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情是神圣的,爱情不是商品,请不要玷污了这个神圣的字样。”
“有一种爱情叫做无缘,有一种爱护叫做成全。”
“结婚之前要选择你最爱的,结婚以后要努力爱上你所选择的。”
这些“幸福语录”,都是陈蓉主持《幸福魔方》时说过的话,观众自发地为其总结成“语录”。在这个广受关注的节目中,陈蓉超越了以往的自己,她在主持过程中的敏锐捕捉、智慧处理和睿智引导赢得了观众的一致赞赏。
《幸福魔方》节目在继续,“幸福语录”还在继续,陈蓉带给我们的惊喜还在继续。
“我想,我已经改变了自己”
如果问沪上的主持人中,谁是当仁不让的“一姐”?没有任何悬念,答案肯定是陈蓉。十余年来,她主持了包括《舞林大会》、《陈蓉博客》、《加油!东方天使》在内的诸多有影响的电视节目,担当了沪上几乎所有的大型晚会和庆典活动的主持。
早在她2007年获得“金话筒奖”时,就有业内专家表示:“陈蓉逐渐形成了大气、稳健、知性并具亲和的主持风格,这种主持风格还有更大的空间和舞台,一旦时机成熟,她将顺其自然地发生全新蜕变。”毫无疑问,今年1月横空出世的《幸福魔方》就是专家口中所说的时机。《幸福魔方》所讲述的,都是乍听愕然、再听释然的耳熟故事。灯光忽明忽灭,气氛严肃认真,透明的玻璃房内端坐着陈蓉和当事人,每个故事都是在“拷问人性”。这样的节目,主持人的个性、气质、经验、才华、勇气和智慧均受严格的考验。陈蓉经受住了考验,她的大气、知性与智慧,在节目中得到了强化,她的敏锐、沉稳和淡定,构建了一种强大的气场,始终引领着节目往善意的地方走,让人感动而温馨。在《幸福魔方》中,陈蓉形成的是一种“开放式”的主持状态,这是她数年主持经验的积累,是她的气质的全新升华,是独树一帜的“陈氏风格”,陈蓉在这个节目中发生了蜕变。
对比《陈蓉博客》,她的“转型”堪称完美。陈蓉承认,“很多同事都认为我在《幸福魔方》里面发生了变化。老搭档曹可凡老师都说我完全变了一个人。”她自认为“不是善于做规划的人”,并将这种变化归功于节目本身的差异。“《陈蓉博客》的节目个性是光鲜和活跃的,我也难以沉下来。但是,《幸福魔方》的玻璃屋和舞台效果,让我的内心平静,彷佛自己是在世界上最隐秘、最安静的角落,一个信任我的人在向我倾诉他的故事。节目开始的那一刻,我看不到摄像机,那种光影效果也让我看不到任何人,只看得到和我一起呆在玻璃屋内的倾诉者。”沉默了一下,陈蓉感性地总结:“我想,我已经改变了自己。”
“我不是人生指导师,但一定要负责”
尽管驾驭节目游刃有余,但陈蓉还是直呼“压力太大”,因为“这个节目有很多突破,跟以往不一样,我也是在摸索着主持。”《幸福魔方》完全是真人出场,必须一次录制成功,否则,让真人录第二次,节目的内涵、气质和味道就全变了。每一期节目都浓缩了节目团队一个星期乃至更长时间的努力,大家力求每期节目都有“两个圆满”的结局:一是当事人和关联人的圆满结局,二是节目组工作得到观众认可的圆满结局。陈蓉必须在录制时承担起这一切,确保一次成功,她的压力可想而知。陈蓉的压力还来源于《幸福魔方》牵涉到“一个人的价值观”,她坚持的原则是,“在主持中要非常谨慎,尽量不表明自己的态度。”她认为主持人的地位在节目中很特殊,但又不是专家,更不是人生指导师,随意说话会对当事人产生误导。但率真的她也有另一种坚持,“节目中我绝不做老好人,涉及到明显的是非对错判断,我会用委婉的方式提醒当事人,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幸福魔方》中,陈蓉的主持心态有一个“变化曲”:一开始,通过看脚本,有了一个基本判断;正式录制时,听到当事人和关联人的描述,会深刻感觉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理由,最初的判断也会发生变化;听完所有人的陈述,有时甚至会发生立场逆转。但她时刻提醒着自己:作为公众节目,不能随着自己的喜好来做某种界定。她要求自己必须秉承一种“全民价值观”或者“普通百姓的价值观”来引导当事人和关联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在陈蓉眼中,《幸福魔方》当事人的距离看上去很近,但心与心的距离却很遥远,“玻璃棚”强烈地昭示了他们的中间的隔膜。如何拉近心灵的距离,让当事人重新回归幸福之门,是她这个主持人最后的努力和把握。“人性都是向善的,我们要力争有一个和谐的结果,让每一个当事人和关联人有一种久违的幸福感受。”
