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5-0061-02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激发斗志。让学生更优秀是每一位教师的使命。让学生优秀途径有许多,我觉得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是让学生更优秀的途径之一。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呢?在这里,我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师道是细心的前提
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学记》中说:“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也就是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学生对一位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着这名学生对这位老师所教学科的情绪。喜欢你这个人,就喜欢听你的课,喜欢学你教的这一科,相应的,这一科的学习成绩就好。反之就糟糕。可見老师的人格魅力有多大,老师的影响又有多深!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比如,我班的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
老师一直对我们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就更严了。一次,老师在班上提出要求:“如果考试时,班长把不应该做错的题做错了,就要重新选班长。连续三次考试第一,就可以夺下班长。”正担任着班长的我,暗暗地想:“哼,谁也别想夺走我的班长,我是不会做错的,同学们,你们都做白日梦吧!我是不会轻易的从班长这把宝座上下来的。”可就在上学期末考试时,我居然把一道数学题结果等错了,唉,可惜了。 这学期开学老师就重新竞选了班长,就这样我的班长宝座被人夺走了。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因此我变得勤奋、细心起来,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班长夺回来。于是我每天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和同学们比速度、比方法、比细心等。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多月过去了,我终于又把班长夺回来了。原来老师这样做是别有用心的,为了我不再炫耀自己是班长了不起,为了我不再做“小马虎”,为了我能够受得起挫折。老师,您真是我最知心的好伙伴儿。
因此,师道是细心的前提 ,教师首先更要细心,时时一丝不苟,处处言传身教,学生时时受到熏陶,处处得到感染,久而久之,才能水到渠成,养成细心的良好习惯。相反,老师做事随随便便,马马虎虎,丢三落四,又有何资格去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呢?长此下去,学生又怎么可能不粗心大意呢?
二、兴趣是细心的源泉
教育的乐趣来自对孩子的兴趣,教育的真正任务和目的,不是评判,而是唤醒;是心灵的启迪、潜力的激发;更是善的传递、爱的共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说,“粗心大意”的存在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要求是有很大关系的。要改变这种现状,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能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学习之中,用赏识的心态挖掘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闪光点,并给予鼓励和鞭策。这一点,我有亲身体会,我的初中是在一所民办中学读的。教我们数学的老师是一位民办教师,她很想把学生都教好,常常自己出钱为我们购买数学资料,抽时间辅导我们的学习。有时为了寻找解题捷径,真是煞费苦心。在她的影响下,我逐渐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遇到难题不把它解出来,决不罢手。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没有去上学。老师上课时,一位淘气的同学,在课堂上问了老师一道题,老师当时故意没有把它解出来。第二天,我来到学校,同学们把那道题给我看了,问我会不会做,并且说老师昨天没有解出来。我看了看题,淡淡地说:“你们以为老师真的解不出来吗?”那些同学都说:“是呀!不然她怎么不给我们讲出来呢?”
“看来你们妄为老师的学生呀,这么不了解我们的老师,真让人寒心呀。这道题老师早就辅导过我,老师当时不讲出来是她教学的高明之处。”
“你才是我最得意的弟子。”老师淡淡地说!不知什么时候老师已经站在我们的身边,其他同学都羞愧的低下了头。那一幕,在我的心头烙上了深深的烙印,至今想起来,仿佛就发生在我的眼前。是她激发了我的数学兴趣,以至于我走上教学岗位时,教数学成了我的第一选择,教好数学也是我不懈地追求。我常常告诫学生:细心会让你更优秀,做错了不该错的事,就是可耻的;要做好一件事,哪怕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也要做到精力高度集中,把猫子当成老虎打,认真细致地去完成,如此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才会让自己更优秀。若是做任何事都心不在焉,没有兴趣,那么,即使再简单的事也有可能搞砸。
三、情绪是细心的关键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安东尼·罗宾斯说过: 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懂得怎样控制痛苦与快乐这股力量,而不为这股力量所反制。如果你能做到这点,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无法掌握。 喜怒哀乐,人之常情,小学生也是如此。因此,老师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绪,他们年龄小,情绪还不稳定,需要及时纾解。这样他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能从容面对,理智的处理问题。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
老师,您还记得那件事吗?那是小学三年级下册时的一个中午,我去食堂盛饭,一不小心在路上摔了一跤,手臂和膝盖擦破了皮,血珠一滴一滴地往下落。您便把我带到村医生那儿去看,到了医生那里,您说明了情况,医生说要上药。说着,他拿着棉签和药物一步步向我走近。我怕极了,您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鼓励我说:“放心,不会太疼的!”害怕的我听了您的鼓励,点了点头,在心中给自己打了一下气。擦药时,您把我的手握住,还对我说:“没事,忍着点,一会儿就好了。”我忍着,可没用的我,还是流出了一滴滴晶莹的泪珠。过了一会儿,您又问我:“还疼吗?”我摇摇头。心想:有了您的这份慈母般的关爱,我哪里还会疼啊!老师,您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数不胜数。您就像蜜蜂一样“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您就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啊!
