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动商业智能(BI)的应用,并不取决于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层对定量管理手段的认识,也取决于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期望。
要想避免企业资源浪费,企业需要将IT建设时所关注的投资回报率(ROI)与总体拥有成本(TCO)联系起来考虑。
从管理层推动并且培养应用队伍,是企业BI应用规划中尤为重要的两点。
说到商业智能(BI)的应用,大部分人头脑里面还只是一个相对混乱的概念。以往大家所熟知的数据整合、分析报表等BI的基本功能,已经不足以代表现代商业智能应用的真正内容和发展水平。事实上,BI应用正在朝着为企业领导层提供决策支持的方向发展。
在国外,BI的早期应用的确集中在对业务信息展现的层面上。然而,随着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BI不再仅仅是针对业务情况的了解、总结过去的报表分析展现,而是从整个战略角度出发,帮助决策者评估和预测未来,进而制定相应的策略。在这其中,又以金融和电信这两个行业为应用的先锋。在目前的国外BI应用领域,电信行业比较关注的是能够更好地做到客户细分、交叉销售和高端客户挽留的客戶智能(CI),而金融行业除了关注客户智能之外,也同样对针对信贷和内控需求所用到的风险智能(RI)感兴趣。
观念和氛围有待培养
国际BI市场随着市场的飞速发展,变得越来越细分。包括SAS在内的主流BI厂商最初大都以提供BI工具为主,只是多数针对早期客户的前端展现需求而发展报表工具,部分则着眼于后端数据整合为产品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厂商发展方向上的差异更加明显了,不同的厂商开始向着各自客户使用领域的层次发展。
目前国内企业BI应用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着不小的差距,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实际上,一些国内企业已经开展了BI的应用,但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这些应用主要是将过去的数据展现出来进行回顾。而国外的应用却是前瞻性的,从总结过去中再进一步去预测未来、评估风险,以制定市场发展策略。可以这样说,国内目前的BI应用主要还是为了掌握过去的信息,而国外的BI应用更着眼于预测和掌握未来的趋势并用于指导业务发展,这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
现在大部分的中国企业,还仅仅是将BI作为一个锦上添花的工具,大家并没有将其视为作为一种管理手段的必需品。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直以来中国企业并没有面临严重的竞争威胁。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这种情况将在短时间内迅速转变。
目前,国内许多重点行业和大中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都已基本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这对BI应用来说应该是个利好消息。但需要强调的是,推动BI的应用,并不取决于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层
对定量管理手段的认识,也取决于他们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期望。
寻找合适的平衡点
近来,我们发现国内BI应用的脚步正在加快,无论从企业关注程度到企业应用水平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许多企业认为BI应用之前必须具备ERP等各种基础,但到实际应用中却发现这些系统中的数据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决策支持深层分析的需求,必须重新进行完善。这其实是对企业资源的一种浪费。
要想避免企业资源浪费,企业需要将IT建设时所关注的投资回报率(ROI)与总体拥有成本(TCO)联系起来考虑。单从ROI的角度出发而忽视TCO时,企业不可避免地会注重短期回报,缺乏长线的规则将导致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出现资源不能共用的浪费。而从TCO角度来考虑IT建设,则会在最初就对企业IT进行整体规划,以后所有的建设都在框架内完成,不仅节省投资,更重要的是为企业节省宝贵的时间,这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就显得意义重大。企业需要在估算ROI时考虑到TCO,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对于BI应用规划来说,我认为,从策略上首先要从管理层上来推动,而从长期效果上来说,企业需要培养自己的队伍。从我们的经验来说,SAS在国外的客户,有不少都有着自己强大的内部团队,这对企业来说是需要投入和积累的。有一段时间很多企业都喜欢采取外包方式,但效果并不一定好,因为外部人员不会比企业对自身的业务更了解,因此内部人才累积储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几年来,中国乃至亚太地区企业对BI应用的重视程度大增。在IDC亚太地区相关论坛上,参加者中企业管理层占的比例已达到一半以上。IDC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亚太地区商务智能市场规模达到5.31亿美元,未来三年,亚太地区商务智能市场年增长率将为13.6%,高于全球的7.3%。在这一个飞速成长的市场中,我很高兴作为SAS的一员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个精细化的定量管理平台,不遗余力地推动BI应用的发展。
施勤简介
2005年7月成为SAS中国区总经理,主要负责SAS在中国地区的业务,并直接向SAS亚太区副总裁Phillip Beniac先生汇报。
曾任Informatica公司亚洲地区总代的大中国区销售总监, Ascential Software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销售总监。在早期的工作中,曾任Progress Software公司大中华区经理,摩托罗拉电脑集团的中国区经理、Silicon Graphics中国上海分公司首席代表及区域销售经理,并多次获得总裁俱乐部奖。
