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核气是以咽喉部经常有异物阻塞感为主要症状的临床常见病。笔者采用针刺疗法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24例患者,男2例 ,女22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63岁,病程最短者两周,最长者七年。
诊断标准:患者感觉咽喉内有异物存在,时时梗阻不适,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犹如梅核塞於咽喉。检查咽喉各部所见均属正常,无任何有关的阳性体征。(咽喉部口腔镜检查一切正常,必须排出口腔咽喉部及其它器官的器质性病变。)
治疗方法:主穴:章门(双)丰隆(双);痰气郁结型:症见咽喉内异物感,常觉痰多难咳,或有咳嗽白痰,肢倦,纳呆,脘腹胀满,舌胖苔白腻,脉滑者配以天突,膻中,内关,中脘,脾俞,足三里,太冲;肝郁气滞型:症见咽喉内有异物感,或如梅核堵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并觉胸闷胁胀,但不碍饮食,患者常精神抑郁,多虑多疑,郁怒,嗳气。舌质淡红,苔白,脉弦者配以天突,肝俞,行间,支沟。治法:以上穴位采用毫针刺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十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三天,同时辅以心理治疗。
疗效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发的《中医耳鼻咽喉科病症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治愈:咽部异物感等症状消失;好转:咽部异物感等症状减轻;无效:咽部异物感等症状无明显变化。
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有效,治愈23例,好转1例,治疗次数最少者5天,最长者48天,治愈率96%,显效率4%,总有效率100%。
典型病例:
陈某,女,52岁,干部。自诉:咽喉部经常有梗阻感,已有六年之久,曾经喉科检查,咽喉部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咽神经官能症,曾服用沉香顺气丸和半夏厚补汤等中药四十余剂,疗效不著。近日来患者胸闷气逆,喉间似有异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饮食吞咽如常。查:脉来弦滑,舌苔薄白微腻,证属梅核气。由心脾气结,郁而生痰,痰气郁结所致。治以化痰理气解郁为主。针取:天突,丰隆,内关,膻中,脾俞,章门,中脘,足三里,太冲,施以疾徐补泻法,留针30分,每日一次,经针两次后,胸闷气逆大减,咽喉梗阻略感宽舒;经针十五次后,胸宇宽畅,咽喉梗阻感已除,继巩固两次,共十七次而愈。
耿某某,女,46岁,工人。自诉:吞咽不利已两个月余。患者于两月前,因郁怒中进食,食后即觉咽喉如梗,探吐之不能出,大口吞咽也不能使之下,直至强吐血丝,咽喉梗塞愈加,并觉食物上蠕,甚为恐惧,延医祈治,医为食道发炎,口服消炎药数日,疗效不著。做食道及胃部钡餐造影,排除肿物,患者也不深信。近日来,日渐消瘦,更加疑虑,经朋友介绍,来我科诊治。
查:形体中等,神情忧虑,面色青黄不泽,目窠微青,唇干淡紫,舌质紫粉黯滞,舌边压痕明显,左边有如蚕豆大瘀斑一处,舌苔厚白乏津。眼眩头胀,胸胁满闷,渴不欲饮,喉间常觉有枣大粘丸阻塞,吐之不出,吞之不下,但无碍进食,如食物上蠕之感严重,必反吐二、三口顽涎,吐后梗塞感可稍减。食欲尚佳,大便干燥,二、三日一行;月经后期,色量正常,腹部平坦,未触及肿物,肝脾不大,脐左腹机紧张,脉象弦长有力,始病郁怒不解,即行纳食,“怒则气上”,食气欲下,两相逆于食道,故发喉间如梗,久之,气滞不行,遂生痰涎,气滞痰郁,故成梅核气证。治以舒肝理气、化痰降逆为主。针取肝俞、章门、行间、支沟、丰隆、天突。诸穴皆行泻法;天突穴进针5分得气后,针锋沿气管向下再进针1.5寸,隔日针一次,八次而愈。
体会:梅核气,以中年女性多见,现代医学称之为“咽神经官能症”,本病多由忧思过度,思虑伤脾,脾气郁结,郁而生痰,痰气交阻,结于咽喉或胸膈上部,经久不解,引起咽部似有灸肉之状,犹如梅核梗阻之感,故有“梅核气”之称。治以化痰,理气,解郁为主。故取天突、支沟、丰隆以清利咽喉而化痰浊;取内关,膻中以宣通气机而畅胸膈;更取肝俞,章门,中脘,足三里,太冲诸穴以健脾和胃,疏肝解郁;同时辅以心理治疗,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性格开朗乐观,如此相辅相成则病自愈。
