文素养的人。这就需要一个培养过程,即学习过程。有人曾说,一个人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小学教学重在“扶”,中学重在“半扶半放”,高中重在“始放”,大学重在“全放”。由此可见,这个过程明显体现出逐步加深,互相联系的关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衔接”。何谓“衔接”?它指事物间相连接。试用修订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到初中语文教学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甚至更为详细地提到“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这说明了中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同时,系统论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在研究和处理事物时,把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始终着重从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从系统的结构以及动态的角度,综合考察和处理对象,以求得到整体功能的最优化。这些无不告诉我们的确应该重视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衔接”。
一、研究大纲是做好衔接工作的保证
语文不如数理化之清晰,因而语文教学往往陷入了一种不可知论的状态,有人还美其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这是不可许的。作为一线教师如今须做到以下三点:1.研究92年大纲与2000年大纲之异同,2.研究2000年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之异同;3.研究初中、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之异同。
二、研究教材之间的衔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熟悉中小学教材,处理好衔接,明确教法学法。
现在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种种迹象表明了,小学生升初中后,往往觉得小学学过,初中还在学,甚至于高中还学,教材内容的重复性,因而使学生产生厌学畏惧心理,这些表明了小学与初中、高中等在教材的衔接上出现了不应有的“软”的问题。这就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这往往也造成一种匿异现象的出现:大学厌高中,高中厌初中,初中厌小学;小学厌初中,初中厌高中,高中厌大学的恶性循环现象。其实,问题就在于“衔接”上,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正如飞驰的火车,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等就象一节节车厢,如何使之能与火车头一块向前奔,这每一节车厢的交接处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后果就难以设想了。这次新大纲很明显就给予了一定的考虑:小学低年级课文贴进儿童生活,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与想象的关系,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中年级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并有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初中课文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各占50%;高中加强了文学教育的分量,在整套教材的选文中,古今中外的文学作约占课文总数的60%,使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研读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这就使三个层次的教学侧重有所分清,再也不会出现那种高中的有可能在初中学,初中的有可能在小学学,小学的有可能在初中学,初中的有可能在高中学的不大正常的现象。
(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生活之间的衔接。
新大纲特别注重“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班渠道,增强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刘国正先生又说“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而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多种孔透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同时,大纲也提出“小学鼓励学生自由阅读,有问题提出来,能与别人商量;初中要求阅读后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高中要求学生能对课文阐发、评价和质疑。”这是需要建立在对生活有着直接感受与间接感受的基础上的。为此,我大胆在课内外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根据速读的要求,即一分钟要500字左右,我适当选择了课外材料为内容,开展了听力训练。由缓而急,由简而繁,逐渐地使学生认识到听力训练单靠课本材料是不够的。如今经过一阶段的训练,部分同学的听力能力很明显地进步了。
2.根据课本中安排的活动课材料,进行了多次语文实践活动。如《请讲普通话请用规范字》的活动;对中小生看电视非常严重的事实,我就开展了《关于中小学生看电视利与弊》的书面争论等等,不一而足。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生活的再认识,体现生活主人翁的作用,使所学的不是死知识。
3.就课内而言,我主要围绕课文开展有关衔接工作,如学习了《数字杂说》,我就让学生写《也谈数字的妙趣》,(可填对联、谜语、诗词等等);学习了《皇帝的新装》,我就让学生编话剧(曾在校五四晚会上演,效果还好);学习了《大自然的语言》,我就让学生写《浅谈闽南农谚》等等。
三、研究学生是做好衔接,提高质量的重要因素
1.心理学告诉我们;研究好各阶段学生的特点,各年段学生,各类学生的特点,这包括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年龄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现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就给如何做好衔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只有正视这一点,才能做好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应考虑这些环节的衔接。教育是没有小事,因为事事都有可能在今后给学生产生这样那样或好的或坏的影响。
