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开发与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意义
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保证历史课程落实实施、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条件。有效地开发与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历史学习成效,也是历史教师促进自身成长的主要途径。
1.开发与利用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新课程的理念,历史课程资源不应局限于历史教科书,还应该涵盖历史教科书之外的大量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网络资源、教师和学生等等。历史教科书之外的课程资源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丰富了历史课的内容和情趣,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这是传统单一的课程资源所无法比拟的。由于历史课程资源范围广、数量大,如果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来,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逐步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的课程资源,为自身的历史学习和探索服务。可见,只有随着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逐步开发利用,历史教学过程才能更多地成为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学生也才能真正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
2.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效果。《新课标》指出“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历史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使得历史教学的内容大大超越了以往狭隘地以课本为单一主体的教育内容,尤其是把师生的生活和经验引入教学过程,让教学与生活相连,充满了活力。另一方面,历史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改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把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知识共同建构者,从而真正把学生放到历史教学的主体地位。另外,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能扩大历史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他们的教育观念,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力,提升教学水平,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二、如何做好初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提高认识。一是不能把课程资源简单地理解为历史教科书及少量的历史挂图等直观材料。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具有多样性。二是不能把开发与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等同于修订教材、编写教学参考书,而是应该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历史课程资源。三是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不能只依靠少数的专家学者,而应该将广大的一线教师调动起来,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四是历史课程资源实施的空间,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还要充分利用相应的专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参观考察场所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科学技术等综合能力。五是历史课程资源的内容,不能偏重于知识特别是学科知识的开发,而是应该加强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注重相应学科知识的新发展和各学科知识间的渗透与融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历史课程资源。《新课标》指出“鼓励和提倡不同地区和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我们要准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实质和内涵,切实把握它的要求,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当然这种开发与利用不能是盲目的,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比如经济发达地区的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当地的图书馆、博物馆、网络资源等来进行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甚至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外地参观历史古迹;欠发达地区的则可以广泛地开发本地历史遗迹、遗址,充分利用当地流传下来的历史故事等。又如城市学校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往往可以通过学科专家的学术研究、学校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网络媒体的充分运用来完成;农村学校的情况则不同,图书和网络资源相对不足,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应主要通过第一手资料来进行,特别是历史留下来的古迹、文物等遗迹资源和口耳相传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以及家族史、家谱等口碑资源。更应该提倡的是从学校的具体条件出发,提高广大历史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进行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3.把握重点,综合平衡。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重点把握一个度,那就是能否有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切不可随意开发,甚至胡乱开发。具体说来,就是要综合平衡,做好几个结合:一是要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相结合,不但要大力开发利用在课堂内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更要重视开发利用课堂外能利用的课程资源,以便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促进作用。二是要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结合,既要开发利用好实验室、图书馆以及各种教学实践基地等校内的课程资源,又要开发利用好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等校外的课程资源。三是要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相结合,既要开发利用教科书、参考书、教学场所等物质课程资源,又要开发利用学科专家、教师、学生等人力课程资源。四是要传统资源与现代资源相结合,既要开发利用教科书、图书资料等传统课程资源,又要开发利用包括网络、科技成果等在内的现代课程资源。五是要现实资源与虚拟资源相结合,既要开发利用教材、学校、社区、师生等现实课程资源,又要开发利用互联网上海量存在的虚拟课程资源。
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保证历史课程落实实施、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条件。有效地开发与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历史学习成效,也是历史教师促进自身成长的主要途径。
1.开发与利用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新课程的理念,历史课程资源不应局限于历史教科书,还应该涵盖历史教科书之外的大量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网络资源、教师和学生等等。历史教科书之外的课程资源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丰富了历史课的内容和情趣,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这是传统单一的课程资源所无法比拟的。由于历史课程资源范围广、数量大,如果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来,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逐步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的课程资源,为自身的历史学习和探索服务。可见,只有随着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逐步开发利用,历史教学过程才能更多地成为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学生也才能真正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
2.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效果。《新课标》指出“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历史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使得历史教学的内容大大超越了以往狭隘地以课本为单一主体的教育内容,尤其是把师生的生活和经验引入教学过程,让教学与生活相连,充满了活力。另一方面,历史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改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把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知识共同建构者,从而真正把学生放到历史教学的主体地位。另外,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能扩大历史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他们的教育观念,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力,提升教学水平,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二、如何做好初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提高认识。一是不能把课程资源简单地理解为历史教科书及少量的历史挂图等直观材料。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具有多样性。二是不能把开发与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等同于修订教材、编写教学参考书,而是应该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历史课程资源。三是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不能只依靠少数的专家学者,而应该将广大的一线教师调动起来,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四是历史课程资源实施的空间,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还要充分利用相应的专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参观考察场所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科学技术等综合能力。五是历史课程资源的内容,不能偏重于知识特别是学科知识的开发,而是应该加强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注重相应学科知识的新发展和各学科知识间的渗透与融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历史课程资源。《新课标》指出“鼓励和提倡不同地区和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我们要准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实质和内涵,切实把握它的要求,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当然这种开发与利用不能是盲目的,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比如经济发达地区的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当地的图书馆、博物馆、网络资源等来进行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甚至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外地参观历史古迹;欠发达地区的则可以广泛地开发本地历史遗迹、遗址,充分利用当地流传下来的历史故事等。又如城市学校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往往可以通过学科专家的学术研究、学校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网络媒体的充分运用来完成;农村学校的情况则不同,图书和网络资源相对不足,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应主要通过第一手资料来进行,特别是历史留下来的古迹、文物等遗迹资源和口耳相传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以及家族史、家谱等口碑资源。更应该提倡的是从学校的具体条件出发,提高广大历史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进行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3.把握重点,综合平衡。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重点把握一个度,那就是能否有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切不可随意开发,甚至胡乱开发。具体说来,就是要综合平衡,做好几个结合:一是要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相结合,不但要大力开发利用在课堂内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更要重视开发利用课堂外能利用的课程资源,以便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促进作用。二是要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结合,既要开发利用好实验室、图书馆以及各种教学实践基地等校内的课程资源,又要开发利用好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等校外的课程资源。三是要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相结合,既要开发利用教科书、参考书、教学场所等物质课程资源,又要开发利用学科专家、教师、学生等人力课程资源。四是要传统资源与现代资源相结合,既要开发利用教科书、图书资料等传统课程资源,又要开发利用包括网络、科技成果等在内的现代课程资源。五是要现实资源与虚拟资源相结合,既要开发利用教材、学校、社区、师生等现实课程资源,又要开发利用互联网上海量存在的虚拟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