她在节目中经常有感性的流露。情感类节目中,主持人的哭泣有“节目需要的流泪”和“因真情而流泪”之分,《幸福魔方》中的陈蓉显然属于后者。“生活中,我是个不太爱流泪的人。当我看到一些艺人在节目中流泪,总有‘没必要这么夸张’和‘不至于这样’的感觉。”谈及自己在《幸福魔方》中的泪水,陈蓉略显不好意思:“我在节目中哭得稀里哗啦的,完全是被信任自己的倾诉者的真情给点燃了。”接着,她认真地补充:“也许,我年纪大了,心也软了,容易动感情了吧!”
“别人夸我的节目比说我‘漂亮’更让我兴奋”
“如果一个小孩4岁还不会开口说话,谁还会相信她未来的职业会和说话有关呢?我就是那个孩子。”陈蓉如是说,不过好在“开口”后她逐渐变得伶牙俐齿,并在校园展露才华。像大多数懵懂的少年一样,高考前的陈蓉并没有明确的职业方向,在老师的劝说下,她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那时,我在老师心目中是倪萍式的主持人。”
从小到大,陈蓉都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学业之路走得顺风顺水。大学二年级,《智力大冲浪》到上戏去物色主持人,符合节目风格的陈蓉被节目组一眼相中。就在她认为自己胜券在握之时,由于审片领导觉得她“话太多,不够沉稳”,陈蓉还未开始正式主持就被换掉了。因为后来的女主持与节目风格不太适合,一个月后,她又被叫去试镜,《智力大冲浪》的话筒兜了一圈最终还是回到了她的手中。正是这个节目,让她一炮而红。
很少有人能想到她也曾遭遇坎坷。让她最有挫败感的,不是上面提到的首执导筒的波折,而是进入节目后编导的一句玩笑,“怎么从上戏找来一个纺织女工类型的女孩。”这句话刺痛了一直学习很好、酷爱读书的陈蓉,她从此格外注重自己文化底蕴的培养。她一边工作一边坚持学习,回到母校上戏攻读了研究生,获得了主持艺术研究的硕士文凭。最终,她让知性成为自己公认的标签。
不是每个人都有超越自己的勇气,并能把行动坚持到底,“一姐”之路是用毅力换来的,“一姐”之路更是用勤奋换来的。因为工作,她曾经连续38小时录像未合眼。身兼多档节目的主持工作,陈蓉的工作量一直很大,她非常渴望自己主持的节目能得到肯定,“别人夸我的节目比说我‘漂亮’更让我兴奋。”
2008年,陈蓉低调地举办了婚礼,她的先生曾在国外留学,回沪后从事风险投资行业。在节目录制现场,先生是陈蓉最忠实的粉丝,常常不知疲倦地等待着她收工。对婚后生活,陈蓉保持一贯的低调,但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得到她婚姻生活的幸福、甜蜜与美满。因为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她“幸福语录”的源泉。
终于找到了可以依靠的人,但陈蓉并不想真的去依靠,因为她无比热爱自己的工作。她称将来即便怀孕生子,也不愿意暂别荧屏,“我觉得小S那样挺好的,有一天我大着肚子主持那才有意思呢!”她丝毫不为年龄担忧,年龄甚至成为她的优势,让她更加自信:“都说综艺娱乐节目的女主持吃的是青春饭,但是在30岁之后,我对电视事业的思路才开始变得深入,我相信这条路还很长很长。”
我们也相信,她的主持之路还有很长很长;我们更相信,一旦时机成熟,她还会发生另一番蜕变,以一种全新的主持方式与我们见面。 摄/管一明