2.作为语文教师,了解学生各个阶段学习语文水平,帮助他们做好思想、感情、知识等的衔接。特别是中下生应侧重于基础的再现与反复,优生可着重从拓展、加深方面考虑。
3.无论在哪个阶段,教师都应及时计划,及时总结,及时反馈,多与学生探讨,找出衔接的问题所在给予解决。
(作者单位:西藏日喀则地区康马县中学)
(责任编校:长江)
同时,系统论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在研究和处理事物时,把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始终着重从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从系统的结构以及动态的角度,综合考察和处理对象,以求得到整体功能的最优化。这些无不告诉我们的确应该重视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衔接”。
一、研究大纲是做好衔接工作的保证
语文不如数理化之清晰,因而语文教学往往陷入了一种不可知论的状态,有人还美其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这是不可许的。作为一线教师如今须做到以下三点:1.研究92年大纲与2000年大纲之异同,2.研究2000年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之异同;3.研究初中、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之异同。
二、研究教材之间的衔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熟悉中小学教材,处理好衔接,明确教法学法。
现在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种种迹象表明了,小学生升初中后,往往觉得小学学过,初中还在学,甚至于高中还学,教材内容的重复性,因而使学生产生厌学畏惧心理,这些表明了小学与初中、高中等在教材的衔接上出现了不应有的“软”的问题。这就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这往往也造成一种匿异现象的出现:大学厌高中,高中厌初中,初中厌小学;小学厌初中,初中厌高中,高中厌大学的恶性循环现象。其实,问题就在于“衔接”上,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正如飞驰的火车,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等就象一节节车厢,如何使之能与火车头一块向前奔,这每一节车厢的交接处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后果就难以设想了。这次新大纲很明显就给予了一定的考虑:小学低年级课文贴进儿童生活,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与想象的关系,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中年级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并有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初中课文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各占50%;高中加强了文学教育的分量,在整套教材的选文中,古今中外的文学作约占课文总数的60%,使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研读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这就使三个层次的教学侧重有所分清,再也不会出现那种高中的有可能在初中学,初中的有可能在小学学,小学的有可能在初中学,初中的有可能在高中学的不大正常的现象。
(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生活之间的衔接。
新大纲特别注重“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班渠道,增强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刘国正先生又说“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而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多种孔透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同时,大纲也提出“小学鼓励学生自由阅读,有问题提出来,能与别人商量;初中要求阅读后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高中要求学生能对课文阐发、评价和质疑。”这是需要建立在对生活有着直接感受与间接感受的基础上的。为此,我大胆在课内外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根据速读的要求,即一分钟要500字左右,我适当选择了课外材料为内容,开展了听力训练。由缓而急,由简而繁,逐渐地使学生认识到听力训练单靠课本材料是不够的。如今经过一阶段的训练,部分同学的听力能力很明显地进步了。
2.根据课本中安排的活动课材料,进行了多次语文实践活动。如《请讲普通话请用规范字》的活动;对中小生看电视非常严重的事实,我就开展了《关于中小学生看电视利与弊》的书面争论等等,不一而足。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生活的再认识,体现生活主人翁的作用,使所学的不是死知识。
3.就课内而言,我主要围绕课文开展有关衔接工作,如学习了《数字杂说》,我就让学生写《也谈数字的妙趣》,(可填对联、谜语、诗词等等);学习了《皇帝的新装》,我就让学生编话剧(曾在校五四晚会上演,效果还好);学习了《大自然的语言》,我就让学生写《浅谈闽南农谚》等等。
三、研究学生是做好衔接,提高质量的重要因素
1.心理学告诉我们;研究好各阶段学生的特点,各年段学生,各类学生的特点,这包括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年龄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现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就给如何做好衔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只有正视这一点,才能做好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应考虑这些环节的衔接。教育是没有小事,因为事事都有可能在今后给学生产生这样那样或好的或坏的影响。
2.作为语文教师,了解学生各个阶段学习语文水平,帮助他们做好思想、感情、知识等的衔接。特别是中下生应侧重于基础的再现与反复,优生可着重从拓展、加深方面考虑。
3.无论在哪个阶段,教师都应及时计划,及时总结,及时反馈,多与学生探讨,找出衔接的问题所在给予解决。
(作者单位:西藏日喀则地区康马县中学)
(责任编校: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