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5621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是目前教育界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的视野,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界定,分析了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社会地位和权利,指出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师的困境与问题,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过程中需要扎实的专业思想与专业意识,最后提出专业能力主要包括:课堂教育教学能力、心理咨询和简单心理治疗能力、活动策划与组织能力、较强的心理科研能力等。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问题中的一个部分,它是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的广泛开展而出现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基础教育实际发展的需要,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强烈愿望,也是对他们的较高要求。由于诸多原因,此问题还没有引起较高的重视,我们通过查阅以往相关研究文献发现,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的研究还非常少,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适当的开头,以期引起讨论和研究。
  
  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界定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又称心理健康辅导教师,是指具有扎实的心理学或教育学理论知识,经过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能充分掌握和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与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为主要教育任务的教师。其出现具有时代紧迫性和必要性,他们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日益严峻的形势和社会各界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强烈呼声下应运而生的,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必需和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虽然,目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的大多是兼职教师,专职教师较少,但是他们的出现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作用一定会得到更大的展现。
   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从事此项工作的教师必须具备较扎实的理论知识、技能技巧和实践经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教师群体中的一部分,具有教师的一般属性,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但是由于受一些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都没有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科学的选聘、任用、考核和培训,似乎是所有的教师只要看过几本心理学书籍、听过几次心理健康讲座就都可以、都能够有效从事心理健康的教育与辅导工作。现今许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主要由团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或班主任兼任,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由这些教师承担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任务,但是其理论准备、教育方法与角色意识等都应该与其原来所授学科有所差异。实际情况是:他们中大多数没有经过专门的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培训,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好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开展教育与辅导工作,常常套用德育的、说教的模式进行所谓“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没有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而且还可能产生一些负面效应。
  
   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社会地位和权利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社会地位与权利是依附于教师社会地位与权利之中的,教师社会地位与权利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与权利,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教师群体中的一个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党和政府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已经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已开进了学校课堂,心理咨询室已纷纷建立起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已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尊敬,但同时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和教育体制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中学的开展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至今没有权威地论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内容、方式、评价手段,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安排:到底是每两周一节还是每周一节;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及评价,等等。这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需要广大专业人员和教师进一步探讨。由于认识还有待提高,因此本就十分少的课时经常被中考、高考的所谓“主科”挤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进行得不到保证,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渴求形成强烈的反差。同时,由于中考、高考的压力,许多学校为了完成升学目标而不得不搞题海战术,打“时间战”,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却没有安排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仅仅落在范围极其狭窄的面对面心理咨询上,并且更多地趋向于障碍性心理咨询,对发展性、教育性心理辅导与咨询的涉及极其有限,这势必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现今,许多学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但更多的学校却只是当作一种摆设,作为学校招生宣传、提升学校档次和名气的工具之一,许多学校的咨询室软硬件均达不到相关专业的最低要求,有的咨询室除了冰冷的沙发或者硬椅外什么也没有。对软件的建设则更加忽视,没有培训专兼职心理咨询人员的意图和规划,简单地认为只要是心理学或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生就能像其他科目教师一样很快进入工作角色,完成工作任务。殊不知,心理咨询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很强的学科,人员素质这一软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有序进行。有的学校心理咨询室甚至连基本的专业图书、期刊参考资料也没有,工作的盲目性非常大,全凭心理咨询人员的主观行事。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边缘化,开展工作处处遇到困难,“两不管”处境让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地位非常卑微和尴尬。随着“普九”的基本完成和高中的扩招,很多学校都实行了年级管理制,将所有的老师分到不同的年级,可是一所学校为数不多、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由于没有固定在某个年级上课或根本就没有上课,那么很难划分到某个年级。于是很多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生硬地划为后勤,作为教辅人员看待,可由于没有在后勤从事相应实质性工作,后勤又把他们当作教师看待,这种两不管的处境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一种极大的打击。不仅如此,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切身利益的经济待遇问题还经常被边缘化、被忽视。对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这种“心理高消耗”职业来说,极易产生“心理枯竭”、职业怠倦和不思进取。许多心理健康教育从业教师由于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尴尬,根本不进行业务知识的学习和钻研,或者干脆改行教政治、历史等考试科目以挣取课时费,这种状况不仅不能很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甚至对心理健康教育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同其他教师一样,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专业地位和权利并没有得到同等的尊重和体现。究其原因,与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有较大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从业人员应该具有比较严格的专业标准、明确的职业道德规范和专门的认定制度和聘任制度,不是任意科目的教师都可以担任,更不是一些素质较低的教师的最后归属。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和尊重,其职业吸引力就较低,从而很难吸引更多更好的专业人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进而造成了心理健康教育举步维艰的局面。
  
