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博物馆助力“人与生物圈计划”

来源 :人与生物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ting198198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希望全球自然博物馆能够成为“人与生物圈计划”各成员国的合作纽带,进行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的科学研究和传播.rn2019年4月,由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牵头,《人与生物圈》杂志与上海科技馆分馆一上海自然博物馆共同策划的《人与生物圈一自然博物馆专辑》正式出版.我们非常欣慰地看到,除了参与专刊的自然博物馆,企业及公众也纷纷订阅本期合刊,这充分表明公众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日益提高,对了解自然史的需求强烈,同时也更加催生了人们希望建设国家自然博物馆的愿望.rn笔者手记rn自然博物馆使命与“人与生物圈计划”的愿景rn“人与生物圈计划”自1971年开始以来,一直致力于保护自然、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并且寻求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途径与方法.“人与生物圈计划”的愿景是于2025年之前建立这样一个世界:人们认识到彼此共同的未来以及自身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集体投身于建设与生物圈和谐共处的、充满活力和繁荣的人类共同体.实现这个愿景必须充分了解“人”和“生物圈”的属性,了解其相互作用的机制.自然博物馆的使命是揭示自然奥秘、关注人类命运,依托藏品解释自然界的现象和人类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同时通过丰富展览和教育活动的形式将科研成果和科学思维传递给公众,激发和启迪公众更好地关注人类唯一的共同家园一一地球,因此自然博物馆是研究“人”与“生物圈”,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学术机构,是科学家、政府、公众交流的纽带和重要的科学传播机构,是顺利实现“人与生物圈计划”美好愿景的重要平台.根据“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第15项目标的规定:“保护、恢复和促进可持续利用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森林,防止荒漠化,扭转土地退化,遏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对管理层和公众进行深入的科普教育,将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愿望植入人心.而自然博物馆数百年来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广泛的公众基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佳平台.
其他文献
服务经济的到来,使服务竞争如火如荼.回到服务生产本身,技术对服务生产效效率的影响远不如对实物生产效率影响那样显著.当前,酒店业正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市场竞争激烈和
《人与生物圈》杂志的跨学科研讨会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首先与会者的专业领域十分广泛性,这有助于多个角度跨学科地讨论和分析一个问题、一个地区、一个保护区.其次研讨会主
期刊
为了提高目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整体课程水平,本文从各方面展开详细的论述,包括对于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原则及原理,之后,准确分析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
该文针对基层党组织如何加强“三个建设”方面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认识、机构、载体、机制四个方面对“三个建设”的方法途径进行针对性的剖析,调查、论证,总结规纳出基层
摘要:通过对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部存在问题的分析,对读者服务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以及在管理机制,工作观念转变、馆员的自我提升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流通管理;措施  随着知识载体的多样化、文献信息资源数量的急剧上升、知识更新期的缩短,图书馆不再被视为唯一的信息来源,这给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带来了双重的压力与挑战。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读者多层次、多样
低碳理念赋予了行政以更多的内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为西部地区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链脆弱,同时其又处在产能转移时
中国《人与生物圈》杂志关注自然保护地的经营管理,以及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与如何明智利用,以深度专题报导加上精彩图片,深入浅出介绍中国生态保护现状,并对各种自然资源或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源素质、稳定和扩大就业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企业信息化已成为品牌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信息技术系统是企业发展的支撑平台与管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