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岁那年的秋天,我们院里来了一位当官的,我奉命献唱。记得那天,我唱的是琵琶行。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支歌。我唱着琵琶行,便仿佛是在唱着自己的前世今生,亦或许还在唱着轮回生命里自己的来世。
我看到他的一张干净但是瘦削的脸。他的眼睛。他的鼻子。他的隐约的胡茬。才三十五六岁的男子,却这样的神情黯然,但是让我感觉温暖。
后来,我看到他的眼泪。看到清亮的泪水滴落到他青色的官袍之上。
眼泪是生命里我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七岁那年被卖。从那时起我便习惯了哭泣。一个人躺在床上,泪水悄然划过脸庞,滴落到小小荷叶边菊花枕上;一个人凭栏远望,不觉泪水流了满脸;一个人焚香礼佛,泪水便坠落在那深深一拜中。
五年的卖唱生涯中,眼泪带给我的安慰难以言喻。它让我相信自己是泪做的骨肉。但是我从未见过一个男子的泪水,一个三十五六岁的男子。他是第一个听我弹唱而落泪的人。在这之前,我给太多的人唱过琵琶行,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极不耐烦地摆手让我换唱另一首。他们的说法是,我们是来寻欢作乐的,要你唱这悲悲切切的作甚!
他走后,我从姐妹们口中得知,他就是我们杭州的通判。
不久,我便被人作为礼物送给了他。
他再次见到我的时候,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又见面了。
我说,是。
他又说,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
我说,记得。那次你听我唱琵琶行,后来你落下泪来。
他笑了,我若不提起,你或许永远不会知道,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杭州万顷寺。
那年五月,我和院中姐妹相约结伴去赏玩万顷寺的石榴花。万顷寺的复瓣大红石榴花,是杭州城最出名的。记得那天我特意挑了一袭石榴红裙来穿。和姐妹们手执纨扇四处游赏。后来,她们玩得累了,便寻了一处水榭亭台啜茗休憩。而我却独自搬来一张竹椅,放到一株开得最艳的石榴树下,半躺着坐上去。日光和煦。触目是泼眼的大红石榴花。成群的蜜蜂。隐约的蝉鸣。不远处亭台内姐妹们低低的笑语。初夏的风,拥带记忆中家乡田野油菜花的清香,柔柔拂过我的脸庞。我只觉遍体温软舒适,内心清明安然,于是脱去绣鞋,蜷足仰面躺了上去。
他说,我就在那时进入寺内。看到你安然躺在青青竹椅之上。一袭大红石榴裙。有微微的风吹起你的衣袖,仿佛是三三两两欲飞又栖的蝴蝶。你一只手轻落胸前,一只手半垂空中。洁白的团扇被遗落在草丛,也仿佛是一只栖息草间的蝶。
他说,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你。是在你的睡梦之中。我不知道你是谁,来自何处,更不知道你的姓和名,但是我却认定你是从天宫降落人间的小小仙子。你有洁净内心与龌龊人世相对;你有天真烂漫与阴暗人心相衬;你有单纯美丽与西湖美景相映。而我那时,对人世已有厌倦,对人心已有戒备。你却以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世间不尽是吕惠卿、章惇之流。你让我相信,我的自请外任至杭州,是再正确不过的选择。这里不但有美丽风景,更有我所欢喜的人和事。
他又问,你是不是特别喜欢石榴花?
我说是。又说,它有柔嫩枝叶,细碎而不张扬,花开艳红欲滴,却又重重锁皱,欲开不开,似有万语千言,欲传难传。
他微笑道,你这话让我想起填过的一首词。便念道: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他又说道,初到杭州的时候,我终究心绪不佳。因此一有空闲,便去随喜杭州城大大小小的寺庙。我因此记住了法惠寺纵横的吴山,又因之忆起了家乡的峨眉山。夜宿双竹寺,静听夜风起时窗外萧萧的竹鸣,不觉从心底生出悲凉。而万顷寺的火红石榴花,把你带到我的身边,我认为是上苍给予我的最厚重赐予。
我说,闲下来的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亦只有古寺。我亦没有想到上苍会赐予我与你的这段缘分。而我终究和你不同,你让每座古寺都活在了自己的诗里,而我让它们永远活在了生命的记忆里。在我看来,每座寺庙都是一首精美寒山诗,值得我们为之反复吟咏品味,再无需落笔入文,画蛇添足。
这个和我心有灵犀的男子,我陪着他在杭州一起度过艰难的熙宁五年和熙宁六年。那两年杭州多雨。西湖水面常是平了又平,而抬头看天,云脚却又是低了又低。他常是和农人一样,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卷起裤管,扛上农具,就去没日没夜的筑堤守坝。那些日子,连睡觉吃饭也是奢侈。百姓的日子自然更是艰难。庄稼常是颗粒无收。而王荆公的青苗法对他们无疑更是雪上加霜。为赈济灾民,他又开始长时间奔波借贷于三吴之地。
他后来说,我受尽了地方官员的白眼冷遇,吃过了太多的闭门羹。一路颠沛流离,栉风沐雨。坐过了难以计数的车辆船只。躺倒在随意路过的一家肮脏破旧寒冷的小客栈。我走在这路途中,亦有时觉得似会随时死在这路途中。且无人知晓。但我承受这一切艰难困苦,却无半点改悔。我付出这一切,亦无半点私心。只是一心为着百姓,希望他们能稍许吃得饱穿得暖,便是我最大的满足。
他感叹说,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杭州在我的治理下,能夠人人安居乐业,那该多好。可这还要多久?或许要很长很长时间,但我愿意为此长久等待并不断努力,即使到那时我已两鬓苍苍。如果到那时你仍陪在我的身边,朝云,我要和你一起在西子湖畔餐露啜霞,细数晨昏,结庐清修,不问世事。
然而他的梦想终究只能是梦想。
正如他自己的担忧,但是不知道朝廷又会让我在杭州待多久。
他的担忧不幸很快就变成了事实。熙宁七年十一月,他被改知密州。
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神色平静的说道,我早料到会有这一天。那天送述古去南都的时候我便知道。
陈述古曾在神宗面前举荐过他。亦和他一样反对王荆公的新法。尤其痛斥青苗法,说简直是赤裸裸渔利于百姓。真该把吕惠卿、章惇之流逐斥流放,以谢天下。不久,他即被贬陈州。熙宁五年八月,改知杭州。在杭州,他们诗文唱和,常是彻夜清谈。他们是彼此的知音,相见不晚,老天爷又安排他们再次重逢。他们还未来得及向上苍表达感激之情时,熙宁七年的初秋,陈述古却又被改知南都。他去送别述古。他陪着他出了杭州城,又往东北方向走,不觉到了仁和县。出了县城,又送至临平镇。后来他们在临平山的古塔旁作别。他登上古塔的最高层,看着他坐上沿大运河北上的船,看着他的船一点一点远去,渐渐变成远方一个隐约的黑点,最后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 他说,那一刻我愿意化作临平山上的古塔,看着他渐行渐远,然后日日夜夜在临平山等待,等待他的再度归来,但我知道,他再不会归来。即使自己真化作古塔。
他说,那一刻我凛然想到,原来自己和述古都不过是被别人捏在手心里的小小棋子。
他的第一个妻子死于治平二年。是那年的五月十二日。他说。我永远记得那一天,至死不忘。她嫁給他时才十六岁,他们共同生活了十一个年头,她死时年仅廿七,那时他们在汴京。每年她的忌日和清明,他一定去祭拜她;不论身在何方。他去的时候,必要带上一车青松,亲生植在她的墓畔。他说,每一棵青松都代表我对她的一份思念,我希望我对她的思念能永远围绕在她的身旁。四季常青。他们说我已栽下三万棵青松,但我不会去细数自己到底栽了多少棵,我不认为自己对她的思念是区区三万棵青松就可以栽尽的。
在密州,熙宁八年正月的一个清晨,他醒来和我说,我昨夜梦见了她。我不认为自己经常思念她,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昨夜我又梦见她。
我说,因为她从来就在你的心里,不需要想起,不需要思念。
他叹道,她去世已近十年,但昨夜我在梦里见到的依然是她二十七岁的如花容颜。我们依偎在南窗。我手执桃木梳,仍像生前一样为她梳理长长青丝发。现在我想,即使自己真能再度与她相见,她恐怕早已认不出我的容颜。多年的谪迁生活,我已是一天老比一天。如今我看到镜中的自己,已是风尘满面,两鬓如霜,却还要继续承受人世的风吹雨打。而她在故乡的青山,在每一个月明之夜,会不会仍倚在青松之下,等待我的归来?或许,她已倚遍我为她手植的每一株青松,而我却仍漂泊他乡,不知归期是何年。
这个我终生未谋一面二十七岁便香消玉殒的女子,她叫王弗。生前得到他全部的爱情,死后仍继续享受他爱情滋润的幸福女子;她让我相信,死亡让美丽得以永恒,它带给我们完全的解脱。它不是痛苦。
熙宁八年底,他让人动工在密州北城修葺旧台,取名超然台。是子由给取的名,甚合我意。他说。我希望自己能够超然物外,哀乐不入于心。台成之后,他为之撰文纪念。
而我却知道,他又何尝真能超然?
自离杭之后,来到密州,不觉又是两年。而密州,又怎能和杭州相比?这里,没有山川美景可以寓目;没有亭台楼榭可供凭吊;没有清水画船可资游乐;没有山肴野蔌可堪适口。有的不过是寻常桑麻枸杞菊花,却又连年歉收,盗贼遍野。
但是他说,既然来到了这里,我就要下定决心,付出全部心力把它治理好。
我知道他终究心有罣碍。他又何尝超然?
然而------
熙宁十年初,他又被改知彭城。
在去彭城的途中,他与分别长达七年的弟弟子由重逢。他于熙宁九年中秋在超然台所作中秋怀弟词,子由早已读到。这次子由是特意陪他共赴彭城,并打算和他一起在彭城过一个中秋。这在他悲伤的心湖上荡起了几丝快乐的涟漪。
在彭城,他们仿佛又回到记忆中的四川老家。每逢落雨之夜,他们便联床剪烛,谈诗论词,疑文相析。白日里,他们泛舟汴河,寻访古寺,攀话山僧。
不知不觉,一百多天就这样梦一般过去。一年一度的中秋展眼又至。而子由亦已决定在中秋之后赴任南都。
中秋之夜,彭城山下,他们再度泛舟汴河,品茗赏月。
相伴清清汴河水,他凄然说道,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子由,我们这次分别,下次相聚不知又在何日。
子由手搭船舷,长久凝望岸边明灭的灯火,幽幽说道,哥哥,你是否经常想起我们一同在峨眉老家读书的岁月?我觉得那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一段黄金岁月。其后,我们一同在嘉佑年间得中进士。那时,我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我记得之后你写了一篇上梅直讲书,而我也写了一篇上枢密韩太尉书。那时的我们都以为人生的前路似有无数的黄金在等着我们去俯身捡拾。功名唾手可得。仿佛一张口便可吞没宇宙;一挥手便可使四方易位。现在想来,那时的我们,是多么幼稚可笑。如今,我们不觉都是四十的人了。所谓的功名,带给我们的不过是两鬓苍苍,垂老待命。到头来,我们亦只是收获对人生的失望和厌倦。即使真的功成名就,我亦看不出它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多大的快乐。而况迎接你的,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贬谪,是兄弟生离夫妻死别知音天涯。如果你愿意,我要和你一起远离官场是非污浊谄谀轻轧,人世翻云覆雨尔虞我诈,终老山林。让岁月之河为我们再度西流到四川。
他强笑道,悲欢离合,荣辱得失,人生在世,任谁也逃躲不过。子由,我更希望看到一个乐观的你。你难道忘了李青莲的那两句诗了吗?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我常用它来自勉,现在我把它送给你,让我们共勉。我不相信自己会被一直贬谪下去,而我更企盼你对人生和仕途比我有更多的信心和希望。
子由叹道,哥哥,你终是个痴人,你岂不知----说了一半,忽又缄口不语。他知道自己劝不转他,说再多亦是枉然。
第二日,子由便离开了彭城。
子由走后不久,彭城便下起了连绵的秋雨。很快,黄河之水泛滥成灾。他带领彭城军民开始没日没夜筑堤守坝。恍惚间我觉得自己又回到杭州。我看到他一如当年,又卷起裤管,扛上农具,早出晚归。才四十几岁的人,我却看到他干瘦的胳膊和双腿,看到他的小腿肚,到处青筋毕露,不觉心酸泪落。而我知道自己和子由一样,亦是劝止不了他。因为在他的心中,哪怕只为官一日,百姓都永远占据最重的分量。百姓的痛苦便是他最大的痛苦;百姓的安居乐业便是他最大的幸福。他愿意为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即使明知自己最终的所得不过是两手空空终老江湖。我看到站在我面前的这个我所深爱的男子,他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卑微的官员,却有着最博大的心胸。他终究不是寻常的世间男子。而我所能做的,亦只是尽最大心力照顾好他的饮食起居。在他出门时为他披上一件厚实的棉衣;在他晚归时,为他送上一碗熬好的姜汤。那年在彭城,我为他熬了不知多少碗姜汤。后来,我便习惯并依赖上生姜辛辣的香味。 第二年春,抗洪筑堤工作完满结束。他内心欢喜,便叫人建了一座黄楼,以示纪念。黄楼落成之日,他和当地三十多位文人登上新楼,仿古人故事,饮酒赋诗,其乐融融。
宴会结束后,他却心存伤感。想起在密州修葺的超然台,不知是否仍有人登临;或许早又是狐兔出没荒草离离了吧。他说,今日我又建了这黄楼,不知何日我又将和它作别;多久它又变成一处废墟;多年后是否仍有人登临,而因此想到今日的我?
对于世间情缘,他和我一样,如此贪念不舍。建一座楼,要它万年不倒;拥一段情,要它天荒地老;爱一个人,要他世世生生。而明知缘分尽时,一切不过是虚妄一场。就好比是指缝间的水,我们最终什么都留不住。
他说,所以在每次宴会结束时,我总是习惯把最后一杯酒只喝一半,这样,我便可以安慰自己,人还未走,茶还未凉,歌还未终,酒还未尽,席还未散。
他内心的忧伤之墨还未尽情泼洒成一朵又一朵墨色牡丹时,彭城却又开始了如火如荼的春旱。他一面带领指挥军民抗旱插秧,一面又抽出空来,和当地百姓一起到石潭祈雨。
不知是否真是他的诚心感动了上苍,不久后的初夏,彭城便下起了连绵的大雨。百姓欢欣鼓舞。他亦如孩子一般不停用手去接檐下的雨,满眼是笑。
我陪着他去石潭谢雨。石潭位于彭城东面二十里处的石潭村。那天他异常高兴。忽又突发奇想让我和他都扮成农妇农夫的模样。我们步行。然而途中到底有人认出了我们。许多的村姑,打扮的花枝招展,三三两两伫立在村落畔篱笆旁,新奇地看着我们,小声嘀咕,低低浅笑。她们都一律拖曳油光水滑的长辫,面容素净良善。一路都有成片的野枣树相伴。农人们用它们作地畔栅栏,秋来又可摘吃鲜枣,一举两得。那时正是麦秋时节,枣花盛开,一阵风过,我们的身上便落满金黄小花,细碎如金屑,有淡淡清香。我只觉它们异常美丽,久久不忍拂去。
石潭谢雨之后,我开始加倍喜欢上彭城。
而况这里还有燕子楼。我开始更频繁出入燕子楼。有一次,便和他夜宿燕子楼。我希望能在梦里和这位薄命而多情的女子相逢,却一夜无梦。清晨醒来,不觉怅然。他却道,我昨夜梦见了盼盼。但见她一袭白衣,双泪荧荧,欲语不语。我不知道自张愔死后,盼盼这个孤苦无依的女子,是如何独自在燕子楼中熬过这漫漫十年。每天清晨醒来,独眠人起合欢床,是如何愁对这一个又一个如年夜。不知她是否亦如你一般,夜夜诵经,佛号相伴。
我说,但是我还有一个你。她却只能寂寞的生,寂寞的死。
他说,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盼盼为情而死,犹如一梦;你我因情而生,又何尝不是一梦?古今如梦,谁人又曾梦觉?