临床资料:24例患者,男2例 ,女22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63岁,病程最短者两周,最长者七年。
诊断标准:患者感觉咽喉内有异物存在,时时梗阻不适,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犹如梅核塞於咽喉。检查咽喉各部所见均属正常,无任何有关的阳性体征。(咽喉部口腔镜检查一切正常,必须排出口腔咽喉部及其它器官的器质性病变。)
治疗方法:主穴:章门(双)丰隆(双);痰气郁结型:症见咽喉内异物感,常觉痰多难咳,或有咳嗽白痰,肢倦,纳呆,脘腹胀满,舌胖苔白腻,脉滑者配以天突,膻中,内关,中脘,脾俞,足三里,太冲;肝郁气滞型:症见咽喉内有异物感,或如梅核堵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并觉胸闷胁胀,但不碍饮食,患者常精神抑郁,多虑多疑,郁怒,嗳气。舌质淡红,苔白,脉弦者配以天突,肝俞,行间,支沟。治法:以上穴位采用毫针刺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十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三天,同时辅以心理治疗。
疗效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发的《中医耳鼻咽喉科病症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治愈:咽部异物感等症状消失;好转:咽部异物感等症状减轻;无效:咽部异物感等症状无明显变化。
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有效,治愈23例,好转1例,治疗次数最少者5天,最长者48天,治愈率96%,显效率4%,总有效率100%。
典型病例:
陈某,女,52岁,干部。自诉:咽喉部经常有梗阻感,已有六年之久,曾经喉科检查,咽喉部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咽神经官能症,曾服用沉香顺气丸和半夏厚补汤等中药四十余剂,疗效不著。近日来患者胸闷气逆,喉间似有异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饮食吞咽如常。查:脉来弦滑,舌苔薄白微腻,证属梅核气。由心脾气结,郁而生痰,痰气郁结所致。治以化痰理气解郁为主。针取:天突,丰隆,内关,膻中,脾俞,章门,中脘,足三里,太冲,施以疾徐补泻法,留针30分,每日一次,经针两次后,胸闷气逆大减,咽喉梗阻略感宽舒;经针十五次后,胸宇宽畅,咽喉梗阻感已除,继巩固两次,共十七次而愈。
耿某某,女,46岁,工人。自诉:吞咽不利已两个月余。患者于两月前,因郁怒中进食,食后即觉咽喉如梗,探吐之不能出,大口吞咽也不能使之下,直至强吐血丝,咽喉梗塞愈加,并觉食物上蠕,甚为恐惧,延医祈治,医为食道发炎,口服消炎药数日,疗效不著。做食道及胃部钡餐造影,排除肿物,患者也不深信。近日来,日渐消瘦,更加疑虑,经朋友介绍,来我科诊治。
查:形体中等,神情忧虑,面色青黄不泽,目窠微青,唇干淡紫,舌质紫粉黯滞,舌边压痕明显,左边有如蚕豆大瘀斑一处,舌苔厚白乏津。眼眩头胀,胸胁满闷,渴不欲饮,喉间常觉有枣大粘丸阻塞,吐之不出,吞之不下,但无碍进食,如食物上蠕之感严重,必反吐二、三口顽涎,吐后梗塞感可稍减。食欲尚佳,大便干燥,二、三日一行;月经后期,色量正常,腹部平坦,未触及肿物,肝脾不大,脐左腹机紧张,脉象弦长有力,始病郁怒不解,即行纳食,“怒则气上”,食气欲下,两相逆于食道,故发喉间如梗,久之,气滞不行,遂生痰涎,气滞痰郁,故成梅核气证。治以舒肝理气、化痰降逆为主。针取肝俞、章门、行间、支沟、丰隆、天突。诸穴皆行泻法;天突穴进针5分得气后,针锋沿气管向下再进针1.5寸,隔日针一次,八次而愈。
体会:梅核气,以中年女性多见,现代医学称之为“咽神经官能症”,本病多由忧思过度,思虑伤脾,脾气郁结,郁而生痰,痰气交阻,结于咽喉或胸膈上部,经久不解,引起咽部似有灸肉之状,犹如梅核梗阻之感,故有“梅核气”之称。治以化痰,理气,解郁为主。故取天突、支沟、丰隆以清利咽喉而化痰浊;取内关,膻中以宣通气机而畅胸膈;更取肝俞,章门,中脘,足三里,太冲诸穴以健脾和胃,疏肝解郁;同时辅以心理治疗,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性格开朗乐观,如此相辅相成则病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