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主义视角下解读V.S.Naipaul的《半生》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good1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师范大学
  摘要:生于特立尼达的印度裔英国作家奈保尔(V. S. Naipaul)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半生》是其在2001年获诺贝尔奖两周后推出的小说,记录了主人公威利·钱德兰漂泊、寻找但没有成就的尴尬半辈子。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分析这部小说,通过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威利·钱德兰的身份危机、对其身份的追寻以及寻根无果的悲惨半生。
  关键词:奈保尔;半生;后殖民主义;身份危机
  一、威利·钱德兰的身份危机
  在小说《半生》中,威利·钱德兰面临着严重的身份危机。威利的父亲为了追随圣雄甘地,企图破除种姓制度,娶了一位地位低、智力也低的拿奖学金的女子,即威利的母亲,因而威利从童年时代起就有一种自卑感和耻辱感,开始自我否定。当他进入教会学校时,他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更加对自己的身份不满意。
  殖民教育把宗主国的语言、文化和历史灌输给殖民地人民, 剥夺了殖民地人学习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歷史的权利, 教导他们用东方主义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历史, 最终成为自己眼中的他者。种姓制度,作为印度社会中的痼疾,使威利自年幼起便对其民族文化产生负面情绪。他排斥印度文化的一切,包括其精神及语言,试图用英国文化武装自己,他的身份危机也由此产生。
  到了伦敦后,他的身份危机更加严重,他成为一个十足的边缘人,对伦敦却除了名字之外全然无知。“边缘人既是两个文化体系交流后的产物,又是新旧时代接触后的文化结晶,在边缘人身上具有两种以上的文化期望和文化冲突,其角色行为也常常是困惑的、矛盾的、边际性的”。威利试图融入英国社会,但他边缘人的身份却使他寸步难行。
  随安娜到了非洲后,威利仍然面临的身份危机。威利在这陌生的土地上毫无归属感,找不到生活的乐趣,更找不到精神家园。在一次意外中他摔伤了,这次意外让他离开非洲离开那个陌生的地方。
  二、威利·钱德兰对身份的追寻
  作为一个无根的边缘人,威利一直在追寻自己的文化身份。母亲属于低性种族,他被本族人歧视;印度已属殖民地,相对于宗主国,他处于被压迫地位;作为印度移民,他又被排除于主流社会之外。出生在后殖民地的威利注定要不断寻找自己的根。
  在印度,他努力学习英国文化,在作文中装作自己是个加拿大人,管双亲叫“爹地”和“妈咪”,“孩子们都穿上假日新衣服,一家人开自家的轿车到海边。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威利构建了一个幻想中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他过着西方人的生活并自得其乐。但当他到了伦敦,他发现自己和那里的一切格格不入,为了融入那个世界,他再次做出尝试。在伦敦他对自己的印度出身修改得很彻底。认识了安娜后,他决定离开伦敦,跟随安娜到非洲。但他依旧处于“林勃”状态,依旧无法融入社会,无法找到自己的文化身份。
  三、威利寻根无果的悲惨半生
  在《浮生》这部小说中,奈保尔向我们描述了主人公威利寻求身份的放逐之旅,揭示出那些寻求身份与家园的殖民地和后殖民地人民的普遍的心理困境。深陷于印度母体文化和外来西方文化两种文化的夹缝中,威利不能认同任何一种文化,最终沦落到无根无家的境地。
  参考文献:
  [1]Bhaba, Homi. Of Mimi cry and Man: The Ambivalence of Colonial Discourse. London and New York : Routledge,1994.
  [2]Bruce King. V. S. Naipaul.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2003.
  [3]Edward Said. Intellectuals in the Post-Colonial World. Salmagundi, 1986.
  [4]Edward Said. 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 New York: Pantheon Books,1994.
  [5]V. S. Naipaul. A Bend in the River. New York: Vintage Books,1986.
  [6]黄晖,周慧.流散叙事与身份追寻: 奈保尔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7]李雪.“林勃”状态中父与子的寻家之旅——解读奈保尔的小说《半生》[J].北方论丛,2004(3):48-50.
  [8]奈保尔.奈保尔家书[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
  [9]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M].北京:三联书店,2003.
  [10]王宁.文学研究中的文化身份问题[J].外国文学1999(4):49.
  [11]王守仁,方杰. 想象·纪实· 批评——解读V. S. 奈保尔的“写作之旅”[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3:105-11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教学在各类学校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技师学院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基于这些问题,分析和研究如何在计算机教学方面进行适当的改革。  【关键词】技师学院 计算机教学 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44-02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近年来,我国心衰病人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心力衰竭分类及病因的基础上,从用药保、饮食以及生活习惯3方面,细化阐述有心衰病史病人的日常保健,以期丰富心衰病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行,对学校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本课程是学校为了提高教学主观性、创新性,提高学生素质、成绩而研发的,并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以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为题,主要针对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关键点进行分析探讨。希望对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校本课程 开发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
痔疮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一般为混合疮,发病部位位于患者的肛门部位.临床上常采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患者在术后极容易出现疼痛等并发症而影响其预后.为了改善患者术后
摘要:《庖丁解牛》是先秦思想家庄子的名篇。全文以绘声绘色的语言,通过对庖丁解剖全牛过程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才能够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游刃有余。这与伟大领袖毛泽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说法如出一辙。  关键词:庄子;庖丁解牛;赏析  《庖丁解牛》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里的一篇著名散文[1]。全文最大的特点是语言
【摘要】参与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践的新型范式,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不仅改变了学生,也改变了教师,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自己探究、动脑思考,理论联系实际,自己寻找答案。教师不再是真理与知识的化身,不再用讲授和灌输的方法教学,而是把教师作为学生的伙伴、朋友,引导和启发他们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世界、探索未知,获得真知。  【关键词】参与式 教学 教师角色 组织者
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2B630060.《河南创意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话。一石激起千层浪,总书记对当前文化艺术工作的高度重视,振奋人心,又引人思索。在国外创意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我国创意文化产业也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趋势,但是艺术创新型人才的短缺制约了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迫
幼儿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教育质量不仅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影响到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游戏教学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当前素质教育中,如何在幼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也是多民族地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源泉。我们必须围绕唱响西部大开发的主旋律 ,打好主动战 ,在加强和改进多民族地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