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书院育人是以导师工作机制为核心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在高等教育改革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地位。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并提出了书院模式下完善导师工作机制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有效提高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质量水平。
【关键词】 书院;育人模式;导师;工作机制;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4.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5-00-01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书院育人模式开始被频繁地应用于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受到了学生工作者们的广泛重视,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导师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学生们的个人成长与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意义。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应与时俱进,积极引入先进的书院育人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现有的导师工作机制,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管理质量,促进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培养目标有所偏失
我国《高等教育法》中曾明确指出:高校应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核心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强调社会、家庭、个人等价值观的体现。然而,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多数高校仍然是以就业为导向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这就导致学生们在选择专业时往往容易跟风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形成急功近利的心理,从而偏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不利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方法具有局限性
人才培养是一个互动性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一般而言,教师与学生之间较为正式的互动活动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体现的,这也是目前高校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然而,高等教育的内容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们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当包括培养其健全人格、批判性思维、职业观、自我意识等多方面综合素养的形成。就现阶段我国高校的育人现状来看,人才培养手段较为单一,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师生间非正式的互动机会很少,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最终的人才培养效果。因此,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教育工作者们有必要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创新当前的人才培养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互动活动,充分激发学生们的个人潜能。
二、书院育人模式下导师工作机制的创新策略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创新育人理念
书院育人模式下,导师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应始终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为学生们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导师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实现由教学管理者向服务者角色的转变,给予学生们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并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高校导师还应加大对优秀学生人才的选拔力度,增强他们在书院育人模式下的主人翁意识,使其主动参与到书院教学管理工作中,从而形成一种全员参与的教书育人模式。此外,导师还应充分发挥书院的“第二课堂”作用,建设集学习、休闲、健身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校园文化社区,旨在让大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中不断地成长、学习,促进其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完善导师队伍的建设工作
导师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主要实施者,书院育人模式下对导师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应加快建立一种高质量的导师人才队伍,一方面,要积极引入新的导师资源,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注入新的动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现有导师人才队伍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教育心理学、法学、管理学等专项培训课程,以此提高他们的综合教学管理能力,为学生们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与此同时,高校还应注重提高学生导师的工作地位和待遇水平,赋予其足够的决策权力,增强他们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此外,书院育人模式还拉近了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导师们更加深入了解学生们真实的心理状态,及时消除他们内心的困惑,确保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创新导师育人的内容和方法
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导师大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习惯于在课堂上向学生们讲解课本上大段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枯燥难懂,很难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导致最终的人才培养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为此,在书院育人模式下,导师应紧密结合学生们容易被新奇事物吸引的特殊心理,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工作方法,融入社会热点、时政新闻等新鲜元素,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设问以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思考能力,从而有效地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优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高校导师可以借助微信、QQ、微博等现代化信息工具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既方便了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显著提升了自身的工作效率,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人才培养动态,掌握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学生们提供更为优质的管理服务。
(四)整合校内外导师资源,创新育人渠道
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现有的导师人才资源较为匮乏,除了要加大对外招选的力度,还应充分整合校内外的优质校友资源,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例如,学校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杰出校友来学校开展宣传讲座活动,向学生们介绍其个人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成功路径,激发学生们模仿学习的积极性;又或者,高校与高校之间可以建立书院联盟,实行导师资源共享机制,为学生们打造一个多元化的知识经验交流平台。此外,高校还可以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聘请一些优秀的技术员工担任学生导师一职,主要负责学生们的实践指导工作,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而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应当以促进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书院育人模式作为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一项有益探索,不仅仅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更多的体现了在当今高校普遍重视科研成果的大环境下对教育良知的追求。因此,高校应基于书院育人模式不断创新当前的导师工作机制,使学生工作者们树立正确的教学管理观念,同时还应完善导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充分挖掘校内外导师资源,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全面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会金.书院制人才培养:逻辑架构与系统创新——以南京审计学院为例[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5(06).
[2]陳仁仁.传统书院教育理念与我国现代大学教育改革[J].唐都学刊.2016(05).
