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促进优质资源普及共享的重要课题,其建设程度如何,未来该如何建设是当下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从传播内容的视角,提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应秉承的策略。
关键词 精品资源共享课;传播内容;高等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8-0059-02
1 引言
精品资源共享课(下文简称共享课)是“十二五”期间推动高校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构建服务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截止目前,已在爱课程网站推出1766门共享课,但距离“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建设5000门共享课的目标还任重道远。“后MOOCs”时期如何建设共享课,如何保障优质资源的先进性和示范性,已成为广大研究者亟待探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本研究重在从传播内容视角,提高共享课的课程质量,打造精品资源。
2 关于共享课的传播内容
现代大学承担着生产和创造知识的重任,也是集中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优质智力资源的场所,国际上很多知名大学把开放课程看作大学回报社会使命的知识资产和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知识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等手段进行传递和处理的,信息的投入量越大,利用率越高,信息组合方式的设计越充分,形成的生产力就越大[1]。共享课借助网络平台完成符号和信息的传播,其信息不能太复杂,不应花费学习者较长的时间去识别,应与学习者的价值观念、文化心态及适应能力相匹配,应可以拆分、重组,应具有标准化、实用性、可理解性及可获取性等特点。研究中所探讨的传播内容主要涉及共享课的教学内容和资源设计。
3 共享课传播内容建设策略
教学内容的选择取向 教学内容设计是课程设计的基础,应符合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2]。因此,共享课的传播内容应是层次结构良好、系统完整的学科内容,应采用情境化、活动化的设计理念。具体体现为:1)课程内容模块化,以知识点或教学单元为依据,结构合理,导航明确;2)教学单元完整化,使学习者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
识;3)关键知识多元化,根据学习层次设置不同的知识单元体系结构;4)组织结构开放化,便于课程内容的更新;5)内容表现形式多样化,采用多种媒体形式。共享课意味着课堂教学被搬到一个无边界的信息时空中,形成一种人和知识的交互,进而把知识组织内化到知识建构中。
教学内容的标准规范 共享课的学习单元应具有生成性、开放性、连通性、微型化等特点,这需要对共享课进行设计,以形成典型的课程设计样式。教学样式界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案例之间,它能够保证成功的实践被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以不同的方式使用,有助于满足学生的需求[3]。教师会根据自己组织内容的样式组织课堂,学生也会逐渐形成和发展他们自己的学习样式。因此,研究提炼出八种典型的共享课设计样式,即理论导学型、技能训练型、问题研学型、案例研学型、情境模拟型、虚拟实验型、自主探究型和自由样式。
资源的结构化组织 学习资源的设计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应具有较好的表现形态和合理的“颗粒度”,资源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与可重用性。为此,共享课应以课程资源的系统性、完整性为基本要求,以充分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注重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从学习单元和学习模块角度进行设计。研究提出“课程—学习单元—学习模块—知识点(学习活动)”的课程结构[4],注重拆分、重组、再造等功能,并以知识点作为资源内容建设的重心。这种结构方式下的共享课将具有多样化、多媒体化、交互性、可扩展性、多用途、语义丰富、粒度大等特点。
知识点的微型化设计 共享课资源隶属于知识点,以知识点为单元进行模块化设计,可以呈现诸如语义网、思维导图等概念网络结构,有利于实现学习内容碎片化,打通不同知识点间的壁垒,建立多重学习通道和立体化的学习空间。由于每个单元模块的资源容量较小,易于重构和整合,可用于多种学习终端,为无缝学习提供保证。以知识点为单元进行内容模块化设计,有助于学习者清晰地把握课程内容的知识结构并建立相应的关联,避免重复性知识的学习。因此,以知识点进行内容呈现,单位越小、粒度越强,可重用性就越强,就会构建越多的新意义。
信息的增强显示 传播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编码,需要借助适当的媒体和通道。共享课的信息包括知识、技能、思想和观念,还包括与内容相关的其他信息。多媒体化的文本构成互动网络,使得信息之间可以相互解释、补充、延伸。因此,信息需要加强可视性和形象性,增加社交媒体等传播渠道。如对于语言信息,应强调传播者个人色彩,加强师生互动,增强信息的可视性和形象性;对于图形图像信息,应使学习者容易识别和识记;对于动画信息,应增加网页的动感及视觉趣味效果;视频信息则应加大比重;文字符号应使之更加发散,并成为整个信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
信息的交互设计 共享课应注重人的要素,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注重问题意识与情境的设置。学习者应通过不同的交互技术完成与学习环境的交互,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的交互,体现为电子邮件、在线讨论、BBS讨论区等模块。交互应设计多样灵活的学习训练内容,提供及时反馈,以便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并提供真实、有效的评价;要鼓励学习者深层次地理解与沟通,并通过多种方式对学习者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共享课的交互应具有开放性、多样性、自主性、延迟性等特点,交互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非实时。
4 结语
共享课建设研究是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优质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现实问题,如课程决策者、课程内容、课程质量、受众等众多因素,还涉及国家层面的政策体制与共享机制等[5]。
本研究在传播内容方面做了一些粗浅的探索,对共享课的研究还需要在实践中对具体问题不断分析、修正和完善,并最终以实现优质资源的普及共享,促进教育公平,形成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为目标。
参考文献
[1]肖美丹.知识资产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5.
[2]武法提.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3]霍尔特,凯斯尔卡.教学样式:优化学生学习的策略[M].祝智庭,顾小清,沈书生,等,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
[4]祝智庭,刘名卓.精品资源共享课研发方案:提供给教育部高教司的技术报告[R].2011.
