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玉米是我国经济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是酿酒、食品加工和饲料加工的关键原料,还是人们重要的粮食之一。在社会快速发展下,玉米需求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只有有效改良玉米种植,才能达到增产和增收目的,同时也是我国的农业重要工作目标。基于此,详细分析改良玉米高产的种植技术,意在促进玉米种植高产、增收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改良;高产;玉米;种植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9.007
我国是农业大国,东北地区更是将玉米纳入主要农作物种植项目。但在玉米种植期间,受劳作繁重、病虫害、杂草丛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玉米种植生产管理工作难度较大,从而影响玉米产量。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实现玉米种植技术的改良工作,提高产量,是当前农业工作者迫切关注的难点[1]。
1 玉米种植现状
玉米在我国经济生产中的作用仅次于水稻,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玉米耕地面积和产量占我国粮食总面积与产量的25%。我国属于玉米种植大国,在每个省份中都有玉米种植产业,虽然受国家战略发展的影响,北方地区玉米种植面积正在逐年递减,但相对南方而言,玉米种植地有所增加,总体来看,我国玉米产量仍保持持平状态,甚至通过玉米种植技术的改良,其产量存在增加的趋势。我国的玉米产销形式主要分为自给有余、自给自足两种,但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玉米从口粮实现向原料的转变,如玉米在饲料、工业加工、烧酒制作中的应用[2]。
笔者通过调查云南省玉米产量,得出其产量无法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种植原理。玉米生长不仅取决于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还在于光合作用效率,为有效提高玉米光合效率,可通过玉米植株间隙拓宽的方式,实现高产的目的。第二,种植问题。耕地设施不健全甚至处于技术落后的局面,玉米植株抗灾害能力较差,玉米种植模式相对复杂等多种原因使云南地区玉米产量难以提升。
2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2.1 选地
玉米作物具有喜水、好温、需氧、怕涝渍的特点,在酸性过强、粘度较高、瘠薄耕地中玉米植株难以正常生长。因此,在选择玉米种植耕地时,应选择肥力中等、管理便捷、排灌简便、酸碱性适中的土壤。
2.2 种植技术
在玉米种植中常以清种为主,即主要单一种植玉米,或采用少量黄豆低等作物混合插种的方式,虽然该种植技术能使玉米产量保持年均稳定的状态,但不符合当前玉米高产种植目标。因此,为达到高产效果,需改良原有玉米种植技术[3]。如行距放大和缩小株距,同时改善玉米耕地通透性也是提高玉米高产的主要途径。第一,大垄地膜技术。该技术未改变原有耕地垅宽,注重体现边行优势,提高玉米植株通风条件和采光效果,实现植株光合作用。第二,地膜覆盖方式。可有效实现玉米早熟和增产、增湿与保肥的作用。
2.3 合理选择种子
适合云南地区良种应具有抗病抗倒、高产稳产、品质良好等特点,同时还应符合市场发展需求,且销路较广。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选择种子属于基础环节,种子不仅关系到玉米的成长,还是实现高产种植关键,因此在选择玉米种子时,可选择晚熟、中晚期熟种子,同时优良杂交品种同样是种子的最佳選择。在气温较低区域,应提前完成育苗,确保玉米正常生长。而气候长期比较适宜地区,则应先晒种,完成种子包衣处理,或将种子置于温水浸泡,以提升种子的发芽率。
2.4 适期播种
玉米产量主要由光能决定,在某种程度上,绿叶面积的增加,光能利用率也会随之提高,从而增加玉米种植产量,因此种植玉米时合理密植,可更好达到高产目的[4]。种植密度的确定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品种、播期、栽培条件、土壤肥力等,玉米种植需在土壤、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通过点播方式完成播种后,合理密植,其植株间距控制在35~40cm,保证各株玉米留有一定生长空间,使其可以正常生长。
2.5 施肥和除草
对玉米施肥时,需要按照相关施肥标准,如微肥、氮肥、磷肥、钾肥应相互配合使用;氮肥应深施,且采取分期追肥的方式;水肥结合的形式可明显提升肥效。只有优化传统施肥方式,优先选择高效复合肥料,并由多次施肥改变为一次施肥,才能更好地满足玉米矿物营养实际需求,从而提升农肥利用率,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玉米生长期间充足的肥料可促进玉米生长,但还会加快田间杂草的生长速度。为避免杂草覆盖裸露土壤,需利用除草剂,结合喷雾法除去田间杂草。但是应注意的是:除草剂的喷洒应避免在雨天进行。
2.6 节水灌溉
