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正处于初步探索生活、认识世界的时期,而探索生活与世界主要依靠他们的对科学事物的探索感知与对数学逻辑的认知了解,教师在这个阶段培养幼儿建立良好的科学探索精神与数学认知能力,能够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推动其智力与才能的良性发展。幼儿园科学与数学课程便是培养幼儿认识生活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应遵循幼儿指导纲要引导幼儿对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与数学概念进行探索与感知,帮助幼儿在心智启蒙阶段奠定下优秀的学习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与数学;教学策略
学前教育中的科学与数学课程对幼儿身心发展皆具有重要作用,科学感知能力能让幼儿以理性的观点看待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数学认知能力则能让他们对生活事物形成数学逻辑认知,两者结合有利于幼儿理性思维的构建,从而推动其进一步探索生活、认识世界。基于幼儿指导纲要中“引导幼儿通过生活感受身边科学现象与数学知识”的核心任务,教师应将教学活动向生活化延伸,以促使幼儿在探索生活的过程中认识到在生活中具备科学探究精神与数学逻辑观念的重要性。为此,本文对幼儿园科学与数学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展开研究探讨,以期为广大幼儿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一、利用生活物品开展教学活动,构建幼儿的生活学习观念
幼儿科学与数学课程的根本教学目的为让幼儿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那么构建生活化的学习活动是极为必要的,一方面可以让他们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现实中的科学现象与数学问题,另一方面,生活情景中的具象事物可以给幼儿的学习探究过程提供实体案例,能使他们根据材料事实修正自己的观点。为此,教师可利用生活物品开展教学活动,利用常见实物引导幼儿构建生活化的学习观念,以充分提高科学与数学课程的实用价值。
在教学“认识水果和干果”这课时,笔者让幼儿向家长讨要一些不同种类的水果和干果带到学校中,第二天在课堂中,笔者让大家观察这些物品的特征,结合视觉观察与生活经验,幼儿可以认识到苹果、蜜桃、雪梨这类果子都含有水分,外观看起来饱满平整,而腰果、葡萄干、核桃这类果子外表看起来相对干煸,缺乏水分,在学习过程中一名幼儿对龙眼产生质疑,笔者便趁势向大家阐述水果烘干后可以变成干果,更易储存。利用生活实物开展科学活动,能使幼儿通过实际观察对所学知识形成更深刻的理解。
二、借助信息技术构建虚拟实验,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世界
在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教学工具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目前学科知识迅速膨胀的客观现实,从而促进教育品质的不断提升。通过多媒体、仿真和虚拟技术运用计算机对传统实验的各个操作环节进行模拟的实验称为虚拟实验。教师利用新媒体终端工具构建虚拟实验,可以让幼儿通过视听感官观察生活中难以直接用肉眼看到的科学现象,如此便可在拓展他们视野见闻的基礎上,推动其进一步探索世界。
例如:在学习“食物变质了”这课时,幼儿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食物变质的现象,却不知道其中原理和具体过程,笔者便利用Flash软件制作了相关动画视频让他们观看。Flash软件模拟了苹果腐烂的过程,通过动画视频可以看出,当一个苹果超出保鲜期后,随着储存温度的增高,会慢慢地进入腐烂阶段,苹果内部一些酶的活性变强,致腐性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就会加快,因此导致了苹果腐烂变质。虚拟实验展示了不同阶段苹果外表与内部的变化,能够使幼儿进一步了解科学现象的本质。
三、将知识教学融入实践游戏中,满足幼儿爱玩好动的天性
相较于“说教+板书”式教学模式来说,幼儿爱玩好动的天性驱使他们更倾向于实践体验式游戏活动,游戏是最适合学前幼儿的活动,能够在调动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游戏体验与学习探索中来。教师将知识教学融入实践游戏中,可以使幼儿在切身探索中发现问题,并在实践尝试中解决问题,如此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的质疑能力与探究精神,另一方面可以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发挥自身想象力与创造力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这部分知识时,笔者在课堂中开展“利用积木搭建小家”的游戏活动,幼儿在搭建房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借助各式各样的积木认识球体、圆柱体、长方体与正方体,还能在搭建时建立几何空间观念,有助于他们数学抽象意识的初步形成。在这个游戏活动中,幼儿既能借助积木认识几何图形、增强空间想象力,又能在设计搭建方案时增强数形结合观念,发现生活中的结构美。
总而言之,“科学探究”与“数学认知”两个领域在幼儿指导纲要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不仅关系着幼儿探索生活与世界的能力,更对他们未来的学术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是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幼儿科学与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同时要意识到拓展幼儿视野见闻的重要性,如此才能使他们在科学探究与数学认知的学习过程中系统地发展自身理性思维,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感知生活、探索世界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梁培培.幼儿园数学与科学教育的结合实施[J].贵州教育,2019(10):18-19.
