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饵料投喂模式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影响

来源 :中国水产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池塘养殖过程中不同饵料投喂模式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影响,实验以中华绒螯蟹幼蟹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组(Dietl组)、配合饲料组(Diet2组)以及两者1∶1混合组(Diet3组)3种饵料投喂模式下幼蟹生长、消化酶、抗氧化酶及免疫酶活性的变化.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120 d.结果 表明:(1)养殖结束时,Diet2组幼蟹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肝胰腺指数均显著高于Diet1和Diet3组;(2) Diet2和Diet3组幼蟹肝胰腺和躯体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Dietl组,而灰分含量呈相反趋势;(3)幼蟹肝胰腺α-淀粉酶活性在Diet3组最高(P<0.05),而脂肪酶活性在Diet2组最高(P<0.05);(4) Diet1组幼蟹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而Diet2组和Diet3组总抗氧化能力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高于Diet1组;(5) Diet1组幼蟹肝胰腺过氧化氢酶酶活性最高,Diet2组雌蟹超氧化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活性最高(P<0.05),Diet3组雄蟹总抗氧化能力活性最高(P<0.05);(6) Diet2组和Diet3组幼蟹血清中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Diet1组,而在雌雄蟹肝胰腺中,三组间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因此,在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模式下,在合理的种植水花生的基础上投喂配合饲料有利于幼蟹生长、消化和脂肪积累,以及增强幼蟹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本研究可为配合饲料投喂模式的推广以及将水花生作为植食性饵料添加到中华绒螯蟹幼蟹配合饲料中的开发提供科学参考与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浮游动物作为鱼类等游泳动物重要的饵料来源,在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探究渤海莱州湾芙蓉岛人工鱼礁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8年3月(春季)、7月(夏季)
【目的】通过分析发现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otton leaf curl Multan virus,CLCuMuV)C4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附近可编码3个不同大小的蛋白,而NCBI数据库登录的C
近年来因文蛤(Meretrix meretrix)异地移养频繁造成遗传背景不明,对种质保护和选择育种工作造成了影响,进而阻碍了产业的持续发展.为挖掘不同海域文蛤群体的种质资源状况,评
灯光罩网是南海外海的一种主要捕捞方式,夜晚作业时点斑原海豚(Stenella attenuata)常常聚集在渔船周围进行捕食活动,导致被网具兼捕死亡.本研究研发宽带声波驱豚系统,分别于
【目的】研究高精料饲粮条件下,添加不同水平葡萄籽原花青素(GSPs)对杜寒杂交羔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瘤胃及血清炎症因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葡萄籽原花青素在反刍动物
本研究基于2014年江苏沿海定置张网渔船的大样本随机抽样调查数据,对渔船捕捞产量及渔获物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江苏沿海渔船捕捞具有显著的空间
为准确鉴定严重危害保育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的单殖吸虫(Monogenea)种类,本研究采用形态特征和LSU 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所发现样品进行准确鉴定和描述.在
改革开放以来,在“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指引下,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18年水产养殖产量近5000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达77.3%[1],是世界上唯一养殖水产品总
期刊
声学方法作为现代渔业资源调查评估方法的重要手段,在北太平洋渔业资源评估中应用日益广泛.其中,目标强度对声学调查评估精度影响重大.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使用不同的方法对
降低料肉比,可以在饲喂量一定时多生产猪肉,提高生猪生长速度,既减少生产成本,又提高利润.本研究在配方发酵生物饲料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中试优化,获得继续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