就因为老师的及时纾解,她才会坦然的面对。当然,老师还要告诫学生:眼泪不会解决问题;冲动是魔鬼,是不可能让你细心的,是很容易出错的。只有从容面对一切,临危不乱,方能彰显你的人格魅力。
四、细节是细心的保障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我们必须有一双洞察世事的眼睛,细致入微的关注学生的一切,发现小问题,也要及时纠正,以免酿成大错。时时刻刻,从他们的生活细节、学习细节、活动细节入手,用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处处暗示他们养成细心的好习惯;让他们能从小事中看出老师的执着,体会到细节的重要。当然,细节必须付出行动。以前,我们班上有不少学生,做作业总爱涂涂改改,我见一次,提醒他们一次,但他们就是改不了。于是,一次检查作业时,发现有涂改的情况,便给他们撕掉了,全班检查下来,只有一位学生过关。从那以后,他们做作业,专注多了,细心多了;涂涂改改的现象少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要让学生更优秀,还需要教师、学生长期细心地努力;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大力支持。凭一时的热情,一暴十寒,想取得良好的效果,肯定是白日做梦。我坚信:有耕耘,才会有收获;持之以恒地引导,细心的学生一定会更优秀。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激发斗志。让学生更优秀是每一位教师的使命。让学生优秀途径有许多,我觉得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是让学生更优秀的途径之一。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呢?在这里,我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师道是细心的前提
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学记》中说:“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也就是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学生对一位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着这名学生对这位老师所教学科的情绪。喜欢你这个人,就喜欢听你的课,喜欢学你教的这一科,相应的,这一科的学习成绩就好。反之就糟糕。可見老师的人格魅力有多大,老师的影响又有多深!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比如,我班的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
老师一直对我们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就更严了。一次,老师在班上提出要求:“如果考试时,班长把不应该做错的题做错了,就要重新选班长。连续三次考试第一,就可以夺下班长。”正担任着班长的我,暗暗地想:“哼,谁也别想夺走我的班长,我是不会做错的,同学们,你们都做白日梦吧!我是不会轻易的从班长这把宝座上下来的。”可就在上学期末考试时,我居然把一道数学题结果等错了,唉,可惜了。 这学期开学老师就重新竞选了班长,就这样我的班长宝座被人夺走了。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因此我变得勤奋、细心起来,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班长夺回来。于是我每天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和同学们比速度、比方法、比细心等。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多月过去了,我终于又把班长夺回来了。原来老师这样做是别有用心的,为了我不再炫耀自己是班长了不起,为了我不再做“小马虎”,为了我能够受得起挫折。老师,您真是我最知心的好伙伴儿。
因此,师道是细心的前提 ,教师首先更要细心,时时一丝不苟,处处言传身教,学生时时受到熏陶,处处得到感染,久而久之,才能水到渠成,养成细心的良好习惯。相反,老师做事随随便便,马马虎虎,丢三落四,又有何资格去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呢?长此下去,学生又怎么可能不粗心大意呢?