   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有自己扎实的专业思想和意识,在工作中处处体现专业性,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功底——专业思想和专业意识,才可能有专业的行为和表现,最终才能有专业化的体现。在工作中,应注意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思想,将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生活、融入环境,潜移默化地表达,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隐性、熏陶作用。笔者曾在2005年11月参与组织、协调在巫山高级中学举办的“渝东片区政治优质课大赛”活动中,书写过一条简单提示标语——“温馨提示:请将你的手机改为振动!”大赛后得到大赛评委、专家和参赛选手的一致好评,认为我校将一条冷冰冰的警示语用一个简单的“温馨提示”表现出注重人性、以人为本,体现了我巫山高级中学先进的学习理念和办学思想。笔者在后来反思这一微小举动产生的较大反响时认为,这是长期形成的专业思想和专业意识的结晶,是一种专业化的体现。
  
   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的本质和核心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素养的专业化。丰富的理论准备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扎实的专业技能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其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性发展应该包括: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提高和专业自我的形成。专业理想的建立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专业知识的拓展包括量的拓展、知识的质的变化和知识结构的优化;专业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能力、心理咨询和治疗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策划和组织能力;专业自我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心理健康教育风格的总和。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一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问题,因为这是当前应该着力研究和解决的。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教学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已基本上进入了课堂,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站得住课堂,应该具备教师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的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教育教学机智反思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作为广大教师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具备作为一般教师的专业化素养。另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又必须具备自己独有的专业化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不是简单的心理学知识或者是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它更多的是一种体悟式教学,重在学生的体验,十分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积极的、健康的、和谐的体验。因此要求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不局限于机械的规则“框框”,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作出即时的应对策略,根据所面临的不同问题、不同学生设计教学,最大限度地进行教学创新。
  
  2.心理咨询和简单心理治疗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学生展开心理咨询和简单的心理治疗,不仅要对有心理困惑和问题的学生展开障碍性咨询,而且更要对广大健康学生展开发展性、教育性咨询以及团体辅导与咨询,以预防和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困惑。在目前情况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很难与专职的心理咨询人员分开的,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心理咨询与简单心理治疗这一较高专业能力,能对全体学生展开比较专业而有效的心理咨询和简单心理治疗。
  
  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策划、组织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是多维度、方式多样的,单一的方式很难促成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在多种方式中较为有效的就是开展大型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领悟心理健康的内涵,懂得如何维护、促进心理健康。这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较强的活动策划、组织能力,这些方面都是当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和发展的要求。
  