要想避免企业资源浪费,企业需要将IT建设时所关注的投资回报率(ROI)与总体拥有成本(TCO)联系起来考虑。
从管理层推动并且培养应用队伍,是企业BI应用规划中尤为重要的两点。
说到商业智能(BI)的应用,大部分人头脑里面还只是一个相对混乱的概念。以往大家所熟知的数据整合、分析报表等BI的基本功能,已经不足以代表现代商业智能应用的真正内容和发展水平。事实上,BI应用正在朝着为企业领导层提供决策支持的方向发展。
在国外,BI的早期应用的确集中在对业务信息展现的层面上。然而,随着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BI不再仅仅是针对业务情况的了解、总结过去的报表分析展现,而是从整个战略角度出发,帮助决策者评估和预测未来,进而制定相应的策略。在这其中,又以金融和电信这两个行业为应用的先锋。在目前的国外BI应用领域,电信行业比较关注的是能够更好地做到客户细分、交叉销售和高端客户挽留的客戶智能(CI),而金融行业除了关注客户智能之外,也同样对针对信贷和内控需求所用到的风险智能(RI)感兴趣。
观念和氛围有待培养
国际BI市场随着市场的飞速发展,变得越来越细分。包括SAS在内的主流BI厂商最初大都以提供BI工具为主,只是多数针对早期客户的前端展现需求而发展报表工具,部分则着眼于后端数据整合为产品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厂商发展方向上的差异更加明显了,不同的厂商开始向着各自客户使用领域的层次发展。
目前国内企业BI应用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着不小的差距,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实际上,一些国内企业已经开展了BI的应用,但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这些应用主要是将过去的数据展现出来进行回顾。而国外的应用却是前瞻性的,从总结过去中再进一步去预测未来、评估风险,以制定市场发展策略。可以这样说,国内目前的BI应用主要还是为了掌握过去的信息,而国外的BI应用更着眼于预测和掌握未来的趋势并用于指导业务发展,这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
现在大部分的中国企业,还仅仅是将BI作为一个锦上添花的工具,大家并没有将其视为作为一种管理手段的必需品。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直以来中国企业并没有面临严重的竞争威胁。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这种情况将在短时间内迅速转变。
目前,国内许多重点行业和大中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都已基本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这对BI应用来说应该是个利好消息。但需要强调的是,推动BI的应用,并不取决于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层
对定量管理手段的认识,也取决于他们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期望。
寻找合适的平衡点
近来,我们发现国内BI应用的脚步正在加快,无论从企业关注程度到企业应用水平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许多企业认为BI应用之前必须具备ERP等各种基础,但到实际应用中却发现这些系统中的数据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决策支持深层分析的需求,必须重新进行完善。这其实是对企业资源的一种浪费。
要想避免企业资源浪费,企业需要将IT建设时所关注的投资回报率(ROI)与总体拥有成本(TCO)联系起来考虑。单从ROI的角度出发而忽视TCO时,企业不可避免地会注重短期回报,缺乏长线的规则将导致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出现资源不能共用的浪费。而从TCO角度来考虑IT建设,则会在最初就对企业IT进行整体规划,以后所有的建设都在框架内完成,不仅节省投资,更重要的是为企业节省宝贵的时间,这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就显得意义重大。企业需要在估算ROI时考虑到TCO,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对于BI应用规划来说,我认为,从策略上首先要从管理层上来推动,而从长期效果上来说,企业需要培养自己的队伍。从我们的经验来说,SAS在国外的客户,有不少都有着自己强大的内部团队,这对企业来说是需要投入和积累的。有一段时间很多企业都喜欢采取外包方式,但效果并不一定好,因为外部人员不会比企业对自身的业务更了解,因此内部人才累积储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几年来,中国乃至亚太地区企业对BI应用的重视程度大增。在IDC亚太地区相关论坛上,参加者中企业管理层占的比例已达到一半以上。IDC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亚太地区商务智能市场规模达到5.31亿美元,未来三年,亚太地区商务智能市场年增长率将为13.6%,高于全球的7.3%。在这一个飞速成长的市场中,我很高兴作为SAS的一员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个精细化的定量管理平台,不遗余力地推动BI应用的发展。
施勤简介
2005年7月成为SAS中国区总经理,主要负责SAS在中国地区的业务,并直接向SAS亚太区副总裁Phillip Beniac先生汇报。
曾任Informatica公司亚洲地区总代的大中国区销售总监, Ascential Software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销售总监。在早期的工作中,曾任Progress Software公司大中华区经理,摩托罗拉电脑集团的中国区经理、Silicon Graphics中国上海分公司首席代表及区域销售经理,并多次获得总裁俱乐部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