燕子楼中,他悲盼盼,悲自己,悲众生,却不知再度被贬谪的命运和更悲惨的遭遇已悄然来到他的身边。
元丰二年三月,他又被徙知湖州。
在去湖州的路上,途经高邮。那是少游的家乡。少游闻讯,与参寥子结伴而至,伴我们同去湖州。这是我们第二次与少游相见。第一次是在彭城。元丰元年的四月,他专程來拜访他。后来便成为著名的苏门四学士之一。而我们和参寥相识已久。在杭州的时候,便曾特意到普宁寺拜访他。我记得那是一个秋日的黄昏。我们到达普宁寺时,一轮红日正停驻在参寥子的禅房之上,仿佛一个硕大的红灯笼。而参寥子其时正立在山门前,身着宽大僧袍,欢迎我们的到来。那日,我们在普宁寺一直叨扰至月上东山。此后便常到普宁寺来。我因此记住了他雪洞一般的禅房。房前垂落的清凉柔软的芦苇门帘。禅房四周青翠欲滴的竹林。檐瓦之间生长的闲花野草,夜风起时,便簌簌轻响;秋雨落时,又坠落细碎零星的洁白花瓣。无人来访时,参寥子便一人独坐南窗,静静抄写楞严经。不知不觉,一天就这样过去。他的生活,洁净优雅的让我欣羡。
一路上,少游、参寥伴我们畅游无锡,遍览惠山。我知道他们做这一切,都只是为着他。那年四月,我们到达金山寺。见到了宝觉禅师,他至为高兴。我知道他与宝觉禅师早已是至交。那年他自汴至杭,便曾夜宿金山寺,与宝觉禅师彻夜清谈不倦。分别后,他们又鱼来雁往,从未间断。这次重逢,欣喜之情自不待言。我们到达金山寺,是四月十二日。那天起很大的风,江面巨浪连天涌来。第二日又下起绵绵春雨。我们在金山寺一耽搁便是数日。那几日他兴致很好。白日里穿着青色雨鞋,伴着少游参寥,到处寻访新奇美景;夜来便高烧明烛,和宝觉禅师话佛论禅,常常一谈便是大半宿。
然而到底要去湖州。到达湖州之后,少游参寥又伴他同登卞山、畅游太湖、泛舟霅溪,作数日游。端午过后,少游才去了会稽探望他的祖父,参寥仍是回了杭州。
他自是恋恋不舍。写诗说,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那是怎样一段快乐难忘的日子啊。不知何日,才能再次重复。
这年七月,朝中御史李定等人东拼西凑了他的一些诗文,断章取义地说这些文字都是意在讥刺新法。龙颜大怒。很快他即被捕入狱。他已远离朝廷多年,并且被一贬再贬,却仍有人记得他,仍有人要算计他,要把他打到万劫不复的地步才拍手称快。他说,人世何处不深山?我已沦落至此,却仍逃躲不过。原来人心的卑暗阴毒是一个永远看不到底的深渊。
我自杭州跟定他之后,便曾多次设想过和他在一起会遇到的种种不幸,却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成为阶下囚,而我要为他送饭到牢中。
但我平静地接受这一切。在我看来,人生天地之间,亦不过是一牢狱,只不过世人觉不出罢了;而他的一次次被贬谪,又何尝不是身处囹圄?只是他亦觉不出;而现在他是真的陷入这实实在在的牢狱之中了。
监狱是个好地方。他说。它让人的心灵得以净化,不再被物欲所左右。它让我慢慢学会了思考;人到底该怎样活着。现在我开始时常想起子由在彭城中秋之夜和我说过的话来,我后悔没有听他的。如果可能,我不希望他来湖州看我,我觉得愧对于他。我们不过都是世间迷路的羔羊,等待我们的命运是被人算计和任人宰割。子由提醒了我,而我却不愿醒来。现在我看到横在自己面前的,哪一条都不是路,只有回头才是路。我看到自己的似水流年,被虚掷在一次又一次漫长的贬谪中,而我却一直在等待,可是人生却是这样一场无望的毫无结果的等待。我所谓的等待,是多么的荒唐、滑稽和没有意义。如果不久即可出狱的话,朝云,我要和你买田归隐。 他自这年八月十八日入狱,直到十二月二十八日才被放出。
他入狱后不久,少游便从会稽匆匆坐船前来探望。狱中相见,都不觉双泪长流。四月游金山寺,少游在诗里说,
珍重故人敦贤契,自怜身世两渺茫。
他说这两句诗是他目下心境的最好写照。
他又说,湖州的霅溪,今年五月,我们曾一同去游赏过的。那里有千顷荷花、满目蓼叶,美不胜收。现在我身陷牢狱,又早是清秋时节,霜风凄紧,恐怕霅溪之上,早又是荷花蓼叶不胜秋了吧?你若有空,代我再去看看。霅溪的东南面,还有一个白蘋洲,唐人词里说,肠断白蘋洲,我现在可真是肠断白蘋洲了。
说罢,他又自嘲地笑了。
少游却笑不出,不禁怆然吟道,
旧事欲寻无处问,雨荷风蓼不胜秋。
他却道,绕郭荷花一千顷。这里还有荷花,真好。虽然我如今身陷囹圄,但一想到它们,便觉有无限欣慰。
少游自来到湖州之后,便一直赁居此地。不久,参寥也来了。一直等到他出狱之日。他们都是厚情重义之人,是他采撷到的世间情缘里盛开的洁白花朵。
出狱后他即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那一年是元丰三年正月。朝廷连让他喘口气的机会都不给。二月,他即以带罪之身来到黄州。所任官职不过是个闲官,不得签书公判,有名无实;且个人行动受到当时黄州郡守徐君猷的监视。
起初我们寓居定慧寺。是个荒僻古寺。寺周围杂乱地长满荒草丛竹。从远处看,只见丛竹不见寺。山门前是一方看不出形状的池塘,水浅而浊,水草芦苇丛生。有附近农户的鹅鸭日日觅食水中,终日闹闹嘈嘈,秽物遍地。
他苦笑道,这里怎能和我们的彭城相比。那里,雨后池塘莎草,细软平滑,油绿水灵,赤足踏于其上,仿佛置身云端;那里,春日触目是和煦暖阳,空气中弥漫着艾蒿的特殊香气;那里,春蚕上架之日,家家煮茧,满城飘香。
然而他到底会苦中作乐。
每至黄昏时分,水中鹅鸭便结伴悠然游至岸边,拍翅鸣叫着回到各自家中。这时候,小小池塘才显露出一天少有的宁静和尊严。有晚来的风轻轻拂过满塘的青青芦苇,燕翅一般舒缓柔和;有白色归鸟停栖在芦苇枝头,作短暂的休憩;有三三两两的鸿雁结伴飞至水边苇丛,自在觅食嬉戏。这时候,他便欢喜携一卷唐诗,在池塘边漫步吟哦。晚来的鸟儿在他身边起起落落。
有月亮的夜晚他更欢喜来这里。他说,白日里看来不过是寻常的山水草木,夜来经月光一浸染,便另有了一番风姿。细看这月下的满池水草,恍惚觉得这里也是一处美丽的月下小景。
而我知道他终究不喜一直居住于此。
不久,我们便迁居临皋亭。
临皋亭位于黄州赤壁附近,下临长江。这是他迁居此地的主要原因。他说,你知道吗?长江之水有一半来自我们家乡的峨眉山。我饮着这长江之水,便仿佛是见到了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看到了峨眉山巍峨洁白的峰顶,又仿佛闻到了家乡遍山野花和泥土的芬芳。投身而入家乡温暖的怀抱,日日相融,夜夜沉醉。
而我却想到,五月又快到了,不知王弗姐姐的芳魂是否亦化作了一只白色蝴蝶,和我们共饮这长江之水;又不知这长江之水里有多少滴是她在无数个月明之夜的清泪泣凝而成。
那日,他有事去了岐亭镇。第二日回来便惊奇地告诉我,他邂逅了十九年未谋一面的昔日好友陈季常。他并且已在此地做了隐士。
陈季常是嘉佑年间凤翔知府陈希亮之子,那时的陈季常最爱学剑饮酒。他时任凤翔府判官。相同的喜好让他们很快成为至交。平日里在一起最爱谈论用兵之道。都是血气方刚的青年,梦想的是有朝一日力挽雕弓,射杀天狼。不久,陈希亮谪迁异地,他随父前往。他们至此便断了音讯。没有想到,在近二十年的离别之后,他们竟会在此地以这样一种身份再次相见。
他应邀拜访陈季常的家。数间小小草房子,素净而整洁。他见到他的妻儿,都身着粗布葛衣,素面朝天;却又气定神闲,淡如野鹤。黄昏时起了微微的风,接着便落起细细春雨。他又应邀留宿一宿。陈季常的妻子便同他的小儿子撑伞持剪到后园寻菜。很快,他们便摘来了嫩紫的香椿,剪来了水绿的韭菜。都带着湿漉漉夜雨的清新气息。
晚餐素朴而可口。他们饮了酒,都微微有些醉。他耳听窗外细密的雨声,不觉内心惘然。恍惚不知今世何世,自己身处何地,又是何人。他细细嗅闻这草房子如此干爽舒适素朴温暖的味道,如是淡泊静好绵长的山中岁月,不禁落下泪来。
自然又谈起别后景况。陈季常告诉他,自己的父亲当年亦是宦海浮沉数十载,一如今日的他,曾屡遭谪迁;一直生活在对未来的渺茫希望中,每次收获的却都是失望,最后病逝于谪迁的异地。有了父亲的前车之鉴,他早就无意于仕途。安葬好父亲之后,他变卖田产,留下一些钱物足够支撑他们一家粗茶淡饭的耕读生活,余下的全部散给族中生活艰难之户,然后隐姓埋名隐居于此。但是我没想到会在此地与你重逢。他说。我有近二十年不与任何从前的相识见面。
数日后,陈季常便来到黄州看他。和陈季常一同来的,还有一位白发老者。后来我们知道,这位老者早年曾在此地为官,后来便辞官归隐于此。当地的人都尊称他王先生。他在此地隐居长达三十年之久。亦和陈季常相知相契最久。
我知道他终有话说。在与昔日好友今日隐者多次长谈之后。
他说,我羡慕他们的生活,但从小所受的教育和目下的身份都让我无法辞官归隐,即使自己最终的结局亦是客死异地他乡。
我看定眼前这个我所深爱的男子,想起了他在湖州狱中和我说过的买田归隐的话,我相信那是他彼时的真实想法,而现在他说出的一字一句,亦是肺腑之言;虽然看起来前后矛盾出尔反尔,但我却深深懂得他,并因这懂得,而永远默默支持跟定他,不管他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少游自高邮写信给他。湖州一别之后,少游便一直在家乡闭门读书。元丰三年的春天,子由亦因他所谓诗案的牵连,被贬为筠州盐酒税。前往贬谪之所时,途经高邮,少游便伴他在扬州作短暂的停留。他们一起去了法净寺的平山堂。此堂系歐阳公于庆历八年任扬州太守时所建。登临此堂,扬州山水胜景便可一览无余。那年他自杭至密,我们便曾同去游历。我们去的那日落着濛濛烟雨。伫立平山堂之上,但见江南佳山秀水都浸润在这雨雾之中,似有若无。有孤雁展动寂寞疲累的翅膀,缓缓低飞在这江南烟雨之中,不知要飞往何处。我不知道子由登上这平山堂,是否忆起当年的欧阳公;是否念及他的兄长;是否亦有往日那忧伤的烟雨相伴,雨中那只孤雁仍在寂寞地孤飞。 读到少游的信,他抑郁的心境日甚一日,难以自遣。
此后不久,他便在临皋亭附近买下数亩水田,开始尝试过耕读生活。他潜心向当地老农学习稼穑之事。他爱极了插秧。手把青秧,躬立水田之中,他觉得自己并不是在插秧,而是用勤劳的双手,在为天地这巨幅绢绣织着最美丽的色彩。每当软腻温暖夹杂紫云英和各种野花芳香的泥土从他脚趾缝中滑溜而出时,他感觉惬意极了。
每天的清晨和中午,我为他端茶送饭到田间。静静端坐田头,看着他在天地间躬身劳作,我便觉得做一对淡泊的老农亦是一件幸福的事。足下是青青芳草,抬眼野花遍地。远处水田之中,尚未插秧的地方,便见白色的水叠映出蓝天白云的倒影。有三月的燕子轻轻掠过漠漠水田,自在剪飞;有红翅膀的蜻蜓,三三两两低低飞舞结伴嬉戏。春末夏初暖暖的日光如水一般温软地流遍人身上的每一寸肌肤。我只觉内心清明安然。便很自然忆起契此上人的诗来: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他开始精心侍弄自己的庄稼。秧苗所需水位的高低,所施肥料的多寡,用灯火灭虫的方法,这些他都一一向当地老农细心询问用心学习主动实践。其中给他帮助最多的是当地稼穑最有经验的三个人。一个叫潘丙,一个叫郭遘,一个是古耕道。他和他们在劳动中结下了最深厚的友谊。
不久,他又爱上捕鱼。农闲之时,和当地渔民一起到长江之滨学习如何撒网收网。那些活蹦乱跳的鱼儿给他的生活带来无穷乐趣。每当他外出捕鱼,我必要亲手为他系好箬笠,穿好蓑衣,整理好渔网。待他走后,又搬来一张小小竹椅,坐在门前院落,向当地渔婆们学习如何织网补网。这时候,我便知道,原来自己也可以很满足的去做一个渔翁的妻子。