[5]王娟,孔亮.精品课程研究主题衍变及其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3(8):95-99.
关键词 精品资源共享课;传播内容;高等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8-0059-02
1 引言
精品资源共享课(下文简称共享课)是“十二五”期间推动高校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构建服务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截止目前,已在爱课程网站推出1766门共享课,但距离“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建设5000门共享课的目标还任重道远。“后MOOCs”时期如何建设共享课,如何保障优质资源的先进性和示范性,已成为广大研究者亟待探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本研究重在从传播内容视角,提高共享课的课程质量,打造精品资源。
2 关于共享课的传播内容
现代大学承担着生产和创造知识的重任,也是集中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优质智力资源的场所,国际上很多知名大学把开放课程看作大学回报社会使命的知识资产和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知识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等手段进行传递和处理的,信息的投入量越大,利用率越高,信息组合方式的设计越充分,形成的生产力就越大[1]。共享课借助网络平台完成符号和信息的传播,其信息不能太复杂,不应花费学习者较长的时间去识别,应与学习者的价值观念、文化心态及适应能力相匹配,应可以拆分、重组,应具有标准化、实用性、可理解性及可获取性等特点。研究中所探讨的传播内容主要涉及共享课的教学内容和资源设计。
3 共享课传播内容建设策略
教学内容的选择取向 教学内容设计是课程设计的基础,应符合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2]。因此,共享课的传播内容应是层次结构良好、系统完整的学科内容,应采用情境化、活动化的设计理念。具体体现为:1)课程内容模块化,以知识点或教学单元为依据,结构合理,导航明确;2)教学单元完整化,使学习者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
识;3)关键知识多元化,根据学习层次设置不同的知识单元体系结构;4)组织结构开放化,便于课程内容的更新;5)内容表现形式多样化,采用多种媒体形式。共享课意味着课堂教学被搬到一个无边界的信息时空中,形成一种人和知识的交互,进而把知识组织内化到知识建构中。
教学内容的标准规范 共享课的学习单元应具有生成性、开放性、连通性、微型化等特点,这需要对共享课进行设计,以形成典型的课程设计样式。教学样式界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案例之间,它能够保证成功的实践被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以不同的方式使用,有助于满足学生的需求[3]。教师会根据自己组织内容的样式组织课堂,学生也会逐渐形成和发展他们自己的学习样式。因此,研究提炼出八种典型的共享课设计样式,即理论导学型、技能训练型、问题研学型、案例研学型、情境模拟型、虚拟实验型、自主探究型和自由样式。
资源的结构化组织 学习资源的设计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应具有较好的表现形态和合理的“颗粒度”,资源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与可重用性。为此,共享课应以课程资源的系统性、完整性为基本要求,以充分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注重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从学习单元和学习模块角度进行设计。研究提出“课程—学习单元—学习模块—知识点(学习活动)”的课程结构[4],注重拆分、重组、再造等功能,并以知识点作为资源内容建设的重心。这种结构方式下的共享课将具有多样化、多媒体化、交互性、可扩展性、多用途、语义丰富、粒度大等特点。
知识点的微型化设计 共享课资源隶属于知识点,以知识点为单元进行模块化设计,可以呈现诸如语义网、思维导图等概念网络结构,有利于实现学习内容碎片化,打通不同知识点间的壁垒,建立多重学习通道和立体化的学习空间。由于每个单元模块的资源容量较小,易于重构和整合,可用于多种学习终端,为无缝学习提供保证。以知识点为单元进行内容模块化设计,有助于学习者清晰地把握课程内容的知识结构并建立相应的关联,避免重复性知识的学习。因此,以知识点进行内容呈现,单位越小、粒度越强,可重用性就越强,就会构建越多的新意义。
信息的增强显示 传播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编码,需要借助适当的媒体和通道。共享课的信息包括知识、技能、思想和观念,还包括与内容相关的其他信息。多媒体化的文本构成互动网络,使得信息之间可以相互解释、补充、延伸。因此,信息需要加强可视性和形象性,增加社交媒体等传播渠道。如对于语言信息,应强调传播者个人色彩,加强师生互动,增强信息的可视性和形象性;对于图形图像信息,应使学习者容易识别和识记;对于动画信息,应增加网页的动感及视觉趣味效果;视频信息则应加大比重;文字符号应使之更加发散,并成为整个信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
信息的交互设计 共享课应注重人的要素,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注重问题意识与情境的设置。学习者应通过不同的交互技术完成与学习环境的交互,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的交互,体现为电子邮件、在线讨论、BBS讨论区等模块。交互应设计多样灵活的学习训练内容,提供及时反馈,以便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并提供真实、有效的评价;要鼓励学习者深层次地理解与沟通,并通过多种方式对学习者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共享课的交互应具有开放性、多样性、自主性、延迟性等特点,交互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非实时。
4 结语
共享课建设研究是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优质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现实问题,如课程决策者、课程内容、课程质量、受众等众多因素,还涉及国家层面的政策体制与共享机制等[5]。
本研究在传播内容方面做了一些粗浅的探索,对共享课的研究还需要在实践中对具体问题不断分析、修正和完善,并最终以实现优质资源的普及共享,促进教育公平,形成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为目标。
参考文献
[1]肖美丹.知识资产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5.
[2]武法提.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3]霍尔特,凯斯尔卡.教学样式:优化学生学习的策略[M].祝智庭,顾小清,沈书生,等,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
[4]祝智庭,刘名卓.精品资源共享课研发方案:提供给教育部高教司的技术报告[R].2011.
[5]王娟,孔亮.精品课程研究主题衍变及其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3(8):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