[3]孔文迪;李想;王家华.书院模式下多层次导师工作机制设计与实践[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5).
【关键词】 书院;育人模式;导师;工作机制;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4.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5-00-01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书院育人模式开始被频繁地应用于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受到了学生工作者们的广泛重视,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导师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学生们的个人成长与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意义。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应与时俱进,积极引入先进的书院育人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现有的导师工作机制,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管理质量,促进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培养目标有所偏失
我国《高等教育法》中曾明确指出:高校应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核心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强调社会、家庭、个人等价值观的体现。然而,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多数高校仍然是以就业为导向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这就导致学生们在选择专业时往往容易跟风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形成急功近利的心理,从而偏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不利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方法具有局限性
人才培养是一个互动性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一般而言,教师与学生之间较为正式的互动活动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体现的,这也是目前高校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然而,高等教育的内容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们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当包括培养其健全人格、批判性思维、职业观、自我意识等多方面综合素养的形成。就现阶段我国高校的育人现状来看,人才培养手段较为单一,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师生间非正式的互动机会很少,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最终的人才培养效果。因此,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教育工作者们有必要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创新当前的人才培养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互动活动,充分激发学生们的个人潜能。
二、书院育人模式下导师工作机制的创新策略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创新育人理念
书院育人模式下,导师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应始终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为学生们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导师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实现由教学管理者向服务者角色的转变,给予学生们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并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高校导师还应加大对优秀学生人才的选拔力度,增强他们在书院育人模式下的主人翁意识,使其主动参与到书院教学管理工作中,从而形成一种全员参与的教书育人模式。此外,导师还应充分发挥书院的“第二课堂”作用,建设集学习、休闲、健身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校园文化社区,旨在让大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中不断地成长、学习,促进其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完善导师队伍的建设工作
导师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主要实施者,书院育人模式下对导师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应加快建立一种高质量的导师人才队伍,一方面,要积极引入新的导师资源,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注入新的动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现有导师人才队伍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教育心理学、法学、管理学等专项培训课程,以此提高他们的综合教学管理能力,为学生们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与此同时,高校还应注重提高学生导师的工作地位和待遇水平,赋予其足够的决策权力,增强他们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此外,书院育人模式还拉近了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导师们更加深入了解学生们真实的心理状态,及时消除他们内心的困惑,确保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创新导师育人的内容和方法
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导师大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习惯于在课堂上向学生们讲解课本上大段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枯燥难懂,很难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导致最终的人才培养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为此,在书院育人模式下,导师应紧密结合学生们容易被新奇事物吸引的特殊心理,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工作方法,融入社会热点、时政新闻等新鲜元素,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设问以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思考能力,从而有效地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优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高校导师可以借助微信、QQ、微博等现代化信息工具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既方便了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显著提升了自身的工作效率,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人才培养动态,掌握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学生们提供更为优质的管理服务。
(四)整合校内外导师资源,创新育人渠道
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现有的导师人才资源较为匮乏,除了要加大对外招选的力度,还应充分整合校内外的优质校友资源,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例如,学校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杰出校友来学校开展宣传讲座活动,向学生们介绍其个人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成功路径,激发学生们模仿学习的积极性;又或者,高校与高校之间可以建立书院联盟,实行导师资源共享机制,为学生们打造一个多元化的知识经验交流平台。此外,高校还可以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聘请一些优秀的技术员工担任学生导师一职,主要负责学生们的实践指导工作,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而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应当以促进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书院育人模式作为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一项有益探索,不仅仅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更多的体现了在当今高校普遍重视科研成果的大环境下对教育良知的追求。因此,高校应基于书院育人模式不断创新当前的导师工作机制,使学生工作者们树立正确的教学管理观念,同时还应完善导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充分挖掘校内外导师资源,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全面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会金.书院制人才培养:逻辑架构与系统创新——以南京审计学院为例[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5(06).
[2]陳仁仁.传统书院教育理念与我国现代大学教育改革[J].唐都学刊.2016(05).
[3]孔文迪;李想;王家华.书院模式下多层次导师工作机制设计与实践[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