在土壤水分相对不足的耕地种植玉米时,除必要工作,还应做好耕地灌溉工作,确保玉米植株在生长期间水分的充足[5]。一般情况下,玉米灌溉常采用地下水抽取的方式,在整块地界种植结束后,运用深水泵灌溉玉米耕地。在此期间应遵循节约用水原则,依据玉米生长周期的不同,适当增减灌水量,其主要在于:土壤水分的吸入,可有效改善水肥平衡度,确保玉米生长期间受到水肥的双重作用,实现自身健康生长。此外,在追求玉米高产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当地土壤状况,结合气候与温度的变化,合理玉米种植,即应用因地制宜种植原则。
3 病虫害防治
原则上,玉米种植应以防为主,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做到早发现、早防治。玉米病害主要有纹枯病、锈病等,虫害有玉米蚜、玉米螟、黏虫等。总结相关种植经验发现,玉米种植过程玉米黏虫、玉米白斑、根腐病等最为常见,针对玉米白斑与根腐病,需要全面分析其病因,多数会通过施肥的方式处理,也可以通过轮作的方式解决。
对于虫害,采取化学药剂、生物除虫结合方式效果最佳。防治措施为:首先,轮作倒茬的方式防止玉米连作,开展秋后土壤的深耕工作,深埋病残体,以达到消灭菌源的目的。其次,落实早播早管的方式,加大排水和中耕等相关田间管理工作力度,加强植株的抗病力。最后,药剂防治,根据玉米病虫害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药剂防治措施,确保玉米的正常生产,从而实现高产。
4 结语
若要提高玉米种植产量,需重点加强玉米种植过程的管理,通过科学手段选种,并严格管理,保证玉米长期处于健康、良好发展状态,从而为玉米生长营造优秀生长环境,以实现高产的目的。另外,还应特别注意的是:玉米实际种植中,由于每年气候变化较大,玉米的管理工作时不能依据统一标准进行,而要结合气候和雨水等变化,有针对性地管理,确保玉米种植高产增收。
参考文献
[1]孙增国.浅谈如何改良玉米高产的种植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4(17):22.
[2]张明成,田红伟,姜兆明.土壤改良与玉米综合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月刊,2014(21):21.
[3]向华先.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改良策略与推广研究[J].农家致富顾问,2015(18):81-82.
[4]刘宇东.针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改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3):271.
[5]杨艳雯.针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改良[J].生物技术世界,2016,13(5):71.
(责任编辑:刘昀)
关键词 改良;高产;玉米;种植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9.007
我国是农业大国,东北地区更是将玉米纳入主要农作物种植项目。但在玉米种植期间,受劳作繁重、病虫害、杂草丛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玉米种植生产管理工作难度较大,从而影响玉米产量。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实现玉米种植技术的改良工作,提高产量,是当前农业工作者迫切关注的难点[1]。
1 玉米种植现状
玉米在我国经济生产中的作用仅次于水稻,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玉米耕地面积和产量占我国粮食总面积与产量的25%。我国属于玉米种植大国,在每个省份中都有玉米种植产业,虽然受国家战略发展的影响,北方地区玉米种植面积正在逐年递减,但相对南方而言,玉米种植地有所增加,总体来看,我国玉米产量仍保持持平状态,甚至通过玉米种植技术的改良,其产量存在增加的趋势。我国的玉米产销形式主要分为自给有余、自给自足两种,但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玉米从口粮实现向原料的转变,如玉米在饲料、工业加工、烧酒制作中的应用[2]。
笔者通过调查云南省玉米产量,得出其产量无法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种植原理。玉米生长不仅取决于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还在于光合作用效率,为有效提高玉米光合效率,可通过玉米植株间隙拓宽的方式,实现高产的目的。第二,种植问题。耕地设施不健全甚至处于技术落后的局面,玉米植株抗灾害能力较差,玉米种植模式相对复杂等多种原因使云南地区玉米产量难以提升。
2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2.1 选地
玉米作物具有喜水、好温、需氧、怕涝渍的特点,在酸性过强、粘度较高、瘠薄耕地中玉米植株难以正常生长。因此,在选择玉米种植耕地时,应选择肥力中等、管理便捷、排灌简便、酸碱性适中的土壤。
2.2 种植技术