元丰四年春,他又买下黄州城东的数十亩土地。那里原是一片旧营地。他喜欢那片土地,白天可以在此耕种劳作,夜来便可以做杀敌报国的梦。旧营地荒弃已久,土壤板结。他自是没有力气把它们开垦完。但是每日都有附近农人自发带来农具帮他开垦。其中付出辛劳最多的,自然又是他的三位好友。他郑重地把他们的名字写入自己的文章中。他对他们有说不尽的感激。他们又给他送来枝干茁壮的桑树苗,送來鲜活的桃树杏树梨树苗,送来许多农作物的种子。又帮他栽的栽种的种,忙乱了多日。都乐此不疲。我则向他请求,要了一小块土地,全部栽上了菊花。我是一个爱菊成癖的人。这么多年,每次陪他到不同的谪迁之所,我必要在居住之所遍种菊花。每到秋来,我都要挑上几个晴好的秋日,选摘花菊,晒干贮存。或充枕芯,或愈风寒,或沐全身。一年四季,亦都有了菊花茶。在黄州,因为有了足够的土地和时间,我培植的菊花,种类颇多,且长势喜人。这年秋天,我便常于清晨带露折下大朵新开之菊,在花瓣上淡淡抹上一层蛋清加水调成的麦糊,然后放到油锅里微炸后旋又捞出,作餐菊之新法。我又把这大朵菊花分送邻里,他们吃了,都赞不绝口。说这菊花,又有麦香,又有鸡蛋香,且花瓣入口绵软菊香四溢,齿颊为之芬芳终日。
看到自己心爱的菊花,自己的劳动果实,给黄州百姓带来的新鲜和快乐,我便和他一样,内心有说不出的欢喜。
我和他从此便对这方水土有无限依恋。在黄州农人的热情帮助下,这年秋天,我们的庄稼都有了很好的收成。每日三餐吃着自己亲手劳作加工的食物,我们对这片土地有无限的感恩。他又给这片旧营地取名为东坡,给自己取别号为东坡居士。为省却每日从临皋亭至东坡的往返之劳,这年冬天,他开始请人在东坡之上盖造数间草房。草房于第二年春天落成。落成之日,适逢天空飘落细碎轻盈的雪花。那时已是早春二月,杏花初绽,他便亲切地唤这场小雪为杏花雪。又给自己的草堂取名为东坡雪堂。雪堂落成之后,他便经常邀约二三好友在雪堂内饮酒赋诗。常来的有隐者王先生、陈季常,寓居承天寺的张偓佺,鄂州刺史朱寿昌。
那日,他独自在雪堂小饮,不觉日暮,又骑马回临皋亭。山风徐来。他一路赏云看山,一任马儿悠悠信步前行。半轮明月已从寒溪的方向娟娟生出。待行至一处小溪时,月儿已有半竿高了。他骑着马儿,正欲趟溪流而过时,忽见一溪清水在月光的朗照浸染之下,如碧玉一般静静流淌。他不觉勒住马儿,不忍马蹄踏破这一溪琼瑶。于是便沿着溪岸走了一段路途,一抬眼便见到一座小小石桥。却是太窄,仅能容人,马却过不去。他又翻身下马,把马儿系在石桥畔一株杨柳树下,自己且踱步上桥,细细赏玩这满溪月色。不知过了多少时候,他觉得倦了,便在石桥畔坐下,半倚栏杆,打算小憩片刻。不觉沉沉睡去。溪桥作床,明月为被,有夜风柔柔拂过杨柳枝条,轻抚他半白的鬓发。他睡得安稳甜实。有明月伴着他,静静西流。远处有隐约的杜宇声声,他在梦中恍惚听闻,便知道天已快亮。
此后,他又欢喜这座无名石桥,常常骑马赏玩于此。
有一次,他颇有兴致地在桥柱上题两句诗道: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有好事者将此诗抄献黄州郡守徐君猷。徐君猷既惊且惧;旋即派人至临皋亭察看,竟不见他的踪影,便愈加慌乱地追至定慧寺,也未见到他的人。于是更怀疑他企图逃逸,很快加派更多的人追至雪堂。
后来他说,我从未想到过要离开黄州。在我看来,黄州已是江海,可以寄我余生。我打算再买田数处,然后把子由接来。如果他愿意的话,我要和他终老于此。而我现在最大的希望是朝廷能把我永远遗忘在黄州。如果他们再度想起我的话,我不知道是该听从他们的摆布,还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我希望那一天永远不要来到。
这年三月,他经友人介绍,到黄州城东一个叫沙湖的地方买下数亩水田。那儿依山傍水,位置极佳。山唤作箬竹山。山中多茂林修竹,山坡遍生野兰。每至春来,到处一片清雅兰香。山下有条小溪,便唤作兰溪。兰溪之水自西向东流,他便认为此水不同凡俗之水,填词志之。
兰溪之上,建有一寺,便是清泉寺。寺内遍植青松,他倍感亲切。又常欢喜来这里。山寺门前沿路铺有洁净细沙,蔓至兰溪,赤足踏去松软异常。他常爱来此闲步。 他不过是在捡拾一个又一个失望。他已厌倦。
我经过反复思量,最终向他建议,不如我们还是回杭州吧。
他长叹一声,最终点头应允。
元祐四年三月,他以龙图阁学士身份再次官于杭州。就这样,我又回到阔别长达十五年之久的故乡。离开杭州那年,我不过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女。再度归来,历尽沧桑,我已年届三十。他亦已五十四岁。已届三十的我有着一颗和他五十四岁一样苍老的心。他早已须发半白。伴着我,再次来到万顷寺。又看到那株石榴树,比十五年前更加枝繁叶茂、花红似火。只是树下看花人,早已老去十五年。昔日一起赏花的姐妹,有的早已凄惨死去;有的下落不明;有的嫁作商人妇,轻言别离,长年独守空房。不远处的那座亭台,依然是十五年前的样子,但是十五年前姐妹们的欢声笑语,我再不能听闻。思量至此,心酸眼迷,不觉泪下。
他眼望一树繁华,幽幽说道,那年欧阳公被贬滁州,我去看他。后来我们一起去了滁州附近一个叫南巢县的银屏山。那山顶最高处的悬崖之上,生长有一株野生的白色牡丹。从唐朝开始,每年初夏时节便盛开洁白花朵。一直开到我们大宋。已自开自落了数百年,还将继续在山中自开自落下去。欧阳公无限感慨,写诗抒怀道,
学书学剑未封侯,欲觅仙人作浪游。
野鹤倦飞为伴侣,岩花含笑足勾留。
饶他世态云千变,淡我尘心落半瓯。
此是南巢招隐地,劳劳谁见一官休。
而我其后来到杭州,遇见了你,便因此想到这株白色牡丹。我不知道是否应该把你移植到自己的庭院。或许在山中自开自落才是你最好的归宿。
我不认为自己有资格被比做幽谷牡丹。即使是,我在山中自开自落了数百年,也只是为了遇见你。如果不能和你相遇,我便要继续在这深山寂寞地自开自落下去。因为你的到来,我所有的等待和绽放都有了意义。尽管这意义的获得,是如此艰辛,我亦没有丝毫悔改。更何况,我不过是生长在章台畔的一株弱柳。你无意间打我身边轻轻走过,我便小小青青到你的膊间,惹你怜爱。你于是心生欢喜,又把我移植到自己的庭院;我因此才得以逃脱者人折那人攀的悲苦命运。是你让我的生命以一种莲花的姿态得以生长和盛放。
他又说,但是我大你二十多岁。你跟我这么多年,四处漂泊,历尽苦辛。如果没有遇见我,或许你能收获更为幸福的生活和爱情。即使不能,嫁一寻常世间男子,亦不致如此颠沛流离。我因此常常觉得愧对于你。
如果没有遇见你,我不过是千千万万琵琶女中的一个。面目模糊,命运悲苦,且无处告诉。最后寂寞死去,无人知晓。我不相信自己会遇到情深意重的年少公子。举目世间男子,不过是一个又一个李益。而我却更愿意是一朵盛开在东篱畔的菊花,能被幸福地簪于五柳先生的鬓边,而不是被折弄于公子王孫之手。我愿意是一弯流淌在幽谷的小溪,你积雪的峰顶是我生命的源泉。我愿意终生为你流淌,然后在你的脚下静静凝卧成一泓清清石潭,日日夜夜与你相依相望,永远流不到污秽人间。
万顷寺的这次长谈,让我们的心贴得更紧。不久,我们便在西湖有了自己的数间小小草庐。他终于可以日日看山看水,细数晨昏。是参寥为我们建的。参寥亦是世间难得的情深意重的方外好友。他改贬湖州,他来相伴;他谪居黄州,他跋涉三千里长路,前来探望,又相伴长达一年之久;他移知汝州,他陪他同游庐山,相慰寂寥。这次,又为他在西湖创建草庐。这样厚重的赠予,他知道今生亦难报于万一。
再次来到杭州,生活相对安定。他每日除了处理日常公务外,便是和参寥一起看山看水。日日泛舟西湖,他亦不厌倦。而我却甚少再与他一同外出。因触目杭州佳山秀水,于我而言,皆成断肠之景。我不能不因此想到昔日的好姐妹们。那些年轻鲜活却又脆弱无辜盲目的生命,仿佛柳絮浮萍,或者不为人知的独自死去;或者继续在某个角落承受人世的风吹雨打摧残践踏。我因此把更多的时间用来独处。开始在家中学习书法。他热心地给我以指导和帮助。每当他的胸口轻贴我的后背,一只手搭在我的肩上,另一只手温暖地覆盖我握笔的小小右手时,我便觉得自己是世间最幸福的女子。我开始喜欢上书法。横撇竖捺。这单纯的笔画训练,仿佛一种修行,给我的心灵带来无限安宁和熨贴。
然而他到底不能放心,怕我一直待在家中,会闷出病来;又怕旧地重游,徒然引我伤怀,于是他上书请求改知扬州。他希望那里的明山秀水能稍许改变我抑郁的心境。
再度离开杭州之前,我又独自一人前去祭拜了父母的坟墓。他们早已辞世多年。再次看望了我的两个弟弟。他们早已成家立业。又是给了他们一些钱贴补家用。当年父母把我卖出,便是为了两个弟弟能活下来,以承宗祧。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责怪他们。是生活逼得他们不得不如此。为了能活下来,在生存面前,我们谁不是弱者?但是现在看到我的两个弟弟,都已各自支撑门户,便感到无限欣慰。所有的牺牲付出,便都值得。
在扬州,为不辜负他的一番盛情,我便陪他数度登临平山堂。这样,我又看到烟雨中的扬州,看到它似有若无的山色,还有那只在烟雨中寂寞倦飞的孤雁。但是我们在扬州生活的时间并不长。元祐六年春,朝廷忽又想起他,于是他再度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应诏还朝。在去往汴京的途中,他写信给参寥,在信中说,希望有一天能再度回到杭州,和他像往日一样泛舟西湖。在他为他筑造的草庐中归隐清修,不问世事;又怕还未等到那一天,便死于任上。用语极为低沉感伤。参寥展信读后,亦因之泪下。
再度回到京城的他,已明显不同于两年前的他。他已学会了噤若寒蝉。他不再认为滔滔雄辩比不发一言要好。他亦开始慢慢相信自己写在纸上的那些文字最终依旧是无用。很多时候上朝归来,便学了王摩诘,闭阁焚香,禅坐凝想。每当这时,我亦不发一言,只轻轻为他烹上一壶从杭州带回的龙井,放到他的手边,然后便退至厢房坐于南窗,用蝇头小楷静静抄写金刚经。
一天又一天。这样的日子仿佛清亮的溪水,在我的心上缓缓流淌。 我只觉得自己的心分外安宁、清明、澄澈、不染纤尘。原来焚香抄经清心少欲的生活,是予人心灵最无上的福祉。 因为在京城生活的富足闲适,我绝少外出。开始多方搜求和金刚经有关的古籍,更细致地加以研读,同时旁涉多种经书。他对我的生活和癖好有隐约的担忧和不安;尽管他有时也学我。他开始多次邀我一同外出游赏,都被我一一婉拒。不久,他又托人从杭州为我买来数名歌女。我推己及人,很少使唤她们。这样,闲来他便请她们为他歌诗唱词。看着她们在我面前斜抱琵琶,低吟曼唱,我便仿佛又回到自己的十二岁,仿佛又回到从前,不觉落下泪来。他有时也来听。烹一壶龙井,他便静坐桌前,悠闲笃定地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轻磕桌面;或是手执竹筷一根轻击盏沿,低低随唱。我最爱听她们唱他的密州中秋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优美宛转的旋律,缠绵悱恻的吟唱, 我便百听不厌。
元祐七年冬,发生了一件让我始料未及的事:我怀孕了。那年,我已三十一岁。我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怀孕生子。我固执地认为自己不过是如菊花转世一般,在生命的秋天,开出最艳丽的花朵,待严霜落下,便抱香殒于枝头,至死也保持花朵盛放的姿态。却再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如春风桃李,落尽深红,绿叶成荫,结子满枝。
他却亦如俗世男子一般,满心欢喜的不知如何是好。开始日日询问我的饮食起居,不厌其烦。我看定自己日渐隆起的肚腹,一时竟觉得有无限惘然。肉身的苦难,经由女子的肚腹,被一代一代不断延续下去。生命,被轮回着反复经受磨折蹂躏。我不知道这肉身的苦海,何时才有终结的一天。亦不知道,自己肚中的孩子,又将要轮回怎样一种无尽苦难。这份对生命本身的迷惘困惑疑惧厌倦,冲淡了我初为人母的淡淡喜悦。
那日,他把耳朵轻贴我的肚腹,谛听孩子的响动。良久抬头问我道,你喜欢男孩还是女孩?
