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对教材的使用体验不断增多,信息技术课对学生情感态度、过程和方法的训练上有它独特的优势。比如,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训练了学生协作的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那么,如何在课时少的情况下上好信息技术课呢?我结合实际工作的经验认为,在现有条件下,精心备课,紧紧抓住教学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方法。
一、精心准备每一堂课
上好每一堂课的前提是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这包括:1、准备教学目标。一学期一共有几个目标,用几个课时,有几个课时,要归纳好、安排好,主次分明,重难点清楚。2、准备工具,包括教科书、软件。这些都是教学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内容,要充分认识到我们是用工具解决问题,而不是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3、准备任务、问题。任务,问题,这是培养人文目标的主要载体,也是老师要精心准备的内容。任务、问题的设计要与时代同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联系。
二、课前复习与检查
不管新旧知识是否有联系,课前的复习非常重要。由于课时的原因,学生对知识的遗忘率非常高,为了巩固知识点且不延误讲新授课就必须进行精致的复习。1.要注意复习操作要点,不会操作,就谈不上过程;2.方法的总结与归纳,建立在前一节课体验任务的基础上;3.告诉学生为什么这么做;4.注意学生在复习时的反映,如果大面积学生不会就要停下精讲,切不可以贪多嚼不烂。
三、精彩的导入
抓住学生喜欢玩,对动画、音乐、视频、图片、小益智游戏非常感兴趣的特点,教师可以用这些有效的素材进行导入,配合课件、多媒体投影设备等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探究心理。
四、简练重点的讲解
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讲解要简练有重点。
1.讲解时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机房上课不同于在教室,学生面对微机,总是想动、想看,注意力容易分散。要通过要求学生抬头、提高讲课的声音或者是静默等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听不好、看不明白学生就会操作不到位。
2.演示操作时一定要保证绝大部分学生看清楚,思维能跟上,实际操作能跟上,保证眼、耳、手、脑同步。教师要关注掉队学生的听课方法,遇到机器有故障时及时调整思路,两个人用一台机器,使之跟上讲课的思路。
3.讲解知识点时要简练,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4.重难点要突出,有些操作和讲解麻烦而又不是重点知识的要大胆舍弃,切忌平均用力、占用学生上机练习的时间。
5.控制课堂容量,实在讲不完就少讲,学生能掌握几个就讲几个,按部就班,扎扎实实。
五、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的巡回指导很重要
计算机的学习只有繁度没有难度,教师巡回主要是指导学生的操作规范、小知识点,处理机器故障。教师巡回指导不仅仅是当堂的知识,其他的知识点也要指导,学生积累得多了、知道得多了操作也就越来越规范了。只有练习顺畅了,过程就能走下来,对问题的体验也就加深了一步。
六、行之有效的练习
练习题要贴近实际问题,贵精不贵多,具体而又可操作。练习题要分层次,兼顾“吃不饱”的同学,带动掌握慢的同学。
七、精彩的小结
一是讲解过程中知识模块的小结,讲完过程后可以总结要点,让学生学得更明白;二是学生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后要对掌握不好的知识点再次强调梳理。
八、辅助电子文件的使用
一般的机房都接通了局域网,完全可以把讲课的课件、练习题、相关知识点等资料放到网络上让学生参考,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提高专业水平,精心准备每一堂课,不断反思每一堂课,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精心准备每一堂课
上好每一堂课的前提是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这包括:1、准备教学目标。一学期一共有几个目标,用几个课时,有几个课时,要归纳好、安排好,主次分明,重难点清楚。2、准备工具,包括教科书、软件。这些都是教学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内容,要充分认识到我们是用工具解决问题,而不是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3、准备任务、问题。任务,问题,这是培养人文目标的主要载体,也是老师要精心准备的内容。任务、问题的设计要与时代同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联系。
二、课前复习与检查
不管新旧知识是否有联系,课前的复习非常重要。由于课时的原因,学生对知识的遗忘率非常高,为了巩固知识点且不延误讲新授课就必须进行精致的复习。1.要注意复习操作要点,不会操作,就谈不上过程;2.方法的总结与归纳,建立在前一节课体验任务的基础上;3.告诉学生为什么这么做;4.注意学生在复习时的反映,如果大面积学生不会就要停下精讲,切不可以贪多嚼不烂。
三、精彩的导入
抓住学生喜欢玩,对动画、音乐、视频、图片、小益智游戏非常感兴趣的特点,教师可以用这些有效的素材进行导入,配合课件、多媒体投影设备等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探究心理。
四、简练重点的讲解
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讲解要简练有重点。
1.讲解时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机房上课不同于在教室,学生面对微机,总是想动、想看,注意力容易分散。要通过要求学生抬头、提高讲课的声音或者是静默等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听不好、看不明白学生就会操作不到位。
2.演示操作时一定要保证绝大部分学生看清楚,思维能跟上,实际操作能跟上,保证眼、耳、手、脑同步。教师要关注掉队学生的听课方法,遇到机器有故障时及时调整思路,两个人用一台机器,使之跟上讲课的思路。
3.讲解知识点时要简练,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4.重难点要突出,有些操作和讲解麻烦而又不是重点知识的要大胆舍弃,切忌平均用力、占用学生上机练习的时间。
5.控制课堂容量,实在讲不完就少讲,学生能掌握几个就讲几个,按部就班,扎扎实实。
五、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的巡回指导很重要
计算机的学习只有繁度没有难度,教师巡回主要是指导学生的操作规范、小知识点,处理机器故障。教师巡回指导不仅仅是当堂的知识,其他的知识点也要指导,学生积累得多了、知道得多了操作也就越来越规范了。只有练习顺畅了,过程就能走下来,对问题的体验也就加深了一步。
六、行之有效的练习
练习题要贴近实际问题,贵精不贵多,具体而又可操作。练习题要分层次,兼顾“吃不饱”的同学,带动掌握慢的同学。
七、精彩的小结
一是讲解过程中知识模块的小结,讲完过程后可以总结要点,让学生学得更明白;二是学生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后要对掌握不好的知识点再次强调梳理。
八、辅助电子文件的使用
一般的机房都接通了局域网,完全可以把讲课的课件、练习题、相关知识点等资料放到网络上让学生参考,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提高专业水平,精心准备每一堂课,不断反思每一堂课,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