在玉米种植中常以清种为主,即主要单一种植玉米,或采用少量黄豆低等作物混合插种的方式,虽然该种植技术能使玉米产量保持年均稳定的状态,但不符合当前玉米高产种植目标。因此,为达到高产效果,需改良原有玉米种植技术[3]。如行距放大和缩小株距,同时改善玉米耕地通透性也是提高玉米高产的主要途径。第一,大垄地膜技术。该技术未改变原有耕地垅宽,注重体现边行优势,提高玉米植株通风条件和采光效果,实现植株光合作用。第二,地膜覆盖方式。可有效实现玉米早熟和增产、增湿与保肥的作用。
2.3 合理选择种子
适合云南地区良种应具有抗病抗倒、高产稳产、品质良好等特点,同时还应符合市场发展需求,且销路较广。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选择种子属于基础环节,种子不仅关系到玉米的成长,还是实现高产种植关键,因此在选择玉米种子时,可选择晚熟、中晚期熟种子,同时优良杂交品种同样是种子的最佳選择。在气温较低区域,应提前完成育苗,确保玉米正常生长。而气候长期比较适宜地区,则应先晒种,完成种子包衣处理,或将种子置于温水浸泡,以提升种子的发芽率。
2.4 适期播种
玉米产量主要由光能决定,在某种程度上,绿叶面积的增加,光能利用率也会随之提高,从而增加玉米种植产量,因此种植玉米时合理密植,可更好达到高产目的[4]。种植密度的确定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品种、播期、栽培条件、土壤肥力等,玉米种植需在土壤、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通过点播方式完成播种后,合理密植,其植株间距控制在35~40cm,保证各株玉米留有一定生长空间,使其可以正常生长。
2.5 施肥和除草
对玉米施肥时,需要按照相关施肥标准,如微肥、氮肥、磷肥、钾肥应相互配合使用;氮肥应深施,且采取分期追肥的方式;水肥结合的形式可明显提升肥效。只有优化传统施肥方式,优先选择高效复合肥料,并由多次施肥改变为一次施肥,才能更好地满足玉米矿物营养实际需求,从而提升农肥利用率,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玉米生长期间充足的肥料可促进玉米生长,但还会加快田间杂草的生长速度。为避免杂草覆盖裸露土壤,需利用除草剂,结合喷雾法除去田间杂草。但是应注意的是:除草剂的喷洒应避免在雨天进行。
2.6 节水灌溉
在土壤水分相对不足的耕地种植玉米时,除必要工作,还应做好耕地灌溉工作,确保玉米植株在生长期间水分的充足[5]。一般情况下,玉米灌溉常采用地下水抽取的方式,在整块地界种植结束后,运用深水泵灌溉玉米耕地。在此期间应遵循节约用水原则,依据玉米生长周期的不同,适当增减灌水量,其主要在于:土壤水分的吸入,可有效改善水肥平衡度,确保玉米生长期间受到水肥的双重作用,实现自身健康生长。此外,在追求玉米高产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当地土壤状况,结合气候与温度的变化,合理玉米种植,即应用因地制宜种植原则。
3 病虫害防治
原则上,玉米种植应以防为主,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做到早发现、早防治。玉米病害主要有纹枯病、锈病等,虫害有玉米蚜、玉米螟、黏虫等。总结相关种植经验发现,玉米种植过程玉米黏虫、玉米白斑、根腐病等最为常见,针对玉米白斑与根腐病,需要全面分析其病因,多数会通过施肥的方式处理,也可以通过轮作的方式解决。
对于虫害,采取化学药剂、生物除虫结合方式效果最佳。防治措施为:首先,轮作倒茬的方式防止玉米连作,开展秋后土壤的深耕工作,深埋病残体,以达到消灭菌源的目的。其次,落实早播早管的方式,加大排水和中耕等相关田间管理工作力度,加强植株的抗病力。最后,药剂防治,根据玉米病虫害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药剂防治措施,确保玉米的正常生产,从而实现高产。
4 结语
若要提高玉米种植产量,需重点加强玉米种植过程的管理,通过科学手段选种,并严格管理,保证玉米长期处于健康、良好发展状态,从而为玉米生长营造优秀生长环境,以实现高产的目的。另外,还应特别注意的是:玉米实际种植中,由于每年气候变化较大,玉米的管理工作时不能依据统一标准进行,而要结合气候和雨水等变化,有针对性地管理,确保玉米种植高产增收。
参考文献
[1]孙增国.浅谈如何改良玉米高产的种植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4(17):22.
[2]张明成,田红伟,姜兆明.土壤改良与玉米综合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月刊,2014(21):21.
[3]向华先.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改良策略与推广研究[J].农家致富顾问,2015(18):81-82.
[4]刘宇东.针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改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3):271.
[5]杨艳雯.针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改良[J].生物技术世界,2016,13(5):71.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