  4.较强的科研能力
  在所有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都要求有较高的科研能力,能深刻领悟课程的核心和要点。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许多地方都还需进一步深入地、系统地研究和探讨,如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模式、方法等都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和看法,这势必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有序性。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很强的地域性,有极强的地方特色。比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普通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与西部内陆欠发达地区普通高中学生心理问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式肯定会有相应的不同;同为西部的大中城市与县级城市,不同民族城市、不同学校的学生也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承认其共性的同时,更要注重其个别性、特殊性。研究调查本地区、本校学生的心理现状和问题,有的放矢,制订出能适应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加强校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探索符合本地区、本校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做到以研促教,科研兴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出实效,做出特色。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需要党和国家的政策、制度支持,需要地方政府和教育系统的财力、人力、物力等的支持,更需要我们全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的探索,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国家的和谐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日昌.中学生心理卫生[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莫雷.教育心理学[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
   [6]张传燧.教师专业化:传统智慧与现代实践[J].教师教育研究,2005(1):16~20
   [7]崔建平.从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看心理健康教育[J].(待发)
  (工作单位:重庆市巴蜀中学渝东分校,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
  编辑/何 妍
其他文献
编者按:申继亮,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儿童心理、教育心理分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副主编。长期以来,申教授关注、研究、引领着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2007年8月24日,本刊记者专程
〔摘要〕科学健康的休闲对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学校教育整体效益和社会的进步有多方面的意义,加强休闲文化建设,已成为高中校园管理中迫切需要重视的新课题,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领域。本文从休闲概念的释义入手,充分认识高中生休闲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深入剖析导致高中生休闲文化建设问题产生的能力缺失和心理迷失两方面原因,并提出把握正确休闲原则、完善休闲载体建设、加强多维休闲教育等方面的对策,以促进高中生休闲文
2008年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等十七个部级单位联合印发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这是一个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4〕71号)的精神制定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纲要》的制定是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16年,素有“古装第一美男”之称的严宽实在有些忙,《五鼠闹东京》《新萧十一郎》《姐妹姐妹》《海上丝路》,让他成为新的“横屏霸主”。他和妻子杜若溪与他的名气不相上下,是影视圈里公认的“倾城佳人”。人们可能知道他们众多精彩的影视作品,但很少有人知道,现实生活中这小两口“用爱相互照亮”的故事,也是那样精彩!  患难中“抱团取暖”,最终结为伉俪  2009年初,颜值男神严宽赴上海参加一次活动返京时,在
日本东京一男子通过VR眼镜将虚拟世界的漫画少女变到现实生活中来,实现了和女神结婚的“梦想”:在他和漫画少女举行婚礼的现场,“新郎”戴上虛拟眼镜,站在仪式台上,台下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他的虚拟“新娘”,“新郎”通过VR技术将虚拟世界的“新娘”立体投射到仪式台上,并通过VR头显与“新娘”立下“山盟海誓”,最后“新郎”竟然还和“站”在他对面的VR头显上演了“虚拟接吻”。  英国警察开网店专卖“赃物”  英国
〔关键词〕心理实验;冲突;认知失调  一、引言  认知失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自1951年由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首创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最令人感兴趣的理论之一。认知失调就是一个人在作出决定、采取行动或者接触到一些有违原先信念、情感或价值的信念后所体验到的冲突状态。费斯廷格提出了有关认知失调理论的两大基本假设
列奥·施特劳斯传入汉语学术界已近十年,他的思想对汉语学术界很有教益,但并不是绝对真理,还有反省的空间。  施特劳斯是西方文明在二十世纪遭受重大怀疑(如斯宾格勒“西方的衰落”)和重大挫折(两次世界大战等系列灾难)后进行统整性的自我理解和反思的一个典型代表,具有异常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施特劳斯异常强调柏拉图式的“洞穴”,尤其是第一洞穴,而不是经过历史主义和实证主义加工过的“第二洞穴”
【设计理念】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私心较重,团结合作意识较差;依赖心理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因此想通过本次活动融洽班级气氛,增强集体观念;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体验成长的旅程,增强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决心。    【活动目的】     1.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2.融洽班级气氛,增强集体观念。  3.通过活动,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  4.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成长的旅程,增强克服困难和
〔关键词〕毕业考;挖掘潜力;积极心理  【活动理念】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和预防,教师应关注学生积极向上的自我力量,让学生对自己、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观,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树立应对考试的信心,是考前辅导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旨在帮助小学生积极认识考试,发掘自己的学习能力,树立对毕业考的信心。  【活动目标】  1. 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考是一次自我展示、自
对中国进行的研究,特别是在区域视角下的研究,经历了一个视角不断切换的过程。其中总体的趋势是从中心转向边缘,旨在形成一种从边缘看中心的视野。中原中心论、朝贡体系(费正清)受到“汉化”的质疑,常被指责为仅仅依靠中心出发的视角难以认识中国历史的全部图景。而对边缘的发现以及从边缘视角出发,则可能发现中国历史新的发展动力与机制,这深受国外族群与区域研究的启发,其中新清史所强调的族群特性与“满洲中心观”,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