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留守儿童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他们在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教师在教育留守儿童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心理特点,给予他们更多爱的鼓励和帮助。
[关键词]关爱;留守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0-0003-03
[作者简介]张霞(1987—),女,广东茂名人,本科,广东省茂名市第十五小学教师,小学一级。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家门外出打工,把他们留在了农村家里,他们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少之甚少。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孩子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我所带班级共有学生61人,其中留守儿童有13人,占21%。其中2人成绩优秀,4人成绩中等,7人成绩较差。他们性格内向,胆小怕事、暴躁易怒,不大关心班集体。有个别同学特别调皮捣蛋,无心向学,不服管教。我认为他们的这些表现都是缺少关爱,缺少正确引导造成的。在教育留守儿童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他们的心理特点和特殊性,用爱去感化他们,用爱去引导他们。
一、家校联系,真诚沟通
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关爱和沟通,所以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他们总是自己一个人扛着,默默承受。为此,教师要多与留守儿童的家长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在家表现以及心理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也要引起家长们对孩子心理变化的重视。
班里的小雯同学在父母离异后跟随妈妈生活。妈妈为了生计到深圳打工,她平时跟外公一起生活。她是一个听话、安静、内敛的孩子。有一次,我去巡班,当时数学老师在教大家怎样使用圆规,我发现,小雯的手上没有圆规,她一边看着老师示范一边看着同桌操作,眼神里充满了专注与好奇。课后,我找小雯来谈话,问她为什么没有圆规。刚开始她支支吾吾,看了看办公室周围的老师和同学,后来,我把她拉近我的身边,小声地问她,是不是忘记带圆规了。经过几番追问,她终于说出了实情,原来她妈妈在外面打工很辛苦,钱也不多,为了能让家里省钱,她根本就没告诉外公上课的时候需要用圆规。面对一个如此懂事的小孩,我摸了摸她的头,说:“小雯,你的懂事让老师很感动。生活上的困难是一时的,你要认真读好书,将来有出息了,生活就会好起来,妈妈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当天,我和她妈妈通电话了解了她家的一些情况,父母离异后,小雯变得比同龄人更成熟懂事。外公视力不好,家里的家务都是小雯帮忙做的。小雯妈妈得知她为了给家里省钱而宁愿自己不买学习用具时,哭了,并决定以后多跟小孩说些生活上开心的事情,尽量不让孩子承受过多的生活压力。第二天,我把一副新圆规送给了小雯,并鼓励她努力学习,将来用自己的双手画出属于自己圆满幸福的明天。
二、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学生的权益是指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享有的各种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9月4日通过,2006年12月29日修订)第三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其中,受保护权是指不受歧视、虐待和忽视的权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容不得任何人随意践踏。教师要尊重学生,同时也要保护学生不受其他同学欺负。
小贤是班里成绩稍差的一位留守儿童。由于他口齿不太伶俐,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有一天,他哭着到办公室找我,说坐在他前面的小润打他。我立即找到小润,问清楚事情的缘由。一个星期前,小润故意把小贤的透明胶扔进了垃圾桶,小贤就让他赔,小润不肯赔。于是,小贤就天天叫他赔,小润心里烦了,就辱骂并且动手打了小贤。经过思想教育之后,小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向小贤道歉赔偿。为了防止这类欺负、侮辱同学的事情再次发生,我在班里展开了“团结、互助、尊重”的主题班会。通过班会,我让同学们要懂得每个人都有优点,要学会尊重同学,遇事互相关心,培养同学们关爱别人的意识,以增强班级凝聚力。
留守儿童长期跟父母分离,得不到父母的爱与呵护,心里存在一些消极的情绪,若再受到外界的歧视,势力会引起他们对社会的不满,从而不利于身心发展。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纾解他们的不良情绪,让他们能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成长。
三、宽容理解,爱的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往往是爱之深,责之切。很多教师都以为对学生狠狠地批评教一顿,然后再让其醍醐灌顶,就是尽责,就是教育,就是师爱。但是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教师要顾及部分学生行为孤僻、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的心理特点,一味地责罚,只是“治标不治本”。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孩子只有在宽容的教育环境下,才会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教育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小霖是跟妈妈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他平时脾气比较暴躁,容易冲动,但又爱面子。