“有一种爱情叫做无缘,有一种爱护叫做成全。”
“结婚之前要选择你最爱的,结婚以后要努力爱上你所选择的。”
这些“幸福语录”,都是陈蓉主持《幸福魔方》时说过的话,观众自发地为其总结成“语录”。在这个广受关注的节目中,陈蓉超越了以往的自己,她在主持过程中的敏锐捕捉、智慧处理和睿智引导赢得了观众的一致赞赏。
《幸福魔方》节目在继续,“幸福语录”还在继续,陈蓉带给我们的惊喜还在继续。
“我想,我已经改变了自己”
如果问沪上的主持人中,谁是当仁不让的“一姐”?没有任何悬念,答案肯定是陈蓉。十余年来,她主持了包括《舞林大会》、《陈蓉博客》、《加油!东方天使》在内的诸多有影响的电视节目,担当了沪上几乎所有的大型晚会和庆典活动的主持。
早在她2007年获得“金话筒奖”时,就有业内专家表示:“陈蓉逐渐形成了大气、稳健、知性并具亲和的主持风格,这种主持风格还有更大的空间和舞台,一旦时机成熟,她将顺其自然地发生全新蜕变。”毫无疑问,今年1月横空出世的《幸福魔方》就是专家口中所说的时机。《幸福魔方》所讲述的,都是乍听愕然、再听释然的耳熟故事。灯光忽明忽灭,气氛严肃认真,透明的玻璃房内端坐着陈蓉和当事人,每个故事都是在“拷问人性”。这样的节目,主持人的个性、气质、经验、才华、勇气和智慧均受严格的考验。陈蓉经受住了考验,她的大气、知性与智慧,在节目中得到了强化,她的敏锐、沉稳和淡定,构建了一种强大的气场,始终引领着节目往善意的地方走,让人感动而温馨。在《幸福魔方》中,陈蓉形成的是一种“开放式”的主持状态,这是她数年主持经验的积累,是她的气质的全新升华,是独树一帜的“陈氏风格”,陈蓉在这个节目中发生了蜕变。
对比《陈蓉博客》,她的“转型”堪称完美。陈蓉承认,“很多同事都认为我在《幸福魔方》里面发生了变化。老搭档曹可凡老师都说我完全变了一个人。”她自认为“不是善于做规划的人”,并将这种变化归功于节目本身的差异。“《陈蓉博客》的节目个性是光鲜和活跃的,我也难以沉下来。但是,《幸福魔方》的玻璃屋和舞台效果,让我的内心平静,彷佛自己是在世界上最隐秘、最安静的角落,一个信任我的人在向我倾诉他的故事。节目开始的那一刻,我看不到摄像机,那种光影效果也让我看不到任何人,只看得到和我一起呆在玻璃屋内的倾诉者。”沉默了一下,陈蓉感性地总结:“我想,我已经改变了自己。”
“我不是人生指导师,但一定要负责”
尽管驾驭节目游刃有余,但陈蓉还是直呼“压力太大”,因为“这个节目有很多突破,跟以往不一样,我也是在摸索着主持。”《幸福魔方》完全是真人出场,必须一次录制成功,否则,让真人录第二次,节目的内涵、气质和味道就全变了。每一期节目都浓缩了节目团队一个星期乃至更长时间的努力,大家力求每期节目都有“两个圆满”的结局:一是当事人和关联人的圆满结局,二是节目组工作得到观众认可的圆满结局。陈蓉必须在录制时承担起这一切,确保一次成功,她的压力可想而知。陈蓉的压力还来源于《幸福魔方》牵涉到“一个人的价值观”,她坚持的原则是,“在主持中要非常谨慎,尽量不表明自己的态度。”她认为主持人的地位在节目中很特殊,但又不是专家,更不是人生指导师,随意说话会对当事人产生误导。但率真的她也有另一种坚持,“节目中我绝不做老好人,涉及到明显的是非对错判断,我会用委婉的方式提醒当事人,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幸福魔方》中,陈蓉的主持心态有一个“变化曲”:一开始,通过看脚本,有了一个基本判断;正式录制时,听到当事人和关联人的描述,会深刻感觉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理由,最初的判断也会发生变化;听完所有人的陈述,有时甚至会发生立场逆转。但她时刻提醒着自己:作为公众节目,不能随着自己的喜好来做某种界定。她要求自己必须秉承一种“全民价值观”或者“普通百姓的价值观”来引导当事人和关联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在陈蓉眼中,《幸福魔方》当事人的距离看上去很近,但心与心的距离却很遥远,“玻璃棚”强烈地昭示了他们的中间的隔膜。如何拉近心灵的距离,让当事人重新回归幸福之门,是她这个主持人最后的努力和把握。“人性都是向善的,我们要力争有一个和谐的结果,让每一个当事人和关联人有一种久违的幸福感受。”
