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戎马倥偬的陈毅元帅与淮北大地有深厚的情谊,他在这片热土上吟咏的第一首诗,是在江苏宿迁的六塘河岸边。
那是1941年10月,新四军在宿迁市泗阳县程道口对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所部王光夏旅进行一次自卫反击战。新四军代军长陈毅亲自指挥,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率部参战,第二、第三师各一部配合作战,两面夹击,终以歼敌1400多人而告胜利。战后不久,陈毅即兴赋诗:
道口破重围,曾经弹雨飞。
战场遗迹在,捷报迭来归。
1942年冬天,淮北抗日军民艰苦卓绝的反日伪扫荡刚刚结束,人未解甲,马未卸鞍,国民党顽固派又来挑衅。次年3月15日,韩德勤部偷渡运河占领成子湖西岸的山子头(今属泗洪县)。新四军第四师第九旅奉命还击,于17日夜一举攻下山子头,击毙敌保安第三纵队司令王光夏,活捉顽首韩德勤。18日晨,陈毅代军长获此消息,及时电告延安。两小时后,毛泽东、刘少奇复电:同意释放韩德勤。22日,陈毅偕新华社分社长范长江等人,自高良涧夜渡洪泽湖,赴新四军第四师师部大王庄(今泗洪县陈圩乡大王村),处理释放韩德勤事宜。警卫员将陈毅的爱骑大白马牵上木船,站立在陈毅与范长江身后。此时夕阳西下,晴空万里,陈毅举目西望,隔岸青山隐隐,淮河如带,山河如画,美不胜收,便激发了诗人的兴致豪情,面对此情此景,陈毅心潮起伏。
轻舟破浪前行。一轮火球般的太阳慢慢地浮动在西方水面上,水天相接,天上、湖中同时游荡着一片片光彩熠熠的火烧云,对岸便是淮北抗日健儿大显身手的地方。充满神奇色彩的老子山镇笼罩在氤氲的暮霭之中。一夜船行,废寝忘餐,直到东方出现了鱼肚白,单桅木船才在安河口附近落了锚。下船后,陈毅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吃早饭,而是写诗,因为,一首《过洪泽湖》已在他的腹中酿成:
扁舟飞跃趁晴空,
斜抹湖天夕照红。
夜渡浅沙惊宿鸟,
晓行柳岸雪花骢。
陈毅此次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之行,历时20多天,遵照毛泽东、刘少奇的指示,第四师释放了韩德勤。陈毅代军长与彭雪枫师长、邓子恢政委、张震参谋长等人礼送韩出境,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4月10日,应彭雪枫、邓子恢的邀请,陈毅代军长与范长江在泗南县县长张太冲的陪同下,前往淮北根据地的模范乡——大柳巷视察。那里是个土肥水美、风景秀丽的地方,淮河绕村,碧水东流。河边遍植梨树,盛产酥梨、雪花梨等。当地有谣云:“金泊岗,银岱阳,万年穷不了大柳巷。”
陈毅一行自大王庄出发,渡汴河、过溧河,中午在双沟古镇逗留,他品尝全德酒坊酿造的双沟酒,并啧口称赞:“不愧天下第一流。”下午,他们风尘仆仆地赶到目的地。万里征战,忙中偷闲,这次大柳巷之行令陈毅终身难忘,在数十里长的淮河大堤上,他与彭雪枫将军挥鞭赛马,归途,他们并辔而行谈天下,淮河岸边留下两位将军爽朗的笑声。在梨花簇拥如白雪的树下,陈毅与贺子漠弈棋,黑白相峙如三军冲杀。这对于一个肩挑道义的革命军人来说,在文化生活上的兴致之浓莫过于此了。
当年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文化生活比较丰富,被彭雪枫称为“四师三宝”的,除了骑兵团、《拂晓报》之外,那就是著名的拂晓剧团了。晚上陈毅等人在宋家祠堂观看淮阴行署光明剧团演出的评剧,戏台就搭在淮河岸边,照明用的是白亮的汽油灯。
第二天是淮北抗日根据地创办的泗南中学的开学典礼日。大柳巷宋氏为当地望族,学校便办在宋家祠堂内。学校请陈毅为大家讲一堂课,陈毅侃侃而谈,讲国际国内形势、讲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讲八路军百团大战,祠堂内爆发出一阵阵掌声。
3天的大柳巷之行,陈毅将军共寫下了《大柳巷春游》6首诗作为他留给淮河的纪念。这里摘录其中5首:
《试马》
淮水中分柳巷洲,
平沙绿野柳丝抽。
春郊试马优游甚,
难得浮生似白鸥。
《赏花》
为惜春残共举杯,
番番风雨苦相催。
人间好景随时在,
满眼梨花锦作堆。
《围棋树下小醉》
围棋树下镇日闲,
君醉起舞我欲眠。
风动落英香满座,
拈花微笑意陶然。