二、兴趣是细心的源泉
教育的乐趣来自对孩子的兴趣,教育的真正任务和目的,不是评判,而是唤醒;是心灵的启迪、潜力的激发;更是善的传递、爱的共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说,“粗心大意”的存在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要求是有很大关系的。要改变这种现状,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能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学习之中,用赏识的心态挖掘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闪光点,并给予鼓励和鞭策。这一点,我有亲身体会,我的初中是在一所民办中学读的。教我们数学的老师是一位民办教师,她很想把学生都教好,常常自己出钱为我们购买数学资料,抽时间辅导我们的学习。有时为了寻找解题捷径,真是煞费苦心。在她的影响下,我逐渐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遇到难题不把它解出来,决不罢手。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没有去上学。老师上课时,一位淘气的同学,在课堂上问了老师一道题,老师当时故意没有把它解出来。第二天,我来到学校,同学们把那道题给我看了,问我会不会做,并且说老师昨天没有解出来。我看了看题,淡淡地说:“你们以为老师真的解不出来吗?”那些同学都说:“是呀!不然她怎么不给我们讲出来呢?”
“看来你们妄为老师的学生呀,这么不了解我们的老师,真让人寒心呀。这道题老师早就辅导过我,老师当时不讲出来是她教学的高明之处。”
“你才是我最得意的弟子。”老师淡淡地说!不知什么时候老师已经站在我们的身边,其他同学都羞愧的低下了头。那一幕,在我的心头烙上了深深的烙印,至今想起来,仿佛就发生在我的眼前。是她激发了我的数学兴趣,以至于我走上教学岗位时,教数学成了我的第一选择,教好数学也是我不懈地追求。我常常告诫学生:细心会让你更优秀,做错了不该错的事,就是可耻的;要做好一件事,哪怕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也要做到精力高度集中,把猫子当成老虎打,认真细致地去完成,如此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才会让自己更优秀。若是做任何事都心不在焉,没有兴趣,那么,即使再简单的事也有可能搞砸。
三、情绪是细心的关键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安东尼·罗宾斯说过: 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懂得怎样控制痛苦与快乐这股力量,而不为这股力量所反制。如果你能做到这点,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无法掌握。 喜怒哀乐,人之常情,小学生也是如此。因此,老师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绪,他们年龄小,情绪还不稳定,需要及时纾解。这样他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能从容面对,理智的处理问题。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
老师,您还记得那件事吗?那是小学三年级下册时的一个中午,我去食堂盛饭,一不小心在路上摔了一跤,手臂和膝盖擦破了皮,血珠一滴一滴地往下落。您便把我带到村医生那儿去看,到了医生那里,您说明了情况,医生说要上药。说着,他拿着棉签和药物一步步向我走近。我怕极了,您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鼓励我说:“放心,不会太疼的!”害怕的我听了您的鼓励,点了点头,在心中给自己打了一下气。擦药时,您把我的手握住,还对我说:“没事,忍着点,一会儿就好了。”我忍着,可没用的我,还是流出了一滴滴晶莹的泪珠。过了一会儿,您又问我:“还疼吗?”我摇摇头。心想:有了您的这份慈母般的关爱,我哪里还会疼啊!老师,您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数不胜数。您就像蜜蜂一样“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您就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啊!
就因为老师的及时纾解,她才会坦然的面对。当然,老师还要告诫学生:眼泪不会解决问题;冲动是魔鬼,是不可能让你细心的,是很容易出错的。只有从容面对一切,临危不乱,方能彰显你的人格魅力。
四、细节是细心的保障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我们必须有一双洞察世事的眼睛,细致入微的关注学生的一切,发现小问题,也要及时纠正,以免酿成大错。时时刻刻,从他们的生活细节、学习细节、活动细节入手,用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处处暗示他们养成细心的好习惯;让他们能从小事中看出老师的执着,体会到细节的重要。当然,细节必须付出行动。以前,我们班上有不少学生,做作业总爱涂涂改改,我见一次,提醒他们一次,但他们就是改不了。于是,一次检查作业时,发现有涂改的情况,便给他们撕掉了,全班检查下来,只有一位学生过关。从那以后,他们做作业,专注多了,细心多了;涂涂改改的现象少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要让学生更优秀,还需要教师、学生长期细心地努力;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大力支持。凭一时的热情,一暴十寒,想取得良好的效果,肯定是白日做梦。我坚信:有耕耘,才会有收获;持之以恒地引导,细心的学生一定会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