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國幅员辽阔,地质成矿条件较好,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对矿产的需求日益增大,地质勘探行业日益升温,随之而来的问题越来越多,问题显现越来越明显,本文就地质勘查行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出现的问题进行陈述,并提出几点解决方法。
【关键词】地质 勘察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矿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中国经济规模巨大、发展速度惊人。我国矿业快速发展,矿产资源需求量的大幅增长, 带动供应随之增长,其为工业化、城市化提供原材料保障的同时, 资源回收率低、资源高消耗、日渐短缺和矿产对外依存度高等一些问题日益严峻。有关研究表明在我国有各类型金属矿山10618座,大多始建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经半个世纪的开采,老化的矿山近10000座,超出原设计的服务年限10年以上的矿山则比例高达8000座。许多矿山资源枯竭,造成保有储量严重不足,企业生产陷入困境。按我国目前的保有储量,估计到2010年一半左右的有色金属矿山将因资源枯竭而关闭;到2020年能维持生产的矿山将不足20%。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资源供应的日渐枯竭加剧了其与急剧增长的矿产需求之间的矛盾。当务之急是,做到如何缓解这个矛盾。在全国开展危机矿山项目的同时,更需要大力加强矿产合理勘查与开发,重点研究矿业循环经济科学技术方法,进而实现矿产资源的再发现,再利用,减量化,再回收和再复垦等绿色矿山建设目标,增进矿业可持续的稳固发展。
二、我国地质勘探中的问题
1. 地质资料较少,投入资金不足
近几年来,我国的基础地质勘探工作资金极为不充足,基本上完全依赖于中央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入,常常显得捉襟见肘。由于地质勘探工作中资金投入较少,使得地质勘探工作取得地质资料较少,造成之后的找矿工作严重依赖许多年前形成的地质工作资料,而新的基础地质工作资料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找矿工作的进展。
2. 占找矿主导地位的大多是国有事业单位,使得公平市场分配机制没有完全建立
在我国,主要由国有地质勘查单位负责地质勘探工作,企业还没有能够成为地质勘查市场的中流砥柱,但国有地勘单位的事业定位,使得它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市场主体;地质调查局的投资者遭受了不平等,对政府投资的主要力量过于强势,造成社会其他的投资者资金投入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因为缺乏对收入分配的地质勘探工作的风险分担机制的经济规律,而投资者规避风险的心态继而导致社会投资的失衡,唯有增加投资金额,以降低投资风险。此外,地质找矿收益共享、风险均担的公平市场分配机制在我国还未完全建立,这也是影响社会资金在地质勘探工作中积极投入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地质高技术人员缺失,导致创新能力不足
事业发展,关键靠人才。在如今的全面加强地质勘探工作的新形势下,我们同样面临着地质勘查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突出的问题是缺乏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事业发展,关键靠人才。这主要体现在:地质人才短缺严重,地质人事部门、专业、地域分布不均;地质调查队人员余缺并存;地质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地质勘探工作的技术创新继续下降,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地质勘探工作中使用不够,未推出足够的新设备,设备更新缓慢,软弱地质勘探的基础研究。在第一线的地质科技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地质越来越窄的专业培训渠道。专业使用不合理,技术人员和地质勘查队伍不稳定。
三、对地质勘查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 发挥学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开展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经验交流活动,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注重发挥地质勘查行业学会、协会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开展地质勘查技术方法、和理论的咨询、培训等活动。
2.遵循规律,合理布局。
根据我国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分布特点,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布局要求、人口分布情况、国土利用情况、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格局,统筹规划地质勘查工作的区域布局,引导地质勘查工作的合理发展。
3.突出重点,拓展领域。
立足于我国现有的地质条件、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工程基础,突出重点找矿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域的勘查工作,努力寻找有重大经济效益的大矿、富矿,不断提高地质勘查的精度、深度和广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拓展地质勘查工作的服务与应用领域。
4.立足国内,面向海外。
基本建设预算投资政策落实到位,帮助因基地建设、设备更新等欠账过多的国有地勘单位解决问题。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分挖掘国内资源潜力。加大矿产资源领域对外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和资源全球化发展的需要,鼓励与国外企业合作开展境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扶持、鼓励,同时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提高矿产资源供给能力和保障程度。
5、加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
