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就业信息的获取对于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业信息的收集与运用直接关系着毕业生就业选择与就业满意度,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信息的竞争,“小组工作模式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基于多次教学实践的基础,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员有限、信息庞杂、个体需求迥异等问题,克服了教师或学生“单兵作战”式的信息收集而带来的信息量少,信息面窄等相关问题,使同学们有一个较为宏观系统的平台,形成具有较强时效性、专业性、全面性的信息收集模式。
关键词:小组工作模式;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025-02
现代社会信息及网络技术高度发达,对于毕业生而言,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和途径也十分广泛,有效就业信息的获取对于大学生进行就业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业信息获取渠道越丰富,择业视野就也就越广阔;就业信息的时效性、针对性越高,就业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在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信息的竞争,如何引导大学生更为完整有效地进行就业信息收集、筛选、甄别和运用在高校就业指导的具体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收集与运用现状
随着大学生就业逐步受到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收集与运用直接关系着毕业生就业选择与满意度,因而也为相关专家所重视,开展了很多相关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多集中于相关平台及管理系统的建设、方法原则、种类渠道或是基于传播学角度的研究。部分研究成果也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与运用提出了解决对策,但多止于“发挥网络优势、加强指导工作”或“进行按区域、分专业的信息整理”等较为笼统的层面,未能针对具体的指导方法提出有效建议。目前,很多学校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在课程章节设置中也渗透有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收集与运用相关内容,但是就教学内容而言,一般以讲解就业信息的种类与获取渠道为多,关于就业信息的收集与运用既缺乏针对专业及学生具体需求的介绍,更缺乏实践性的指导与引领,因而很难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实际帮助有限。为了更好地了解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收集与运用现状,对26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116名学生认为“就业信息获取不充分”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样本总数的44.27%;有191名学生希望学校重点提供“关于就业信息获取的指导与服务”,占样本总数的72.9%;有140名学生认为“信息量少”是其目前求职过程中最困扰的因素,占样本总数的53.44%。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收集与运用现状堪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就业指导人员有限,专业性不足,主动性不强,造成就业信息收集整理不够,各高校就业信息的收集往往是随收随发,时效性尚可,但是在统一的整理、比对、跟踪、细化等方面均有不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目前社会信息庞杂,信息量较大,为系统地收集整理及安全性、有效性的甄别增加了难度;加之扩招带来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大幅增加,多元价值需求导致学生对就业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学生对就业信息的了解需求进一步细化都为统一的就业信息收集整理增加了难度。为此,研究更为科学高效的就业信息收集运用策略势在必行。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小组工作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小组工作究其实质是一种合作学习技术。合作学习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在这种学习组织形式下学生被分配于指定的小组中,各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进行责任明确的分工互助式学习。明确的学生小组学习技术是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开发并研究的,作为合作学习技术的一种,它更强调个体责任与成功的机会均等。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也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理念,并对这一模式开展了研究探索,但因为相关研究的起步相对较晚,研究指向多作为丰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手段,很多研究仍止于理论层面。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这一领域,小组学习中1978年阿伦逊及其同事设计的“切块拼接法”、1987年明尼苏达大学约翰逊兄弟创设的“共学式”及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夫妇创立的“小组调查法”都可以得到有效应有。“切块拼接法”主张将一项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各小组分别负责,然后将共同的任务集中起来,再将自己的内容进行分享。由于高校的招聘信息繁多,加之因地域、院校,甚至是个体情况要求而产生的不同的就业期望,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的内容相当繁杂,通过这种切块拼接的模式更容易实现资源共享;“共学式”提倡小组中成员共同提交一份答卷,更强调小组的构建及组内活动的定期检查。这种模式对小组内部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较为严谨的要求,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安全性、时效性能够起到有效保障;“小组调查法”提出由教师向各组提供不同的课题要求,小组将课题再分解成子课题落实到每个成员身上,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并展现成果。这种模式进一步细化了小组的工作内容与要求。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将行之有效地提升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效能。
三、小组工作模式的就业信息收集
“小组工作模式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基于多次教学实践基础,借力于高度发达的網络,尤其是微信平台这一媒介的兴起得以有效推广。这一模式以共同专业为基础,以小组化工作方法引导同专业学生群策群力,共同收集整理与本专业相关的就业及考研信息,并在教师引导下实现了共享,最终因个人需要加以运用。这一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员有限、信息庞杂、个体需求迥异等问题,克服了教师或学生“单兵作战”式的信息收集而带来的信息量少,信息面窄等问题,同时信息收集渠道明确限制为政府部门、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也有效保证了信息的安全可靠,使同学们有一个较为宏观系统的平台,对就业信息形成具有较强时效性、专业性、全面性的认知。