我说都一样。又道,如果是男孩,我要他终生过着耕读生活,不为做官而读书,更不会去做官;如果是女孩,我不要她嫁与富贵之家,只愿为她寻一位忠实可靠的田舍郎为夫。
他叹道,我有佳儿,不羡贵官;我有佳妇,不羡绮纨。原来我们的志向竟是如此不同。
我点头说是。又道,我不觉得功成名就家资万贯,对生命本身有何意义可言。我们的生命不过都如三月的风筝,热热闹闹地放飞天空,彼此痴缠争斗,拼命挣扎着要飞到更高更远处,待死亡之剪咔嚓一声响,万样皆空。功名富贵悉归乌有。生之努力,原是这般可笑可怜可悲可叹。生命的过渡,又是这般盲目困惑艰难无奈,半点不由人做主。因此,我倒更愿意选择一处人寂不至的深山幽谷,静静放飞属于自己生命的风筝。待春风落尽,便轻轻坠地化为尘土。如此优雅干净,不染尘俗。如水无痕。
他轻轻握住我的手,静静听我的长言,却一时想不出合适的话来回答。
随着分娩日近,他开始整日在家中陪我。我的身体日渐臃肿,逐渐行动不便。各种孕症亦相继出现:呕吐、喜酸、嗜睡、频繁小腿抽筋。常常是睡至更深,小腿肚便开始很厉害地抽起筋来;有时竟至从睡梦中痛醒过来。他便披衣而起,大半夜大半夜的为我揉捏双腿委中穴,又让小丫头们给我熬芍药甘草汤。却常常是刚刚喝下旋又被吐出。于是我便一心希望这样的日子尽快结束。一直捱至元祐八年七月,孩子才被生下。是个男孩。我已年华老大,所幸婴孩瘦小,否则我便很难把他生下。我和他的欢喜之情,自是溢于言表。他给孩子取名为苏遁,小字子隐。七月廿四日是他的生日。想到这一天亦是龙树菩萨的诞辰,我便无限欣慰。他亦附和道,其实好几个菩萨的诞辰都在七月呢。七月十三日是大势至菩萨的诞辰,七月三十日是地藏菩萨的诞辰。我们的遁儿生在七月,这孩子长大后一定福泽深厚,长命百岁。无奈我身体一向虚弱,生孩子后又气血两亏,奶水自然不足。他又忙乱着雇进一位乳母来。
生下遁儿后,我觉得生命里不再有任何缺憾。守着遁儿,即使再跟着他被贬往更边远蛮荒之地,也能幸福快乐的度完自己的余生。
遁儿是世间少有的安静的孩子,绝少哭闹。给他一个拨浪鼓儿,他便能很有耐心地玩上大半日。给他一个布娃娃,他又满心欢喜地去观看抚摸,用极娇嫩的小手去轻触他的眼睛鼻子嘴巴。他又欢喜大朵的花,我手指墙壁上大朵的水墨牡丹菊花兰花图,他便能长久凝望它们,并且露出花瓣一样粉嫩的笑脸。偶有哭闹之时,我把他抱至画图前,他便很快止了啼哭。他又爱书。给他一卷薄薄诗词,他便至为小心爱惜地紧抱胸前,什么人也不给,什么东西也哄不去。有时,我抱着他在书房来回走动,要不了一会儿工夫,他便静静地在我怀中睡着了。而臂弯处还夹抱着那卷薄薄诗词,用小手娇护着。每当这时,我对他便有无限爱怜疼惜。轻轻低下头久久亲吻他的粉嫩小脸,眼泪便簌簌落了下来。
這年九月,太皇太后薨逝。新党自此之后渐渐得势。十月,他即承诏外出知定州。离开汴京那日,却是一个十月未寒如初秋的晴好日子。朝中大臣大都前来相送。场面亦可算是壮观。我怀抱才三个月大的遁儿,欣然登车远去。我不觉得离开京城这是非之地有什么不好。而况还有遁儿。还有婢女乳母相随,一车融融,心中便没有丝毫留恋悲凄可言。我只觉庆幸。然而我的想法到底过于单纯。他紧缩的眉头似乎在暗示我还有更深重的打击将接踵而至。他独自坐一辆车,和我们一路都无言语。
元祐九年。这一年改年号为绍圣元年。是新党的建议。他很快便明白更改年号的真实意图。以他和少游为首的一大批文人不久全被污为元祐奸党。朝廷旋即下令立元祐奸党碑,又诏令全国各地大量焚毁他的文集。这年春,子由被贬许州。少游被贬杭州。鲁直被贬涪州。而他,竟被贬至辽远蛮荒的岭南惠州。
去岭南的时候,遁儿已有八个月大。乳母便以孩子已大无需喂奶为由要求离开。我们自然知道她是不愿跟我们一道去岭南受苦,但也不提起。除了应得的报酬外,又是多给了她一些钱。她在房中收拾行李,我便把遁儿抱进自己的卧室,怕遁儿因为看见她离开而哭闹。她走时自然也不再向我辞行。第二日,数名婢女亦相继请求离开,我们也毫无劝阻之意,又是多给了她们一些钱让她们安然离开。然后,我们也开始忙乱着收拾行李。我心里一时有无限伤心落寞,他的心情和我也是一样,但我们彼此都不说出。我对人的感情,原本就没有太多期许贪求之心。人世情感,有太多盘算计较,太多虚情假意卑暗算计龌龊企图,原没有多少真情含融其中。我们的一生,能得到一两个人真心相待,便已是至为艰难不易,又怎能去奢望服侍我们不过数载的下人来共过患难?我这样自宽自解,而况还有遁儿,便觉心情宽畅不少。离开定州那日,无一人相送,他便觉有无限凄凉。唯一稍觉宽慰的是,长子苏迈竟告假伴我们一路同行。 再次走上颠沛流离的谪迁长路,不停的乘车换船,日夜颠簸。遁儿开始整夜哭闹,饮食少进。我因为产后身体还未完全恢复,亦开始频繁呕吐咳嗽。苏迈于是便开始主动帮我照料遁儿。他有时喂他薄粥和面条。偶尔买到新鲜水果,又很细心的用刀片弄得碎软,一小勺一小勺慢慢喂给他吃。哭闹时,便耐心哄他,想方设法逗他玩乐。这样,我才稍稍得些安逸,遁儿的小脸亦渐次红润起来,哭闹次数亦因之减少。他紧锁的眉头开始舒展,抑郁的心境亦因之稍有改善。那日,他强笑道,我活了五十多年,竟还没有吃过荔枝。这次去岭南,终于可以尝尝荔枝的味道了。苏迈也笑道,小时候您教我们读白乐天的文章,那时对荔枝便心向往之,这次终于可以得偿所愿了。我却道,六祖不也是岭南人吗。这次能亲临六祖出生之地,即使没有荔枝新果,我的欣喜之情也是难以言喻的。他听了我这话,心下凄然,低头无语。我也不再开口。一时只听见耳畔辚辚车声。
快到惠州时,我们最后在一处不知名的渡口换乘渡船。恰有一只小船正泊在岸边,一头用纤绳系在一棵大柳树下。苏迈因为要净手,便把遁儿交给我。我因为才刚下车,头目森森,怀抱遁儿,一时便有些站立不住。他赶忙扶着我,准备先到舱内等苏迈回来。就在我的双脚刚踏上船板还未站稳之时,忽从江面刮起一阵极大的风,船身开始大力摇晃起来。我怕大风吹着遁儿,正欲三步并作两步快些进入船舱时,双脚竟像被什么东西绊住似的,整个身子无法自控地往前直一栽,怀中的遁儿竟被扔出老远,差一点扔至滔滔江水之中。一霎时,仿佛天塌下来一般,我只觉脑袋訇的一声响,顾不得身体的疼痛,拼了命向遁儿爬去,一把抓住便紧紧抱在怀中,开始撕心裂肺般大哭起来。他一面语无伦次安慰我,一面又赶忙把我搀抱进舱中。怀中的遁儿先是哇地哭出半声,接着便再哭不出声来,小脸开始火烧般烫红,小手小脚开始不停抽搐,嘴角开始流吐白沫。我一见遁儿这样,竟如千刀割肉万箭攒心一般,直哭得腹痛如绞,一句话说不出。苏迈闻讯赶来,亦不断哭诉自责。他又是担忧遁儿;又怕我哭坏身子;又要宽慰迈儿;又是催促船家赶快开船,一时忙乱的手足无措心灼如焚。那船家是位五十上下的老人,为人热情淳朴心地良善。他一面加力划船,一面又建议我们去寻当地他认识的一位巫医给遁儿收惊。并主动请求带我们前去。我们初到此地,并无相识。我又病急乱投医,便慌乱应承下来。匆匆下船后,在船家的带引下,我们很快见到一位道士打扮的人。他先是看了看遁儿的脉息,接着便让人熬一碗汤药来,又是口中念念有词画了一道符,向灯上烧了,然后便把那灰烬投入汤药中。我们一见这样,又都后悔到这里来。我开始有预感他治不好遁儿,但人已经来了,又不好掉头就走。我含着泪用勺子把遁儿新长出的嫩牙撬开,灌下汤药。那巫医道,待睡一夜看是如何;不好再来。
那日新到惠州,他和苏迈勉强支撑着到官衙打扫房间归置行李安排晚膳。我则一直把遁儿紧紧抱在怀中,水米不沾,泪如雨下。遁儿在我的怀中似睡似醒,手脚不时抽搐。他小小的身体每抽搐一次,我就感觉到自己的心像是被万丈利刃深深扎了一下。一下又一下。每一下都让我痛不欲生。我衣不解带抱了遁儿一夜,他和苏迈便轮流守了我一夜。遁儿一直昏睡不醒。昨日灌下的汤药,竟如石沉大海一般,毫无影响。我们又慌乱着四处打听附近有无更好的医生。又有人建议我们给遁儿熬姜汤喝。我抱着宁试过不错过的错误想法,又给遁儿灌下姜汤,自是不见好转。第三日又有人向我们推荐当地一位以针灸著名的老中医。我们又匆忙抱上遁儿前去求治。那老中医给遁儿一共针灸五处:眉心、脖根、两手关节并心口处。每一针刺入遁儿娇嫩的皮肤,都仿佛是深深扎入我心脏的一把刀,针尖处的只轻轻一捻,便让我痛不可忍,浑身颤抖,泪水成串往下落。针灸回来后,遁儿的抽搐似有好转,然而依旧沉睡不醒。强喂进温水和碎软食物,旋又被他吐出。喂进汤药,亦顺着他的口角流下来。一连五日,我通衣不解带,不吃任何食物。整天守着遁儿,以泪洗面。他和苏迈,便一起守着我,愁眉苦泪,长吁短叹,心似油煎。又勉强说些宽慰之语,我通置若罔闻。我看着我的遁儿,原先粉嫩圆润的小脸,一天天枯瘦下去;原先一对活泼灵动的大眼睛,现在紧紧闭合,泪盈于睫,瘦得只余眼眶,仿佛两片最为娇嫩的花瓣,现在正一左一右被两只毒虫噬啮出炎炎两个大洞。我日日夜夜五内如焚,挖心摘肝般痛不欲生,终于在第六日的清晨,昏死于床,两手却还紧紧搂抱着怀中的遁儿。
我整整昏死三日,待我醒来,我的遁儿早已永远地离我而去。
遁儿死后,我被迫开始慢慢接受上苍加给我的这个最残酷无比的安排。他和苏迈怕我睹物思人,便狠心把和遁儿有关的一切全都烧毁。但我的遁儿从来就活在我的心里,任再大的火也烧不去。他的光洁如玉的额头。他的长长睫毛。活泼灵动的双眼。他的玉琢似的小小鼻子。他的红润粉嫩的小嘴。他的才长出不久六颗上下相对的洁白乳牙。一见人便露出的笑脸。趔趄着学步的样子。咿呀学语的稚嫩童音。轻软均匀如花瓣的呼吸。和遁儿有关的一切,我一丝一毫都不能想起,却一点一滴都无法忘记。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永远烙印在我的心底。
遁儿死后,我开始日日夜夜活在泪水的浸泡里。恍惚又回到自己的十二岁。远离家乡,卖身歌楼,日夜哭泣。然而我看到镜中的自己,容颜憔悴,言语迟缓,举止失常。双鬓竟出现星星白发。每日吃很少的食物。频频咳嗽。有时,我用白色手绢捂住口鼻,开始长时间咳嗽,泪水应声而落,白色绢面早被咳落点點血滴。我看到自己咳出的血,仿佛五月最红的石榴花瓣,便觉得原来这也很美。
他和苏迈见我病成这样,自是日夜灼急,寝食难安。不断的四处求医问药,替我诊脉开方。又是给我炖糖霜雪梨熬小柴胡汤,又是给我百般譬喻多方开导。他常是大半夜大半夜的不睡觉,在床前守着我,喂我吃药,陪我说话。
那日,我终于问出了积压在心底许久一直害怕问出的问题:告诉我遁儿是怎么死的?
他的泪水一下子夺眶而出,呜咽着说道,请你不要问。他走得非常平静。真的。
不要骗我。告诉我真实的情况,我承受得住。如果你不把真实的情况说给我听,我只会更加难受,整日胡思乱想,这病更没有指望好。我将会永远痛苦下去,一直到死。 我昏死过去那日,苏迈拼了命跑出门去找医生,他则把遁儿一把抱在怀中,又是揪心我的病情,又要照看遁儿,也是手足无措,心如火灼。而遁儿却在他的怀中开始大口喘气。他颤抖着双手紧抱遁儿,又是替他抚摩胸口,却见遁儿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他流着泪呼唤遁儿的名字,却发现自己早已泣不成声。后来,他看着遁儿在自己的怀中渐渐呼吸微弱,最后一点一点死去。
他说,我看着遁儿这个弱小无辜的生命在我的怀中忍受极大痛苦死去,却一点办法都没有。一点办法都没有。
他说到最后,这个已年近六旬须发半白的老人,在我面前慢慢蹲下身去,用手捂住脸,失声痛哭。脚下的地面,已被他的泪水打湿了一大片,仿佛下了一场密集的雨。而坐在床上的我,泪如倾盆,感觉双眼已经哭瞎。
遁儿死后,我又长久生着病。他和苏迈不分昼夜照顾我。毕竟已是风烛残年,不久他亦因此染上病症,亦开始频频咳嗽。发热。口干。饮食少进。稍一举手投足,便自气喘吁吁。这样,苏迈的任务便日益繁重。每天照顾两个病人,他开始衣不解带。疲累至极,亦只是随便打个盹,又继续他不分昼夜的劳碌。
我看着眼前这个和我年岁相仿的男子,长着和二十年前的他相似的一张瘦削的脸,便感到无限心酸、愧疚和温暖。我看定他的长子苏迈,便仿佛又看到二十年前的他。然而二十年后的他却年老丧子,远贬岭南,困苦落魄,愁病交加,无处告訴。而二十年后他的长子似亦会重复和他一样坎坷不幸的人生之路,便又觉得内心无限悲凉。人世,原是这样一处苦难永久不停轮回的深渊。不知何处才是救赎的彼岸。
遁儿在那年春末死去。夏初我又开始长久生着病。秋天来了,他亦染上嗽疾。不知不觉,又到了冬天。
在一个晴好温暖的冬日,我终于勉强支撑着下了床,拄杖至户外,沐浴着如水暖阳,开始慢慢走动。我的身心,在这样一个日复一日晴好的冬日里,开始渐有恢复。
苏迈因为忙于照顾我和他的父亲,长久没有洗澡。那日,我特意烧好大桶的水,让他好好洗上一个热水澡。双手抱着才刚脱下还留有他身体余温的燕居服,竟发现在月白中衣的衣褶处已生有虱蚤。我习惯性地抽出手来,正准备把它们一一掐死,忽然想到遁儿,于是又把它们一一抖落草丛。遁儿死后,我开始学会珍爱万千生灵,尤其是那些渺小柔弱的生命。我对它们有过分的怜爱疼惜之心。即使是那些曾给我们的身体以微不足道伤害的小小生命。我知道它们只是为着生存,为着能朝不保夕活下来。而拥有生命已属不易;葆有生命,更是艰难。我没有资格轻易将它们置于死地,因它们对世人所做的一切,远不足以要它们付出生命的代价来加以报偿。同时我又看到有太多世人的所作所为,是他们付出生命乃至十倍百倍的生命都无法加以偿还的,但是他们却身居高位,终日高乐,又得享高寿。我看到了同为生命的不平等,亦知道自己当然无力改变,但却不会为其推恶波助狂澜。
为了让身体更快恢复健康,以减轻苏迈的重担,又可以更好的照顾他,我开始跟随住在丰湖附近一位法号义冲的老尼学习佛法。之前,我更多的只是每逢初一十五佛菩萨诞辰吃些短斋,自此之后,便断了一切荤腥,发愿长年吃素。并在家中设有小小佛堂。每夜必要焚香诵经很久。夜夜经声佛号,他开始慢慢习惯并依赖上我的低低诵经声。他在隔壁厢房,静静躺卧,鼻闻檀香,耳听经声,便仿佛听到春日百花绽放的声音。这样,他开始有了较长时间安宁无梦的睡眠。
有时候,他也有兴致和我谈论佛经。他说,我读《六祖坛经》,感觉像是在读唐传奇;读《金刚经》,有间断重复的经文,又像是在读诗三百;读《阿弥陀经》,像是在吟哦一卷又一卷精美赋文,恍似步入梦中桃源;读罢数卷《楞严经》,竟至落下泪来。
又道,每夜听你诵经,听着听着便安然进入梦乡,但我却因此记住了那么多从你口中诵出的美丽经文。
他说着便拣耳熟能详的背给我听:
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能含十方国土。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一浮沤,起灭无从。
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缠缚故,于器世间不能超越。
观此世界及众生皆是妄缘风力所转。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十方微尘颠倒众生同一虚妄。
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如一器中贮百蚊蚋,啾啾乱鸣,于分寸中鼓发狂闹。
子若忆母如母忆子,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他用低低的声音缓缓念诵着。如数家珍。若不打断,便似会一直这样念下去。我忽然觉得他低沉沙哑苍老的诵经声,亦是这样沁人心脾。仿佛是雨打枯荷,风断残红,雁落平沙。自有一种苍凉优雅。
我说,若论起参禅悟道,顿识本来,你当然比我要好。但我读经,和你又自不同,我在诵经,又仿佛是在面对一面又一面明镜,我因此读出了自己,又读出了无量众生的无边苦难和他们的自甘沉沦。这样的无限悲悯又无能为力。
他叹道,我有时觉得自己对俗世有足够的了悟和看透。但其实骨子里我对俗世有太多贪恋不甘,迟迟不愿放手。我若早放手让它们远去,便不会像今日这般凄惨。我知道我们在人世最终的所得不过是两手空空,却偏要拼了全部心力去追逐那水中的月,镜中的花,海面的浮沤。我看到我们的生命,不过如春日园中的青笋,被利刃铲削,剥皮,切片,水焯,日晒,然后用盐粒揉擦一遍又一遍,蹂躏一遍又一遍,最后装坛密封,不见天日。所有生命,都将被命运之手腌制一次又一次,最终被死亡之口饕餮。这样的残忍不值,充满悲哀。
我看到他的一张干净但是瘦削的脸。他的眼睛。他的鼻子。他的隐约的胡茬。才三十五六岁的男子,却这样的神情黯然,但是让我感觉温暖。
后来,我看到他的眼泪。看到清亮的泪水滴落到他青色的官袍之上。
眼泪是生命里我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七岁那年被卖。从那时起我便习惯了哭泣。一个人躺在床上,泪水悄然划过脸庞,滴落到小小荷叶边菊花枕上;一个人凭栏远望,不觉泪水流了满脸;一个人焚香礼佛,泪水便坠落在那深深一拜中。
五年的卖唱生涯中,眼泪带给我的安慰难以言喻。它让我相信自己是泪做的骨肉。但是我从未见过一个男子的泪水,一个三十五六岁的男子。他是第一个听我弹唱而落泪的人。在这之前,我给太多的人唱过琵琶行,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极不耐烦地摆手让我换唱另一首。他们的说法是,我们是来寻欢作乐的,要你唱这悲悲切切的作甚!