国有地勘单位改革涉及多个部门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建议中央和地方应继续给予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大力支持, 进一步落实相关的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困难地勘单位,促进地勘队伍平衡协调发展。同时,国有地勘单位应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工作,以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6、免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为确保社会稳定,免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建议实行地勘单位下岗职工提前退休政策,让大龄下岗职工提前退休,以解决地勘单位下岗职工多、年龄偏大、文化技能低、再就业安置难度大等问题,。
7、改革地勘单位收益分配。
建议其收益分配向地勘单位倾斜,中央地质勘查基金、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安排的勘查项目,如发现有价值的矿产地,允许将大部分转为承担单位的国有资本金, 推进地质勘查业的改革与发展,加强商业性地质工作。
8、加强对地质勘查单位的指导和管理。
引导各类地质勘查单位和企业开展合法地质勘查活动,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与勘查作业质量。依据地质勘查单位资质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行业准入。认真做好地质勘查单位资质的核定和监督管理,严格核实地质勘查单位的人员、资产、设备和管理水平,确保地质勘查单位的勘查资质类别与核定的等级相符。
9、安排合理,提前计划
按照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中央与地方地质勘查工作,统筹矿产勘查与环境地质调查,统筹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统筹各类区域地质工作,统筹国内地勘事业与海外地勘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地质勘查的先行性、基础性作用,提前10~15年规划部署地质勘查工作。
结束语
在21世纪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现代化日益普及,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适应新时代的资源供需全球化,还要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加大宏观政策调控等措施,更应强调智能化以及人才创新,凭借科技创新,深化认识矿产勘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并开发的新“认知”,加强国家与社会的宏观与微观的调配力度,监管力度,以探寻和达到勘查与开发适应新世纪矿业需求的国家目标。
参考文献:
[1]唐韩英,刘程,刘栩. 我国矿业循环经济的现状与发展[J].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9
[2]穆仕坤.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技术方法研究[J].山西科技,2008,(4)
[3]裴荣富,梅燕雄,李进文. 固体矿产合理勘查开发与矿业可持续发展[J]. 中国钨业, 2005,(02) .
【关键词】地质 勘察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矿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中国经济规模巨大、发展速度惊人。我国矿业快速发展,矿产资源需求量的大幅增长, 带动供应随之增长,其为工业化、城市化提供原材料保障的同时, 资源回收率低、资源高消耗、日渐短缺和矿产对外依存度高等一些问题日益严峻。有关研究表明在我国有各类型金属矿山10618座,大多始建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经半个世纪的开采,老化的矿山近10000座,超出原设计的服务年限10年以上的矿山则比例高达8000座。许多矿山资源枯竭,造成保有储量严重不足,企业生产陷入困境。按我国目前的保有储量,估计到2010年一半左右的有色金属矿山将因资源枯竭而关闭;到2020年能维持生产的矿山将不足20%。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资源供应的日渐枯竭加剧了其与急剧增长的矿产需求之间的矛盾。当务之急是,做到如何缓解这个矛盾。在全国开展危机矿山项目的同时,更需要大力加强矿产合理勘查与开发,重点研究矿业循环经济科学技术方法,进而实现矿产资源的再发现,再利用,减量化,再回收和再复垦等绿色矿山建设目标,增进矿业可持续的稳固发展。
二、我国地质勘探中的问题
1. 地质资料较少,投入资金不足
近几年来,我国的基础地质勘探工作资金极为不充足,基本上完全依赖于中央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入,常常显得捉襟见肘。由于地质勘探工作中资金投入较少,使得地质勘探工作取得地质资料较少,造成之后的找矿工作严重依赖许多年前形成的地质工作资料,而新的基础地质工作资料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找矿工作的进展。
2. 占找矿主导地位的大多是国有事业单位,使得公平市场分配机制没有完全建立
在我国,主要由国有地质勘查单位负责地质勘探工作,企业还没有能够成为地质勘查市场的中流砥柱,但国有地勘单位的事业定位,使得它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市场主体;地质调查局的投资者遭受了不平等,对政府投资的主要力量过于强势,造成社会其他的投资者资金投入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因为缺乏对收入分配的地质勘探工作的风险分担机制的经济规律,而投资者规避风险的心态继而导致社会投资的失衡,唯有增加投资金额,以降低投资风险。此外,地质找矿收益共享、风险均担的公平市场分配机制在我国还未完全建立,这也是影响社会资金在地质勘探工作中积极投入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地质高技术人员缺失,导致创新能力不足