《晚会观评剧》
十里长淮步月迟,
阑珊灯火启情思。
旧歌不厌人含笑,
抗战新声更展眉。
《宋祠讲战后和平》
不弃葑菲再纵谈,
民生国计话艰难。
澄清局势今可见,
群彦相看笑展颜。
第6首诗是陈毅在离开大柳巷时写成的。那天,他带领彭雪枫、邓子恢、张震、范长江等人,站在淮河大堤上向泗南中学师生以及当地群众挥手告别。此时夕阳西下,对岸浮山兀立于河边,夹岸绿柳相对生烟,还有对对鸥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有山有水,更添将军的诗兴,一首《淮河晚眺》脱口而出:
柳岸沙明对夕晖,
长天淮水鹜争飞。
云山入眼碧空尽,
我欲骑鲸跋浪归。
时隔半年多,陈毅将军又到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不过,这次不是视察,而是途经,并且是行色匆匆。
1943年11月8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复电新四军军部:调陈毅到延安参加整风,并筹备七大召开。陈毅一行于11月25日简从出发。他到达洪泽湖西大王庄后,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专门在那里守候迎接。在四师师部,陈毅与彭雪枫合影留念,然后化装成商人北上。没想到,这张照片竟是两位将军之间的最后一张合影照。陈毅将军一行出泗南县,经泗宿县(注:这两个县都是当时中共领导下的民主政权,后合并为泗洪县),向微山湖进发。沿途淮北抗日军民夹道相送。目睹人民群众的拥戴与盛情,将军感慨赋诗《泗宿道中》: 一
夜走泗宿道,晨过旧黄河。
古邳解鞍马,煮酒醉颜酡。
二
半规残月照,铁骑送长征。
百里吠村犬,穿插敌伪惊。
三
畅游根据地,沿途劳送迎。
相见问安好,老苍惊故人。
《再过旧黄河》是陈毅
元帅当年留在淮北大地上的一首比较完美的诗,仅仅四句诗,句句都是画:
故道黄河千里沙,
旅途投宿二三家。
黄昏细雨人不寐,
夤夜隔窗数雪花。
陈毅与彭雪枫在新四军四师驻地大王庄一别,真的成了永别。1944年9月11日,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将军在河南省永城县八里庄战斗中壮烈牺牲,后遗体运回江苏泗洪半城安葬。当陈毅在延安听到这个噩耗时,于万分悲痛之中写下了诗作《哭彭八首》。其中两首写道:
(其一)
淮北哀音至,灯前意黯然。
生平共忆想,终夜不成眠。
(其二)
吾党匡天下,得君亦俊才。
壮哉身殉国,遗爱万人怀。
当年在中央苏区时,陈毅与彭雪枫是老战友,一个任江西军区司令员,一个任政治委员。诗中表达出了二人深厚的友情,同时也对彭雪枫将军的人品、才华作了高度的评价。
1945年8月26日,中共中央任命陳毅为新四军军长。10月,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原驻华中解放区的新四军大部和山东解放区的八路军一部统一改称为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分别由陈毅、粟裕任司令员。
1946年7月,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按照毛泽东主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暂时撤离淮阴、淮安一带,战涟水,经宿迁,渡运河,转战山东,待机歼敌。离开用抗日军民鲜血开辟出来的华中根据地,将士们是那样的依依不舍。陈毅军长挥笔写下《让两淮》一诗以劝勉全军将士:
诱敌何妨让两淮,
贼军到此好椎埋。
运河不是鸿沟界,
会见狂潮卷地来。
同年11月中旬,蒋介石调集20多万兵力,分四路会攻苏北。12月6日,在国民党军队中号称“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十一师开进宿北,与整编第六十九师会合,敌人兵力强大,来势汹汹。13日,敌军袭渡运河,发起进攻。18日,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主力在陈毅、粟裕亲自指挥下,对敌发起反攻,以牙还牙。经过两天激战,共歼敌2,1万多人,取得了宿北大战的全面胜利,并在今宿豫县侍岭乡吴圩村击毙敌中将师长戴之奇。正在马陵山三仙洞指挥作战的陈毅将军,在万分欣喜之中作诗以贺:
敌到运河曲,聚歼夫何疑?