[2]代晓明.幼儿园科学与数学教育整合式教学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319.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与数学;教学策略
学前教育中的科学与数学课程对幼儿身心发展皆具有重要作用,科学感知能力能让幼儿以理性的观点看待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数学认知能力则能让他们对生活事物形成数学逻辑认知,两者结合有利于幼儿理性思维的构建,从而推动其进一步探索生活、认识世界。基于幼儿指导纲要中“引导幼儿通过生活感受身边科学现象与数学知识”的核心任务,教师应将教学活动向生活化延伸,以促使幼儿在探索生活的过程中认识到在生活中具备科学探究精神与数学逻辑观念的重要性。为此,本文对幼儿园科学与数学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展开研究探讨,以期为广大幼儿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一、利用生活物品开展教学活动,构建幼儿的生活学习观念
幼儿科学与数学课程的根本教学目的为让幼儿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那么构建生活化的学习活动是极为必要的,一方面可以让他们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现实中的科学现象与数学问题,另一方面,生活情景中的具象事物可以给幼儿的学习探究过程提供实体案例,能使他们根据材料事实修正自己的观点。为此,教师可利用生活物品开展教学活动,利用常见实物引导幼儿构建生活化的学习观念,以充分提高科学与数学课程的实用价值。
在教学“认识水果和干果”这课时,笔者让幼儿向家长讨要一些不同种类的水果和干果带到学校中,第二天在课堂中,笔者让大家观察这些物品的特征,结合视觉观察与生活经验,幼儿可以认识到苹果、蜜桃、雪梨这类果子都含有水分,外观看起来饱满平整,而腰果、葡萄干、核桃这类果子外表看起来相对干煸,缺乏水分,在学习过程中一名幼儿对龙眼产生质疑,笔者便趁势向大家阐述水果烘干后可以变成干果,更易储存。利用生活实物开展科学活动,能使幼儿通过实际观察对所学知识形成更深刻的理解。
二、借助信息技术构建虚拟实验,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世界
在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教学工具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目前学科知识迅速膨胀的客观现实,从而促进教育品质的不断提升。通过多媒体、仿真和虚拟技术运用计算机对传统实验的各个操作环节进行模拟的实验称为虚拟实验。教师利用新媒体终端工具构建虚拟实验,可以让幼儿通过视听感官观察生活中难以直接用肉眼看到的科学现象,如此便可在拓展他们视野见闻的基礎上,推动其进一步探索世界。
例如:在学习“食物变质了”这课时,幼儿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食物变质的现象,却不知道其中原理和具体过程,笔者便利用Flash软件制作了相关动画视频让他们观看。Flash软件模拟了苹果腐烂的过程,通过动画视频可以看出,当一个苹果超出保鲜期后,随着储存温度的增高,会慢慢地进入腐烂阶段,苹果内部一些酶的活性变强,致腐性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就会加快,因此导致了苹果腐烂变质。虚拟实验展示了不同阶段苹果外表与内部的变化,能够使幼儿进一步了解科学现象的本质。
三、将知识教学融入实践游戏中,满足幼儿爱玩好动的天性
相较于“说教+板书”式教学模式来说,幼儿爱玩好动的天性驱使他们更倾向于实践体验式游戏活动,游戏是最适合学前幼儿的活动,能够在调动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游戏体验与学习探索中来。教师将知识教学融入实践游戏中,可以使幼儿在切身探索中发现问题,并在实践尝试中解决问题,如此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的质疑能力与探究精神,另一方面可以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发挥自身想象力与创造力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这部分知识时,笔者在课堂中开展“利用积木搭建小家”的游戏活动,幼儿在搭建房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借助各式各样的积木认识球体、圆柱体、长方体与正方体,还能在搭建时建立几何空间观念,有助于他们数学抽象意识的初步形成。在这个游戏活动中,幼儿既能借助积木认识几何图形、增强空间想象力,又能在设计搭建方案时增强数形结合观念,发现生活中的结构美。
总而言之,“科学探究”与“数学认知”两个领域在幼儿指导纲要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不仅关系着幼儿探索生活与世界的能力,更对他们未来的学术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是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幼儿科学与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同时要意识到拓展幼儿视野见闻的重要性,如此才能使他们在科学探究与数学认知的学习过程中系统地发展自身理性思维,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感知生活、探索世界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梁培培.幼儿园数学与科学教育的结合实施[J].贵州教育,2019(10):18-19.
[2]代晓明.幼儿园科学与数学教育整合式教学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319.