她在节目中经常有感性的流露。情感类节目中,主持人的哭泣有“节目需要的流泪”和“因真情而流泪”之分,《幸福魔方》中的陈蓉显然属于后者。“生活中,我是个不太爱流泪的人。当我看到一些艺人在节目中流泪,总有‘没必要这么夸张’和‘不至于这样’的感觉。”谈及自己在《幸福魔方》中的泪水,陈蓉略显不好意思:“我在节目中哭得稀里哗啦的,完全是被信任自己的倾诉者的真情给点燃了。”接着,她认真地补充:“也许,我年纪大了,心也软了,容易动感情了吧!”
“别人夸我的节目比说我‘漂亮’更让我兴奋”
“如果一个小孩4岁还不会开口说话,谁还会相信她未来的职业会和说话有关呢?我就是那个孩子。”陈蓉如是说,不过好在“开口”后她逐渐变得伶牙俐齿,并在校园展露才华。像大多数懵懂的少年一样,高考前的陈蓉并没有明确的职业方向,在老师的劝说下,她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那时,我在老师心目中是倪萍式的主持人。”
从小到大,陈蓉都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学业之路走得顺风顺水。大学二年级,《智力大冲浪》到上戏去物色主持人,符合节目风格的陈蓉被节目组一眼相中。就在她认为自己胜券在握之时,由于审片领导觉得她“话太多,不够沉稳”,陈蓉还未开始正式主持就被换掉了。因为后来的女主持与节目风格不太适合,一个月后,她又被叫去试镜,《智力大冲浪》的话筒兜了一圈最终还是回到了她的手中。正是这个节目,让她一炮而红。
很少有人能想到她也曾遭遇坎坷。让她最有挫败感的,不是上面提到的首执导筒的波折,而是进入节目后编导的一句玩笑,“怎么从上戏找来一个纺织女工类型的女孩。”这句话刺痛了一直学习很好、酷爱读书的陈蓉,她从此格外注重自己文化底蕴的培养。她一边工作一边坚持学习,回到母校上戏攻读了研究生,获得了主持艺术研究的硕士文凭。最终,她让知性成为自己公认的标签。
不是每个人都有超越自己的勇气,并能把行动坚持到底,“一姐”之路是用毅力换来的,“一姐”之路更是用勤奋换来的。因为工作,她曾经连续38小时录像未合眼。身兼多档节目的主持工作,陈蓉的工作量一直很大,她非常渴望自己主持的节目能得到肯定,“别人夸我的节目比说我‘漂亮’更让我兴奋。”
2008年,陈蓉低调地举办了婚礼,她的先生曾在国外留学,回沪后从事风险投资行业。在节目录制现场,先生是陈蓉最忠实的粉丝,常常不知疲倦地等待着她收工。对婚后生活,陈蓉保持一贯的低调,但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得到她婚姻生活的幸福、甜蜜与美满。因为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她“幸福语录”的源泉。
终于找到了可以依靠的人,但陈蓉并不想真的去依靠,因为她无比热爱自己的工作。她称将来即便怀孕生子,也不愿意暂别荧屏,“我觉得小S那样挺好的,有一天我大着肚子主持那才有意思呢!”她丝毫不为年龄担忧,年龄甚至成为她的优势,让她更加自信:“都说综艺娱乐节目的女主持吃的是青春饭,但是在30岁之后,我对电视事业的思路才开始变得深入,我相信这条路还很长很长。”
我们也相信,她的主持之路还有很长很长;我们更相信,一旦时机成熟,她还会发生另一番蜕变,以一种全新的主持方式与我们见面。 摄/管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