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信心;培养;行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3-0089-01
自信,是一个人自内向外所表现出来的能够成就某件事或达到某个目的的自我能力的肯定心理,排除盲目的自信和动机不良的自信,通常我们所理解的自信是积极意义上的自信,是一种素质,一种修养,是彰显能力和智慧的原动力。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自信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也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启蒙与引导的责任。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使之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数学教学工作的进步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人通过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梳理,将自己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心得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善待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其敢用行动表现自己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在教师爱的鼓励中远比在严厉的批评下进步更快。“亲其师则信其道”,一名教师只有善待学生的情感态度,尊重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而对小学生而言,这往往是其对一门课程感兴趣的重要原因。朋友讲过一个他读小学时的故事:由于一次数学作业他对数字书写不规范,老师就用“字像狗爬的一样”,“字如其人”,“不会走,就想跑”之类的话对他冷嘲热讽,使他心生恐惧,不敢去学校,更排斥上这位老师的课,以至于现在看到数学都头疼!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教师不得嘲讽学生,打击学生,即使学生的表现不令人满意,也应带着爱意,在指出其错误的同时,肯定其合理之处,鼓励其再思再悟,这样,才不至于使学生的自信心受挫。教师只有不吝啬鼓励和赞美,学生的潜能才会被挖掘得更充分。
二、引导学生敢于探索——使其会用行动肯定自己
实践证明,体验成功是树立自信心的最好方法,因为当学生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产生的自信心可以成为树立新目标、达到新成绩的动力,而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学生的心理因素会再次得到优化,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因而,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取得成功的条件,通过问题设计或教学细节鼓励学生敢于探索,使其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肯定自己,相信自己。例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一题多解,或者对于某一道题让学生换个角度改变问题、另外求解,这样可使学生在掌握本节课知识点的同时,扩散思维,联系旧的知识点解决新问题,从而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另外,我在教学过程中偶尔会为学生设计几个小“陷阱”,让学生主动发现,然后积极纠正。我对纠正者予以热情的表扬,肯定他们的发现能力,这使得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他们为有“纠正老师错误的机会”而喜悦,从而敢于肯定自己,形成勇于质疑的求学精神。
三、激励学生直面缺点——使其能用行动完善自己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掌握一个度,掌握一定的策略,否则,过度表扬和随意表扬不但没有实际意义,反而会适得其反。可能会使学生“扬长而避短”,认为自己“总能行”,从而导致学生的自负和盲目自信,对学生今后的身心发展以及承受能力都无益。因此,教师应该在肯定学生优点的同时,指出学生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带着爱去批评,指导其怎样改正自己的不足。例如,一个聪明的学生却由于粗心总算错题,教师就要肯定他聪明的一面,但更要纠正他的粗心,可以在非机械式重复的前提下“惩罚”他多写多算,同时对他讲故事说理:粗心的坏习惯可能闹笑话,也可能酿成大祸。这样,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改正缺点,完善自己,从而在学习成绩提高后获得更大的自信。
总而言之,自信心是一种心理品质,它是激励人们不断努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原动力。数学是一门需要长期训练的课程,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难度会逐渐增大,因而数学教师从小学阶段开始就要认真了解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的现状,探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的策略、方法和途径,这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以后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编辑:刘立英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3-0089-01
自信,是一个人自内向外所表现出来的能够成就某件事或达到某个目的的自我能力的肯定心理,排除盲目的自信和动机不良的自信,通常我们所理解的自信是积极意义上的自信,是一种素质,一种修养,是彰显能力和智慧的原动力。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自信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也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启蒙与引导的责任。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使之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数学教学工作的进步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人通过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梳理,将自己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心得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善待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其敢用行动表现自己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在教师爱的鼓励中远比在严厉的批评下进步更快。“亲其师则信其道”,一名教师只有善待学生的情感态度,尊重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而对小学生而言,这往往是其对一门课程感兴趣的重要原因。朋友讲过一个他读小学时的故事:由于一次数学作业他对数字书写不规范,老师就用“字像狗爬的一样”,“字如其人”,“不会走,就想跑”之类的话对他冷嘲热讽,使他心生恐惧,不敢去学校,更排斥上这位老师的课,以至于现在看到数学都头疼!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教师不得嘲讽学生,打击学生,即使学生的表现不令人满意,也应带着爱意,在指出其错误的同时,肯定其合理之处,鼓励其再思再悟,这样,才不至于使学生的自信心受挫。教师只有不吝啬鼓励和赞美,学生的潜能才会被挖掘得更充分。
二、引导学生敢于探索——使其会用行动肯定自己
实践证明,体验成功是树立自信心的最好方法,因为当学生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产生的自信心可以成为树立新目标、达到新成绩的动力,而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学生的心理因素会再次得到优化,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因而,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取得成功的条件,通过问题设计或教学细节鼓励学生敢于探索,使其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肯定自己,相信自己。例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一题多解,或者对于某一道题让学生换个角度改变问题、另外求解,这样可使学生在掌握本节课知识点的同时,扩散思维,联系旧的知识点解决新问题,从而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另外,我在教学过程中偶尔会为学生设计几个小“陷阱”,让学生主动发现,然后积极纠正。我对纠正者予以热情的表扬,肯定他们的发现能力,这使得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他们为有“纠正老师错误的机会”而喜悦,从而敢于肯定自己,形成勇于质疑的求学精神。
三、激励学生直面缺点——使其能用行动完善自己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掌握一个度,掌握一定的策略,否则,过度表扬和随意表扬不但没有实际意义,反而会适得其反。可能会使学生“扬长而避短”,认为自己“总能行”,从而导致学生的自负和盲目自信,对学生今后的身心发展以及承受能力都无益。因此,教师应该在肯定学生优点的同时,指出学生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带着爱去批评,指导其怎样改正自己的不足。例如,一个聪明的学生却由于粗心总算错题,教师就要肯定他聪明的一面,但更要纠正他的粗心,可以在非机械式重复的前提下“惩罚”他多写多算,同时对他讲故事说理:粗心的坏习惯可能闹笑话,也可能酿成大祸。这样,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改正缺点,完善自己,从而在学习成绩提高后获得更大的自信。
总而言之,自信心是一种心理品质,它是激励人们不断努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原动力。数学是一门需要长期训练的课程,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难度会逐渐增大,因而数学教师从小学阶段开始就要认真了解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的现状,探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的策略、方法和途径,这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以后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编辑:刘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