他走后,我从姐妹们口中得知,他就是我们杭州的通判。
不久,我便被人作为礼物送给了他。
他再次见到我的时候,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又见面了。
我说,是。
他又说,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
我说,记得。那次你听我唱琵琶行,后来你落下泪来。
他笑了,我若不提起,你或许永远不会知道,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杭州万顷寺。
那年五月,我和院中姐妹相约结伴去赏玩万顷寺的石榴花。万顷寺的复瓣大红石榴花,是杭州城最出名的。记得那天我特意挑了一袭石榴红裙来穿。和姐妹们手执纨扇四处游赏。后来,她们玩得累了,便寻了一处水榭亭台啜茗休憩。而我却独自搬来一张竹椅,放到一株开得最艳的石榴树下,半躺着坐上去。日光和煦。触目是泼眼的大红石榴花。成群的蜜蜂。隐约的蝉鸣。不远处亭台内姐妹们低低的笑语。初夏的风,拥带记忆中家乡田野油菜花的清香,柔柔拂过我的脸庞。我只觉遍体温软舒适,内心清明安然,于是脱去绣鞋,蜷足仰面躺了上去。
他说,我就在那时进入寺内。看到你安然躺在青青竹椅之上。一袭大红石榴裙。有微微的风吹起你的衣袖,仿佛是三三两两欲飞又栖的蝴蝶。你一只手轻落胸前,一只手半垂空中。洁白的团扇被遗落在草丛,也仿佛是一只栖息草间的蝶。
他说,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你。是在你的睡梦之中。我不知道你是谁,来自何处,更不知道你的姓和名,但是我却认定你是从天宫降落人间的小小仙子。你有洁净内心与龌龊人世相对;你有天真烂漫与阴暗人心相衬;你有单纯美丽与西湖美景相映。而我那时,对人世已有厌倦,对人心已有戒备。你却以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世间不尽是吕惠卿、章惇之流。你让我相信,我的自请外任至杭州,是再正确不过的选择。这里不但有美丽风景,更有我所欢喜的人和事。
他又问,你是不是特别喜欢石榴花?
我说是。又说,它有柔嫩枝叶,细碎而不张扬,花开艳红欲滴,却又重重锁皱,欲开不开,似有万语千言,欲传难传。
他微笑道,你这话让我想起填过的一首词。便念道: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他又说道,初到杭州的时候,我终究心绪不佳。因此一有空闲,便去随喜杭州城大大小小的寺庙。我因此记住了法惠寺纵横的吴山,又因之忆起了家乡的峨眉山。夜宿双竹寺,静听夜风起时窗外萧萧的竹鸣,不觉从心底生出悲凉。而万顷寺的火红石榴花,把你带到我的身边,我认为是上苍给予我的最厚重赐予。
我说,闲下来的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亦只有古寺。我亦没有想到上苍会赐予我与你的这段缘分。而我终究和你不同,你让每座古寺都活在了自己的诗里,而我让它们永远活在了生命的记忆里。在我看来,每座寺庙都是一首精美寒山诗,值得我们为之反复吟咏品味,再无需落笔入文,画蛇添足。
这个和我心有灵犀的男子,我陪着他在杭州一起度过艰难的熙宁五年和熙宁六年。那两年杭州多雨。西湖水面常是平了又平,而抬头看天,云脚却又是低了又低。他常是和农人一样,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卷起裤管,扛上农具,就去没日没夜的筑堤守坝。那些日子,连睡觉吃饭也是奢侈。百姓的日子自然更是艰难。庄稼常是颗粒无收。而王荆公的青苗法对他们无疑更是雪上加霜。为赈济灾民,他又开始长时间奔波借贷于三吴之地。
他后来说,我受尽了地方官员的白眼冷遇,吃过了太多的闭门羹。一路颠沛流离,栉风沐雨。坐过了难以计数的车辆船只。躺倒在随意路过的一家肮脏破旧寒冷的小客栈。我走在这路途中,亦有时觉得似会随时死在这路途中。且无人知晓。但我承受这一切艰难困苦,却无半点改悔。我付出这一切,亦无半点私心。只是一心为着百姓,希望他们能稍许吃得饱穿得暖,便是我最大的满足。
他感叹说,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杭州在我的治理下,能夠人人安居乐业,那该多好。可这还要多久?或许要很长很长时间,但我愿意为此长久等待并不断努力,即使到那时我已两鬓苍苍。如果到那时你仍陪在我的身边,朝云,我要和你一起在西子湖畔餐露啜霞,细数晨昏,结庐清修,不问世事。
然而他的梦想终究只能是梦想。
正如他自己的担忧,但是不知道朝廷又会让我在杭州待多久。
他的担忧不幸很快就变成了事实。熙宁七年十一月,他被改知密州。
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神色平静的说道,我早料到会有这一天。那天送述古去南都的时候我便知道。
陈述古曾在神宗面前举荐过他。亦和他一样反对王荆公的新法。尤其痛斥青苗法,说简直是赤裸裸渔利于百姓。真该把吕惠卿、章惇之流逐斥流放,以谢天下。不久,他即被贬陈州。熙宁五年八月,改知杭州。在杭州,他们诗文唱和,常是彻夜清谈。他们是彼此的知音,相见不晚,老天爷又安排他们再次重逢。他们还未来得及向上苍表达感激之情时,熙宁七年的初秋,陈述古却又被改知南都。他去送别述古。他陪着他出了杭州城,又往东北方向走,不觉到了仁和县。出了县城,又送至临平镇。后来他们在临平山的古塔旁作别。他登上古塔的最高层,看着他坐上沿大运河北上的船,看着他的船一点一点远去,渐渐变成远方一个隐约的黑点,最后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 他说,那一刻我愿意化作临平山上的古塔,看着他渐行渐远,然后日日夜夜在临平山等待,等待他的再度归来,但我知道,他再不会归来。即使自己真化作古塔。
他说,那一刻我凛然想到,原来自己和述古都不过是被别人捏在手心里的小小棋子。
他的第一个妻子死于治平二年。是那年的五月十二日。他说。我永远记得那一天,至死不忘。她嫁給他时才十六岁,他们共同生活了十一个年头,她死时年仅廿七,那时他们在汴京。每年她的忌日和清明,他一定去祭拜她;不论身在何方。他去的时候,必要带上一车青松,亲生植在她的墓畔。他说,每一棵青松都代表我对她的一份思念,我希望我对她的思念能永远围绕在她的身旁。四季常青。他们说我已栽下三万棵青松,但我不会去细数自己到底栽了多少棵,我不认为自己对她的思念是区区三万棵青松就可以栽尽的。
在密州,熙宁八年正月的一个清晨,他醒来和我说,我昨夜梦见了她。我不认为自己经常思念她,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昨夜我又梦见她。
我说,因为她从来就在你的心里,不需要想起,不需要思念。
他叹道,她去世已近十年,但昨夜我在梦里见到的依然是她二十七岁的如花容颜。我们依偎在南窗。我手执桃木梳,仍像生前一样为她梳理长长青丝发。现在我想,即使自己真能再度与她相见,她恐怕早已认不出我的容颜。多年的谪迁生活,我已是一天老比一天。如今我看到镜中的自己,已是风尘满面,两鬓如霜,却还要继续承受人世的风吹雨打。而她在故乡的青山,在每一个月明之夜,会不会仍倚在青松之下,等待我的归来?或许,她已倚遍我为她手植的每一株青松,而我却仍漂泊他乡,不知归期是何年。
这个我终生未谋一面二十七岁便香消玉殒的女子,她叫王弗。生前得到他全部的爱情,死后仍继续享受他爱情滋润的幸福女子;她让我相信,死亡让美丽得以永恒,它带给我们完全的解脱。它不是痛苦。
熙宁八年底,他让人动工在密州北城修葺旧台,取名超然台。是子由给取的名,甚合我意。他说。我希望自己能够超然物外,哀乐不入于心。台成之后,他为之撰文纪念。
而我却知道,他又何尝真能超然?
自离杭之后,来到密州,不觉又是两年。而密州,又怎能和杭州相比?这里,没有山川美景可以寓目;没有亭台楼榭可供凭吊;没有清水画船可资游乐;没有山肴野蔌可堪适口。有的不过是寻常桑麻枸杞菊花,却又连年歉收,盗贼遍野。
但是他说,既然来到了这里,我就要下定决心,付出全部心力把它治理好。
我知道他终究心有罣碍。他又何尝超然?
然而------
熙宁十年初,他又被改知彭城。
在去彭城的途中,他与分别长达七年的弟弟子由重逢。他于熙宁九年中秋在超然台所作中秋怀弟词,子由早已读到。这次子由是特意陪他共赴彭城,并打算和他一起在彭城过一个中秋。这在他悲伤的心湖上荡起了几丝快乐的涟漪。
在彭城,他们仿佛又回到记忆中的四川老家。每逢落雨之夜,他们便联床剪烛,谈诗论词,疑文相析。白日里,他们泛舟汴河,寻访古寺,攀话山僧。
不知不觉,一百多天就这样梦一般过去。一年一度的中秋展眼又至。而子由亦已决定在中秋之后赴任南都。
中秋之夜,彭城山下,他们再度泛舟汴河,品茗赏月。
相伴清清汴河水,他凄然说道,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子由,我们这次分别,下次相聚不知又在何日。
子由手搭船舷,长久凝望岸边明灭的灯火,幽幽说道,哥哥,你是否经常想起我们一同在峨眉老家读书的岁月?我觉得那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一段黄金岁月。其后,我们一同在嘉佑年间得中进士。那时,我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我记得之后你写了一篇上梅直讲书,而我也写了一篇上枢密韩太尉书。那时的我们都以为人生的前路似有无数的黄金在等着我们去俯身捡拾。功名唾手可得。仿佛一张口便可吞没宇宙;一挥手便可使四方易位。现在想来,那时的我们,是多么幼稚可笑。如今,我们不觉都是四十的人了。所谓的功名,带给我们的不过是两鬓苍苍,垂老待命。到头来,我们亦只是收获对人生的失望和厌倦。即使真的功成名就,我亦看不出它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多大的快乐。而况迎接你的,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贬谪,是兄弟生离夫妻死别知音天涯。如果你愿意,我要和你一起远离官场是非污浊谄谀轻轧,人世翻云覆雨尔虞我诈,终老山林。让岁月之河为我们再度西流到四川。
他强笑道,悲欢离合,荣辱得失,人生在世,任谁也逃躲不过。子由,我更希望看到一个乐观的你。你难道忘了李青莲的那两句诗了吗?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我常用它来自勉,现在我把它送给你,让我们共勉。我不相信自己会被一直贬谪下去,而我更企盼你对人生和仕途比我有更多的信心和希望。
子由叹道,哥哥,你终是个痴人,你岂不知----说了一半,忽又缄口不语。他知道自己劝不转他,说再多亦是枉然。
第二日,子由便离开了彭城。
子由走后不久,彭城便下起了连绵的秋雨。很快,黄河之水泛滥成灾。他带领彭城军民开始没日没夜筑堤守坝。恍惚间我觉得自己又回到杭州。我看到他一如当年,又卷起裤管,扛上农具,早出晚归。才四十几岁的人,我却看到他干瘦的胳膊和双腿,看到他的小腿肚,到处青筋毕露,不觉心酸泪落。而我知道自己和子由一样,亦是劝止不了他。因为在他的心中,哪怕只为官一日,百姓都永远占据最重的分量。百姓的痛苦便是他最大的痛苦;百姓的安居乐业便是他最大的幸福。他愿意为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即使明知自己最终的所得不过是两手空空终老江湖。我看到站在我面前的这个我所深爱的男子,他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卑微的官员,却有着最博大的心胸。他终究不是寻常的世间男子。而我所能做的,亦只是尽最大心力照顾好他的饮食起居。在他出门时为他披上一件厚实的棉衣;在他晚归时,为他送上一碗熬好的姜汤。那年在彭城,我为他熬了不知多少碗姜汤。后来,我便习惯并依赖上生姜辛辣的香味。 第二年春,抗洪筑堤工作完满结束。他内心欢喜,便叫人建了一座黄楼,以示纪念。黄楼落成之日,他和当地三十多位文人登上新楼,仿古人故事,饮酒赋诗,其乐融融。
宴会结束后,他却心存伤感。想起在密州修葺的超然台,不知是否仍有人登临;或许早又是狐兔出没荒草离离了吧。他说,今日我又建了这黄楼,不知何日我又将和它作别;多久它又变成一处废墟;多年后是否仍有人登临,而因此想到今日的我?
对于世间情缘,他和我一样,如此贪念不舍。建一座楼,要它万年不倒;拥一段情,要它天荒地老;爱一个人,要他世世生生。而明知缘分尽时,一切不过是虚妄一场。就好比是指缝间的水,我们最终什么都留不住。
他说,所以在每次宴会结束时,我总是习惯把最后一杯酒只喝一半,这样,我便可以安慰自己,人还未走,茶还未凉,歌还未终,酒还未尽,席还未散。
他内心的忧伤之墨还未尽情泼洒成一朵又一朵墨色牡丹时,彭城却又开始了如火如荼的春旱。他一面带领指挥军民抗旱插秧,一面又抽出空来,和当地百姓一起到石潭祈雨。
不知是否真是他的诚心感动了上苍,不久后的初夏,彭城便下起了连绵的大雨。百姓欢欣鼓舞。他亦如孩子一般不停用手去接檐下的雨,满眼是笑。
我陪着他去石潭谢雨。石潭位于彭城东面二十里处的石潭村。那天他异常高兴。忽又突发奇想让我和他都扮成农妇农夫的模样。我们步行。然而途中到底有人认出了我们。许多的村姑,打扮的花枝招展,三三两两伫立在村落畔篱笆旁,新奇地看着我们,小声嘀咕,低低浅笑。她们都一律拖曳油光水滑的长辫,面容素净良善。一路都有成片的野枣树相伴。农人们用它们作地畔栅栏,秋来又可摘吃鲜枣,一举两得。那时正是麦秋时节,枣花盛开,一阵风过,我们的身上便落满金黄小花,细碎如金屑,有淡淡清香。我只觉它们异常美丽,久久不忍拂去。
石潭谢雨之后,我开始加倍喜欢上彭城。
而况这里还有燕子楼。我开始更频繁出入燕子楼。有一次,便和他夜宿燕子楼。我希望能在梦里和这位薄命而多情的女子相逢,却一夜无梦。清晨醒来,不觉怅然。他却道,我昨夜梦见了盼盼。但见她一袭白衣,双泪荧荧,欲语不语。我不知道自张愔死后,盼盼这个孤苦无依的女子,是如何独自在燕子楼中熬过这漫漫十年。每天清晨醒来,独眠人起合欢床,是如何愁对这一个又一个如年夜。不知她是否亦如你一般,夜夜诵经,佛号相伴。
我说,但是我还有一个你。她却只能寂寞的生,寂寞的死。
他说,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盼盼为情而死,犹如一梦;你我因情而生,又何尝不是一梦?古今如梦,谁人又曾梦觉?