一天课间,李明告诉我他放在书包里的10元钱不见了,他上午带过来的时候,只有同桌小霖看见过他的钱。我把小霖找来,告诉他李明的钱不见了,小霖马上就急了,一副漠不关己的样子,并大声说:“他不见钱关我什么事,我没有拿过他的钱,我都不知道他有钱。”“但是,他说上午就你一个人见到过他的钱。”“我是见过他的钱,但是又没证据说明是我偷的。”小霖一开始就否认知道同桌带钱的事情,后来又在我的反问中承认知道同桌有钱。我猜想小霖在隐瞒些什么。“那你刚才又说不知道他有钱?”小霖显得有些慌张,“我忘记了,反正不是我偷的。”从他的回答中,我肯定他跟这件事有关,但是我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钱是他拿的。何况以前他是个很讲义气的男孩,从来没偷过东西。除非他自己亲口承认,否则作为一名老师,我不能随便随便冤枉任何一个学生,更不能搜身翻书包。我对他说,“老师想报警让警察来解决,你觉得呢?”小霖不出声了,脸憋得通红,额头直冒汗,手指不由地拨弄着。我接着说:“你家有被小偷偷过吗?”“ 有。”“那你是怎么想的呢?”“我恨死他们了,让警察抓他们走!”“你同桌把钱弄丢了,他心情一定不好,回家可能还要挨爸爸妈妈的批评。这是件小事就不麻烦警察了,我希望我们能帮他找回丢失的钱。你知道是谁拿的吗?又或者知道谁靠近过他的座位吗?”“我不知道。”心理攻关似乎不太顺利。“那你愿意帮他找回他的钱吗?”“我愿意帮他,但我不一定能找到。”我见他似乎有悔改之意,便鼓励他:“你果真是个讲正气的男子汉。如果你找到小偷是谁,请悄悄告诉我,老师希望你能宽容一点,能给这个同学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不要到处声张伤害他的自尊。”小霖有点不好意思,又仿佛放下了心理包袱,舒了一口气说:“老师,谢谢你,你真好,我会尽力而为的。”下午,李明告诉我他在笔盒夹层内找到那10元钱了,但他纳闷为什么上午找了几次都没发现。我笑笑对他说:“可能它跟你捉迷藏了吧。”我知道一定是小霖认识到错误,把钱还回去了。说也奇怪,从那以后,小霖的课堂纪律逐步好转,成绩也在慢慢地进步。
有时候,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学生犯了错误,都会害怕后悔,希望得到理解与宽容。特别是留守儿童,教师要保护好他们脆弱的自尊,用宽容与理解这把金钥匙打开孩子们的心灵之门,用爱的教育给予他们引导。
留守儿童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希望得到父母的疼爱、老师的关爱以及肯定。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 教师应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爱心去浇灌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真真正正地健康成长起来。教师今天用爱托起的太阳,明天定会更夺目更耀眼。
参考文献:
[1]吕绍清.孩子在老家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与心理的双重冲突[J].中国发展观察,2005(9).
[2]刘屹,唐绍洪.对“留守儿童”亲情教育缺失的理性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6(6).
[3]苏莉.论师德建设[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8).
[4]〔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5]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
[关键词]关爱;留守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0-0003-03
[作者简介]张霞(1987—),女,广东茂名人,本科,广东省茂名市第十五小学教师,小学一级。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家门外出打工,把他们留在了农村家里,他们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少之甚少。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孩子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我所带班级共有学生61人,其中留守儿童有13人,占21%。其中2人成绩优秀,4人成绩中等,7人成绩较差。他们性格内向,胆小怕事、暴躁易怒,不大关心班集体。有个别同学特别调皮捣蛋,无心向学,不服管教。我认为他们的这些表现都是缺少关爱,缺少正确引导造成的。在教育留守儿童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他们的心理特点和特殊性,用爱去感化他们,用爱去引导他们。
一、家校联系,真诚沟通
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关爱和沟通,所以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他们总是自己一个人扛着,默默承受。为此,教师要多与留守儿童的家长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在家表现以及心理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也要引起家长们对孩子心理变化的重视。
班里的小雯同学在父母离异后跟随妈妈生活。妈妈为了生计到深圳打工,她平时跟外公一起生活。她是一个听话、安静、内敛的孩子。有一次,我去巡班,当时数学老师在教大家怎样使用圆规,我发现,小雯的手上没有圆规,她一边看着老师示范一边看着同桌操作,眼神里充满了专注与好奇。课后,我找小雯来谈话,问她为什么没有圆规。刚开始她支支吾吾,看了看办公室周围的老师和同学,后来,我把她拉近我的身边,小声地问她,是不是忘记带圆规了。经过几番追问,她终于说出了实情,原来她妈妈在外面打工很辛苦,钱也不多,为了能让家里省钱,她根本就没告诉外公上课的时候需要用圆规。面对一个如此懂事的小孩,我摸了摸她的头,说:“小雯,你的懂事让老师很感动。生活上的困难是一时的,你要认真读好书,将来有出息了,生活就会好起来,妈妈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当天,我和她妈妈通电话了解了她家的一些情况,父母离异后,小雯变得比同龄人更成熟懂事。外公视力不好,家里的家务都是小雯帮忙做的。小雯妈妈得知她为了给家里省钱而宁愿自己不买学习用具时,哭了,并决定以后多跟小孩说些生活上开心的事情,尽量不让孩子承受过多的生活压力。第二天,我把一副新圆规送给了小雯,并鼓励她努力学习,将来用自己的双手画出属于自己圆满幸福的明天。