1.网络信息背景下小组工作模式的就业信息收集。目前,毕业生就业信息传播与发散多采用网络信息途径,在具体进行小组工作模式下的就业信息收集的过程中,可以专业为基础,每专业在每年级分别构建就业信息小组,小组内每个人负责不同省、市、自治区的就业信息收集,各年级小组同时运作,分别收集各省市自治区中有相同专业设置的高校及其就业信息网及微信公众号信息;本专业在所对应的重点企业官网及微信公众号信息;高校相关专业研究生招录的专业名称、研究方向、考试科目、招录要求、导师队伍等信息;各级人事考试信息网官方网址及微信公众号信息。信息的收集以各省市自治区教育部门、人社部门、各高校及相关企业官网为准,以保证信息的安全有效,所收集到的信息无论是官方网址还是微信公众号,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以作为基础信息录入指定网站审核发布。各小组人员工作从大一年级直至大四循环推进,每个人只负责指定地区、指定类别的信息收集,在保证信息不断更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量。而就业政策相关信息,如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地方性就业政策等则由就业办相关教师进行收集整理,实现共享。
2.小组工作模式的信息收集在校园招聘活动中的应用。各高校每年都会持续为学生安排校园招聘活动,无论是大型招聘还是小型专场,无论是用人单位联系还是学校邀请,都存在着信息面覆盖及信息量整合的问题,这是相关工作人员很难以一己之力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就业信息小组可将所收集的网络就业信息进行整合、筛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邀请尽可能多的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在长期的招聘组织工作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学生们在低年级阶段对此活动不感兴趣,到毕业时才去参加招聘,很多学生对用人单位情况及招聘要求知之甚少,前去应聘才发现自己根本达不到招聘要求,这时候再想按照单位要求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已来不及。低年级的学生对专业及其对应的职业群认识不足,对未来的发展及就业要求概念模糊,通过直接参加校园活动既可以了解企业招聘要求,也可以了解到产业发展趋势,更可以从即将毕业的学长身上得到很多信息,分享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促进个人成长,从而更科学有效地规划学涯。由于低年级学生课程较多,直接能参加招聘的活动数量终究有限,所获得的信息也相对较少,很难形成体系。但是以小组工作模式由就业信息小组组员轮替参与招聘活动并反馈招聘信息的形式还是有较强可执行性的,小组成员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开展重点用人单位、优秀校友或毕业生访谈,专业前沿研究成果分享等活动,以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发展。这种方式既可以全面整合有效信息,又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学生们的时间与精力,构建朋辈之间互助共享的信息集散机制,实现真正高效的资源整合。
此外,由于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不同,所获取信息也各有特征,以网络信息为基础的小组工作就业信息的收集实现了信息应用的最大化,在此前提下,在校园招聘活动中将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处理,实现信息的高效应用,达到最全面有效的信息收集效果,为求职就业做好信息准备。
参考文献:
[1]张秒高.试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的采集和利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6).
[2]许尔湘.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收集与运用[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3).
关键词:小组工作模式;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025-02
现代社会信息及网络技术高度发达,对于毕业生而言,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和途径也十分广泛,有效就业信息的获取对于大学生进行就业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业信息获取渠道越丰富,择业视野就也就越广阔;就业信息的时效性、针对性越高,就业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在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信息的竞争,如何引导大学生更为完整有效地进行就业信息收集、筛选、甄别和运用在高校就业指导的具体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收集与运用现状
随着大学生就业逐步受到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收集与运用直接关系着毕业生就业选择与满意度,因而也为相关专家所重视,开展了很多相关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多集中于相关平台及管理系统的建设、方法原则、种类渠道或是基于传播学角度的研究。部分研究成果也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与运用提出了解决对策,但多止于“发挥网络优势、加强指导工作”或“进行按区域、分专业的信息整理”等较为笼统的层面,未能针对具体的指导方法提出有效建议。目前,很多学校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在课程章节设置中也渗透有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收集与运用相关内容,但是就教学内容而言,一般以讲解就业信息的种类与获取渠道为多,关于就业信息的收集与运用既缺乏针对专业及学生具体需求的介绍,更缺乏实践性的指导与引领,因而很难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实际帮助有限。为了更好地了解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收集与运用现状,对26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116名学生认为“就业信息获取不充分”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样本总数的44.27%;有191名学生希望学校重点提供“关于就业信息获取的指导与服务”,占样本总数的72.9%;有140名学生认为“信息量少”是其目前求职过程中最困扰的因素,占样本总数的53.44%。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收集与运用现状堪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就业指导人员有限,专业性不足,主动性不强,造成就业信息收集整理不够,各高校就业信息的收集往往是随收随发,时效性尚可,但是在统一的整理、比对、跟踪、细化等方面均有不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目前社会信息庞杂,信息量较大,为系统地收集整理及安全性、有效性的甄别增加了难度;加之扩招带来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大幅增加,多元价值需求导致学生对就业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学生对就业信息的了解需求进一步细化都为统一的就业信息收集整理增加了难度。