燕子楼中,他悲盼盼,悲自己,悲众生,却不知再度被贬谪的命运和更悲惨的遭遇已悄然来到他的身边。
元丰二年三月,他又被徙知湖州。
在去湖州的路上,途经高邮。那是少游的家乡。少游闻讯,与参寥子结伴而至,伴我们同去湖州。这是我们第二次与少游相见。第一次是在彭城。元丰元年的四月,他专程來拜访他。后来便成为著名的苏门四学士之一。而我们和参寥相识已久。在杭州的时候,便曾特意到普宁寺拜访他。我记得那是一个秋日的黄昏。我们到达普宁寺时,一轮红日正停驻在参寥子的禅房之上,仿佛一个硕大的红灯笼。而参寥子其时正立在山门前,身着宽大僧袍,欢迎我们的到来。那日,我们在普宁寺一直叨扰至月上东山。此后便常到普宁寺来。我因此记住了他雪洞一般的禅房。房前垂落的清凉柔软的芦苇门帘。禅房四周青翠欲滴的竹林。檐瓦之间生长的闲花野草,夜风起时,便簌簌轻响;秋雨落时,又坠落细碎零星的洁白花瓣。无人来访时,参寥子便一人独坐南窗,静静抄写楞严经。不知不觉,一天就这样过去。他的生活,洁净优雅的让我欣羡。
一路上,少游、参寥伴我们畅游无锡,遍览惠山。我知道他们做这一切,都只是为着他。那年四月,我们到达金山寺。见到了宝觉禅师,他至为高兴。我知道他与宝觉禅师早已是至交。那年他自汴至杭,便曾夜宿金山寺,与宝觉禅师彻夜清谈不倦。分别后,他们又鱼来雁往,从未间断。这次重逢,欣喜之情自不待言。我们到达金山寺,是四月十二日。那天起很大的风,江面巨浪连天涌来。第二日又下起绵绵春雨。我们在金山寺一耽搁便是数日。那几日他兴致很好。白日里穿着青色雨鞋,伴着少游参寥,到处寻访新奇美景;夜来便高烧明烛,和宝觉禅师话佛论禅,常常一谈便是大半宿。
然而到底要去湖州。到达湖州之后,少游参寥又伴他同登卞山、畅游太湖、泛舟霅溪,作数日游。端午过后,少游才去了会稽探望他的祖父,参寥仍是回了杭州。
他自是恋恋不舍。写诗说,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那是怎样一段快乐难忘的日子啊。不知何日,才能再次重复。
这年七月,朝中御史李定等人东拼西凑了他的一些诗文,断章取义地说这些文字都是意在讥刺新法。龙颜大怒。很快他即被捕入狱。他已远离朝廷多年,并且被一贬再贬,却仍有人记得他,仍有人要算计他,要把他打到万劫不复的地步才拍手称快。他说,人世何处不深山?我已沦落至此,却仍逃躲不过。原来人心的卑暗阴毒是一个永远看不到底的深渊。
我自杭州跟定他之后,便曾多次设想过和他在一起会遇到的种种不幸,却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成为阶下囚,而我要为他送饭到牢中。
但我平静地接受这一切。在我看来,人生天地之间,亦不过是一牢狱,只不过世人觉不出罢了;而他的一次次被贬谪,又何尝不是身处囹圄?只是他亦觉不出;而现在他是真的陷入这实实在在的牢狱之中了。
监狱是个好地方。他说。它让人的心灵得以净化,不再被物欲所左右。它让我慢慢学会了思考;人到底该怎样活着。现在我开始时常想起子由在彭城中秋之夜和我说过的话来,我后悔没有听他的。如果可能,我不希望他来湖州看我,我觉得愧对于他。我们不过都是世间迷路的羔羊,等待我们的命运是被人算计和任人宰割。子由提醒了我,而我却不愿醒来。现在我看到横在自己面前的,哪一条都不是路,只有回头才是路。我看到自己的似水流年,被虚掷在一次又一次漫长的贬谪中,而我却一直在等待,可是人生却是这样一场无望的毫无结果的等待。我所谓的等待,是多么的荒唐、滑稽和没有意义。如果不久即可出狱的话,朝云,我要和你买田归隐。 他自这年八月十八日入狱,直到十二月二十八日才被放出。
他入狱后不久,少游便从会稽匆匆坐船前来探望。狱中相见,都不觉双泪长流。四月游金山寺,少游在诗里说,
珍重故人敦贤契,自怜身世两渺茫。
他说这两句诗是他目下心境的最好写照。
他又说,湖州的霅溪,今年五月,我们曾一同去游赏过的。那里有千顷荷花、满目蓼叶,美不胜收。现在我身陷牢狱,又早是清秋时节,霜风凄紧,恐怕霅溪之上,早又是荷花蓼叶不胜秋了吧?你若有空,代我再去看看。霅溪的东南面,还有一个白蘋洲,唐人词里说,肠断白蘋洲,我现在可真是肠断白蘋洲了。
说罢,他又自嘲地笑了。
少游却笑不出,不禁怆然吟道,
旧事欲寻无处问,雨荷风蓼不胜秋。
他却道,绕郭荷花一千顷。这里还有荷花,真好。虽然我如今身陷囹圄,但一想到它们,便觉有无限欣慰。
少游自来到湖州之后,便一直赁居此地。不久,参寥也来了。一直等到他出狱之日。他们都是厚情重义之人,是他采撷到的世间情缘里盛开的洁白花朵。
出狱后他即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那一年是元丰三年正月。朝廷连让他喘口气的机会都不给。二月,他即以带罪之身来到黄州。所任官职不过是个闲官,不得签书公判,有名无实;且个人行动受到当时黄州郡守徐君猷的监视。
起初我们寓居定慧寺。是个荒僻古寺。寺周围杂乱地长满荒草丛竹。从远处看,只见丛竹不见寺。山门前是一方看不出形状的池塘,水浅而浊,水草芦苇丛生。有附近农户的鹅鸭日日觅食水中,终日闹闹嘈嘈,秽物遍地。
他苦笑道,这里怎能和我们的彭城相比。那里,雨后池塘莎草,细软平滑,油绿水灵,赤足踏于其上,仿佛置身云端;那里,春日触目是和煦暖阳,空气中弥漫着艾蒿的特殊香气;那里,春蚕上架之日,家家煮茧,满城飘香。
然而他到底会苦中作乐。
每至黄昏时分,水中鹅鸭便结伴悠然游至岸边,拍翅鸣叫着回到各自家中。这时候,小小池塘才显露出一天少有的宁静和尊严。有晚来的风轻轻拂过满塘的青青芦苇,燕翅一般舒缓柔和;有白色归鸟停栖在芦苇枝头,作短暂的休憩;有三三两两的鸿雁结伴飞至水边苇丛,自在觅食嬉戏。这时候,他便欢喜携一卷唐诗,在池塘边漫步吟哦。晚来的鸟儿在他身边起起落落。
有月亮的夜晚他更欢喜来这里。他说,白日里看来不过是寻常的山水草木,夜来经月光一浸染,便另有了一番风姿。细看这月下的满池水草,恍惚觉得这里也是一处美丽的月下小景。
而我知道他终究不喜一直居住于此。
不久,我们便迁居临皋亭。
临皋亭位于黄州赤壁附近,下临长江。这是他迁居此地的主要原因。他说,你知道吗?长江之水有一半来自我们家乡的峨眉山。我饮着这长江之水,便仿佛是见到了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看到了峨眉山巍峨洁白的峰顶,又仿佛闻到了家乡遍山野花和泥土的芬芳。投身而入家乡温暖的怀抱,日日相融,夜夜沉醉。
而我却想到,五月又快到了,不知王弗姐姐的芳魂是否亦化作了一只白色蝴蝶,和我们共饮这长江之水;又不知这长江之水里有多少滴是她在无数个月明之夜的清泪泣凝而成。
那日,他有事去了岐亭镇。第二日回来便惊奇地告诉我,他邂逅了十九年未谋一面的昔日好友陈季常。他并且已在此地做了隐士。
陈季常是嘉佑年间凤翔知府陈希亮之子,那时的陈季常最爱学剑饮酒。他时任凤翔府判官。相同的喜好让他们很快成为至交。平日里在一起最爱谈论用兵之道。都是血气方刚的青年,梦想的是有朝一日力挽雕弓,射杀天狼。不久,陈希亮谪迁异地,他随父前往。他们至此便断了音讯。没有想到,在近二十年的离别之后,他们竟会在此地以这样一种身份再次相见。
他应邀拜访陈季常的家。数间小小草房子,素净而整洁。他见到他的妻儿,都身着粗布葛衣,素面朝天;却又气定神闲,淡如野鹤。黄昏时起了微微的风,接着便落起细细春雨。他又应邀留宿一宿。陈季常的妻子便同他的小儿子撑伞持剪到后园寻菜。很快,他们便摘来了嫩紫的香椿,剪来了水绿的韭菜。都带着湿漉漉夜雨的清新气息。
晚餐素朴而可口。他们饮了酒,都微微有些醉。他耳听窗外细密的雨声,不觉内心惘然。恍惚不知今世何世,自己身处何地,又是何人。他细细嗅闻这草房子如此干爽舒适素朴温暖的味道,如是淡泊静好绵长的山中岁月,不禁落下泪来。
自然又谈起别后景况。陈季常告诉他,自己的父亲当年亦是宦海浮沉数十载,一如今日的他,曾屡遭谪迁;一直生活在对未来的渺茫希望中,每次收获的却都是失望,最后病逝于谪迁的异地。有了父亲的前车之鉴,他早就无意于仕途。安葬好父亲之后,他变卖田产,留下一些钱物足够支撑他们一家粗茶淡饭的耕读生活,余下的全部散给族中生活艰难之户,然后隐姓埋名隐居于此。但是我没想到会在此地与你重逢。他说。我有近二十年不与任何从前的相识见面。
数日后,陈季常便来到黄州看他。和陈季常一同来的,还有一位白发老者。后来我们知道,这位老者早年曾在此地为官,后来便辞官归隐于此。当地的人都尊称他王先生。他在此地隐居长达三十年之久。亦和陈季常相知相契最久。
我知道他终有话说。在与昔日好友今日隐者多次长谈之后。
他说,我羡慕他们的生活,但从小所受的教育和目下的身份都让我无法辞官归隐,即使自己最终的结局亦是客死异地他乡。
我看定眼前这个我所深爱的男子,想起了他在湖州狱中和我说过的买田归隐的话,我相信那是他彼时的真实想法,而现在他说出的一字一句,亦是肺腑之言;虽然看起来前后矛盾出尔反尔,但我却深深懂得他,并因这懂得,而永远默默支持跟定他,不管他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少游自高邮写信给他。湖州一别之后,少游便一直在家乡闭门读书。元丰三年的春天,子由亦因他所谓诗案的牵连,被贬为筠州盐酒税。前往贬谪之所时,途经高邮,少游便伴他在扬州作短暂的停留。他们一起去了法净寺的平山堂。此堂系歐阳公于庆历八年任扬州太守时所建。登临此堂,扬州山水胜景便可一览无余。那年他自杭至密,我们便曾同去游历。我们去的那日落着濛濛烟雨。伫立平山堂之上,但见江南佳山秀水都浸润在这雨雾之中,似有若无。有孤雁展动寂寞疲累的翅膀,缓缓低飞在这江南烟雨之中,不知要飞往何处。我不知道子由登上这平山堂,是否忆起当年的欧阳公;是否念及他的兄长;是否亦有往日那忧伤的烟雨相伴,雨中那只孤雁仍在寂寞地孤飞。 读到少游的信,他抑郁的心境日甚一日,难以自遣。
此后不久,他便在临皋亭附近买下数亩水田,开始尝试过耕读生活。他潜心向当地老农学习稼穑之事。他爱极了插秧。手把青秧,躬立水田之中,他觉得自己并不是在插秧,而是用勤劳的双手,在为天地这巨幅绢绣织着最美丽的色彩。每当软腻温暖夹杂紫云英和各种野花芳香的泥土从他脚趾缝中滑溜而出时,他感觉惬意极了。
每天的清晨和中午,我为他端茶送饭到田间。静静端坐田头,看着他在天地间躬身劳作,我便觉得做一对淡泊的老农亦是一件幸福的事。足下是青青芳草,抬眼野花遍地。远处水田之中,尚未插秧的地方,便见白色的水叠映出蓝天白云的倒影。有三月的燕子轻轻掠过漠漠水田,自在剪飞;有红翅膀的蜻蜓,三三两两低低飞舞结伴嬉戏。春末夏初暖暖的日光如水一般温软地流遍人身上的每一寸肌肤。我只觉内心清明安然。便很自然忆起契此上人的诗来: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他开始精心侍弄自己的庄稼。秧苗所需水位的高低,所施肥料的多寡,用灯火灭虫的方法,这些他都一一向当地老农细心询问用心学习主动实践。其中给他帮助最多的是当地稼穑最有经验的三个人。一个叫潘丙,一个叫郭遘,一个是古耕道。他和他们在劳动中结下了最深厚的友谊。
不久,他又爱上捕鱼。农闲之时,和当地渔民一起到长江之滨学习如何撒网收网。那些活蹦乱跳的鱼儿给他的生活带来无穷乐趣。每当他外出捕鱼,我必要亲手为他系好箬笠,穿好蓑衣,整理好渔网。待他走后,又搬来一张小小竹椅,坐在门前院落,向当地渔婆们学习如何织网补网。这时候,我便知道,原来自己也可以很满足的去做一个渔翁的妻子。