试看峰山下,埋葬戴之奇。
陈毅元帅素称“上马杀敌,下马写诗”,有“一代儒将”之美誉。他是开国元帅,同时也是军旅诗人,他一生与诗歌结下不解之缘,在这些诗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代儒将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他对抗战胜利的期望。
那是1941年10月,新四军在宿迁市泗阳县程道口对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所部王光夏旅进行一次自卫反击战。新四军代军长陈毅亲自指挥,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率部参战,第二、第三师各一部配合作战,两面夹击,终以歼敌1400多人而告胜利。战后不久,陈毅即兴赋诗:
道口破重围,曾经弹雨飞。
战场遗迹在,捷报迭来归。
1942年冬天,淮北抗日军民艰苦卓绝的反日伪扫荡刚刚结束,人未解甲,马未卸鞍,国民党顽固派又来挑衅。次年3月15日,韩德勤部偷渡运河占领成子湖西岸的山子头(今属泗洪县)。新四军第四师第九旅奉命还击,于17日夜一举攻下山子头,击毙敌保安第三纵队司令王光夏,活捉顽首韩德勤。18日晨,陈毅代军长获此消息,及时电告延安。两小时后,毛泽东、刘少奇复电:同意释放韩德勤。22日,陈毅偕新华社分社长范长江等人,自高良涧夜渡洪泽湖,赴新四军第四师师部大王庄(今泗洪县陈圩乡大王村),处理释放韩德勤事宜。警卫员将陈毅的爱骑大白马牵上木船,站立在陈毅与范长江身后。此时夕阳西下,晴空万里,陈毅举目西望,隔岸青山隐隐,淮河如带,山河如画,美不胜收,便激发了诗人的兴致豪情,面对此情此景,陈毅心潮起伏。
轻舟破浪前行。一轮火球般的太阳慢慢地浮动在西方水面上,水天相接,天上、湖中同时游荡着一片片光彩熠熠的火烧云,对岸便是淮北抗日健儿大显身手的地方。充满神奇色彩的老子山镇笼罩在氤氲的暮霭之中。一夜船行,废寝忘餐,直到东方出现了鱼肚白,单桅木船才在安河口附近落了锚。下船后,陈毅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吃早饭,而是写诗,因为,一首《过洪泽湖》已在他的腹中酿成:
扁舟飞跃趁晴空,
斜抹湖天夕照红。
夜渡浅沙惊宿鸟,
晓行柳岸雪花骢。
陈毅此次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之行,历时20多天,遵照毛泽东、刘少奇的指示,第四师释放了韩德勤。陈毅代军长与彭雪枫师长、邓子恢政委、张震参谋长等人礼送韩出境,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4月10日,应彭雪枫、邓子恢的邀请,陈毅代军长与范长江在泗南县县长张太冲的陪同下,前往淮北根据地的模范乡——大柳巷视察。那里是个土肥水美、风景秀丽的地方,淮河绕村,碧水东流。河边遍植梨树,盛产酥梨、雪花梨等。当地有谣云:“金泊岗,银岱阳,万年穷不了大柳巷。”
陈毅一行自大王庄出发,渡汴河、过溧河,中午在双沟古镇逗留,他品尝全德酒坊酿造的双沟酒,并啧口称赞:“不愧天下第一流。”下午,他们风尘仆仆地赶到目的地。万里征战,忙中偷闲,这次大柳巷之行令陈毅终身难忘,在数十里长的淮河大堤上,他与彭雪枫将军挥鞭赛马,归途,他们并辔而行谈天下,淮河岸边留下两位将军爽朗的笑声。在梨花簇拥如白雪的树下,陈毅与贺子漠弈棋,黑白相峙如三军冲杀。这对于一个肩挑道义的革命军人来说,在文化生活上的兴致之浓莫过于此了。
当年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文化生活比较丰富,被彭雪枫称为“四师三宝”的,除了骑兵团、《拂晓报》之外,那就是著名的拂晓剧团了。晚上陈毅等人在宋家祠堂观看淮阴行署光明剧团演出的评剧,戏台就搭在淮河岸边,照明用的是白亮的汽油灯。
第二天是淮北抗日根据地创办的泗南中学的开学典礼日。大柳巷宋氏为当地望族,学校便办在宋家祠堂内。学校请陈毅为大家讲一堂课,陈毅侃侃而谈,讲国际国内形势、讲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讲八路军百团大战,祠堂内爆发出一阵阵掌声。
3天的大柳巷之行,陈毅将军共寫下了《大柳巷春游》6首诗作为他留给淮河的纪念。这里摘录其中5首:
《试马》
淮水中分柳巷洲,
平沙绿野柳丝抽。
春郊试马优游甚,
难得浮生似白鸥。
《赏花》
为惜春残共举杯,
番番风雨苦相催。
人间好景随时在,
满眼梨花锦作堆。
《围棋树下小醉》
围棋树下镇日闲,
君醉起舞我欲眠。
风动落英香满座,
拈花微笑意陶然。
《晚会观评剧》
十里长淮步月迟,
阑珊灯火启情思。
旧歌不厌人含笑,
抗战新声更展眉。
《宋祠讲战后和平》
不弃葑菲再纵谈,
民生国计话艰难。