为此,研究更为科学高效的就业信息收集运用策略势在必行。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小组工作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小组工作究其实质是一种合作学习技术。合作学习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在这种学习组织形式下学生被分配于指定的小组中,各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进行责任明确的分工互助式学习。明确的学生小组学习技术是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开发并研究的,作为合作学习技术的一种,它更强调个体责任与成功的机会均等。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也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理念,并对这一模式开展了研究探索,但因为相关研究的起步相对较晚,研究指向多作为丰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手段,很多研究仍止于理论层面。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这一领域,小组学习中1978年阿伦逊及其同事设计的“切块拼接法”、1987年明尼苏达大学约翰逊兄弟创设的“共学式”及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夫妇创立的“小组调查法”都可以得到有效应有。“切块拼接法”主张将一项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各小组分别负责,然后将共同的任务集中起来,再将自己的内容进行分享。由于高校的招聘信息繁多,加之因地域、院校,甚至是个体情况要求而产生的不同的就业期望,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的内容相当繁杂,通过这种切块拼接的模式更容易实现资源共享;“共学式”提倡小组中成员共同提交一份答卷,更强调小组的构建及组内活动的定期检查。这种模式对小组内部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较为严谨的要求,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安全性、时效性能够起到有效保障;“小组调查法”提出由教师向各组提供不同的课题要求,小组将课题再分解成子课题落实到每个成员身上,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并展现成果。这种模式进一步细化了小组的工作内容与要求。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将行之有效地提升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效能。
三、小组工作模式的就业信息收集
“小组工作模式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基于多次教学实践基础,借力于高度发达的網络,尤其是微信平台这一媒介的兴起得以有效推广。这一模式以共同专业为基础,以小组化工作方法引导同专业学生群策群力,共同收集整理与本专业相关的就业及考研信息,并在教师引导下实现了共享,最终因个人需要加以运用。这一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员有限、信息庞杂、个体需求迥异等问题,克服了教师或学生“单兵作战”式的信息收集而带来的信息量少,信息面窄等问题,同时信息收集渠道明确限制为政府部门、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也有效保证了信息的安全可靠,使同学们有一个较为宏观系统的平台,对就业信息形成具有较强时效性、专业性、全面性的认知。
1.网络信息背景下小组工作模式的就业信息收集。目前,毕业生就业信息传播与发散多采用网络信息途径,在具体进行小组工作模式下的就业信息收集的过程中,可以专业为基础,每专业在每年级分别构建就业信息小组,小组内每个人负责不同省、市、自治区的就业信息收集,各年级小组同时运作,分别收集各省市自治区中有相同专业设置的高校及其就业信息网及微信公众号信息;本专业在所对应的重点企业官网及微信公众号信息;高校相关专业研究生招录的专业名称、研究方向、考试科目、招录要求、导师队伍等信息;各级人事考试信息网官方网址及微信公众号信息。信息的收集以各省市自治区教育部门、人社部门、各高校及相关企业官网为准,以保证信息的安全有效,所收集到的信息无论是官方网址还是微信公众号,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以作为基础信息录入指定网站审核发布。各小组人员工作从大一年级直至大四循环推进,每个人只负责指定地区、指定类别的信息收集,在保证信息不断更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量。而就业政策相关信息,如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地方性就业政策等则由就业办相关教师进行收集整理,实现共享。
2.小组工作模式的信息收集在校园招聘活动中的应用。各高校每年都会持续为学生安排校园招聘活动,无论是大型招聘还是小型专场,无论是用人单位联系还是学校邀请,都存在着信息面覆盖及信息量整合的问题,这是相关工作人员很难以一己之力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就业信息小组可将所收集的网络就业信息进行整合、筛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邀请尽可能多的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在长期的招聘组织工作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学生们在低年级阶段对此活动不感兴趣,到毕业时才去参加招聘,很多学生对用人单位情况及招聘要求知之甚少,前去应聘才发现自己根本达不到招聘要求,这时候再想按照单位要求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已来不及。低年级的学生对专业及其对应的职业群认识不足,对未来的发展及就业要求概念模糊,通过直接参加校园活动既可以了解企业招聘要求,也可以了解到产业发展趋势,更可以从即将毕业的学长身上得到很多信息,分享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促进个人成长,从而更科学有效地规划学涯。由于低年级学生课程较多,直接能参加招聘的活动数量终究有限,所获得的信息也相对较少,很难形成体系。但是以小组工作模式由就业信息小组组员轮替参与招聘活动并反馈招聘信息的形式还是有较强可执行性的,小组成员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开展重点用人单位、优秀校友或毕业生访谈,专业前沿研究成果分享等活动,以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发展。这种方式既可以全面整合有效信息,又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学生们的时间与精力,构建朋辈之间互助共享的信息集散机制,实现真正高效的资源整合。
此外,由于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不同,所获取信息也各有特征,以网络信息为基础的小组工作就业信息的收集实现了信息应用的最大化,在此前提下,在校园招聘活动中将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处理,实现信息的高效应用,达到最全面有效的信息收集效果,为求职就业做好信息准备。
参考文献:
[1]张秒高.试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的采集和利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6).
[2]许尔湘.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收集与运用[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