二、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学生的权益是指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享有的各种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9月4日通过,2006年12月29日修订)第三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其中,受保护权是指不受歧视、虐待和忽视的权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容不得任何人随意践踏。教师要尊重学生,同时也要保护学生不受其他同学欺负。
小贤是班里成绩稍差的一位留守儿童。由于他口齿不太伶俐,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有一天,他哭着到办公室找我,说坐在他前面的小润打他。我立即找到小润,问清楚事情的缘由。一个星期前,小润故意把小贤的透明胶扔进了垃圾桶,小贤就让他赔,小润不肯赔。于是,小贤就天天叫他赔,小润心里烦了,就辱骂并且动手打了小贤。经过思想教育之后,小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向小贤道歉赔偿。为了防止这类欺负、侮辱同学的事情再次发生,我在班里展开了“团结、互助、尊重”的主题班会。通过班会,我让同学们要懂得每个人都有优点,要学会尊重同学,遇事互相关心,培养同学们关爱别人的意识,以增强班级凝聚力。
留守儿童长期跟父母分离,得不到父母的爱与呵护,心里存在一些消极的情绪,若再受到外界的歧视,势力会引起他们对社会的不满,从而不利于身心发展。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纾解他们的不良情绪,让他们能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成长。
三、宽容理解,爱的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往往是爱之深,责之切。很多教师都以为对学生狠狠地批评教一顿,然后再让其醍醐灌顶,就是尽责,就是教育,就是师爱。但是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教师要顾及部分学生行为孤僻、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的心理特点,一味地责罚,只是“治标不治本”。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孩子只有在宽容的教育环境下,才会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教育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小霖是跟妈妈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他平时脾气比较暴躁,容易冲动,但又爱面子。一天课间,李明告诉我他放在书包里的10元钱不见了,他上午带过来的时候,只有同桌小霖看见过他的钱。我把小霖找来,告诉他李明的钱不见了,小霖马上就急了,一副漠不关己的样子,并大声说:“他不见钱关我什么事,我没有拿过他的钱,我都不知道他有钱。”“但是,他说上午就你一个人见到过他的钱。”“我是见过他的钱,但是又没证据说明是我偷的。”小霖一开始就否认知道同桌带钱的事情,后来又在我的反问中承认知道同桌有钱。我猜想小霖在隐瞒些什么。“那你刚才又说不知道他有钱?”小霖显得有些慌张,“我忘记了,反正不是我偷的。”从他的回答中,我肯定他跟这件事有关,但是我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钱是他拿的。何况以前他是个很讲义气的男孩,从来没偷过东西。除非他自己亲口承认,否则作为一名老师,我不能随便随便冤枉任何一个学生,更不能搜身翻书包。我对他说,“老师想报警让警察来解决,你觉得呢?”小霖不出声了,脸憋得通红,额头直冒汗,手指不由地拨弄着。我接着说:“你家有被小偷偷过吗?”“ 有。”“那你是怎么想的呢?”“我恨死他们了,让警察抓他们走!”“你同桌把钱弄丢了,他心情一定不好,回家可能还要挨爸爸妈妈的批评。这是件小事就不麻烦警察了,我希望我们能帮他找回丢失的钱。你知道是谁拿的吗?又或者知道谁靠近过他的座位吗?”“我不知道。”心理攻关似乎不太顺利。“那你愿意帮他找回他的钱吗?”“我愿意帮他,但我不一定能找到。”我见他似乎有悔改之意,便鼓励他:“你果真是个讲正气的男子汉。如果你找到小偷是谁,请悄悄告诉我,老师希望你能宽容一点,能给这个同学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不要到处声张伤害他的自尊。”小霖有点不好意思,又仿佛放下了心理包袱,舒了一口气说:“老师,谢谢你,你真好,我会尽力而为的。”下午,李明告诉我他在笔盒夹层内找到那10元钱了,但他纳闷为什么上午找了几次都没发现。我笑笑对他说:“可能它跟你捉迷藏了吧。”我知道一定是小霖认识到错误,把钱还回去了。说也奇怪,从那以后,小霖的课堂纪律逐步好转,成绩也在慢慢地进步。
有时候,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学生犯了错误,都会害怕后悔,希望得到理解与宽容。特别是留守儿童,教师要保护好他们脆弱的自尊,用宽容与理解这把金钥匙打开孩子们的心灵之门,用爱的教育给予他们引导。
留守儿童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希望得到父母的疼爱、老师的关爱以及肯定。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 教师应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爱心去浇灌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真真正正地健康成长起来。教师今天用爱托起的太阳,明天定会更夺目更耀眼。
参考文献:
[1]吕绍清.孩子在老家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与心理的双重冲突[J].中国发展观察,2005(9).
[2]刘屹,唐绍洪.对“留守儿童”亲情教育缺失的理性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6(6).
[3]苏莉.论师德建设[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8).
[4]〔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5]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