事业发展,关键靠人才。在如今的全面加强地质勘探工作的新形势下,我们同样面临着地质勘查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突出的问题是缺乏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事业发展,关键靠人才。这主要体现在:地质人才短缺严重,地质人事部门、专业、地域分布不均;地质调查队人员余缺并存;地质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地质勘探工作的技术创新继续下降,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地质勘探工作中使用不够,未推出足够的新设备,设备更新缓慢,软弱地质勘探的基础研究。在第一线的地质科技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地质越来越窄的专业培训渠道。专业使用不合理,技术人员和地质勘查队伍不稳定。
三、对地质勘查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 发挥学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开展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经验交流活动,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注重发挥地质勘查行业学会、协会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开展地质勘查技术方法、和理论的咨询、培训等活动。
2.遵循规律,合理布局。
根据我国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分布特点,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布局要求、人口分布情况、国土利用情况、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格局,统筹规划地质勘查工作的区域布局,引导地质勘查工作的合理发展。
3.突出重点,拓展领域。
立足于我国现有的地质条件、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工程基础,突出重点找矿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域的勘查工作,努力寻找有重大经济效益的大矿、富矿,不断提高地质勘查的精度、深度和广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拓展地质勘查工作的服务与应用领域。
4.立足国内,面向海外。
基本建设预算投资政策落实到位,帮助因基地建设、设备更新等欠账过多的国有地勘单位解决问题。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分挖掘国内资源潜力。加大矿产资源领域对外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和资源全球化发展的需要,鼓励与国外企业合作开展境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扶持、鼓励,同时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提高矿产资源供给能力和保障程度。
5、加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
国有地勘单位改革涉及多个部门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建议中央和地方应继续给予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大力支持, 进一步落实相关的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困难地勘单位,促进地勘队伍平衡协调发展。同时,国有地勘单位应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工作,以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6、免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为确保社会稳定,免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建议实行地勘单位下岗职工提前退休政策,让大龄下岗职工提前退休,以解决地勘单位下岗职工多、年龄偏大、文化技能低、再就业安置难度大等问题,。
7、改革地勘单位收益分配。
建议其收益分配向地勘单位倾斜,中央地质勘查基金、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安排的勘查项目,如发现有价值的矿产地,允许将大部分转为承担单位的国有资本金, 推进地质勘查业的改革与发展,加强商业性地质工作。
8、加强对地质勘查单位的指导和管理。
引导各类地质勘查单位和企业开展合法地质勘查活动,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与勘查作业质量。依据地质勘查单位资质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行业准入。认真做好地质勘查单位资质的核定和监督管理,严格核实地质勘查单位的人员、资产、设备和管理水平,确保地质勘查单位的勘查资质类别与核定的等级相符。
9、安排合理,提前计划
按照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中央与地方地质勘查工作,统筹矿产勘查与环境地质调查,统筹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统筹各类区域地质工作,统筹国内地勘事业与海外地勘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地质勘查的先行性、基础性作用,提前10~15年规划部署地质勘查工作。
结束语
在21世纪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现代化日益普及,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适应新时代的资源供需全球化,还要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加大宏观政策调控等措施,更应强调智能化以及人才创新,凭借科技创新,深化认识矿产勘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并开发的新“认知”,加强国家与社会的宏观与微观的调配力度,监管力度,以探寻和达到勘查与开发适应新世纪矿业需求的国家目标。
参考文献:
[1]唐韩英,刘程,刘栩. 我国矿业循环经济的现状与发展[J].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9
[2]穆仕坤.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技术方法研究[J].山西科技,2008,(4)
[3]裴荣富,梅燕雄,李进文. 固体矿产合理勘查开发与矿业可持续发展[J]. 中国钨业, 200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