澄清局势今可见,
群彦相看笑展颜。
第6首诗是陈毅在离开大柳巷时写成的。那天,他带领彭雪枫、邓子恢、张震、范长江等人,站在淮河大堤上向泗南中学师生以及当地群众挥手告别。此时夕阳西下,对岸浮山兀立于河边,夹岸绿柳相对生烟,还有对对鸥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有山有水,更添将军的诗兴,一首《淮河晚眺》脱口而出:
柳岸沙明对夕晖,
长天淮水鹜争飞。
云山入眼碧空尽,
我欲骑鲸跋浪归。
时隔半年多,陈毅将军又到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不过,这次不是视察,而是途经,并且是行色匆匆。
1943年11月8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复电新四军军部:调陈毅到延安参加整风,并筹备七大召开。陈毅一行于11月25日简从出发。他到达洪泽湖西大王庄后,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专门在那里守候迎接。在四师师部,陈毅与彭雪枫合影留念,然后化装成商人北上。没想到,这张照片竟是两位将军之间的最后一张合影照。陈毅将军一行出泗南县,经泗宿县(注:这两个县都是当时中共领导下的民主政权,后合并为泗洪县),向微山湖进发。沿途淮北抗日军民夹道相送。目睹人民群众的拥戴与盛情,将军感慨赋诗《泗宿道中》: 一
夜走泗宿道,晨过旧黄河。
古邳解鞍马,煮酒醉颜酡。
二
半规残月照,铁骑送长征。
百里吠村犬,穿插敌伪惊。
三
畅游根据地,沿途劳送迎。
相见问安好,老苍惊故人。
《再过旧黄河》是陈毅
元帅当年留在淮北大地上的一首比较完美的诗,仅仅四句诗,句句都是画:
故道黄河千里沙,
旅途投宿二三家。
黄昏细雨人不寐,
夤夜隔窗数雪花。
陈毅与彭雪枫在新四军四师驻地大王庄一别,真的成了永别。1944年9月11日,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将军在河南省永城县八里庄战斗中壮烈牺牲,后遗体运回江苏泗洪半城安葬。当陈毅在延安听到这个噩耗时,于万分悲痛之中写下了诗作《哭彭八首》。其中两首写道:
(其一)
淮北哀音至,灯前意黯然。
生平共忆想,终夜不成眠。
(其二)
吾党匡天下,得君亦俊才。
壮哉身殉国,遗爱万人怀。
当年在中央苏区时,陈毅与彭雪枫是老战友,一个任江西军区司令员,一个任政治委员。诗中表达出了二人深厚的友情,同时也对彭雪枫将军的人品、才华作了高度的评价。
1945年8月26日,中共中央任命陳毅为新四军军长。10月,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原驻华中解放区的新四军大部和山东解放区的八路军一部统一改称为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分别由陈毅、粟裕任司令员。
1946年7月,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按照毛泽东主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暂时撤离淮阴、淮安一带,战涟水,经宿迁,渡运河,转战山东,待机歼敌。离开用抗日军民鲜血开辟出来的华中根据地,将士们是那样的依依不舍。陈毅军长挥笔写下《让两淮》一诗以劝勉全军将士:
诱敌何妨让两淮,
贼军到此好椎埋。
运河不是鸿沟界,
会见狂潮卷地来。
同年11月中旬,蒋介石调集20多万兵力,分四路会攻苏北。12月6日,在国民党军队中号称“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十一师开进宿北,与整编第六十九师会合,敌人兵力强大,来势汹汹。13日,敌军袭渡运河,发起进攻。18日,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主力在陈毅、粟裕亲自指挥下,对敌发起反攻,以牙还牙。经过两天激战,共歼敌2,1万多人,取得了宿北大战的全面胜利,并在今宿豫县侍岭乡吴圩村击毙敌中将师长戴之奇。正在马陵山三仙洞指挥作战的陈毅将军,在万分欣喜之中作诗以贺:
敌到运河曲,聚歼夫何疑?
试看峰山下,埋葬戴之奇。
陈毅元帅素称“上马杀敌,下马写诗”,有“一代儒将”之美誉。他是开国元帅,同时也是军旅诗人,他一生与诗歌结下不解之缘,在这些诗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代儒将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他对抗战胜利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