元丰四年春,他又买下黄州城东的数十亩土地。那里原是一片旧营地。他喜欢那片土地,白天可以在此耕种劳作,夜来便可以做杀敌报国的梦。旧营地荒弃已久,土壤板结。他自是没有力气把它们开垦完。但是每日都有附近农人自发带来农具帮他开垦。其中付出辛劳最多的,自然又是他的三位好友。他郑重地把他们的名字写入自己的文章中。他对他们有说不尽的感激。他们又给他送来枝干茁壮的桑树苗,送來鲜活的桃树杏树梨树苗,送来许多农作物的种子。又帮他栽的栽种的种,忙乱了多日。都乐此不疲。我则向他请求,要了一小块土地,全部栽上了菊花。我是一个爱菊成癖的人。这么多年,每次陪他到不同的谪迁之所,我必要在居住之所遍种菊花。每到秋来,我都要挑上几个晴好的秋日,选摘花菊,晒干贮存。或充枕芯,或愈风寒,或沐全身。一年四季,亦都有了菊花茶。在黄州,因为有了足够的土地和时间,我培植的菊花,种类颇多,且长势喜人。这年秋天,我便常于清晨带露折下大朵新开之菊,在花瓣上淡淡抹上一层蛋清加水调成的麦糊,然后放到油锅里微炸后旋又捞出,作餐菊之新法。我又把这大朵菊花分送邻里,他们吃了,都赞不绝口。说这菊花,又有麦香,又有鸡蛋香,且花瓣入口绵软菊香四溢,齿颊为之芬芳终日。
看到自己心爱的菊花,自己的劳动果实,给黄州百姓带来的新鲜和快乐,我便和他一样,内心有说不出的欢喜。
我和他从此便对这方水土有无限依恋。在黄州农人的热情帮助下,这年秋天,我们的庄稼都有了很好的收成。每日三餐吃着自己亲手劳作加工的食物,我们对这片土地有无限的感恩。他又给这片旧营地取名为东坡,给自己取别号为东坡居士。为省却每日从临皋亭至东坡的往返之劳,这年冬天,他开始请人在东坡之上盖造数间草房。草房于第二年春天落成。落成之日,适逢天空飘落细碎轻盈的雪花。那时已是早春二月,杏花初绽,他便亲切地唤这场小雪为杏花雪。又给自己的草堂取名为东坡雪堂。雪堂落成之后,他便经常邀约二三好友在雪堂内饮酒赋诗。常来的有隐者王先生、陈季常,寓居承天寺的张偓佺,鄂州刺史朱寿昌。
那日,他独自在雪堂小饮,不觉日暮,又骑马回临皋亭。山风徐来。他一路赏云看山,一任马儿悠悠信步前行。半轮明月已从寒溪的方向娟娟生出。待行至一处小溪时,月儿已有半竿高了。他骑着马儿,正欲趟溪流而过时,忽见一溪清水在月光的朗照浸染之下,如碧玉一般静静流淌。他不觉勒住马儿,不忍马蹄踏破这一溪琼瑶。于是便沿着溪岸走了一段路途,一抬眼便见到一座小小石桥。却是太窄,仅能容人,马却过不去。他又翻身下马,把马儿系在石桥畔一株杨柳树下,自己且踱步上桥,细细赏玩这满溪月色。不知过了多少时候,他觉得倦了,便在石桥畔坐下,半倚栏杆,打算小憩片刻。不觉沉沉睡去。溪桥作床,明月为被,有夜风柔柔拂过杨柳枝条,轻抚他半白的鬓发。他睡得安稳甜实。有明月伴着他,静静西流。远处有隐约的杜宇声声,他在梦中恍惚听闻,便知道天已快亮。
此后,他又欢喜这座无名石桥,常常骑马赏玩于此。
有一次,他颇有兴致地在桥柱上题两句诗道: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有好事者将此诗抄献黄州郡守徐君猷。徐君猷既惊且惧;旋即派人至临皋亭察看,竟不见他的踪影,便愈加慌乱地追至定慧寺,也未见到他的人。于是更怀疑他企图逃逸,很快加派更多的人追至雪堂。
后来他说,我从未想到过要离开黄州。在我看来,黄州已是江海,可以寄我余生。我打算再买田数处,然后把子由接来。如果他愿意的话,我要和他终老于此。而我现在最大的希望是朝廷能把我永远遗忘在黄州。如果他们再度想起我的话,我不知道是该听从他们的摆布,还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我希望那一天永远不要来到。
这年三月,他经友人介绍,到黄州城东一个叫沙湖的地方买下数亩水田。那儿依山傍水,位置极佳。山唤作箬竹山。山中多茂林修竹,山坡遍生野兰。每至春来,到处一片清雅兰香。山下有条小溪,便唤作兰溪。兰溪之水自西向东流,他便认为此水不同凡俗之水,填词志之。
兰溪之上,建有一寺,便是清泉寺。寺内遍植青松,他倍感亲切。又常欢喜来这里。山寺门前沿路铺有洁净细沙,蔓至兰溪,赤足踏去松软异常。他常爱来此闲步。 他不过是在捡拾一个又一个失望。他已厌倦。
我经过反复思量,最终向他建议,不如我们还是回杭州吧。
他长叹一声,最终点头应允。
元祐四年三月,他以龙图阁学士身份再次官于杭州。就这样,我又回到阔别长达十五年之久的故乡。离开杭州那年,我不过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女。再度归来,历尽沧桑,我已年届三十。他亦已五十四岁。已届三十的我有着一颗和他五十四岁一样苍老的心。他早已须发半白。伴着我,再次来到万顷寺。又看到那株石榴树,比十五年前更加枝繁叶茂、花红似火。只是树下看花人,早已老去十五年。昔日一起赏花的姐妹,有的早已凄惨死去;有的下落不明;有的嫁作商人妇,轻言别离,长年独守空房。不远处的那座亭台,依然是十五年前的样子,但是十五年前姐妹们的欢声笑语,我再不能听闻。思量至此,心酸眼迷,不觉泪下。
他眼望一树繁华,幽幽说道,那年欧阳公被贬滁州,我去看他。后来我们一起去了滁州附近一个叫南巢县的银屏山。那山顶最高处的悬崖之上,生长有一株野生的白色牡丹。从唐朝开始,每年初夏时节便盛开洁白花朵。一直开到我们大宋。已自开自落了数百年,还将继续在山中自开自落下去。欧阳公无限感慨,写诗抒怀道,
学书学剑未封侯,欲觅仙人作浪游。
野鹤倦飞为伴侣,岩花含笑足勾留。
饶他世态云千变,淡我尘心落半瓯。
此是南巢招隐地,劳劳谁见一官休。
而我其后来到杭州,遇见了你,便因此想到这株白色牡丹。我不知道是否应该把你移植到自己的庭院。或许在山中自开自落才是你最好的归宿。
我不认为自己有资格被比做幽谷牡丹。即使是,我在山中自开自落了数百年,也只是为了遇见你。如果不能和你相遇,我便要继续在这深山寂寞地自开自落下去。因为你的到来,我所有的等待和绽放都有了意义。尽管这意义的获得,是如此艰辛,我亦没有丝毫悔改。更何况,我不过是生长在章台畔的一株弱柳。你无意间打我身边轻轻走过,我便小小青青到你的膊间,惹你怜爱。你于是心生欢喜,又把我移植到自己的庭院;我因此才得以逃脱者人折那人攀的悲苦命运。是你让我的生命以一种莲花的姿态得以生长和盛放。
他又说,但是我大你二十多岁。你跟我这么多年,四处漂泊,历尽苦辛。如果没有遇见我,或许你能收获更为幸福的生活和爱情。即使不能,嫁一寻常世间男子,亦不致如此颠沛流离。我因此常常觉得愧对于你。
如果没有遇见你,我不过是千千万万琵琶女中的一个。面目模糊,命运悲苦,且无处告诉。最后寂寞死去,无人知晓。我不相信自己会遇到情深意重的年少公子。举目世间男子,不过是一个又一个李益。而我却更愿意是一朵盛开在东篱畔的菊花,能被幸福地簪于五柳先生的鬓边,而不是被折弄于公子王孫之手。我愿意是一弯流淌在幽谷的小溪,你积雪的峰顶是我生命的源泉。我愿意终生为你流淌,然后在你的脚下静静凝卧成一泓清清石潭,日日夜夜与你相依相望,永远流不到污秽人间。
万顷寺的这次长谈,让我们的心贴得更紧。不久,我们便在西湖有了自己的数间小小草庐。他终于可以日日看山看水,细数晨昏。是参寥为我们建的。参寥亦是世间难得的情深意重的方外好友。他改贬湖州,他来相伴;他谪居黄州,他跋涉三千里长路,前来探望,又相伴长达一年之久;他移知汝州,他陪他同游庐山,相慰寂寥。这次,又为他在西湖创建草庐。这样厚重的赠予,他知道今生亦难报于万一。
再次来到杭州,生活相对安定。他每日除了处理日常公务外,便是和参寥一起看山看水。日日泛舟西湖,他亦不厌倦。而我却甚少再与他一同外出。因触目杭州佳山秀水,于我而言,皆成断肠之景。我不能不因此想到昔日的好姐妹们。那些年轻鲜活却又脆弱无辜盲目的生命,仿佛柳絮浮萍,或者不为人知的独自死去;或者继续在某个角落承受人世的风吹雨打摧残践踏。我因此把更多的时间用来独处。开始在家中学习书法。他热心地给我以指导和帮助。每当他的胸口轻贴我的后背,一只手搭在我的肩上,另一只手温暖地覆盖我握笔的小小右手时,我便觉得自己是世间最幸福的女子。我开始喜欢上书法。横撇竖捺。这单纯的笔画训练,仿佛一种修行,给我的心灵带来无限安宁和熨贴。
然而他到底不能放心,怕我一直待在家中,会闷出病来;又怕旧地重游,徒然引我伤怀,于是他上书请求改知扬州。他希望那里的明山秀水能稍许改变我抑郁的心境。
再度离开杭州之前,我又独自一人前去祭拜了父母的坟墓。他们早已辞世多年。再次看望了我的两个弟弟。他们早已成家立业。又是给了他们一些钱贴补家用。当年父母把我卖出,便是为了两个弟弟能活下来,以承宗祧。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责怪他们。是生活逼得他们不得不如此。为了能活下来,在生存面前,我们谁不是弱者?但是现在看到我的两个弟弟,都已各自支撑门户,便感到无限欣慰。所有的牺牲付出,便都值得。
在扬州,为不辜负他的一番盛情,我便陪他数度登临平山堂。这样,我又看到烟雨中的扬州,看到它似有若无的山色,还有那只在烟雨中寂寞倦飞的孤雁。但是我们在扬州生活的时间并不长。元祐六年春,朝廷忽又想起他,于是他再度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应诏还朝。在去往汴京的途中,他写信给参寥,在信中说,希望有一天能再度回到杭州,和他像往日一样泛舟西湖。在他为他筑造的草庐中归隐清修,不问世事;又怕还未等到那一天,便死于任上。用语极为低沉感伤。参寥展信读后,亦因之泪下。
再度回到京城的他,已明显不同于两年前的他。他已学会了噤若寒蝉。他不再认为滔滔雄辩比不发一言要好。他亦开始慢慢相信自己写在纸上的那些文字最终依旧是无用。很多时候上朝归来,便学了王摩诘,闭阁焚香,禅坐凝想。每当这时,我亦不发一言,只轻轻为他烹上一壶从杭州带回的龙井,放到他的手边,然后便退至厢房坐于南窗,用蝇头小楷静静抄写金刚经。
一天又一天。这样的日子仿佛清亮的溪水,在我的心上缓缓流淌。 我只觉得自己的心分外安宁、清明、澄澈、不染纤尘。原来焚香抄经清心少欲的生活,是予人心灵最无上的福祉。 因为在京城生活的富足闲适,我绝少外出。开始多方搜求和金刚经有关的古籍,更细致地加以研读,同时旁涉多种经书。他对我的生活和癖好有隐约的担忧和不安;尽管他有时也学我。他开始多次邀我一同外出游赏,都被我一一婉拒。不久,他又托人从杭州为我买来数名歌女。我推己及人,很少使唤她们。这样,闲来他便请她们为他歌诗唱词。看着她们在我面前斜抱琵琶,低吟曼唱,我便仿佛又回到自己的十二岁,仿佛又回到从前,不觉落下泪来。他有时也来听。烹一壶龙井,他便静坐桌前,悠闲笃定地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轻磕桌面;或是手执竹筷一根轻击盏沿,低低随唱。我最爱听她们唱他的密州中秋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优美宛转的旋律,缠绵悱恻的吟唱, 我便百听不厌。
元祐七年冬,发生了一件让我始料未及的事:我怀孕了。那年,我已三十一岁。我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怀孕生子。我固执地认为自己不过是如菊花转世一般,在生命的秋天,开出最艳丽的花朵,待严霜落下,便抱香殒于枝头,至死也保持花朵盛放的姿态。却再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如春风桃李,落尽深红,绿叶成荫,结子满枝。
他却亦如俗世男子一般,满心欢喜的不知如何是好。开始日日询问我的饮食起居,不厌其烦。我看定自己日渐隆起的肚腹,一时竟觉得有无限惘然。肉身的苦难,经由女子的肚腹,被一代一代不断延续下去。生命,被轮回着反复经受磨折蹂躏。我不知道这肉身的苦海,何时才有终结的一天。亦不知道,自己肚中的孩子,又将要轮回怎样一种无尽苦难。这份对生命本身的迷惘困惑疑惧厌倦,冲淡了我初为人母的淡淡喜悦。
那日,他把耳朵轻贴我的肚腹,谛听孩子的响动。良久抬头问我道,你喜欢男孩还是女孩?
我说都一样。又道,如果是男孩,我要他终生过着耕读生活,不为做官而读书,更不会去做官;如果是女孩,我不要她嫁与富贵之家,只愿为她寻一位忠实可靠的田舍郎为夫。
他叹道,我有佳儿,不羡贵官;我有佳妇,不羡绮纨。原来我们的志向竟是如此不同。
我点头说是。又道,我不觉得功成名就家资万贯,对生命本身有何意义可言。我们的生命不过都如三月的风筝,热热闹闹地放飞天空,彼此痴缠争斗,拼命挣扎着要飞到更高更远处,待死亡之剪咔嚓一声响,万样皆空。功名富贵悉归乌有。生之努力,原是这般可笑可怜可悲可叹。生命的过渡,又是这般盲目困惑艰难无奈,半点不由人做主。因此,我倒更愿意选择一处人寂不至的深山幽谷,静静放飞属于自己生命的风筝。待春风落尽,便轻轻坠地化为尘土。如此优雅干净,不染尘俗。如水无痕。
他轻轻握住我的手,静静听我的长言,却一时想不出合适的话来回答。
随着分娩日近,他开始整日在家中陪我。我的身体日渐臃肿,逐渐行动不便。各种孕症亦相继出现:呕吐、喜酸、嗜睡、频繁小腿抽筋。常常是睡至更深,小腿肚便开始很厉害地抽起筋来;有时竟至从睡梦中痛醒过来。他便披衣而起,大半夜大半夜的为我揉捏双腿委中穴,又让小丫头们给我熬芍药甘草汤。却常常是刚刚喝下旋又被吐出。于是我便一心希望这样的日子尽快结束。一直捱至元祐八年七月,孩子才被生下。是个男孩。我已年华老大,所幸婴孩瘦小,否则我便很难把他生下。我和他的欢喜之情,自是溢于言表。他给孩子取名为苏遁,小字子隐。七月廿四日是他的生日。想到这一天亦是龙树菩萨的诞辰,我便无限欣慰。他亦附和道,其实好几个菩萨的诞辰都在七月呢。七月十三日是大势至菩萨的诞辰,七月三十日是地藏菩萨的诞辰。我们的遁儿生在七月,这孩子长大后一定福泽深厚,长命百岁。无奈我身体一向虚弱,生孩子后又气血两亏,奶水自然不足。他又忙乱着雇进一位乳母来。
生下遁儿后,我觉得生命里不再有任何缺憾。守着遁儿,即使再跟着他被贬往更边远蛮荒之地,也能幸福快乐的度完自己的余生。
遁儿是世间少有的安静的孩子,绝少哭闹。给他一个拨浪鼓儿,他便能很有耐心地玩上大半日。给他一个布娃娃,他又满心欢喜地去观看抚摸,用极娇嫩的小手去轻触他的眼睛鼻子嘴巴。他又欢喜大朵的花,我手指墙壁上大朵的水墨牡丹菊花兰花图,他便能长久凝望它们,并且露出花瓣一样粉嫩的笑脸。偶有哭闹之时,我把他抱至画图前,他便很快止了啼哭。他又爱书。给他一卷薄薄诗词,他便至为小心爱惜地紧抱胸前,什么人也不给,什么东西也哄不去。有时,我抱着他在书房来回走动,要不了一会儿工夫,他便静静地在我怀中睡着了。而臂弯处还夹抱着那卷薄薄诗词,用小手娇护着。每当这时,我对他便有无限爱怜疼惜。轻轻低下头久久亲吻他的粉嫩小脸,眼泪便簌簌落了下来。
這年九月,太皇太后薨逝。新党自此之后渐渐得势。十月,他即承诏外出知定州。离开汴京那日,却是一个十月未寒如初秋的晴好日子。朝中大臣大都前来相送。场面亦可算是壮观。我怀抱才三个月大的遁儿,欣然登车远去。我不觉得离开京城这是非之地有什么不好。而况还有遁儿。还有婢女乳母相随,一车融融,心中便没有丝毫留恋悲凄可言。我只觉庆幸。然而我的想法到底过于单纯。他紧缩的眉头似乎在暗示我还有更深重的打击将接踵而至。他独自坐一辆车,和我们一路都无言语。
元祐九年。这一年改年号为绍圣元年。是新党的建议。他很快便明白更改年号的真实意图。以他和少游为首的一大批文人不久全被污为元祐奸党。朝廷旋即下令立元祐奸党碑,又诏令全国各地大量焚毁他的文集。这年春,子由被贬许州。少游被贬杭州。鲁直被贬涪州。而他,竟被贬至辽远蛮荒的岭南惠州。
去岭南的时候,遁儿已有八个月大。乳母便以孩子已大无需喂奶为由要求离开。我们自然知道她是不愿跟我们一道去岭南受苦,但也不提起。除了应得的报酬外,又是多给了她一些钱。她在房中收拾行李,我便把遁儿抱进自己的卧室,怕遁儿因为看见她离开而哭闹。她走时自然也不再向我辞行。第二日,数名婢女亦相继请求离开,我们也毫无劝阻之意,又是多给了她们一些钱让她们安然离开。然后,我们也开始忙乱着收拾行李。我心里一时有无限伤心落寞,他的心情和我也是一样,但我们彼此都不说出。我对人的感情,原本就没有太多期许贪求之心。人世情感,有太多盘算计较,太多虚情假意卑暗算计龌龊企图,原没有多少真情含融其中。我们的一生,能得到一两个人真心相待,便已是至为艰难不易,又怎能去奢望服侍我们不过数载的下人来共过患难?我这样自宽自解,而况还有遁儿,便觉心情宽畅不少。离开定州那日,无一人相送,他便觉有无限凄凉。唯一稍觉宽慰的是,长子苏迈竟告假伴我们一路同行。 再次走上颠沛流离的谪迁长路,不停的乘车换船,日夜颠簸。遁儿开始整夜哭闹,饮食少进。我因为产后身体还未完全恢复,亦开始频繁呕吐咳嗽。苏迈于是便开始主动帮我照料遁儿。他有时喂他薄粥和面条。偶尔买到新鲜水果,又很细心的用刀片弄得碎软,一小勺一小勺慢慢喂给他吃。哭闹时,便耐心哄他,想方设法逗他玩乐。这样,我才稍稍得些安逸,遁儿的小脸亦渐次红润起来,哭闹次数亦因之减少。他紧锁的眉头开始舒展,抑郁的心境亦因之稍有改善。那日,他强笑道,我活了五十多年,竟还没有吃过荔枝。这次去岭南,终于可以尝尝荔枝的味道了。苏迈也笑道,小时候您教我们读白乐天的文章,那时对荔枝便心向往之,这次终于可以得偿所愿了。我却道,六祖不也是岭南人吗。这次能亲临六祖出生之地,即使没有荔枝新果,我的欣喜之情也是难以言喻的。他听了我这话,心下凄然,低头无语。我也不再开口。一时只听见耳畔辚辚车声。
快到惠州时,我们最后在一处不知名的渡口换乘渡船。恰有一只小船正泊在岸边,一头用纤绳系在一棵大柳树下。苏迈因为要净手,便把遁儿交给我。我因为才刚下车,头目森森,怀抱遁儿,一时便有些站立不住。他赶忙扶着我,准备先到舱内等苏迈回来。就在我的双脚刚踏上船板还未站稳之时,忽从江面刮起一阵极大的风,船身开始大力摇晃起来。我怕大风吹着遁儿,正欲三步并作两步快些进入船舱时,双脚竟像被什么东西绊住似的,整个身子无法自控地往前直一栽,怀中的遁儿竟被扔出老远,差一点扔至滔滔江水之中。一霎时,仿佛天塌下来一般,我只觉脑袋訇的一声响,顾不得身体的疼痛,拼了命向遁儿爬去,一把抓住便紧紧抱在怀中,开始撕心裂肺般大哭起来。他一面语无伦次安慰我,一面又赶忙把我搀抱进舱中。怀中的遁儿先是哇地哭出半声,接着便再哭不出声来,小脸开始火烧般烫红,小手小脚开始不停抽搐,嘴角开始流吐白沫。我一见遁儿这样,竟如千刀割肉万箭攒心一般,直哭得腹痛如绞,一句话说不出。苏迈闻讯赶来,亦不断哭诉自责。他又是担忧遁儿;又怕我哭坏身子;又要宽慰迈儿;又是催促船家赶快开船,一时忙乱的手足无措心灼如焚。那船家是位五十上下的老人,为人热情淳朴心地良善。他一面加力划船,一面又建议我们去寻当地他认识的一位巫医给遁儿收惊。并主动请求带我们前去。我们初到此地,并无相识。我又病急乱投医,便慌乱应承下来。匆匆下船后,在船家的带引下,我们很快见到一位道士打扮的人。他先是看了看遁儿的脉息,接着便让人熬一碗汤药来,又是口中念念有词画了一道符,向灯上烧了,然后便把那灰烬投入汤药中。我们一见这样,又都后悔到这里来。我开始有预感他治不好遁儿,但人已经来了,又不好掉头就走。我含着泪用勺子把遁儿新长出的嫩牙撬开,灌下汤药。那巫医道,待睡一夜看是如何;不好再来。
那日新到惠州,他和苏迈勉强支撑着到官衙打扫房间归置行李安排晚膳。我则一直把遁儿紧紧抱在怀中,水米不沾,泪如雨下。遁儿在我的怀中似睡似醒,手脚不时抽搐。他小小的身体每抽搐一次,我就感觉到自己的心像是被万丈利刃深深扎了一下。一下又一下。每一下都让我痛不欲生。我衣不解带抱了遁儿一夜,他和苏迈便轮流守了我一夜。遁儿一直昏睡不醒。昨日灌下的汤药,竟如石沉大海一般,毫无影响。我们又慌乱着四处打听附近有无更好的医生。又有人建议我们给遁儿熬姜汤喝。我抱着宁试过不错过的错误想法,又给遁儿灌下姜汤,自是不见好转。第三日又有人向我们推荐当地一位以针灸著名的老中医。我们又匆忙抱上遁儿前去求治。那老中医给遁儿一共针灸五处:眉心、脖根、两手关节并心口处。每一针刺入遁儿娇嫩的皮肤,都仿佛是深深扎入我心脏的一把刀,针尖处的只轻轻一捻,便让我痛不可忍,浑身颤抖,泪水成串往下落。针灸回来后,遁儿的抽搐似有好转,然而依旧沉睡不醒。强喂进温水和碎软食物,旋又被他吐出。喂进汤药,亦顺着他的口角流下来。一连五日,我通衣不解带,不吃任何食物。整天守着遁儿,以泪洗面。他和苏迈,便一起守着我,愁眉苦泪,长吁短叹,心似油煎。又勉强说些宽慰之语,我通置若罔闻。我看着我的遁儿,原先粉嫩圆润的小脸,一天天枯瘦下去;原先一对活泼灵动的大眼睛,现在紧紧闭合,泪盈于睫,瘦得只余眼眶,仿佛两片最为娇嫩的花瓣,现在正一左一右被两只毒虫噬啮出炎炎两个大洞。我日日夜夜五内如焚,挖心摘肝般痛不欲生,终于在第六日的清晨,昏死于床,两手却还紧紧搂抱着怀中的遁儿。
我整整昏死三日,待我醒来,我的遁儿早已永远地离我而去。
遁儿死后,我被迫开始慢慢接受上苍加给我的这个最残酷无比的安排。他和苏迈怕我睹物思人,便狠心把和遁儿有关的一切全都烧毁。但我的遁儿从来就活在我的心里,任再大的火也烧不去。他的光洁如玉的额头。他的长长睫毛。活泼灵动的双眼。他的玉琢似的小小鼻子。他的红润粉嫩的小嘴。他的才长出不久六颗上下相对的洁白乳牙。一见人便露出的笑脸。趔趄着学步的样子。咿呀学语的稚嫩童音。轻软均匀如花瓣的呼吸。和遁儿有关的一切,我一丝一毫都不能想起,却一点一滴都无法忘记。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永远烙印在我的心底。
遁儿死后,我开始日日夜夜活在泪水的浸泡里。恍惚又回到自己的十二岁。远离家乡,卖身歌楼,日夜哭泣。然而我看到镜中的自己,容颜憔悴,言语迟缓,举止失常。双鬓竟出现星星白发。每日吃很少的食物。频频咳嗽。有时,我用白色手绢捂住口鼻,开始长时间咳嗽,泪水应声而落,白色绢面早被咳落点點血滴。我看到自己咳出的血,仿佛五月最红的石榴花瓣,便觉得原来这也很美。
他和苏迈见我病成这样,自是日夜灼急,寝食难安。不断的四处求医问药,替我诊脉开方。又是给我炖糖霜雪梨熬小柴胡汤,又是给我百般譬喻多方开导。他常是大半夜大半夜的不睡觉,在床前守着我,喂我吃药,陪我说话。
那日,我终于问出了积压在心底许久一直害怕问出的问题:告诉我遁儿是怎么死的?
他的泪水一下子夺眶而出,呜咽着说道,请你不要问。他走得非常平静。真的。
不要骗我。告诉我真实的情况,我承受得住。如果你不把真实的情况说给我听,我只会更加难受,整日胡思乱想,这病更没有指望好。我将会永远痛苦下去,一直到死。 我昏死过去那日,苏迈拼了命跑出门去找医生,他则把遁儿一把抱在怀中,又是揪心我的病情,又要照看遁儿,也是手足无措,心如火灼。而遁儿却在他的怀中开始大口喘气。他颤抖着双手紧抱遁儿,又是替他抚摩胸口,却见遁儿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他流着泪呼唤遁儿的名字,却发现自己早已泣不成声。后来,他看着遁儿在自己的怀中渐渐呼吸微弱,最后一点一点死去。
他说,我看着遁儿这个弱小无辜的生命在我的怀中忍受极大痛苦死去,却一点办法都没有。一点办法都没有。
他说到最后,这个已年近六旬须发半白的老人,在我面前慢慢蹲下身去,用手捂住脸,失声痛哭。脚下的地面,已被他的泪水打湿了一大片,仿佛下了一场密集的雨。而坐在床上的我,泪如倾盆,感觉双眼已经哭瞎。
遁儿死后,我又长久生着病。他和苏迈不分昼夜照顾我。毕竟已是风烛残年,不久他亦因此染上病症,亦开始频频咳嗽。发热。口干。饮食少进。稍一举手投足,便自气喘吁吁。这样,苏迈的任务便日益繁重。每天照顾两个病人,他开始衣不解带。疲累至极,亦只是随便打个盹,又继续他不分昼夜的劳碌。
我看着眼前这个和我年岁相仿的男子,长着和二十年前的他相似的一张瘦削的脸,便感到无限心酸、愧疚和温暖。我看定他的长子苏迈,便仿佛又看到二十年前的他。然而二十年后的他却年老丧子,远贬岭南,困苦落魄,愁病交加,无处告訴。而二十年后他的长子似亦会重复和他一样坎坷不幸的人生之路,便又觉得内心无限悲凉。人世,原是这样一处苦难永久不停轮回的深渊。不知何处才是救赎的彼岸。
遁儿在那年春末死去。夏初我又开始长久生着病。秋天来了,他亦染上嗽疾。不知不觉,又到了冬天。
在一个晴好温暖的冬日,我终于勉强支撑着下了床,拄杖至户外,沐浴着如水暖阳,开始慢慢走动。我的身心,在这样一个日复一日晴好的冬日里,开始渐有恢复。
苏迈因为忙于照顾我和他的父亲,长久没有洗澡。那日,我特意烧好大桶的水,让他好好洗上一个热水澡。双手抱着才刚脱下还留有他身体余温的燕居服,竟发现在月白中衣的衣褶处已生有虱蚤。我习惯性地抽出手来,正准备把它们一一掐死,忽然想到遁儿,于是又把它们一一抖落草丛。遁儿死后,我开始学会珍爱万千生灵,尤其是那些渺小柔弱的生命。我对它们有过分的怜爱疼惜之心。即使是那些曾给我们的身体以微不足道伤害的小小生命。我知道它们只是为着生存,为着能朝不保夕活下来。而拥有生命已属不易;葆有生命,更是艰难。我没有资格轻易将它们置于死地,因它们对世人所做的一切,远不足以要它们付出生命的代价来加以报偿。同时我又看到有太多世人的所作所为,是他们付出生命乃至十倍百倍的生命都无法加以偿还的,但是他们却身居高位,终日高乐,又得享高寿。我看到了同为生命的不平等,亦知道自己当然无力改变,但却不会为其推恶波助狂澜。
为了让身体更快恢复健康,以减轻苏迈的重担,又可以更好的照顾他,我开始跟随住在丰湖附近一位法号义冲的老尼学习佛法。之前,我更多的只是每逢初一十五佛菩萨诞辰吃些短斋,自此之后,便断了一切荤腥,发愿长年吃素。并在家中设有小小佛堂。每夜必要焚香诵经很久。夜夜经声佛号,他开始慢慢习惯并依赖上我的低低诵经声。他在隔壁厢房,静静躺卧,鼻闻檀香,耳听经声,便仿佛听到春日百花绽放的声音。这样,他开始有了较长时间安宁无梦的睡眠。
有时候,他也有兴致和我谈论佛经。他说,我读《六祖坛经》,感觉像是在读唐传奇;读《金刚经》,有间断重复的经文,又像是在读诗三百;读《阿弥陀经》,像是在吟哦一卷又一卷精美赋文,恍似步入梦中桃源;读罢数卷《楞严经》,竟至落下泪来。
又道,每夜听你诵经,听着听着便安然进入梦乡,但我却因此记住了那么多从你口中诵出的美丽经文。
他说着便拣耳熟能详的背给我听:
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能含十方国土。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一浮沤,起灭无从。
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缠缚故,于器世间不能超越。
观此世界及众生皆是妄缘风力所转。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十方微尘颠倒众生同一虚妄。
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如一器中贮百蚊蚋,啾啾乱鸣,于分寸中鼓发狂闹。
子若忆母如母忆子,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他用低低的声音缓缓念诵着。如数家珍。若不打断,便似会一直这样念下去。我忽然觉得他低沉沙哑苍老的诵经声,亦是这样沁人心脾。仿佛是雨打枯荷,风断残红,雁落平沙。自有一种苍凉优雅。
我说,若论起参禅悟道,顿识本来,你当然比我要好。但我读经,和你又自不同,我在诵经,又仿佛是在面对一面又一面明镜,我因此读出了自己,又读出了无量众生的无边苦难和他们的自甘沉沦。这样的无限悲悯又无能为力。
他叹道,我有时觉得自己对俗世有足够的了悟和看透。但其实骨子里我对俗世有太多贪恋不甘,迟迟不愿放手。我若早放手让它们远去,便不会像今日这般凄惨。我知道我们在人世最终的所得不过是两手空空,却偏要拼了全部心力去追逐那水中的月,镜中的花,海面的浮沤。我看到我们的生命,不过如春日园中的青笋,被利刃铲削,剥皮,切片,水焯,日晒,然后用盐粒揉擦一遍又一遍,蹂躏一遍又一遍,最后装坛密封,不见天日。所有生命,都将被命运之手腌制一次又一次,最终被死亡之口饕餮。这样的残忍不值,充满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